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七 (1)
外集·卷七 (1)
1. 郁類
越曲丸,凡願欲不遂,如寡婦僧道之類,名利不遂,或先富後貧之類,或久病不愈,皆宜用之。
蒼朮、神麯、川芎、山梔、香附各等分為末,水丸綠豆大,溫湯下七十丸。蓋氣血痰三者,多有兼郁,而鬱有六,隨證加減。如氣鬱胸脅痛,脈浮細,合四君子湯;血鬱四肢無力,能食便紅脈沉,合四物湯;痰鬱動則喘,寸脈沉滑,合二陳湯;濕鬱周身走痛,或關節痛,遇陰寒則發,脈沉細,加白芷、茯苓,熱鬱小便赤,脈沉數,加青黛;食鬱暖酸腹飽不能食,左寸脈平和,右寸脈緊盛,加山楂、針砂。春諸郁加防風,夏諸郁加苦參,秋冬諸郁加吳萸。
又如六郁湯、流氣飲子、四七湯、分氣飲之類,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。
六郁湯,能解諸郁。陳皮、半夏、川芎、蒼朮各一錢,赤茯苓、山梔仁各七分,香附二錢,砂仁、甘草各五分,生薑三片,水煎服,隨證加減。
陰虛生內熱湯,當歸、川芎、蒼朮、陳皮各八分,白芍、山梔、天花粉各六分,白朮、麥門冬(夏月多用)、沙參各七分,玄參五分,黃柏三分,甘草二分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或以山藥代參、術,久服去川芎,冬月加破故紙。此方與下陰分生陽湯,義相發明。
陰分生陽湯,白朮七分,白芍六分、當歸一錢,甘草二分,蒼朮五分,陳皮八分,生薑三片,棗子一枚,或加參、苓,或以山藥代參、苓,水煎服。入蜜亦可。加肉果、破故紙亦可,冬日尤宜用故紙。蓋主三焦者,乃下焦元氣生髮之根蒂也。
升陽益胃養榮湯,當歸一錢全用,隨參、術能補益。白芍八分炒,隨白朮能理脾。人參七分,山梔仁炒八分,甘草五分,如食菘菜,以蜜代之。白朮五分,木通五分(以漸而減),生薑三片,棗子二枚、粳米一撮,水煎熱服。蓋蒼朮、山梔大能除郁,因食冷物,鬱火於脾胃者,故屬脾。脾者,土也。熱伏地中,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。又有胃虛過食冷物,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,並宜服之。又肉果、補骨脂二物,冬月可服。以上三方,古庵所立,郁門曾纂其略,今更詳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講的是中醫對「鬱」的治療方式,提到一種名為「越鞠丸」的藥方,適用於願望無法實現的人,像是寡婦、僧侶、道士,或是事業受挫、先富後貧的人,以及長期病痛難癒的情況。
越鞠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蒼朮、神麴、川芎、山梔、香附,比例均等,製成如綠豆大的水丸,每次服用七十粒,用溫水吞服。鬱症常見於氣血痰三個方面,且有六種不同類型,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方。例如,氣鬱會導致胸脅疼痛,可搭配四君子湯;血鬱會使四肢乏力,適合四物湯;痰鬱會引起呼吸困難,可選擇二陳湯;濕鬱會造成全身疼痛或關節痛,可加入白芷、茯苓;熱鬱會使小便呈紅色,可使用青黛;食鬱會讓人感到腹部飽脹,可加入山楂、針砂。季節不同,加減的藥材也會有所不同。
另一種藥方是「六鬱湯」,對於各種鬱症都有療效。主要成分包括陳皮、半夏、川芎、蒼朮、赤茯苓、山梔仁、香附、砂仁、甘草,再加入生薑,煮水服用,依病情增減藥量。
還有「陰虛生內熱湯」,主要成分包括當歸、川芎、蒼朮、陳皮、白芍、山梔、天花粉、白朮、麥門冬、沙參、玄參、黃柏、甘草,再加入生薑,煮水服用。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材,冬季時可加入破故紙。
另一種藥方「陰分生陽湯」,主要成分包括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甘草、蒼朮、陳皮、生薑、棗子,也可加入人參、茯苓或山藥,煮水服用。可以加入蜂蜜,冬季時可加入肉果、破故紙。
最後一種藥方是「升陽益胃養榮湯」,主要成分包括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山梔仁、甘草、白朮、木通、生薑、棗子、粳米,煮水熱服。蒼朮、山梔對於消除鬱症特別有效,尤其適合脾胃受寒的人。對於胃虛且過度食用冷食導致陽氣鬱滯於脾土中的人,也很適合服用此藥方。冬季時可加入肉果、補骨脂。這三種藥方都是古庵所創立,現在進一步詳細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