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七 (1)
外集·卷七 (1)
1. 痞滿
木香化滯(湯)當歸梢,枳實陳皮半夏遙,柴術紅花草豆蔻,甘草生薑腹內消。
半夏一錢,柴胡、蒼朮各四分,草豆蔻五分,木香、陳皮各二分,歸尾一分,枳實二分,紅花、甘草各半分;姜煎服。治因憂氣食濕面,結於中脘,腹皮底徹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,常常痞氣。
白話文:
【病症:脹氣】
【藥方:木香化滯湯】
藥物組成包含:木香、當歸尾、枳實、陳皮、半夏、柴胡、白朮、紅花、草豆蔻、甘草以及生薑。
具體藥量如下:半夏一錢,柴胡、白朮各四分,草豆蔻五分,木香、陳皮各二分,當歸尾一分,枳實二分,紅花、甘草各半分。以生薑煮湯服用。
此藥方適用於因過度憂慮、氣鬱、食用過多濕性食物或麵食,導致食物在胃部中段積聚,腹部深層疼痛,心口下方感到脹滿,食慾不振,常有脹氣的情況。
2. 泄瀉
衛生湯即六君子,加上山藥薏苡仁,澤瀉黃連各等分,虛痰火瀉效如神。(見六卷)
白話文:
「衛生湯的配方就是六君子湯,再加上山藥和薏苡仁,以及澤瀉和黃連,所有材料份量相同。對於因體虛、痰濕或火熱所導致的腹瀉,此方有著神奇的療效。」(出處在第六卷書中)
3. 黃疸
茵陳蒿湯只一味,濃煎退疸去身黃,梔子柏皮兼可用,五苓加上又為良。(見三卷)
一清飲子赤茯苓,用芎甘草柴桑皮,生薑棗子煎來服,黃疸發熱用之靈。
茯苓二錢,柴胡三錢,川芎、桑白皮各一錢,甘草五分,薑棗煎服。治黃疸發熱及諸熱通用。
白話文:
【黃疸】
茵陳蒿湯只使用單一藥材茵陳蒿,濃煎後能有效消褪黃疸,使身體恢復正常膚色。若搭配梔子和柏皮一起使用,或是將茵陳蒿湯與五苓散結合,療效更佳。
另外有一種名為「一清飲子」的處方,主要成分有赤茯苓,搭配芎、甘草、柴胡、桑白皮。服用時,加入生薑和大棗一同煎煮,對於治療因黃疸導致的發熱症狀非常有效。
具體配方如下:茯苓二錢,柴胡三錢,川芎和桑白皮各一錢,甘草五分。將這些藥材與生薑和大棗一起煎煮後服用,可以治療黃疸引起的發熱,以及其他各種由熱引起的疾病。
4. 水腫
五皮散方亦甚寄,大腹桑根固用皮,茯苓姜橘俱等分,能救渾身沒指危。
大腹皮、桑白皮、茯苓皮、生薑皮、橘皮各等分,水煎服,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。治風濕凝滯脾經,面目虛浮,四肢腫滿,心腹膨脹,上氣喘急。一方去桑、橘皮,換地骨皮、五加皮,治妊娠子氣。
赤小豆湯木豬苓,桑皮防己連翹仁,漆瀉當歸商陸芍,熱甚加犀角又神。
豬苓、桑白皮、防己、連翹、澤漆、澤瀉、當歸;商陸、赤芍、赤小豆等分,姜煎。治血氣俱熱,遂生瘡疥,變為腫滿或生煩渴。
三和湯中君紫蘇,橘樸檳榔甘草扶,白朮金砂木通等,姜煎行腫可通渠。
紫蘇、橘皮、厚朴、檳榔、甘草、白朮、海金砂、木通各等分,姜煎溫服,治水腫。如脾弱者,倍白朮,入薑汁;氣虛加人參;血虛加牛膝、當歸身。
白話文:
[水腫]
五皮散這張藥方十分有效,主要成分有大腹皮、桑樹根部的皮(桑白皮)、茯苓的皮、生薑的皮以及橘子的皮,這些材料用量相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在治療期間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及堅硬的食物。此方可以治療因風濕滯留在脾臟導致的面部及身體虛浮,四肢浮腫,心腹部膨脹,呼吸急促的症狀。另一種配方則是去掉桑白皮和橘皮,改用地骨皮和五加皮,適合用於治療懷孕婦女的子氣病。
另一個配方是赤小豆湯,包含豬苓、桑白皮、防己、連翹、漆瀉、澤瀉、當歸、商陸、赤芍、赤小豆,所有材料等量,加入生薑煎煮。適用於血氣過熱引發的瘡疥,導致身體浮腫或是產生口渴煩躁的症狀。
最後,三和湯的主藥為紫蘇,輔以橘皮、厚朴、檳榔、甘草、白朮、海金沙、木通,所有材料等量,加入生薑煎煮溫服,用來治療水腫。如果患者脾臟功能較弱,則可以加倍使用白朮並加入薑汁;氣虛的患者可以添加人參;而血虛的患者則應加入牛膝和當歸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