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七 (49)
外集·卷七 (49)
1. 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
紅膏藥,先以黃蠟一兩溶化,次下香油三錢、黃丹五錢,攪勻,再熬成膏,瓷器收貯。貼諸瘡毒及湯火金瘡等傷。
綠膏藥,銅青、蓖麻子各一兩,松香四兩,木鱉子五十個,杏仁五錢,巴豆五枚,乳香、輕粉各二錢,為末,搗勻於淨石上,用斧捶千餘下,成膏收貯,水浸旋用。治諸般惡瘡腫毒、軟癤。
貼膏藥法,如瘡有膿血不淨,痂瘢閉礙,須用藥水洗淨拭乾、候水氣干,卻用膏貼,貼後有黃水膿血流出,用紙揩,從側畔出。一日一換,黃水膿血止,兩日、三日一換,貼至愈。凡洗拭換膏,必須預備即貼之,新肉惡風故也。
籲!瘍醫設,天官掌,製毒有方;劊子手,菩薩心,誤傷何忍!
《周禮·天官》掌瘍醫,制五毒方,為外科之祖。
白話文:
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
紅膏藥的製作方法:先將一兩黃蠟溶化,然後加入三錢香油、五錢黃丹,攪拌均勻,熬成膏狀,用瓷器保存。用於治療各種瘡毒和燙傷、火傷、刀傷等。
綠膏藥的製作方法:取等量(各一兩)的銅青和蓖麻子,四兩松香,五十個木鱉子,五錢杏仁,五粒巴豆,二錢乳香和輕粉,研磨成粉末,在乾淨的石板上充分搗勻,用斧頭捶打一千多次,製成膏狀保存,使用前用水浸泡。用於治療各種惡性瘡瘍腫毒、軟癤。
貼膏藥的方法:如果瘡瘍內有膿血未排淨,或痂疤阻礙癒合,需要先用藥水清洗乾淨並擦乾,待水分完全蒸發後再貼膏藥。貼藥後如有黃水膿血流出,用紙巾擦拭乾淨,從膏藥邊緣排出。一天換一次藥,待黃水膿血停止流出後,改為兩天或三天換一次,直至痊癒。每次清洗、擦拭和換藥,都必須儘快完成,因為新生的肉芽組織怕風。
外科醫生應該像天官一樣,精通製藥,掌握治療各種毒瘡的方法;即使是行刑的劊子手,也應該懷有菩薩般慈悲的心腸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!
《周禮·天官》記載天官掌管外科醫術,制定治療五種毒瘡的藥方,是外科醫學的鼻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