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七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七 (15)

1. 治法

2. 水火分治

此子和以臟腑分濕火,比之以肥人寒濕生痰,瘦人熱火生燥,以形體分言者尤精。

肝膽由來從火治,三焦胞絡都無異;

火內陰外陽,主乎動也。凡動皆相火之為,天非此火不能生物,人非此火不能有生。天之火,出於龍雷則木之氣,出於海則水之氣。然雷非伏不能鳴,龍非蟄不能飛,海非附地不能波。鳴、飛、波,皆動為火也。人之火,寄於肝腎。肝屬木,腎屬水,膀胱者腎之腑,心胞絡者腎之配,三焦以焦言,而下焦司肝腎之分,皆陰而下也,故皆從火治。

然人火同天也,而以為元氣之賊者,人生恆動於欲,相火扇起,煎熬真陰,陰虛則病,陰絕則死。此戴人及東垣明言,不獨張子和然也。

肺胃常將濕處求,肺與大腸同濕類;

腸胃屬濕,謂其水穀之海,停濕聚水之鄉,實而不滿。脾動胃化,上輸清氣,此經先得其濕。金肺清高,何屬濕論?以其清氣上升,則在天為云,在人為氣;濁氣下降,則在天為雨,在人為濕。

腎與膀胱心小腸,寒熱臨時旋商議:

心勞則傷其血,腎勞則損其精,精血一傷,水火偏勝,陰陽兩虛,寒熱時作。若膽與膀胱,實而不滿,出而不入,傷寒寒熱,皆從此經而出。言其治無定法者,以其寒熱交差,治法不一也。

惡寒表熱小膀濕,惡熱表寒心腎熾。十二經,最端的,四經屬火四經濕,四經有熱有寒時,攻裡解表細消息,裡熱裡寒宜越竭,表熱表寒宜汗釋。濕同寒,火同熱,寒熱到頭無兩說,六分分來火熱寒,寒熱中停真浪舌。熱寒格拒病機深,亢則害兮承乃制。

氣之來也,既以極而成災;則氣之乘也,必以復而得平。物極則反,理之自然。姑以心火而言,其不亢,則腎水雖心火之所畏,亦不過防之而已;一或有亢,即起而克勝之矣。餘臟皆然。以人事言之,我與彼亢,則彼必害我;我能承之,則彼反為我所制矣,此借喻耳。本論運氣勝復,詳《素問·六微旨論》。

緊寒數熱脈正邪,標本治之真妙訣。休治風,休治燥,治得火時風燥了。當解表時莫攻裡,當攻裡時莫解表,表裡如或兩可攻,後先內外分多少。

治濕無過似決川。

火常有餘,水常不足。然火有餘者,邪火也。若真火護衛形骸,灌溉臟腑,得之則生,失之則死,衰之則病,即真陽也,豈能有餘?水不足者,真水也。若邪水泛溢經絡,為腫痛麻痹,痰痢瘡毒,宜止下分消,猶如決川。其間精枯血竭,潮熱虛弱,乃真水不足,心火獨炎,宜滋陰補腎,最忌滲利。此治水之折衷也。

此個筌蹄最分曉;感謝軒岐萬世恩,爭奪醯雞笑天小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
這篇文章以臟腑區分濕與火的概念,認為肥胖的人因寒濕產生痰,瘦的人因熱火導致乾燥,這種根據身體形態區分的觀點尤其精確。

肝膽一直以來都是用治火的方式處理,對於三焦和胞絡也同樣適用。火在內為陰在外為陽,主導著動態。所有動態都是由相火引發的。沒有這種火,天無法孕育生命,人也無法生存。天的火,如果出自龍雷就是木的氣質,出自海就是水的氣質。然而,雷聲若不是被隱藏就無法響起,龍若不是潛伏就無法飛翔,海若不是依附大地就無法激起波浪。這些響起、飛翔和波浪,都是火的動態。人的火,寄宿在肝和腎。肝屬木,腎屬水,膀胱是腎的腑,心胞絡是腎的配對,三焦用焦來形容,而下焦負責肝腎的分類,都是屬於陰且向下,因此都用治火的方式處理。

然而,人的火和天的火是一樣的,但是會成為元氣的侵害者,因為人常常受到慾望的驅使,相火被煽動,煎熬真正的陰性,陰虛就會生病,陰絕就會死亡。這是戴人和東垣明白指出的,不僅張子和這樣認為。

肺和胃通常需要在濕的環境中尋找,肺和大腸都屬於濕的類型。腸胃屬於濕,因為它們是水穀的海洋,是停留濕氣和聚集水的地方,實際上並未滿載。脾動胃化,向上輸送清氣,這條經絡首先得到濕氣。金肺清高,為什麼要歸屬於濕呢?因為它的清氣上升,就會在天上形成雲,在人體內形成氣;濁氣下降,就會在天上形成雨,在人體內形成濕。

腎和膀胱以及心和小腸,寒熱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協商治療方式。心勞則傷其血,腎勞則損其精,精血一旦受傷,水火就會失衡,陰陽兩虛,寒熱就會時時出現。如果膽和膀胱,實而不滿,出而不入,傷寒和寒熱,都可能由此經而出。這表示其治療沒有固定的方法,因為寒熱交錯,治療方法也就多種多樣。

對於感覺寒冷和表面發熱的小膀濕,感覺熱和表面寒冷的心腎熾,十二經絡是最終的決定因素,其中四經屬於火,四經屬於濕,四經有時熱有時寒,治療裡和表需要細致的考量,裡熱裡寒適合使用越竭,表熱表寒適合使用汗釋。濕和寒,火和熱,寒熱最終並無二致,六分的分類來源於火熱和寒,寒熱中停只是空談。熱寒相互抗拒,病情的機制深奧,當事物達到極限時,就會反轉,這是自然的法則。以心火來說,如果它不亢進,即使腎水是心火所害怕的,也只需要防範即可;一旦心火亢進,腎水就會立即剋制它。其他臟器也是如此。以人際關係來說,如果我和對方抗衡,對方必然會傷害我;如果我能夠承受,對方反而會被我控制,這只是一個比喻。本論運氣勝復,詳見《素問·六微旨論》。

緊寒和數熱的脈象是正確的邪惡和正義,根據標本治療是真正巧妙的訣竅。不要治療風,不要治療燥,當火被治療好,風燥也會消失。當需要解表時不要攻裡,當需要攻裡時不要解表,表裡如果可以同時攻擊,後先內外要分清楚多少。

治療濕的最佳方式就像決川一樣。

火總是過剩,水總是不足。然而,過剩的火是邪火。如果真火保護身體,滋潤臟腑,得到它就能活,失去它就會死,衰弱就會生病,那就是真陽,怎麼可能過剩?水不足的是真水。如果邪水氾濫經絡,造成腫痛、麻木、痰痢、瘡毒,應該阻止其下流,像決川一樣。但如果是精氣枯竭、血竭、潮熱虛弱,那就是真水不足,心火單獨炎熱,應該滋陰補腎,最忌滲利。這是治療水的平衡之道。

這個道理非常清晰,感謝軒岐萬世的恩惠,爭奪醯雞笑天小。

3. 標本分治

標本之道,要而博,小而大。不知標本,是謂妄治。

少陽從本為相火,太陰從中濕土坐,厥陰從中火是家,陽明從中濕是我,太陽少陰標本從,陰陽二氣相包裹。風從火斷汗之宜,燥與濕兼下之可;萬病能將火濕分,掣開軒岐無縫鎖。

白話文:

【標本分治】

在中醫學中,區分標本是一個既廣泛又精確的概念,它看似微小卻影響重大。如果不懂得分辨標本,那麼治療就會變得毫無章法。

少陽病本質上是相火的問題,太陰病則是由濕土所引起,厥陰病主要和火有關,陽明病則是濕所導致,而太陽和少陰的病則是由標本相互影響而來,這一切皆由陰陽兩種氣的交互作用而形成。

對於風邪引起的病症,若能找到火的根源,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是最適合的;當遇到燥和濕同時存在的病情,使用瀉下的療法會有效果。萬一疾病都能夠區分出火和濕的成分,就能像打開軒岐那把無縫的鎖一樣,輕鬆地找到治療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