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七 (2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七 (2)

1. 牙齒

犀角升麻湯白芷,防風川芎白附子,甘草羌活與黃芩,風熱牙疼皆可使。

犀角七分半,升麻、防風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黃芩、白附子各五分,甘草一分半,水煎漱服。治胃經風毒,氣血凝滯,麻痹不仁,鼻額間痛,唇口頰車髮際連牙腫痛,口不能開,雖言語飲食亦妨礙,左額頰上如糊繃急,手觸之則痛。

獨活散內用川芎,羌活荊防薄荷成,生地黃兼細辛使,煎來嗽咽治牙齦。

獨活、川芎、羌活、防風各五分,荊芥、薄荷、生地、細辛各二分,水煎漱服。治風毒攻注,牙齦腫痛。

甘露(飲)兩地山茵陳,天麥枇杷枳殼芩,石甘等分煎之用,男婦咽牙客熱靈。

生地黃、熟地黃、茵陳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、枳殼、黃芩、石斛、甘草各等分,水煎服。治胃中客熱,咽膈乾燥,牙痛齦腫,或身黃如疸等症,用之如神。

白話文:

【牙齒】

這段古文提到的是一些中藥方,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牙痛。

第一個藥方是「犀角升麻湯」,由犀角、升麻、白芷、防風、川芎、白附子、甘草、羌活和黃芩組成。具體比例為:犀角七分半,其他每味藥五分,甘草一分半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,用以漱口服用。適用於胃經受風毒侵襲導致氣血凝滯,引起面部麻木無知覺,鼻樑及額頭疼痛,以及嘴脣、口周、頰部連同牙齒的腫痛,甚至嘴巴無法張開,影響說話和進食,左側臉頰有緊繃感,一碰就痛的情況。

第二個藥方名為「獨活散」,成分包括獨活、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生地、細辛。每種藥物的比例為:獨活、川芎、羌活、防風各五分,荊芥、薄荷、生地、細辛各二分。將其用水煎煮後漱口服用,能治療風毒侵入導致的牙齦腫痛。

最後一個藥方稱為「甘露飲」,配方有生地黃、熟地黃、茵陳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、枳殼、黃芩、石斛和甘草,每種藥材份量相同。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,可用於治療胃中異常熱度,咽喉乾燥,牙痛、牙齦腫脹,甚至全身皮膚呈現黃疸色澤等症狀,效果顯著。

2. 痛風

通氣防風(湯)羌獨君,藁本荊芎甘五分,郁加升柴寒蒼柏,太陽脊強痛堪均。

防風、羌活、獨活各一錢,藁本、蔓荊子、川芎、甘草各五分,水煎溫服。治手足太陽經氣鬱不通,肩背痛不可回顧,脊痛項強腰似折,項似拔。如身重腰沉沉然者,經中有寒濕也,加酒浸防己,輕加附子,重加川烏各一錢;有郁加升麻、柴胡;有濕熱加蒼朮、黃柏各五分。

活絡湯用羌獨活,芎歸白朮甘草嚼,姜煎一盞不拘時,風濕臂痛勝諸藥。

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、甘草各一錢半,姜煎溫服。治風濕臂痛諸藥不效者。

舒經湯中薑黃最,歸草桐術共切碎,赤芍羌活又少些,沉香磨服治諸痛。

薑黃五錢,當歸、甘草、海桐皮、白朮各二錢半,赤芍、羌活各二錢二分半,分二帖,姜煎,入沉香少許,腰以上痛食後,腰以下痛食前服。治氣血凝滯經絡,以致臂痛不舉及諸痛用針灸不效者。

白話文:

【痛風】

這是一種用於通氣和防風的湯方,主要成分為羌活、獨活,每種一錢,藁本、蔓荊子、川芎、甘草各五分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用於治療因手足太陽經氣鬱結不通所導致的肩背疼痛,嚴重到無法轉頭,以及脊椎疼痛、頸部僵硬、腰部似乎折斷,頸部像是被拉扯。如果身體沉重,腰部感覺沉悶,表示體內有寒濕,需加入酒浸泡過的防己,若情況輕微則加附子,嚴重的話則加入川烏,每種一錢;若鬱結則需加入升麻和柴胡;若濕熱則需加入蒼朮和黃柏,每種五分。

另一種稱為活絡湯的配方,主要成分為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、甘草各一錢半,加入薑煎煮後溫服。專門治療風濕引起的臂痛,即使其他藥物無效,此方仍能發揮作用。

最後一種是舒經湯,其中薑黃用量最多,當歸、甘草、海桐皮、白朮各兩錢半,赤芍、羌活各兩錢二分半,分為兩帖,加入薑煎煮。在飲用前,加入少量的沉香粉,若上半身疼痛則飯後服用,下半身疼痛則飯前服用。此方用於治療因氣血凝滯於經絡所導致的臂痛無法舉起,以及各種疼痛,即使針灸治療無效也能見效。

3. 痹風

五痹湯中羌白朮,薑黃防己二錢足,甘草一錢姜同煎,筋緩皮頑堪再續。

羌活、白朮、薑黃、防己各二錢,甘草一錢(一方有柴胡),姜煎熱服。治風寒濕氣客留肌體,手足緩弱,頑麻不仁。

三痹湯即寄生湯,黃耆續斷湊成方,一切風痹拘攣疾,煎服為丸任意嘗。

杜仲、牛膝、細辛、人參、茯苓、桂心、白芍、甘草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續斷各一錢,獨活、秦艽、生地各五分,薑棗煎熱服。治血氣澀滯,手足拘攣,風痹等疾。

白話文:

[痹風]

在五痹湯這個藥方裡,包含了羌活、白朮、薑黃、防己,每一種都是二錢的份量。另外還有甘草,份量是一錢,這些藥材會和薑一起煎煮。這劑藥可以治療因風寒濕氣滯留在身體裡導致的手腳無力,以及皮膚麻木無知覺的症狀。

三痹湯其實就是寄生湯,加上黃耆和續斷組成的方子。對於各種由風引起的麻痹,肌肉僵硬的疾病,都可以將它煎煮後服用,也可以製成藥丸隨時食用。

在另一個藥方中,包含了杜仲、牛膝、細辛、人參、茯苓、桂心、白芍、甘草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續斷,每種藥材都是一錢,而獨活、秦艽、生地則是五分。這些藥材與薑、棗一同煎煮熱服。這劑藥可以治療因血氣阻滯引起的手腳肌肉僵硬,以及風濕等疾病。

4. 麻木

黃耆湯治渾身麻,蔓草橘參芍藥遐,臨臥水煎還滾服,大熱三分黃柏加。

黃耆、人參、芍藥各一錢,蔓荊子四分,橘皮、甘草各六分,水煎熱服。治頭面手足胕背腿腳,或遍身麻木不知,及兩目羞明,隱澀睛痛。

補氣湯黃耆,白芍甘草澤瀉陳皮搏,水煎能治皮膚麻,兼醫眼目多昏錯。

白芍、陳皮各一錢半,黃耆、甘草各一錢,澤瀉五分,水煎溫服。治肝氣不行,皮膚間麻木,兼治兩目縮小,羞明畏日,視物無力。

白話文:

【麻木】

用黃耆湯來治療全身麻木,其成分包括蔓荊子、橘皮、人參、芍藥。在睡前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若身體過於燥熱,可再加入三分之一份量的黃柏。具體藥方為:黃耆、人參、芍藥各取一錢,蔓荊子取四分,橘皮、甘草各取六分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此方適用於頭部、面部、手腳、背部和腿部等部位麻木無知覺的情況,以及雙眼對光敏感,眼睛疼痛的症狀。

另一種補氣湯,主要成分為黃耆,佐以白芍、甘草、澤瀉和陳皮,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療皮膚麻木,同時也能改善視力模糊的問題。具體配方為:白芍、陳皮各取一錢半,黃耆、甘草各取一錢,澤瀉取五分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此方可用於治療肝氣不順,導致皮膚麻木,以及雙眼縮小、對光敏感、畏懼強光,看東西無力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