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一 (39)

1. 臟腑條分

以左言其概,位北水惟慳;

此條專言左腎天一生水,專一以慳為事,所以五臟俱有補瀉,惟腎有補無瀉。

納氣收血化精,而為封藏之本;

左腎主納氣收血化精,司冬之令,專主收藏,故曰封藏之本。

壯志造無成有,別號作強之官。

腎藏志,意之所存者謂之志。精完則志壯,志壯則精益完,故曰精志自相隨。造無為有,男女交媾,造化形容。經曰:作強之官,伎巧出焉。言精志完而強於作用也。又,男曰作強,女曰伎巧。

候在腰而充骨填髓,腎之候在腰,其充在骨,諸髓皆屬於腦,而腎實主之。叔和云:實夢腰難解,虛行溺水湄。

竅於耳而榮發駐顏。

黑色。小理者腎小,腎小則臟安難傷;粗理者腎大,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俯仰,易傷以邪。高耳者腎高,腎高則苦背膂不可俯仰;耳後陷者腎下,腎下則腰尻痛,或為狐疝。耳堅者腎堅,腎堅則不病腰背痛;耳薄不堅者腎脆,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。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,腎端正則和利難傷;耳偏高者腎偏傾,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。

鬚髮顏面皆腎脈所絡,陽精盛注於外,則鬚髮榮盛,面體光潤。

風旋目䀮無見,或面浮咳水而隱曲不利。

腎風多汗惡風面浮,目視䀮䀮無所見,若伏有水氣,則目下亦腫,名曰風水。不能偃臥,偃則咳出清水,男子身重難行,溺黃,女人月事不行,俱謂之隱曲不利。風盛者,膝脛攣急,不能久立。

氣動飢不欲食,或喘急奔豚而脅脊痛酸。

飢不欲食,喘嗽喉中鳴者,腎氣病也。奔豚者,腎之積。發於小腹,上至心下,如豚之奔然,以夏丙丁日得之。何以言之?脾病傳腎,腎當傳心,心以夏適旺,旺者不受邪。腎復欲還脾,脾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。久而不已,令人喘逆少氣,竟至於骨髓痿弱矣。脅脊痛者,腎病小腹腰脊痛、脛酸,三日背膂筋痛、小便閉,三日腹脹,三日兩脅支痛,二日不已,死。冬大晨,夏晏晡。

熱則口燥舌乾咽痛,甚則小腹脹而背亦強;

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,故口燥、舌乾而渴。邪克於少陰之絡,令人咽嗌腫痛,不可納食。腎病則大小腹脹痛,背痛引心,厥心痛;引腰者,屬腎;引脅者,屬膀胱。

虛則心懸骨痿齒搖,甚則夢泄精而囊亦寒。

腎氣虛,心懸如飢善恐,惕惕如人將捕,水不勝火,則骨枯而髓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。經曰:腎氣熱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。言虛中有熱也。齒者骨之屬,腎虛則搖動不固。夢泄者,腎氣虛而下脫,或挾火邪也。囊寒者,腎氣衰也。人年六十,氣衰發墮齒落,經脈空虛,七十形體皆極,九十如樹之有根耳。

血症口唾腸癖足心熱,並濕必發黃疸;

經曰:咳則有血,陽脈傷也。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,滿則刻期,故血見於鼻與口也。又少陰不足脈澀,病積溲血。足心熱者,心風入腎也。黃疸者,腎虛為濕熱乘之,必口淡腳軟,是為虛疸。

白話文:

臟腑條分

簡而言之,左腎屬水,主收藏,性質吝嗇。

這段專門講左腎屬先天之水,其主要功能是收藏,所以五臟都有補瀉之法,唯獨腎臟只有補法,沒有瀉法。

左腎負責吸收元氣、收攝血液、化生精氣,是封藏之本。左腎主管吸收元氣、收攝血液、化生精氣,掌管冬天的氣候變化,專司收藏,所以稱為封藏之本。

腎藏意志,是人意志力的所在。精氣充足則意志堅強,意志堅強則精氣更充足,精氣與意志相互依存。腎臟能使無變有,男女交合,生殖繁衍。經書上說:「腎為作強之官,伎巧出焉。」意思是說精氣充足,意志堅強,則人的行動能力強。又,男性稱為作強,女性則稱為伎巧。

腎經循行於腰部,充盈骨骼、滋養骨髓。腎氣的表現部位在腰部,其充盈的部位在骨骼,全身的骨髓都屬於腦,但腎臟才是主宰骨髓的器官。叔和說:「真實的腰痛難以治療,虛證則表現為小便頻數。」

腎的竅位在耳,並主宰頭髮的生長和容顏的保養。

腎臟的大小與健康狀況相關。腎小則臟腑安靜,不易受損;腎大則容易腰痛,難以彎腰,容易受邪氣侵害。耳朵位置高的人腎氣也高,會感到背部疼痛,難以彎腰;耳朵後部凹陷的人腎氣低,會腰臀疼痛,或患狐疝。耳朵堅硬的人腎氣堅實,不易患腰背痛;耳朵薄弱的人腎氣虛弱,容易患消瘦、癉瘍等疾病。耳朵位置端正的人腎氣也端正,身體健康不易受損;耳朵位置不正的人腎氣偏斜,會腰臀疼痛。

鬍鬚、頭髮、面容都與腎經的循行相關,陽氣充足,精氣外達,則鬍鬚頭髮茂盛,面色紅潤。

腎風導致多汗、怕風、面部浮腫,視力模糊,如同眼瞼下有水氣般腫脹,稱為風水。患者不能平躺,平躺就會咳嗽出清水,男性身體沉重難以行走,小便發黃,女性月經停止,都稱為隱曲不利。風盛則膝蓋脛部拘攣,不能久站。

腎氣虛動會導致飢餓感卻不想吃東西,或者喘息、奔豚氣逆、脅肋脊背疼痛酸楚。

飢餓卻不想吃東西,咳嗽喘息,喉嚨有聲音,都是腎氣虧損的表現。奔豚氣逆是腎臟積滯的表現。起於小腹,上達心窩,像小豬一樣奔竄,多在夏天的丙丁日發作。這是因為脾病傳給腎,腎又想傳給心,心在夏天最旺盛,旺盛的心不受邪氣侵犯。腎臟又想把病氣還給脾臟,而脾臟不肯接受,所以滯留在腎臟形成積滯。久而久之,會導致喘逆、氣短,最終骨髓萎縮。脅肋脊背疼痛是腎臟疾病引起的,表現為小腹腰脊疼痛、脛部酸痛、三日背部肌肉疼痛、小便閉塞、三日腹部脹滿、三日兩脅疼痛,兩日內不癒則會死亡。疼痛的時間多在冬天的早晨和夏天的下午。

腎臟有熱則口乾舌燥,咽喉疼痛,嚴重時小腹脹滿,後背也僵硬。

少陰經脈貫穿腎臟,並與肺、舌根相連,所以口乾舌燥,口渴。邪氣侵犯少陰經脈,會導致咽喉腫痛,無法進食。腎臟疾病會導致大小腹部脹痛,背痛牽扯到心臟,厥心痛;疼痛牽扯到腰部,屬於腎臟;疼痛牽扯到脅肋,屬於膀胱。

腎虛則心悸、骨質疏鬆、牙齒鬆動,嚴重時會遺精,陰囊冰冷。

腎氣虛弱,會心悸,感到飢餓和恐懼,總是提心吊膽,如同有人追捕一般,水不制火,則骨骼枯竭,骨髓虛弱,所以雙腿無力負重,導致骨質疏鬆。經書上說:「腎氣熱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。」說明腎虛中有熱。牙齒屬於骨骼的一部分,腎虛則牙齒鬆動。遺精是腎氣虛弱,精氣下泄,或者夾雜火邪的表現。陰囊冰冷是腎氣衰弱的表現。人到六十歲,氣血衰弱,頭髮脫落,牙齒脫落,經絡空虛;七十歲,形體衰老;九十歲,如同樹木只剩下樹根一般。

血症表現為吐血、腸胃脹滿、腳心發熱,兼有濕邪則會出現黃疸。

經書上說:「咳嗽帶血,是陽脈受損。」陽氣不足,而脈象充盈,充盈則有期限,所以會鼻出血或吐血。又少陰經不足,脈象澀滯,會出現病積、尿血。腳心發熱是心風入腎的表現。黃疸是腎虛,濕熱乘虛而入,必然伴隨口淡、腳軟,這是虛證黃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