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30)
內集·卷一 (30)
1. 臟腑條分
大概風宜涼藥為主,兼以溫瀉;氣宜溫瀉並用;熱則純用瀉藥;冷則純用熱藥;虛則純用補藥。各臟皆然。
籲!黍羊韭李,每食宜設;
其谷黍,其畜羊,心病宜食酸,小豆、犬肉、李、韭皆酸。
早夜歡樂,夏氣常存。
夏三月,天地氣交,夜臥早起,無厭於日,使志無怒,長養之道也
小腸,上接胃口,受盛其糟粕傳化:下達膀(胱)廣(腸大腸),泌別其清濁宣通。
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凡胃中腐熟水穀,其滓穢自胃之下口,併入於小腸上口,自小腸下口,泌別清濁,水入膀胱上口,滓穢入大腸上口。
居臍上而長三丈二尺,脈紆則結;曲(左回迭積十六曲)十六而大二寸有四,形小難容。
胃之下口,乃小腸之上口,臍上一寸水分穴,則小腸下口,受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。合之大半。但腸有厚薄大小之分,從脈知之,諸陽經脈皆紆曲,小腸氣結。皮厚者,脈厚;脈厚者,小腸厚。皮薄者,脈薄;脈薄者,小腸薄。皮緩者,脈緩;脈緩者,小腸大而長。皮薄而脈衝小者,小腸小而短;小短者,則所容差小。
機發心極,小腸與心相應,所以臍輪能知冷暖。常人二便由心所主,病則不能從令。
候在人中。
人配天地為三才。以面部言之:鼻之下、口之上為中以配人,得陰陽交泰,其位居中,故曰人中。虛者唇青下白。
臍㽲痛而成痢成疝者,屬氣;
臍下㽲痛,赤白痢,小腸疝氣,連腰脊、控睪丸而疼,皆心氣入小腸也。
腸激鳴而為淋為秘者,屬風。
腸鳴作聲,或時激痛,小便五種淋瀝,或秘澀,以致肚腹脹急,皆心風入小腸也。
熱入口渴生瘡,火逆嘔脹有異;
心熱入小腸者,血熱煩悶作渴,或虛火反逆入胃而為嘔噦,小便不通。中滿腹硬脹急不作渴者,未可以淡滲也,古方滋腎丸最宜。
虛陷遺精懊憹,隱曲帶濁相同。
心虛入小腸者,神魂恍惚、狂亂,夢中遺精,男子赤白濁,婦人赤白帶,或陰中瘡瘍,隱曲不利,皆宜清上固下,未可以大寒大熱峻攻也。
冷凝水穀不化,寒入下焦腸痛。
血滯肩頷腫紅。
氣熱反上,則為頭疼、咽痛、頷腫不可顧,肩如拔,臑似折。血熱反上,則為耳聾、目黃、腮頰腫痛。
補以牡蠣石斛,溫則巴戟小茴(角茴)烏藥;涼以茅根通草(天花粉、黃芩,)瀉則(海)金砂荔核白蔥(續隨子、紫蘇。)降火邪二便自順,灸水分一陽遂充。
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;
勇而能斷,故曰將軍。潛發未明,故謀慮出焉。
罷極之本,魂所居也。
人身運動,皆筋力所為,肝養筋,故曰罷極之本。肝藏魂,魂者,神明之輔弼,故又曰肝為宰相。
兩分七葉,色象春木繁榮;
肝有二布葉,一小葉,左三右四,共七葉,分兩行,如木甲析之多葉也。叔和云:實夢山林樹,虛看細草芒。
白話文:
臟腑條分
大致來說,風證宜以涼藥為主,同時配合溫和瀉下的藥物;氣證則宜溫和瀉下並用;熱證則完全使用瀉下藥物;寒證則完全使用溫熱藥物;虛證則完全使用補益藥物。各個臟腑都適用這個原則。
應該經常食用黍、羊、韭、李等食物。
穀物中的黍,牲畜中的羊,都是對心臟有益的食物。心臟有病的人,應該多吃酸味的食物,例如小豆、犬肉、李子、韭菜,這些都屬於酸味。
早晚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使人體保持夏天的陽氣。
夏季三個月,天地之氣交合,應該夜裡睡得晚一些,早上起得早一些,不厭倦於白天活動,保持心情舒暢,不發怒,這是保養身體的方法。
小腸位於胃的下端,接收並消化食物的糟粕,然後將其向下傳輸到膀胱和大腸,進一步區分清濁,使之通暢。
小腸是受盛和轉化的器官,食物的精華由此產生。胃中消化后的食物殘渣,會從胃的下口進入小腸的上口,然後從小腸的下口排出,小腸會將清濁物質分離,清者進入膀胱,濁者進入大腸。
小腸位於肚臍上方,長三丈二尺,血管彎曲則會形成結塊;小腸有十六個彎曲,直徑二寸四分,形體狹小,容量有限。
胃的下口就是小腸的上口,肚臍上方一寸處是水分穴位,這是小腸下口的位置。小腸可以容納穀物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,總共約佔小腸容量的一半。但腸子有厚薄、大小之分,可以從脈象觀察出來。所有陽經脈絡都彎曲,小腸氣滯也會造成彎曲。皮膚厚的人,脈象也厚;脈象厚的人,小腸也厚。皮膚薄的人,脈象也薄;脈象薄的人,小腸也薄。皮膚鬆弛的人,脈象也鬆弛;脈象鬆弛的人,小腸較大且長。皮膚薄而脈象跳動微弱的人,小腸較小且短;小腸小而短,則其容量就小。
小腸與心臟有著密切的聯繫,所以肚臍周圍可以感知冷暖。正常人大小便的排泄都由心臟控制,生病時則不能隨意控制。
人中的位置可以觀察病情。
人、地、天三才相對應。從面部來說,鼻子下方、嘴巴上方的部位,代表人,是陰陽交匯之處,位於中間位置,所以稱之為人中。如果身體虛弱,嘴唇會呈現青白色。
肚臍周圍疼痛導致痢疾或疝氣,屬於氣虛。
肚臍下方疼痛,伴有赤白痢疾,小腸疝氣,並牽連腰脊、睾丸疼痛,都是心氣進入小腸所致。
腸鳴音劇烈,導致尿頻或便秘,屬於風證。
腸鳴作響,有時劇烈疼痛,小便有五種淋瀝的症狀,或者便秘,甚至腹部脹滿急痛,都是心風入小腸所致。
由於熱邪入侵導致口渴、生瘡,以及胃中火逆、嘔吐、脹滿等症狀。
心熱入侵小腸,會導致血熱、煩躁、口渴,或者虛火逆流入胃而引起嘔吐,小便不通暢。如果腹部脹滿堅硬,但並不口渴,就不能使用利尿的藥物,古方滋腎丸最為合適。
身體虛弱導致遺精、煩躁不安,以及陰部帶下等症狀。
心臟虛弱導致心氣進入小腸,會出現神志恍惚、狂亂,夢中遺精,男子出現赤白濁液,女子出現赤白帶下,或者陰部瘡瘍,性功能障礙等情況,這類情況應該清熱上焦,固澀下焦,不宜使用寒涼或溫熱峻烈的藥物。
由於寒冷導致水穀不消化,寒邪入侵下焦導致腸痛。
由於血瘀導致肩頸腫脹發紅。
氣熱逆流向上,會導致頭痛、咽喉痛、頷腫,肩部感覺像被拉扯,胳膊像被折斷一樣。血熱逆流向上,會導致耳聾、目黃、腮頰腫痛。
可以用牡蠣、石斛等藥物補益;溫性的藥物可以用巴戟天、小茴香、烏藥;涼性的藥物可以用茅根、通草、天花粉、黃芩;瀉下的藥物可以用海金砂、荔枝核、蔥白、續隨子、紫蘇。這樣可以消除火邪,使大小便通暢,灸水分穴,陽氣就充盈了。
肝臟是將軍之官,謀略由此產生。
肝臟具有勇敢決斷的特質,所以稱為將軍之官。它能潛藏並醞釀事物,所以謀略由此產生。
肝臟是筋力的根本,也是魂魄的居所。
人體的運動,都依靠筋力的作用,肝臟主藏血,養護筋脈,所以說是筋力的根本。肝臟藏魂,魂魄是神明的輔佐,所以肝臟也是人體的宰相。
肝臟分為左右兩葉,每葉又分為七小葉。
肝臟由二大葉組成,其中一大葉,左邊三小葉,右邊四小葉,共有七小葉,排列成兩行,像木甲一樣有很多葉片。叔和說:如果肝氣實證,會夢到山林樹木;如果肝氣虛證,會看到細小的草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