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2)

1. 痰類

二陳湯,痰乃脾胃津液,周流運用,血氣由之,如道路,然不可無者。濕盛痰多,加以外感固滯於中,斯為患耳。痰不盛者,有感亦輕風寒客之,煽以相火,則上攻心目,而為暗風痰厥;暑濕乘之;血氣相著,附於筋骨,而為腫毒癱患;怒火迷竅,則為癲狂。十病九痰,誠哉!此方總括一身之痰。如要上行,加引上藥,如要下行,加引下藥。惟酒痰、燥痰不宜。

陳皮二錢,和脾消痰利氣。半夏一錢,燥濕豁痰,溫中。血虛燥證,須用薑汁製曲。茯苓八分,行竅滲濕和中。甘草四分,健脾瀉火和中。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如血虛合四物湯;氣虛合四君子湯;濕痰身重倦怠,加蒼朮;寒痰氣喘加杏仁、麻黃、細辛、紫蘇;風痰加南星、殭蠶、皂角;痰盛加竹瀝、薑汁;熱痰加黃芩、黃連;胃脘痰火加石膏;痰結吐不出,加栝蔞仁;血痰加黃芩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芍藥、竹瀝、薑汁;胸中郁痰加香附、朴硝;胸中老痰及虛痰燥痰,去半夏,加貝母、海粉。各病照依藥性類推,加減由人。

又如星香散、導痰湯,凡一切行痰、消克痰積之藥,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。

白話文:

【痰類】

這二陳湯,當中的痰是脾胃產生的津液,它在身體裡循環運作,就像道路一樣,讓血液和氣能在身體內流動,但也不能沒有。若濕氣過盛,導致痰多,再受到外來的感染影響,痰就會在身體裡形成困擾。如果痰不多的人,即便受到感染,症狀也會比較輕微。如果風寒侵襲,加上肝火煽動,痰就可能向上攻心和眼,導致像是中風或痰厥的病症;暑濕影響,痰和血液黏在一起,附著在筋骨上,就可能成為腫毒或癱瘓;若是怒火攻心,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。常說十種病有九種和痰有關,這真是事實啊!這個方子能治療全身的痰。如果想要痰往上排,可以加入一些能讓痰往上排的藥;如果想要痰往下排,就加入一些能讓痰往下排的藥。只是,如果是酒痰或是燥痰,就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

二陳湯裡的陳皮,能調理脾胃,幫助化痰和順暢氣息。半夏,能去濕化痰,溫暖中焦。若是血虛燥證,則需用薑汁製曲。茯苓,能通竅去濕,調和中焦。甘草,能強健脾胃,清熱和調和中焦。生薑,能助藥力發散。這些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如果血虛,可以加上四物湯;氣虛,可以加上四君子湯;若因濕痰導致身體沉重、疲倦,可加上蒼朮;寒痰氣喘,可加上杏仁、麻黃、細辛、紫蘇;風痰,可加上南星、殭蠶、皁角;痰多,可加上竹瀝、薑汁;熱痰,可加上黃芩、黃連;胃脘痰火,可加上石膏;痰凝結在喉嚨吐不出來,可加上栝蔞仁;血痰,可加上黃芩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芍藥、竹瀝、薑汁;胸中有鬱結的痰,可加上香附、朴硝;胸中有老痰或是虛痰、燥痰,要去掉半夏,加上貝母、海粉。各種病症,都可以根據藥物的性質,自行增減藥物。

此外,像星香散、導痰湯等,所有能化痰、消除痰積的藥方,都是從這個方子變化而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