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17)

1. 內傷類

傷食

傷食惡食分上下,次審寒熱行吐瀉;胸滿(有物)噎噯心(口)腹疼,發熱(胃有伏火,或似瘧痢)皆因食不化。

停於上脘,氣壅痰盛者,宜吐。如傷冷食,腹脹氣逆,噫氣吞酸,噁心,欲吐不吐,宜平胃散入鹽少許探吐;如傷熱物或酒面,發熱,心口刺痛,停痰、停飲、伏火,宜二陳湯加黃連、枳實探吐;傷重填塞胸中,下部無脈,體實年壯者,方敢瓜蒂散吐之;尋常飲食過飽在膈,以手探吐為好。停宿中、下脘者,宜下以逐之。

白話文:

傷食

傷食和惡食可以分為上下兩種,首先要判斷寒熱,觀察是否有吐瀉的症狀;胸部滿悶、有東西堵塞的感覺,打嗝噯氣,心口和腹部疼痛,發熱(可能是胃里有伏火,或者像瘧疾和痢疾一樣),都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造成的。

食物停留在上脘,導致氣機壅塞,痰液積聚的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例如,如果吃冷食傷了脾胃,導致腹部脹滿,氣逆上行,打嗝、吞酸,噁心,想吐卻吐不出來,可以服用平胃散加少許鹽來探吐。如果吃了熱物或酒面,導致發熱,心口刺痛,停滯了痰液、飲水,並且有伏火,可以服用二陳湯加上黃連、枳實來探吐。如果傷食嚴重,導致胸部填塞,下腹部無脈,體質強壯、年紀輕的人,才敢用瓜蒂散來吐之。如果只是平常飲食過飽,食物停留在膈肌部位,用手探吐即可。

如果食物停留在中脘和下脘,則應該用下法來驅逐之。

如傷冷物,腹脹滿痛者,木香見晛丸、丁香脾積丸、感應丸;如傷熱物,痞滿者,二黃丸;日晡潮熱盛者,小承氣湯;寒熱兩傷者,大黃備急丸、除原散;體弱者,下藥兼補,保和丸。凡傷食,乃中焦血病,如牽牛猛烈傷氣及一切峻攻,反傷胃氣。又現有吐者,二陳湯加砂仁、黃連、青皮、枳實;現有瀉者,胃苓湯加山楂、麥芽,或三白湯,隨時令寒暑選用。如身受寒氣,口又傷冷,初得便宜辛溫理中,稍久鬱而為熱,當兼辛涼散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吃冰冷的食物導致肚子脹滿疼痛,可以服用木香見晛丸、丁香脾積丸、感應丸;如果是吃熱的東西導致腹部脹滿,可以服用二黃丸;如果下午出現發熱症狀,可以服用小承氣湯;如果既有寒症又有熱症,可以服用大黃備急丸和除原散;如果體質虛弱,服用藥物時要兼顧補益,可以服用保和丸。總之,傷食都是中焦血氣受損,服用牽牛等猛烈傷氣的藥物,以及所有過於峻猛的藥物,都會反過來傷害脾胃。如果患者有嘔吐症狀,可以在二陳湯中加砂仁、黃連、青皮、枳實;如果患者有腹瀉症狀,可以在胃苓湯中加山楂、麥芽,或者服用三白湯,根據季節的寒暑情況選擇使用。如果身體受寒,又吃冰冷食物,剛開始可以用辛溫理中藥物治療,時間久了就會鬱積化熱,就需要兼用辛涼散熱藥物。

吐下未淨消導之,紅丸子、枳朮丸、保和丸、大安丸、平補枳朮丸、單山楂丸。

吐下已虛補益借;

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。

酒客分消與調中,飲酒與水過者,宜上汗下滲,分消其濕,葛花解酲湯微汗即愈;滲劑,五苓散、調中二陳湯。如久困於酒,或傷灰酒成積,腹痛,大便窘迫者,酒蒸黃連丸、香連丸。如傷酒嘔逆,眩暈,頭痛如破者,補中益氣去白朮,加半夏、白芍、芩、柏、乾葛、川芎;有塊者,更加莪朮、木香。如善飲,每早長噯不吐者,小調中湯最妙,一月三五次服之,亦可為丸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服用瀉藥後,身體的毒素還沒有完全清除,可以服用紅丸子、枳朮丸、保和丸、大安丸、平補枳朮丸、單山楂丸來幫助消導。

如果服用瀉藥後身體虛弱,需要補益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。

對於經常喝酒的人,需要分消酒毒、調和脾胃。如果過量飲酒或喝太多水,應該採用發汗利尿的方法,幫助身體排泄水分,葛花解酲湯可以微微出汗,很快就能恢復;五苓散、調中二陳湯都是很好的利尿藥。如果長期飲酒造成積酒,腹痛、便秘,可以服用酒蒸黃連丸、香連丸。如果因為飲酒導致嘔吐、頭暈、頭疼得厲害,可以在補中益氣湯中去掉白朮,加入半夏、白芍、黃芩、柏子仁、乾葛、川芎;如果還有結塊,可以再加入莪朮、木香。如果平時愛喝酒,經常早起打嗝不吐,小調中湯效果最好,一個月服用三到五次,也可以做成丸藥服用。

如醉飽行房,以致蓄血,胃口時痛者,大調中湯,或八物湯加砂仁之類。有痛飲不醉,忽糟粕出前竅,尿溺出後竅者,四物湯加海金砂、木香、檳榔、木通、桃仁,數服可安。吃茶成癖者,星才丸。

憂思鬱抑藥嫌霸。

憂思傷脾,不思飲食者,清六丸加香附、炒黃連、白芍,薑汁蒸餅糊丸服;全不食者,溫膽湯神效;憂思兼傷食者,木香化滯湯。瘦倦氣仰不食者,二炒蒼柏散,加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黃連、扁柏等分,白朮為君,薑汁面丸服;濕痰氣滯不食者,三補丸加蒼朮,倍香附。

白話文:

  1. 如果過度飽食後進行房事,導致血液瘀積,時常感到胃部疼痛,可以服用大調中湯或者在八物湯中加入砂仁等草藥。

  2. 若有經常飲酒但不易醉,突然有食物殘渣從鼻孔排出,小便從尿道排出的情況,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海金砂、木香、檳榔、木通、桃仁,多次服用可以得到安穩。

  3. 有嗜好喝茶的人,可以服用星才丸。

  4. 憂慮和情緒低落的情況下,可能需要避免使用某些強烈的藥物。

  5. 憂慮和情緒低落損害了脾臟,導致不願進食,可以服用清六丸加上香附、炒黃連、白芍,用薑汁蒸製成餅狀,再糊丸服用;如果完全不想進食,則可以服用溫膽湯,效果極佳;若憂慮和情緒低落同時影響了消化,則可以服用木香化滯湯。

  6. 瘦弱且容易感到疲倦,食慾不振的人,可以服用二炒蒼柏散,加上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黃連、扁柏等量的草藥,其中白朮為主藥,用薑汁拌合做成丸狀服用;若因為濕熱痰滯導致食慾不振,可以服用三補丸加上蒼朮,並且增加香附的份量。

積聚

五積六聚皆屬脾,經曰:積聚、癥瘕、痞滿,皆太陰濕土之氣。始因外感、內傷、氣鬱,醫誤補而留之以成積。積者,陰氣,五臟所主,脈沉伏,或左或右,發有根,痛有常處。肝積左脅下,曰肥氣,言風氣有餘,而血隨氣不行也,令人脅痛痎瘧;心積臍上,曰伏梁,言如梁之橫架心下,令人煩心,乃火之郁也,忌熱藥與灸,又腸癰與此相似,但身股背腫,環臍而痛為癰;脾積胃脘稍右,曰痞氣,言陽氣為濕所蓄也,令人黃疸倦怠,飲食不為肌膚,仍忌熱藥;肺積右脅下,曰息賁,言喘息奔而上行也,令人咳嗽、肺癰;腎積發於小腹,或湊心下,曰奔豚,言若豚之奔沖,上下無時也,令人喘逆骨痿,最為難治。諸積勿輕吐下,徒損真氣,積亦不去,奔豚尤不可吐。

白話文:

積聚

五積六聚皆屬脾,經書上說:積聚、癥瘕、痞滿,都是太陰濕土之氣所致。起初是因為外感、內傷、氣鬱,醫師誤用補藥而留下病根,逐漸形成積聚。積聚屬於陰氣,由五臟所主,脈象沉伏,位置可能偏左或偏右,疼痛有根源,痛處固定。

肝積位於左脅下,稱為肥氣,是指風氣過盛,導致血液隨氣無法正常運行,令人脅肋疼痛,並伴有瘧疾。

心積位於臍上,稱為伏梁,如同橫樑架在心下,令人煩躁不安,屬於心火鬱結所致,忌用熱藥和灸法。腸癰與心積相似,但會出現身體、大腿、背部腫脹,且環繞臍周疼痛。

脾積位於胃脘稍偏右,稱為痞氣,是指陽氣被濕氣所阻滯,令人出現黃疸、倦怠、飲食不化等症狀,同樣忌用熱藥。

肺積位於右脅下,稱為息賁,是指呼吸急促上衝,令人咳嗽、患肺癰。

腎積發於小腹,或向上延至心下,稱為奔豚,猶如小豬快速奔跑,上下無常,令人喘逆、骨痿,難以治療。

對於各種積聚,不可輕易使用吐下法,以免損傷正氣,積聚也無法消除。奔豚症尤忌吐法。

五積,古有五方,今增損五積丸更妙。聚者,陽氣,六腑所成,脈沉結,或隱或見,發無根,痛無常處,散聚湯、七氣湯、香稜丸、大阿魏丸、大安丸加參。

左右中間移不移;

氣不能作塊成聚,塊乃痰與食積、死血有形之物而成,積聚癥瘕一也。有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者,曰癥,言堅硬貞固也;或有或無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者,曰瘕,言假血而成蠢動之形,且有活性。

左死血兮右氣積,治左破血為主,海石丸或當歸龍薈丸料五錢,加桃仁、薑黃各一兩,蜜丸。治右調氣,青皮湯、木香分氣丸。有積者,消積正元散、紅丸子、小阿魏丸,或當歸龍薈丸、保和丸,俱加鵓鳩屎。

白話文:

五積的治療

古時候將五積分為五方,現在增損五積丸的藥方更為精妙。

所謂「聚」,指的是陽氣,是由六腑所化生而成。脈象沉而結實,或隱或現,發熱沒有根源,疼痛部位不定,可以使用散聚湯、七氣湯、香稜丸、大阿魏丸、大安丸加人參來治療。

積聚的位置可能左右移動,也可能固定不動。

氣不能凝聚成塊,而塊狀物是由痰、食積、死血等有形物質形成的,積聚、癥瘕都是指這種病症。

如果積聚形成塊狀,無法移動,稱為「癥」,指的是堅硬、固定的病狀。如果積聚時有時無,位置上下左右移動,稱為「瘕」,指的是假血凝聚形成的活動性腫塊。

如果左側是死血,右側是氣積,治療左側以破血為主,可以用海石丸或當歸龍薈丸五錢,加上桃仁、薑黃各一兩,做成蜜丸。治療右側以調氣為主,可以使用青皮湯、木香分氣丸。

如果患有積聚,可以服用消積藥物,如正元散、紅丸子、小阿魏丸,或者當歸龍薈丸、保和丸,這些藥方都可以加鵓鳩屎。

當中痰結一團而;

中乃水穀出入之路,飲食、七情鬱積成痰,石磏丸、白芥丸。凡痞塊在皮裡膜外,俱宜二陳湯加補氣、行氣藥。

有餘消導分新久,積初為寒,宜辛溫消導,大七氣湯,烏白丸,大、小溫中丸,退黃丸,阿魏撞氣丸;久則為熱,宜辛寒推蕩,木香檳榔丸、通玄二八丹、消塊丸。通用纂積丹、生漆膏。有蟲者,妙應丸。外治三聖膏、三稜煎、神效阿魏散。

白話文:

痰在體內凝聚成一團,而中焦是水谷出入的通道,飲食不節、七情鬱結就會形成痰塊。可以用石磏丸、白芥丸等藥物治療。凡是皮裡膜外的痞塊,都可用二陳湯加補氣、行氣藥物治療。痰積分為新久,初起為寒,可用辛溫消導藥物治療,如大七氣湯、烏白丸、大、小溫中丸、退黃丸、阿魏撞氣丸等。久則為熱,可用辛寒推蕩藥物治療,如木香檳榔丸、通玄二八丹、消塊丸等。通用纂積丹、生漆膏等。若有蟲者,可服用妙應丸。外治可用三聖膏、三稜煎、神效阿魏散等。

不足平補是上醫。

陽虛有積易治,惟陰虛難以峻補。痞積又忌滯藥,止宜早服滋補藥中,加鱉甲、龜板、秋石丹;午服枳朮丸、大安丸,或醋鱉丸善消融化為妙。若痞積滯冷貫臍,誤為沉寒痼冷,投以姜附熱藥,初服甚與病情相宜,久則痞積益甚,真氣傷而陰血爍矣。俱硫、附固不可服,如知、柏、門冬寒涼傷脾滯氣,亦所不宜。

古云:衰其大半而止。又云:養正積自除。皆為虛損有積而言也。平補之外,更能斷厚味,節色欲,戒暴怒,正思慮,庶乎萬全。

白話文:

真正高明的醫生,懂得在不足之處適量補充,以達到平衡狀態。陽虛有積容易治療,但陰虛則難以快速補益。痞積忌諱滯留的藥物,宜早服滋補藥物,並加入鱉甲、龜板、秋石丹;午時服用枳朮丸、大安丸或醋鱉丸,可有效消融化解。若痞積滯冷貫穿臍部,誤認為是寒邪積聚,服用姜附等溫熱藥物,初期可能與病情相合,但長期服用會加重痞積,損傷真氣,耗損陰血。硫磺、附子等藥物不可服用,知母、柏子仁、門冬等寒涼藥物也會損傷脾胃,阻礙氣機,同樣不宜服用。古人說:「衰其大半而止」,又說:「養正積自除」,都是針對虛損有積的情況而言。除了平補之外,更要戒除厚味、節制房事、避免暴怒、保持思慮平靜,才能真正做到萬無一失。

蠱瘴,皆因飲食起居而得,故附中蠱害人俗不妍,據方書蠱有數種,皆妖昧變惑之氣,其怪使然。人有造作而得之者,多取蟲蛇之類,以甕盛之,使其自相啖食。其間一物獨存者,則以酒肉祭之,取出放毒於酒餚中以害人。毒發令人面目青黃,力乏身痛,唾吐鮮血,小便淋瀝,大便膿血,唇口乾燥,胸脅妨滿,腹痛如蟲齧,又如蟲行,病人所食之物,皆變化為蟲,侵蝕臟腑,蝕盡則死。死則病氣流注,復染傍人。人死,則精魂反為其家,代力致富,不知有此事否?萬病解毒丹、東坡雄礬丸主之;或於足小趾尖處灸三壯,即有物出。酒飯得之,隨酒飯出;肉菜得之,隨肉菜出。凡中蠱毒,不論年月遠近,但煮雞卵一枚,去殼,以銀釵插入卵中,併入口中含一飯頃,取出視之,釵卵俱黑,即為中毒。一法:令患人唾津於水,沉則是蠱,浮則非也。又法:口含大豆,豆脹爛而皮脫者是蠱,否則亦非也。如出外,須用預知子置衣領中,遇毒則有聲。凡中蠱之人,用藥已瘥,自後飲食永不得吃冷。若飲食帶冷,則鬼氣乘之,毒蟲復生,竟不能救。

白話文:

"蠱瘴"都是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引起的疾病,因此附著的蠱蟲會危害人類的健康,根據古籍,蠱蟲有多種類型,都是具有妖異、迷惑之氣的生物,它的影響令人驚奇。有些人會故意製造這種情況,通常會採集蟲蛇等物質,放在甕中,讓它們自相殘殺。剩餘的一隻生物,則以酒肉祭祀,並將毒素放入食物中來傷害他人。這種病症會讓人臉色蒼白,力氣減退,身體疼痛,吐出鮮血,尿頻,大便帶有血液,嘴脣乾燥,胸部脹滿,腹部疼痛如蟲子咬噬,又如蟲子在裡面移動,患者所食用的食物會轉變為蟲子,侵蝕內臟器官,直到被吞噬殆盡才會死亡。死者的精神靈魂會成為家中的一個力量,幫助家裡致富,但是否真的存在這種情況,尚無明確的證據。治療方法包括使用「解毒丹」、「東坡雄礬丸」;或者在腳的小趾尖進行三次灸療,就會有東西出現。如果吃了受感染的飲食,毒素會隨飲食一同排出;如果吃了受感染的肉菜,毒素也會隨肉菜排出。對於受到蠱蟲毒害的人來說,無論是多久前受感染,只要煮一個雞蛋,去除蛋殼,將銀針插入蛋中,再一起含在口中,持續半小時,然後取出觀察,如果針和蛋都變黑了,就是中毒了。另一種方法:讓患者吐出唾液到水中,沈下去的就是蠱蟲,浮起來的就不是。還有一種方法:讓患者含著大豆,如果大豆脹大腐爛且皮膚脫落,就是蠱蟲,否則就不是。外出時,需要將「預知子」放在衣領中,遇到有毒物品時會有聲音提示。受到蠱蟲毒害的人,在使用藥物治療後,從此飲食不能再吃冰冷的食物。如果食用了冰冷的食物,鬼魂的氣息會乘機而入,毒素再次生成,最終無法輓救。"

更有挑生及毒泉。

嶺南多有挑生毒者,乃挑毒於魚肉菜果酒醋之中,以害於人。其候:初覺胸腹作痛,次則漸漸攪刺,滿十日,則物生能動,行上胸痛,沉下腹痛。在上膈者,用膽礬末五分,投入熱茶內溶化,通口服之探吐;在下焦者,用鬱金末二錢,米湯調服,瀉下惡物,後以四君子湯去甘草調之。如脅下忽腫,頃刻生癰。

大如碗許者,用升麻末二錢,冷熱水調,連服,瀉出如蔥根,其腫即消。後以平胃散,兼進白粥調之。

白話文:

[ 有時候會遇到一種叫做「挑生」和「毒泉」的問題,這是指在魚、肉、蔬菜、水果、酒、醋等食物中加入毒素,以對他人造成傷害。初期症狀會感到胸部和腹部疼痛,然後逐漸變得更加劇烈,經過十天左右,毒素開始活躍,上胸部會感到疼痛,腹部則是沈痛。如果毒素影響到膈肌,可以使用五分的膽礬粉末,加入熱茶中溶解,飲用後催吐。如果毒素影響到下焦,可以使用二錢的鬱金粉末,與米湯調合後服用,排出毒素,然後再服用去除了甘草的四君子湯進行調理。如果出現脅下突然腫脹,不久之後就長出膿包的情況,大約像碗那麼大的,可以使用二錢的升麻粉末,用冷熱水調製,連續服用,可以排出像蔥根一樣的物質,腫脹就會消退。之後,可以服用平胃散並同時食用白粥來進行調理。 ]

江南溪澗中,有射工毒,或因雨潦逐水而入人家,含沙射人之影得之,寒熱悶亂,頭目俱痛,亦如中屍,卒不能語。又有水毒蟲,一名溪溫。得之病同射工,但有爛瘡為射工,無瘡為溪溫。又有沙蝨,細如疥蟲,遇陰雨則行出草間,著人則入皮里,痛如針刺。是三者為病,朝輕暮重,手足冷至肘膝,二三日腹中生蟲,食人下部,臍中生瘡,不痛不癢。

急視下部,有瘡赤如截肉者,為陽毒,最急;如鯉魚齒者,為陰毒,稍緩,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。用蒜擂濃汁,煎溫洗之。是水毒身體當發赤斑,否則非也。當以他病調治,消水毒飲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在江南的溪流與溪谷裡,有毒蟲名稱為射工,可能會因雨水和洪水流入民宅,透過含沙射擊人的影子而感染。這種感染會導致發燒、混亂、頭痛,類似受到鬼魂攻擊,無法說話。此外,還有一種名為溪溫的水毒蟲,如果被感染,其症狀與射工相似,但會有腐爛的傷口。還有一種細小如疥蟲的沙蝨,遇到陰雨天就會在草叢中活動,碰到人後會進入皮膚,痛感如針刺。這三種疾病的特點是早晨病情較輕,傍晚加重,四肢冰冷到肘膝部位,幾天後腹部會生蟲,吃掉下體,肚臍周圍會長出瘡,不痛不癢。

若發現下體出現紅色如切割的傷口,這是陽毒,是最急迫的,如鯉魚齒狀的是陰毒,稍緩一些,但這些情況都不會超過二十天致命。應立即使用大蒜打成濃汁,加熱後清洗患處。如果全身出現紅斑,纔是真正的水毒感染,否則可能不是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以其他疾病的方式進行治療,並使用「消水毒飲」來主導治療。

瘴氣寒溫分內外,東南兩廣,山峻水惡,地濕漚熱。如春秋時月,外感霜毒,寒熱胸滿不食,此毒從口鼻入也,宜清上熱,解內毒,降氣行痰,不宜發汗,平胃散加芩、連、升麻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木通,姜煎服。

如寒月外感風寒,氣閉發熱頭痛,自汗如瘧,南人氣升,或胸滿痰壅,飲食不進,與北方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,宜解表清熱,行痰降氣,二陳湯加柴胡、黃芩、蒼朮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微汗即止。如內傷飲食得者,理脾卻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;虛甚或挾房勞者,一粒金丹;熱者,柴苓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合竹葉石膏湯,或三黃枳朮丸。

白話文:

瘴氣寒溫的病症,要分內外,東南兩廣地區,山高水險,地勢低窪潮濕,氣候悶熱潮濕。

像是春秋季節,人體容易受到外感霜毒,出現寒熱、胸悶、食慾不振的症狀,這是毒氣從口鼻侵入體內所致,應該以清熱解毒、降氣化痰的藥物治療,不宜發汗。可以服用平胃散,再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升麻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木通,用生薑煎服。

如果是寒冷的月份,受到外感風寒,出現氣閉發熱、頭痛、自汗如瘧疾的症狀,南方人容易氣機上逆,或者胸悶痰多、飲食不進,這與北方人只傷風寒,而內裡自能調節不同,應該以解表清熱、化痰降氣的藥物治療。可以服用二陳湯,再加入柴胡、黃芩、蒼朮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微微出汗即可。

如果內傷是由於飲食不節引起的,可以使用理脾卻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來調理。如果體虛嚴重,或者伴有房勞的症狀,可以使用一粒金丹。如果屬於熱症,可以服用柴苓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,再合用竹葉石膏湯,或者使用三黃枳朮丸。

不服水土(與)瘴同源。

平洋土堅水熱,山谷土潤水冷,俱以平胃散為主,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。或變瘧、痢、黃疸、瘡癤,俱於各類求之,然以扶脾胃為本。凡縱酒色及食魚肉、時新菜果、筍蕨生冷、糯飯燒酒及油炒醬爆、雞鴨麵食、過飢過飽、歇臥處有穢氣、半夜失蓋、早行沾露、空腹出外,皆能發瘴。仕宦商賈遊外,俱宜節飲食,謹起居以防之。

白話文:

不服水土(與)瘴同源。

不服水土和瘴氣同屬一源。

平洋土堅水熱,山谷土潤水冷,俱以平胃散為主,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。

平原地區的土地堅硬,水質偏熱;山谷地區的土地濕潤,水質偏冷。治療不服水土,都以平胃散為主藥,再根據當地水土風氣的冷熱程度加減藥物。

或變瘧、痢、黃疸、瘡癤,俱於各類求之,然以扶脾胃為本。

如果出現瘧疾、痢疾、黃疸、瘡癤等病症,則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症尋找相應的治療方法,但都要以扶助脾胃功能為根本。

凡縱酒色及食魚肉、時新菜果、筍蕨生冷、糯飯燒酒及油炒醬爆、雞鴨麵食、過飢過飽、歇臥處有穢氣、半夜失蓋、早行沾露、空腹出外,皆能發瘴。

凡是縱欲飲酒、貪圖美色,以及食用魚肉、新鮮蔬菜水果、竹筍蕨菜等生冷食物,吃糯米飯配燒酒,或者食用油炒醬爆、雞鴨麵食等油膩食物,暴飲暴食,睡在有污穢氣息的地方,半夜沒蓋被子,早晨出門沾染露水,空腹外出等行為,都容易導致瘴氣發作。

仕宦商賈遊外,俱宜節飲食,謹起居以防之。

官員、商人、旅客等外出旅遊,都應該注意節制飲食,謹慎起居,以預防瘴氣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