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)
內集·卷二 (1)
1. 寒
五積白芷陳皮樸,桔梗枳殼川芎芍,甘草蒼朮茯苓歸,半夏桂姜麻黃著。熟料去麻加土烏(藥),除芷桂外醋炒略。
五積散,白芷、川芎、芍藥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肉桂各三分,陳皮、麻黃各六分,厚朴、乾薑各四分,桔梗一分半,枳殼五分,半夏二分,蒼朮七分半,薑蔥煎服。冒寒用煨姜;如腹痛或挾氣加吳萸;調經入艾醋;體薄有汗去蒼朮、麻黃;氣虛去枳、梗,加參、術;若產後余血流入遍身,肢節腰腳疼痛,去麻黃,加人參、木瓜、桃仁、小茴,姜煎。此方大治感冒寒邪,頭疼身痛項強,拘急惡寒,嘔吐腹痛及傷寒發熱,頭痛惡風,內傷生冷,外感風寒,並寒濕客於經絡,腰腳痠疼,及婦人經脈不調及腹痛帶下等症。
熟料五積散,即本方除白芷、肉桂二味外,餘十三味,用慢火炒令色變,攤冷,入桂、芷和勻。產後寒熱去麻黃,用烏藥一錢,俱用淡醋炒過;尋常冬月,感寒無汗,量用麻黃同諸藥乾炒;半身不遂,或復麻痹及卒中風,加麝少許;四肢逆冷嘔吐,加附子二分;久虛脾瀉,每用略炒過,加陳米一撮,烏梅一個;乳癰初作,加牛膝、生地各三分;產後及尋常血氣痛,加木香、玄胡索各五分。
藿香正氣用紫蘇,大腹皮桔梗咀,甘草茯苓半夏曲,厚朴白芷棗姜扶。(見三卷)
又不換金正氣散,蒼陳樸半藿甘六,傷濕須加白茯苓,汗多去蒼換白朮。(見三卷)
神朮散用五兩蒼,芎芷細辛藁本姜,甘草六件各一兩,風寒泄痢總相當。
蒼朮五兩,川芎、白芷、細辛、藁本、羌活、甘草各一兩,每三錢,薑蔥煎溫服,傷風鼻塞,為末,蔥白茶清調下。治四時感冒風寒及中霧露,頭疼項強,寒熱身痛,鼻塞聲重,咳嗽,時行飧泄下痢,皆效。
白話文:
[寒冷]
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五積散這個藥方。主要成分包括:白芷、川芎、芍藥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肉桂各三分,陳皮、麻黃各六分,厚朴、乾薑各四分,桔梗一分半,枳殼五分,半夏二分,蒼朮七分半。用薑蔥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受寒,可以加入煨薑;如果腹痛或者有氣滯,可加入吳茱萸;如果要調理月經,可以加入艾葉和醋;如果體質虛弱容易出汗,去掉蒼朮和麻黃;如果氣虛,去掉桔梗和半夏,加入人參和白朮;如果是產後餘血流入全身,引起肢節腰腳疼痛,去掉麻黃,加入人參、木瓜、桃仁、小茴香,用薑煎煮。
熟料五積散是在五積散的基礎上去掉白芷和肉桂兩味,其餘十三味藥用慢火炒至顏色改變,冷卻後再加入肉桂和白芷混合均勻。產後寒熱,去掉麻黃,加入一錢的烏藥,用淡醋炒過;如果冬天受寒無汗,可以根據情況使用麻黃和其他藥物一起乾炒;如果半身不遂或麻痹以及突然中風,可以加入少量的麝香;如果四肢冰冷且嘔吐,可以加入二分的附子;如果長期脾虛而導致的腹瀉,每次使用前稍微炒一下,加入一小撮陳米和一個烏梅;如果乳房腫塊初起,可以加入牛膝和生地各三分;產後或者平時的血氣疼痛,可以加入木香和延胡索各五分。
藿香正氣散使用紫蘇、大腹皮、桔梗、甘草、茯苓、半夏曲、厚朴、白芷,佐以薑和大棗。還有一種不換金正氣散,使用蒼朮、陳皮、厚朴、半夏、藿香、甘草各六兩,如果受到濕氣影響,需要加入白茯苓,如果汗多,則去掉蒼朮換成白朮。
神朮散則使用五兩的蒼朮,川芎、白芷、細辛、藁本、羌活、甘草各一兩,每次使用三錢,薑蔥煎煮溫服。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蔥白和茶水調服。用於治療四季中的風寒感冒以及霧露侵襲,頭疼項強,寒熱身痛,鼻塞聲音沉重,咳嗽,餐後立即腹瀉或下痢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