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)

1.

香薷散內藥三般,厚朴相參扁豆攢,加上黃連稱絕妙,和中祛暑最能安。

香藿一錢半,厚朴、扁豆、黃連各七分,四味俱用薑汁拌和炒香,水煎,入酒少許,必竟冷服乃效。治伏暑引飲,或吐或瀉。姜能祛暑和中,惟氣實者宜用。

薷藿湯,即香薷散合藿香正氣散。香葛湯即香薷散合升麻葛根湯。

十味香薷散,即香薷散合四君子湯,加黃耆、木瓜等分為末,熱湯冷水任調下。消暑氣,和脾胃。

桂苓甘露(飲)即五苓,加上寒水滑石膏,甘草為末薑湯下,濕熱霍亂見功高。

茯苓、澤瀉各一兩,白朮、豬苓、肉桂各五錢,甘草、石膏、寒水石各二兩,滑石四兩,為末,每三錢,溫湯新汲水任下,薑湯尤良。治傷寒中暑,冒風飲食,中外一切所傷,濕熱內甚,口乾煩渴飲冷,霍亂轉筋,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。一方去豬苓,加人參、藿香、葛根、木香。

六和(湯)半夏縮砂仁,杏仁參草扁豆停,木瓜赤茯藿香葉,香茹厚朴治瀉頻。

半夏、砂仁、杏仁、人參、甘草各二分,扁豆、木瓜、赤茯苓、藿香各四分,香薷、厚朴各八分,薑棗煎溫服。治暑傷心脾,霍亂轉筋,嘔瀉寒熱,痰嗽痞喘,頭目昏痛,肢體浮腫,便澀,冒暑背寒伏熱,厥冷瘧痢,中酒煩渴畏食。又暑毒客上焦,胸膈痞塞,上氣喘急,湯藥入口即吐,加麝少許神效;如日間冒暑,夜感風露,加川芎、羌活,婦人胎前產後亦宜。

清暑益氣草參耆,麥冬五味青陳皮,澤瀉升麻蒼白朮,神麯葛柏與當歸。(見三卷)

白話文:

【暑】

香薷散內含三種藥材,分別是厚朴、白扁豆和香薷,這三種藥材相互配合,再加上黃連,效果更佳,對於調和中焦,驅除暑熱有著很好的作用。

具體藥方為:香薷一錢半,厚朴、白扁豆、黃連各七分,四種藥材均需用薑汁拌和後炒香,用水煎煮,加入少量的酒,必須冷卻後服用纔有效。此方用於治療暑熱導致的過度飲水,或是嘔吐或腹瀉。薑能夠驅除暑熱,調和中焦,但只有氣力充沛的人適合使用。

"薷藿湯",即是香薷散加上藿香正氣散。而"香葛湯"則是香薷散加上升麻葛根湯。

"十味香薷散",即是香薷散加上四君子湯,再加入黃耆、木瓜,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熱湯或冷水調服。可以消除暑熱,調和脾胃。

"桂苓甘露飲",即是五苓散加上寒水石、滑石、石膏,以及甘草,研磨成粉末,用薑湯送服,對於治療濕熱導致的霍亂效果顯著。

茯苓、澤瀉各一兩,白朮、豬苓、肉桂各五錢,甘草、石膏、寒水石各二兩,滑石四兩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湯或新汲水送服,薑湯效果更佳。此方可用於治療傷寒、中暑、冒風飲食,以及所有由內外因素導致的傷害,對於濕熱內盛,口乾煩渴,喜飲冷水,霍亂轉筋,腹滿疼痛,以及小兒吐瀉驚風等症狀均有療效。另一個版本的方子會去掉豬苓,加入人參、藿香、葛根、木香。

"六合湯",由半夏、砂仁、杏仁、人參、甘草、扁豆、木瓜、赤茯苓、藿香、香薷、厚朴等藥材組成,用薑棗煎煮後溫服。此方可用於治療暑熱傷及心脾,霍亂轉筋,嘔瀉寒熱,痰嗽痞喘,頭目昏痛,肢體浮腫,大便不通,冒暑背寒伏熱,厥冷瘧痢,中酒煩渴畏食等症狀。對於暑毒侵襲上焦,胸膈痞塞,上氣喘急,藥物入口即吐的情況,可加入少量麝香,效果神效;如果在白天遭受暑熱,夜晚感受風露,可加入川芎、羌活,婦女在懷孕或產後也可以使用。

"清暑益氣湯",由草參、黃耆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青皮、陳皮、澤瀉、升麻、蒼朮、白朮、神麯、葛根、黃柏、當歸等藥材組成。(詳見第三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