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2)
外集·卷四 (12)
1. 寒類
咳嗽
咳嗽須分痰與聲,痰聲俱有肺脾經;
咳因氣動為聲,嗽乃血化為痰,肺氣動則咳,脾濕動則嗽,脾肺俱動,則咳嗽俱作。然以肺為主,故多言咳,則包嗽在其中。
實者痰稠聲且重,虛者聲利痰亦清。
咳必先審肺脈虛實,實者,浮大有力,若沉而滑,則痰氣盛也;虛者,弦大無力,若沉細帶數,則火鬱極也。
外因四氣隨時令,風乘肺,咳則鼻塞聲重,口乾喉癢,語未竟而咳,參蘇飲加桑白皮、杏仁,或柴胡半夏湯,後用諸咳丸。如久咳、夜咳、冬咳,風入肺竅者,宜熏之。寒乘肺,咳則胸緊聲啞,二陳湯加麻黃、杏仁,或蘇沉九寶飲、華蓋散、單生薑丸。有寒熱者,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咳嗽
咳嗽要分清痰和聲,痰和聲都跟肺經和脾經有關。
咳嗽是因為氣機逆上而發出聲音,痰則是血液轉化而來。肺氣逆上就咳嗽,脾濕上逆就痰多,脾肺同時失調,就會咳嗽和痰多都出現。但以肺為主要,所以通常說咳嗽,就包含痰多。
實證的咳嗽,痰稠且聲音重;虛證的咳嗽,聲音輕且痰清。
咳嗽要先判斷肺脈虛實。實證,脈浮大有力,如果脈沉而滑,說明痰氣盛;虛證,脈弦大無力,如果脈沉細帶數,說明火鬱積。
咳嗽的外因,是四氣隨著季節變化而影響肺。
風乘肺,咳嗽時鼻子堵塞,聲音重,口乾喉癢,話還沒說完就咳嗽,可以服用參蘇飲加桑白皮、杏仁,或者柴胡半夏湯,之後可以用諸咳丸。如果久咳、夜咳、冬咳,風邪入肺竅,可以用熏法。
寒乘肺,咳嗽時胸悶氣緊,聲音沙啞,可以用二陳湯加麻黃、杏仁,或者蘇沉九寶飲、華蓋散,單用生薑丸也可以。如果有寒熱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
又有一種,遇寒則咳者,謂之寒暄,乃寒包熱也,解表則除,枳梗湯加麻黃、防風、杏仁、陳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黃芩。如風寒鬱熱夜咳者,三拗湯加知母、黃芩。暑乘肺,咳則口燥聲嘶吐沫,六一散加辰砂,見血者,枇杷葉散。濕乘肺,咳則身重,骨節煩疼灑淅,五苓散、不換金正氣散。
白話文:
還有一種咳嗽,遇冷就發作的,叫做寒暄,其實是寒氣包着熱氣,需要解表祛除。可以用枳梗湯加麻黃、防風、杏仁、陳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黃芩。如果是風寒鬱熱導致夜咳,可以用三拗湯加知母、黃芩。如果暑氣侵犯肺部,咳嗽時口乾舌燥、聲音嘶啞、痰液稀薄,可以用六一散加辰砂。如果見血,可以用枇杷葉散。如果濕氣侵犯肺部,咳嗽時身體沉重,骨節酸痛,可以用五苓散或不換金正氣散。
大概春氣上升,潤肺抑肝;夏火上炎,清金降火;秋濕熱甚,清熱瀉濕;冬風寒重,解表行痰。
內傷火鬱勞食情;
火咳,聲多痰少。五更咳多者,食積濕熱,火流肺中,瀉白散加知母,或古二母散;上半午咳多者,胃有實火,單石膏丸加知母、貝母,便閉喘渴痰稠者,涼膈散、敗毒散、古芩半丸;下半午咳多者,陰虛,四物湯合二陳湯,加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,順而下之。如陰虛火燥,寒熱盜汗,遺精見血者,四物湯加竹瀝,或滋陰降火湯、加味二母丸。
白話文:
春天氣溫回升,要滋潤肺部,抑制肝火;夏天陽氣旺盛,要清熱降火;秋天濕熱較重,要清熱瀉濕;冬天寒氣較重,要解表化痰。
內傷火鬱,勞損脾胃,導致食積化熱;
火咳,咳嗽聲音多,痰液少。五更咳嗽頻繁的人,多是食積濕熱,火熱上炎,可以用瀉白散加知母,或古二母散治療;上半午咳嗽頻繁的人,多是胃火旺盛,可以用石膏丸加知母、貝母治療;便秘、口渴、痰稠,可以用涼膈散、敗毒散、古芩半丸治療;下半午咳嗽頻繁的人,多是陰虛火旺,可以用四物湯合二陳湯,加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治療。如果陰虛火燥,伴有寒熱盜汗、遺精見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竹瀝,或滋陰降火湯、加味二母丸治療。
黃昏咳多者,火浮於肺,潤肺丸以斂之,不可純用涼藥。通用二陳湯去半夏,加貝母、栝蔞、青黛、山梔、黃芩、桑白皮。郁咳,即火咳久者。乾咳無痰,乃腎水焦枯,邪火獨炎於肺,瀉白散加苦梗為君以開之。久者,訶黎丸;虛者,腎氣丸;不得志者,霞天膏;如肺燥,皮枯瘡癢,便閉者,活血潤燥生津飲。勞咳,五勞虛咳也。
白話文:
黃昏時分咳嗽頻繁的人,多半是肺火上炎,可以用潤肺丸來收斂,不能只用寒涼的藥物。通常可以用二陳湯去除半夏,再加入貝母、栝蔞、青黛、山梔、黃芩、桑白皮。如果咳嗽是鬱結所致,也就是火咳時間久了,就會變成乾咳無痰,這是腎水枯竭,邪火獨自炎燒肺部,可以用瀉白散加苦梗來疏導。長期咳嗽可以用訶黎丸,虛弱者可以用腎氣丸,心情鬱悶者可以用霞天膏,若伴隨肺燥、皮膚乾燥、瘡癢、便秘,則可以用活血潤燥生津飲。勞咳指的是五勞所致的虛咳。
疲極傷肝,咳而左脅疼引小腹者,二陳湯,加芎、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龍膽、黃芩、竹茹,或黃耆建中湯;勞神傷心,咳而咽乾咯血者,劫勞散、夢授天王補心丹;勞倦傷脾,咳而氣短無力者,調中益氣湯、補中益氣湯;叫呼傷肺,咳而嘔吐白沫,口燥聲嘶者,潤肺丸、人參清肺飲;房勞傷腎,咳而腰背痛、寒熱者,二陳芎歸湯。
白話文:
【疲極傷肝,咳而左脅疼引小腹者】:長期過度疲勞會傷害到肝臟,出現咳嗽和左側肋骨疼痛延伸到腹部的情況。應服用二陳湯,加入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龍膽、黃芩、竹茹,或者使用黃耆建中湯。
【勞神傷心,咳而咽乾咯血者】:因勞累和思慮過多傷害心臟,出現咳嗽、咽喉乾燥和咳血的情況。可以服用劫勞散,或者夢中接受天王補心丹。
【勞倦傷脾,咳而氣短無力者】:勞累和疲倦傷害脾臟,導致咳嗽、呼吸困難和沒有力量。適合服用調中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。
【叫呼傷肺,咳而嘔吐白沫,口燥聲嘶者】:大聲呼叫會傷害肺部,引發咳嗽、嘔吐白色泡沫,口乾舌燥和聲音嘶啞。可使用潤肺丸和人參清肺飲。
【房勞傷腎,咳而腰背痛、寒熱者】:房事過度傷害腎臟,導致咳嗽、腰背疼痛和體溫忽冷忽熱。可以使用二陳芎歸湯。
又有一種傳證癆咳,即乾咳,癆咳久者,宜蛤蚧、天靈蓋、雄黃、硃砂之類,須於癆瘵條參之。食咳,因食積生痰,痰氣衝胸,腹滿者,二陳湯加厚朴、山楂、麥芽;傷生冷,以致肺胃不清、噯酸吐瀉,惡風寒者,五積散、理中湯、異攻散;傷煎炒熱物者,葶藶散,或三補丸加知母、貝母;傷酒食積者,香附栝蔞青黛丸。七情,臟氣不平則咳,久不已則入六腑。
白話文:
還有一種傳染性的癆咳,也就是乾咳。長期患有癆咳的人,適合用蛤蚧、天靈蓋、雄黃、硃砂等藥物,這些藥物需要配合條參一起服用。
食咳,是因為飲食積滯而生痰,痰氣衝擊胸部,導致腹脹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二陳湯,並加入厚朴、山楂、麥芽等藥物。如果因為吃生冷食物導致肺胃不清,出現噯酸、吐瀉、怕風寒等症狀,可以使用五積散、理中湯、異攻散。如果因為吃煎炒熱的食物,可以使用葶藶散,或者三補丸加知母、貝母。如果因為吃酒食積滯,可以使用香附栝蔞青黛丸。
七情不順,臟腑氣血不平也會導致咳嗽,如果長期不治,咳嗽就會累及六腑。
怒傷肝咳,兩脅下滿,入膽則嘔吐苦汁;喜傷心咳,心痛咽腫,入小腸則咳與氣俱失,思傷脾咳,右脅引肩背痛,甚則不可以動,入胃則嘔吐痰沫長蟲;憂傷肺咳,喘息唾血,入大腸則遺糞;恐傷腎咳,唾涎,腰背引痛,入膀胱則遺尿,入三焦則腹滿不欲食。始則關於肺,終則聚於胃故也。
宜二陳湯加栝蔞仁、蘿蔔子,加味瀉白散、參蘇飲、四七湯、蘇子降氣湯、團參飲子、古橘甘散、古橘姜丸、加減三奇湯選用。
白話文:
生氣會傷肝,導致咳嗽,兩肋下脹滿,如果怒氣入膽,會嘔吐苦汁;開心過度會傷心,導致心痛、咽喉腫痛,如果喜氣入小腸,會咳嗽並伴隨氣短;多愁善感會傷脾,導致右肋疼痛,牽連肩背,嚴重時無法動彈,如果思慮過度入胃,會嘔吐痰沫,甚至吐出蟲子;憂愁會傷肺,導致咳嗽、喘息、吐血,如果憂愁入大腸,會出現便溏;害怕會傷腎,導致唾液增多,腰背疼痛,如果恐懼入膀胱,會出現遺尿,入三焦則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。這是因為一開始病氣都關在肺部,最後才會聚積在胃中。
建議服用二陳湯加栝蔞仁、蘿蔔子,以及加味瀉白散、參蘇飲、四七湯、蘇子降氣湯、團參飲子、古橘甘散、古橘姜丸、加減三奇湯等方劑,根據病情選擇使用。
痰咳胸滿水咳悸,痰咳,痰出咳止,胸膈多滿。經曰:秋傷於濕,冬必咳嗽。濕在心,謂之熱痰;濕在肝,謂之風痰;濕在肺,謂之氣痰;濕在腎,謂之寒痰。惟濕痰入胃,上干於肺,則必作咳,宜千緡湯、墜痰丸、半瓜丸選用。痰鬱肺經,咳則涎多,或結胸者,二陳湯加枳、梗、栝蔞、黃芩、貝母,甚者鶴頂丹。
痰積流入肺脘,久咳不得睡者,兜鈴丸。痰因火動者,二陳湯加芩、連,或清氣化痰丸。痰因宿食者,黃昏。痰因酒濕者,蜂姜丸。全因酒者,瓜連丸。如痰甚,能食便閉者,小承氣湯下之;不能食便閉者,厚朴湯,或滾痰丸疏導之。水咳,因飲茶水停蓄為涎上湧,身熱胸滿,怔悸者,小青龍湯;身寒脅硬者,玄武湯;結胸者,小半夏湯;大便閉者,十棗湯;小便澀者,五苓散(詳傷寒水證)。
白話文:
患者咳嗽痰多,胸部飽滿,像是水一樣的痰咳出來才停止,胸膈處也覺得悶脹。醫書上說,秋季受濕邪侵襲,冬季就容易咳嗽。濕邪在心,叫做熱痰;濕邪在肝,叫做風痰;濕邪在肺,叫做氣痰;濕邪在腎,叫做寒痰。濕痰進入胃部,上犯肺部,就會引起咳嗽,可以用千緡湯、墜痰丸、半瓜丸等藥物治療。痰鬱在肺經,咳嗽時痰液很多,甚至胸部堵塞,可以用二陳湯加枳實、梗米、栝蔞、黃芩、貝母,嚴重者可用鶴頂丹。
痰積在肺脘,久咳難眠,可以用兜鈴丸。痰因火氣上炎,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,或清氣化痰丸。痰因宿食引起,可以服用黃昏。痰因酒濕引起,可以服用蜂姜丸。痰完全是因為喝酒引起的,可以服用瓜連丸。如果痰多,並且能吃飯但大便不通,可以用小承氣湯瀉下;如果不能吃飯,大便也不通,可以用厚朴湯或滾痰丸疏導。
水咳,是因為喝茶水停滯在體內,變成痰液上涌,身體發熱,胸部飽滿,心慌心悸,可以用小青龍湯;如果身體發冷,脅肋疼痛,可以用玄武湯;胸部堵塞,可以用小半夏湯;大便不通,可以用十棗湯;小便不利,可以用五苓散(詳見傷寒水證)。
瘀血礙氣脹且腥;
瘀血咳,則喉間常有腥氣。輕者,瀉白散加生地、山梔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桔梗;重者,桃仁、大黃。薑汁為丸服。或因打損勞力傷肺,遇風寒則咳,或見血紫黑色者,四物湯去芎,加大黃、蘇木為末,酒調服,利去心肺間瘀血即止,後服人參養榮湯調理。肺脹滿,即痰與瘀血礙氣,所以動則喘急,或左或右,眠一邊不得者是,四物湯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、薑汁。若虛脹喘者,單人參膏、古百花膏。
白話文:
瘀血阻礙氣血流通,導致胸悶氣脹,並且伴有腥味。如果因瘀血引起的咳嗽,喉嚨裡經常會有腥味。情況輕微者,可以服用瀉白散加生地、山梔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桔梗;情況嚴重者,可以服用桃仁、大黃,用薑汁做成丸劑服用。也有可能是因為外傷、勞累導致肺部受損,遇到風寒就咳嗽,或者痰液呈紫黑色,可以用四物湯去掉川芎,加上大黃、蘇木研成粉末,用酒調服,可以幫助排出心肺間的瘀血,然後再服用人參養榮湯調理。肺部脹滿,是因為痰液和瘀血阻礙氣血流通,所以活動就會喘不過氣,而且可能會偏向左側或右側,甚至連睡覺都只能睡一邊,可以用四物湯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、薑汁。如果屬於虛弱導致的脹滿喘息,單獨服用人參膏或古百花膏即可。
有水停蓄脹者,飲水則逆轉不入,三白湯加澤瀉、桔梗、五倍子。若因火傷極,無水以升而脹者,必乾咳無痰,訶黎丸含化,以訶子有收斂降火之功,危哉!
治分新久求其本,新咳,有痰者,外感隨時解散;無痰者,便是火熱,只宜清之。久咳,有痰者,燥脾化痰;無痰者,清金降火。蓋外感久則鬱熱,內傷久則火炎,俱宜開鬱潤燥。其又有七情氣逆者,則以枳殼、香附順氣為先;停水宿食者,則以南星、檳榔分導為要。氣血虛者,補之、斂之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有水停滯積累導致脹滿,喝水後會逆流不進去,就用三白湯再加上澤瀉、桔梗、五倍子。假如是火傷嚴重,沒有水氣上升反而脹滿,一定會出現乾咳無痰的症狀,可以用訶黎丸含化,因為訶子具有收斂降火的作用,情況很危險!
治療要根據病程的新舊區分,找出病因。新發生的咳嗽,有痰者,是因為外感風寒,要及時服用解散類藥物;無痰者,就是火熱,只能清熱。久咳,有痰者,是因為脾胃燥熱,要化痰;無痰者,是因為肺金有熱,要清金降火。因為外感久了就會鬱熱,內傷久了就會火炎,都需要開鬱潤燥。如果還有七情氣逆的情況,就先用枳殼、香附順氣;如果是水停積食,就用南星、檳榔分導為主。氣血虛弱的人,要補氣血,也要收斂。
苟不治本,而浪用兜鈴、粟殼澀劑,反致纏綿。況肺為嬌臟,易寒易熱,雖人參平藥,惟氣虛最宜,若肺熱有火,及風邪初盛者,俱宜沙參或玄參代之,故咳不拘於寒也。
久甚還將脾腎寧。
久咳曾經利下及勞倦飢飽,以致肺胃寒而飲食少進者,只理脾而咳自止。然腎為氣臟,咳嗽動引百骸,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,乃腎虛氣不歸元,宜所服藥中加補骨脂、五味子,或三味安腎丸。陽虛者,腎氣丸;陽虛者,黑錫丹以鎮之。凡咳至肺脹及咽瘡失音者,必死。
白話文:
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,胡亂使用兜鈴、粟殼等收斂藥物,反而會讓病情更加纏綿難癒。更何況肺臟嬌嫩,容易寒熱交替,雖然人參是性平的藥物,但最適合氣虛者使用,如果肺熱有火,或者風寒剛開始入侵,就應該用沙參或玄參來代替人參。所以咳嗽不只是因為寒氣所致。
久咳不癒,還要調理脾腎。
久咳之後,又經過瀉藥治療或勞累過度、飢飽不節,導致肺胃虛寒,食慾不振,只要調理脾胃,咳嗽自然會好轉。但是腎臟是主氣的器官,咳嗽會影響全身,如果感覺氣從臍下逆流而上,就是腎虛氣不歸元,這時應該在所服藥物中加入補骨脂、五味子,或者服用三味安腎丸。如果是陽虛,就用腎氣丸;如果是陰虛,就用黑錫丹來鎮住。凡是咳嗽嚴重到肺部脹滿,或者喉嚨腫痛失聲的,都會危及生命。
霍亂
霍亂暑濕干三種,一種暑霍亂,即濕霍亂,但此疾夏秋惟甚,縱寒月亦多由伏暑,故名。一種濕霍亂,有聲有物。一種乾霍亂,有聲無物。治見三卷。
病本中焦濕熱壅;
標因外感四氣,或日間感熱、夜間受冷,或內素鬱熱,外又感寒,一時陰陽錯亂;然病本因飲食失節,或酥酪酒漿生冷,以致濕熱內甚,中焦脾土失運,當升不升,當降不降,是以上吐下瀉,脈多伏絕。又有挾七情鬱氣,痰涎聚膈,痞塞不通者,外見痰喘眩暈,亦必由傷飲食為之根也。
心腹卒痛或熱寒,先心痛者,則先吐;先腹痛者,則先瀉;心腹俱痛者,則吐瀉俱作。輕則吐瀉而已。凡吐瀉時,切不可與穀食,雖米湯,一呷咽立死,必待吐瀉盡,過半日飢甚,方可漸食稀粥。偏陽分,則多熱而渴;偏陰分,則多寒而不渴。
白話文:
霍亂
霍亂分為暑濕乾三種:
一、暑霍亂,也稱濕霍亂,此病夏秋季節最為嚴重,即使寒月也常因伏暑而發病。
二、濕霍亂,有聲有物。
三、乾霍亂,有聲無物。
三種霍亂的治療方法,可參考《治見》三卷。
病因:
- 病本:中焦濕熱壅塞。
- 標因:外感四氣,可能是白天感熱、晚上受冷,或內有鬱熱,外感寒氣,導致陰陽失調。但病根在於飲食不節,過食酥酪、酒漿、生冷之物,致使濕熱內積,中焦脾土運化失常,該升不升,該降不降,因此出現上吐下瀉,脈象多伏而絕。此外,若夾雜七情鬱氣,痰涎積聚於膈,導致痞塞不通,外見痰喘、眩暈,也都源於傷飲食。
症狀:
- 心腹突然疼痛,或熱或寒。若先心痛,則先吐;若先腹痛,則先瀉;若心腹同時疼痛,則吐瀉並發。
- 較輕者僅出現吐瀉。
- 吐瀉時忌食任何穀物,即使米湯,喝一口也會立即死亡。必須等到吐瀉完畢,過半日飢餓難忍時,才能漸漸食用稀粥。
- 若偏陽分,則多熱而渴;若偏陰分,則多寒而不渴。
痰喘煩渴卻可恐;
痰喘、二陳湯、加味半硫丸。虛煩不眠,既濟湯。煩渴,九君子湯、桂苓甘露飲。大渴大躁大汗遺尿者死,回生散、養正丹救之。
轉筋舌卷囊縮危,陽明胃與大腸,以養宗筋。暴吐暴瀉,津液驟亡,小筋失其所養,故輕者兩腳轉筋而已,重者遍體轉筋,手足厥冷,若欲絕者,倉卒之際,宜以鹽填臍中,灼艾不計壯數,雖已死,而胸中有暖氣者,立蘇,急用茱萸散加小茴、甘草、蘇葉煎服,再研生蒜塗腳掌心,雖昏危入腹者,亦效。如血熱轉筋不已者,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,或蒼朮、南星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痰喘、口渴、心煩的症狀,就要小心了。痰喘可以用二陳湯加味半硫丸治療,虛煩失眠可以用既濟湯治療,口渴可以用九君子湯或桂苓甘露飲治療。如果出現大渴、大躁、大汗、遺尿的症狀,而且非常嚴重,可以使用回生散和養正丹急救。
如果出現轉筋、舌頭捲縮、身體蜷縮的症狀,就屬於陽明經的胃和大腸出了問題,需要滋養筋脈。如果突然嘔吐、腹瀉,導致津液大量流失,小筋就失去滋養,輕則兩腳轉筋,重則全身轉筋,手腳冰涼,甚至危及生命。遇到這種情況,要緊急用鹽填塞肚臍,用艾灸灸肚臍,就算已經停止呼吸,只要胸腔還有溫熱,就能救活。然後用茱萸散加小茴香、甘草、蘇葉煎服,同時用生蒜研磨塗抹腳心,即使昏迷不醒,也能有效。如果血熱導致轉筋不斷,可以用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,或者蒼朮、南星治療。
水藥不入者,古椒豆散。轉筋不住,男子以手挽其陰,女子以手牽乳近兩邊。如舌卷囊縮轉筋入腹者,死。
分利升降消食冗。
霍亂乃濕熱兼風木為害,治宜散風寒,利濕降火,故四時通用藿香正氣散,為散風寒濕之要藥。寒月厥冷,脈沉不渴者,五積散、理中湯、古姜附湯;暑月煩渴者,黃連香薷散冷服,俱宜合五苓散,以分消上下,或更合益元散降火尤妙,此皆分利法也。又當引清氣上升,使濁氣自然下降。
白話文:
服用水藥後藥效不佳者,可服用古方椒豆散。若出現轉筋不止,男子可用手握住其陰部,女子則用手牽拉乳房兩側。若舌頭捲縮、轉筋入腹,則難以救治。
分利法可促進人體升降運化,消食解滯。
霍亂是由濕熱夾雜風木邪氣所致,治療應以散風寒、利濕降火為原則,故四時皆可服用藿香正氣散,此乃散風寒濕之要藥。寒月若出現厥冷、脈沉無渴症狀,可服用五積散、理中湯、古姜附湯;暑月若出現煩渴,則可服用黃連香薷散冷服,皆可配合五苓散,以分消上下,或再配合益元散降火,效果更佳。這些皆屬分利法。同時應引導清氣上升,使濁氣自然下降。
吐瀉未徹者,宜用二陳湯加芎、芷、蒼朮、防風,探吐以提其氣。如吐湧不止,宜所服藥中加木瓜、檳榔,以降其氣。又有可下者,但不可純用涼藥。挾七情者,七氣湯、古參萸湯。傷飲食者,紅丸子、保和丸,俱薑湯送下。
通用四君子湯,有汗,加桂枝;無汗,加麻黃;吐利轉筋,腹痛體重,脈沉細,加白芍、良薑;四肢拘急,脈沉遲,屬少陰,加薑、附、厚朴;吐利轉筋,脅痛脈弦者,木剋土也,平胃散加木瓜,或小建中湯加柴胡、木瓜;四肢厥冷,脈微緩,屬厥陰者,小建中湯,加當歸、附子。
白話文:
如果嘔吐腹瀉還沒完全好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川芎、白芷、蒼朮、防風,用針刺的方法幫助排出體內穢氣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以在藥方裡加木瓜、檳榔,幫助降氣。如果還有便祕的情況,可以用藥物幫助排泄,但不能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病因是七情所傷,可以用七氣湯或古參萸湯治療。如果因飲食不當導致生病,可以用紅丸子或保和丸,用薑湯送服。
一般可以用四君子湯做基礎方,如果病人有出汗的症狀,加上桂枝;沒有出汗的,加上麻黃;如果出現嘔吐腹瀉、抽筋、腹痛、身體沉重、脈搏沉細,可以加上白芍、良薑;如果四肢拘急、脈搏沉遲,屬於少陰症,可以加上薑、附子、厚朴;如果嘔吐腹瀉、抽筋、脅肋疼痛、脈搏弦數,屬於木剋土的症狀,可以用平胃散加木瓜,或者用小建中湯加柴胡、木瓜;如果四肢厥冷、脈搏微弱緩慢,屬於厥陰症,可以用小建中湯加當歸、附子。
心脾痛
厥心痛先問久新,真心痛,因內外邪犯心君,一日即死。厥心痛,因內外邪犯心之胞絡,或他臟邪犯心之支脈,謂之厥者,諸痛皆少陰、厥陰氣逆上衝,又痛極則發厥也。新者,身既受寒,口又傷冷,郁遏元陽,宜草豆蔻丸、雞舌香散溫散之,或神保丸溫利之。稍久寒鬱為熱,或因七情者,始終是火,此古方多以苦寒瀉火為主,辛熱行氣為嚮導也。
痛甚發厥有二因;
寒厥,外因風寒客背之血脈,背俞與心引痛,暴發手足厥逆,冷汗甲青,似傷寒陰厥,古姜附湯、三味玄胡散;熱痛,內因酒食積熱,痰鬱發厥,手足雖冷而身熱,甚則煩躁吐逆額汗,古玄金散、三味川楝散、莎芎散,甚者,大承氣湯下之,後服枳朮丸。
白話文:
心脾痛
心痛首先要問清楚是久病還是新發的。真心痛,是因內外邪氣侵犯心臟,一日便會致命。厥心痛,則是因內外邪氣侵犯心臟的胞絡,或是其他臟腑的邪氣侵犯心臟的支脈所致,稱之為厥者,是因為所有疼痛都是少陰、厥陰之氣逆流上衝所致,而疼痛極甚則會發作厥症。新發者,可能是因身體受寒,又吃冷食,導致陽氣郁結,宜用草豆蔻丸、雞舌香散溫散寒氣,或用神保丸溫補陽氣。若寒邪鬱結久了轉化為熱,或因七情所致,則始終都是火邪作祟,古方多用苦寒瀉火為主,以辛熱行氣引導藥效。
疼痛劇烈引發厥症,有兩種原因:
寒厥,是因外邪風寒侵犯背部的血脈,引起背俞穴與心臟相連的疼痛,突然發作手足厥逆,冷汗淋漓,指甲青紫,類似傷寒陰厥,可用古姜附湯、三味玄胡散治療;熱痛,是因內外酒食積熱,痰濁郁積而引發厥症,手足雖冷但身體發熱,嚴重者會煩躁不安、嘔吐、額頭出汗,可用古玄金散、三味川楝散、莎芎散治療,情況嚴重者,可使用大承氣湯瀉下,之後再服用枳朮丸。
七情怔悸蟲不定,九種:悸痛、蟲痛、來去痛、疰痛、飲痛、食痛、風痛、冷痛、熱痛。悸痛,內因七情,輕則怔忡驚悸,似痛非痛,妙香散、四七湯、小草丸,熱者連附六一湯;重則兩目赤黃,手足青至食,即真痛,不治。蟲痛,濕熱生蟲攻心,痛發難當,痛定能食,飢則臨沐,靈檳散、烏梅丸、化蟲丸選用。
痰火來去疰昏神。
白話文:
七情怔悸蟲不定,九種:悸痛、蟲痛、來去痛、疰痛、飲痛、食痛、風痛、冷痛、熱痛。
悸痛,內因七情,輕則怔忡驚悸,似痛非痛,可使用妙香散、四七湯、小草丸等方劑治療,若熱症則可用連附六一湯。重則兩目赤黃,手足青至食,即真痛,難以治療。
蟲痛,濕熱生蟲攻心,疼痛難忍,但痛定之後能食,飢餓時會感到冷,可用靈檳散、烏梅丸、化蟲丸等方劑選用。
來去痛、疰痛,痰火擾亂心神,令人昏昏沉沉。
來去痛,肺郁痰火,勞心則發熱者,梔姜飲、蠟礬丸;痰積,白螺殼丸;痰火,墜痰丸。疰痛,卒感惡忤屍疰,素虛者,腎經陰氣上攻,神昏卒倒,蘇合香丸;痛引痛傴僂者,沉香降氣湯,或五苓散倍桂,韭汁為丸,小茴煎湯下;素實者,腎火上攻,小承氣湯;癆瘵屍疰者,水咳。
胃脘脾痛傷飲食,腹脹便閉嘔頻頻;
胃脘當心而痛,脾臟連心而痛,《局方》云:即心痛。蓋厥痛亦少,脾胃痛多。且七情四氣歸脾,蟲痛,攻脾入胃;痰瘀,脾胃所主;但心痛,因傷思慮;脾胃痛,因傷飲食。胃痛,善噎兩脅咽膈不利;脾痛,舌強喜嘔腹脹,二便不通。古方,實痛以黃連治心,山梔治胃;虛痛以參、歸、小草治心,丁、砂、豆蔻治胃,亦未嘗混。
白話文:
如果感到疼痛,可能是肺部鬱結痰火,勞心過度導致發熱,可以用梔姜飲和蠟礬丸;如果是痰積,可以服用白螺殼丸;如果是痰火,則用墜痰丸。如果感到疰痛,突然感到惡心、嘔吐,且體虛,可能是腎經陰氣上攻,神志昏迷,甚至昏倒,可以使用蘇合香丸;如果疼痛牽引到背部,導致彎腰駝背,可以用沉香降氣湯,或者用五苓散加倍桂枝,再用韭菜汁製成丸劑,用小茴香煎湯服用;如果體質偏實,可能是腎火上攻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;如果是癆瘵引起的疰痛,則伴隨水咳。
胃脘和脾臟疼痛,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,導致腹脹、便秘、嘔吐等症狀。
胃脘疼痛位於心臟附近,脾臟疼痛連接到心臟,古書《局方》中記載,這兩種疼痛都屬於心痛。雖然厥痛也屬於心痛,但脾胃疼痛則更常見。這是因為七情四氣都歸屬於脾臟,蟲痛會攻脾入胃;痰瘀也是脾胃所主;而心痛則是因為傷思慮導致,脾胃疼痛則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。胃痛常伴有吞咽困難、兩肋脹滿、咽喉不適等症狀;脾痛則表現為舌頭僵硬、愛嘔吐、腹脹、大小便不通。古代醫方中,對於實證引起的疼痛,用黃連治心,山梔治胃;對於虛證引起的疼痛,用人參、當歸、小草治心,丁香、砂仁、豆蔻治胃,兩者治療方法絕不混淆。
大概,傷水飲聚涎,心痛如刺者,溫膽湯加白朮;傷食生冷,遇熱食暫散者,香蘇散加生薑、菖蒲、半夏、枳殼,或人參養胃湯加肉桂、吳萸,或木香化滯湯、感應丸。凡心痛,數日不食無妨,痛止恣食即發。胃火,梔姜飲;胃寒,烏藥沉香湯;上熱下寒者,古梔附湯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出現傷寒導致水飲停聚、口涎增多、心痛如針刺般,可以服用溫膽湯,再加入白朮;若是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傷食,遇熱食後暫時緩解,則可以服用香蘇散,並加入生薑、菖蒲、半夏、枳殼,或是服用人參養胃湯,加入肉桂、吳茱萸,或者服用木香化滯湯、感應丸。
總之,對於心痛的患者,只要痛楚未消,即使數日不進食也沒有關係,疼痛消退後才可隨意飲食。若患有胃火,則可服用梔姜飲;若患有胃寒,則可服用烏藥沉香湯;若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,則可服用古梔附湯。
脾痛,海石散、古二胡散;風冷,抽刀散、蟠蔥散、燒脾散、二炒香良散;濕者,小胃丹;噎嘔,五膈寬中散;腹脹,厚朴溫中湯;連脅痛,復元通氣散;痰滯便閉,順氣導痰湯;氣聚便閉,三和散、四磨湯;小便閉,通靈散。又有心脾俱痛者,手拈散。
白話文:
脾痛,可以用海石散、古二胡散。風冷,可以用抽刀散、蟠蔥散、燒脾散、二炒香良散。濕者,可以用小胃丹。噎嘔,可以用五膈寬中散。腹脹,可以用厚朴溫中湯。連脅痛,可以用復元通氣散。痰滯便閉,可以用順氣導痰湯。氣聚便閉,可以用三和散、四磨湯。小便閉,可以用通靈散。還有心脾俱痛者,可以用手拈散。
外感三般風冷熱;連脅腰背少舒伸。
風,因肝邪乘心,痛則兩脅引小腹陰股,桂枝加附子,便閉入蜜一匙同煎;或分心氣飲加厚朴、枳殼、蘿蔔子、木香;或阿魏撞氣丸。冷,因形寒飲冷臥涼,腎氣乘心,痛則心懸若飢,腰痛,下重泄痢,五積散,便閉加大黃;或肺寒乘心,痛則短氣,季肋空痛者,流氣飲子、鹽煎散;或脾寒乘心,痛則腹脹便難者,藿香正氣散,挾濕者,除濕湯。熱,因心胞絡暑毒乘心,痛徹背俞,掌熱,黃連香藿散加蓼草,或單黃連丸。
白話文:
外感三般風冷熱;連脅腰背少舒伸。
外感的三種表現,分別是風、冷、熱,都會造成連續的脅痛、腰背疼痛,讓身體難以舒展。
風:
- 這是因為肝邪乘心所致,會造成兩側脅肋疼痛,並連帶影響小腹、陰股部位。
- 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,如果便秘,還可以加入一匙蜜糖一起煎服。
- 也可以使用分心氣飲,再加厚朴、枳殼、蘿蔔子、木香。
- 或者使用阿魏撞氣丸。
冷:
- 這是因為身體寒涼,導致腎氣乘心所致,會感到心臟懸空、好像飢餓,並且腰部疼痛、小便頻數、下痢、五積散,便秘者可以加加大黃。
- 也有可能是肺寒乘心,會感到呼吸短促、季肋部位空虛疼痛,可以用流氣飲子、鹽煎散。
- 也有可能是脾寒乘心,會感到腹部脹滿、排便困難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。如果伴隨濕邪,可以使用除濕湯。
熱:
- 這是因為心包絡受到暑熱毒氣侵襲所致,會感到疼痛穿透背部俞穴,手掌發熱,可以用黃連香藿散加蓼草。
- 也可以單獨使用黃連丸。
總結:
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外感風、冷、熱三種病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,強調了它們對於脅肋、腰背等部位的影響,並根據不同症狀推薦了相應的藥方。
凡諸經心痛引背,多屬風冷;諸腑心痛,難以俯仰,嘔瀉,多屬熱。
氣血虛勞按則止,虛痛,按之暫止。素虛多勞,或誤服攻耗心氣藥多者,酸棗仁湯、歸脾湯;心無血輔者,四物湯去地黃加乾薑;心氣不足者,六君子湯加肉桂;氣血俱虛者,古歸術散;挾痰火食積者,二六丸。
大實胸高瘀呃嗔;
實痛,素有瘀熱頑痰,或因惱怒而發者,梔萸丸,木香、檳榔煎湯下,或香稜丸;大實痛,因怒後飲食,卒痛注悶,心胸高起,手不可按,便閉者,大陷胸湯,或煮黃丸下之,後服古藁蒼湯,以去餘邪。瘀血痛,飲湯水嚥下作呃,乃素食熱物,血死胃脘,桃仁承氣湯;輕者,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,或玄胡索丸、失笑散。婦人瘀血入心脾痛甚者,五積散加三稜、莪朮。
白話文:
心痛若伴隨背部疼痛,多半是風寒入侵;若痛到難以彎腰,還伴隨嘔吐、腹瀉,則可能是熱證。
如果心痛按壓後能緩解,可能是氣血虛弱;若按壓後只是暫時緩解,則屬於虛痛,這可能是體虛勞累,或誤服傷心氣的藥物導致。針對這類情況,可以服用酸棗仁湯、歸脾湯;若心血不足,則可服用四物湯去地黃加乾薑;心氣不足則用六君子湯加肉桂;氣血俱虛則用古歸術散;若伴有痰火食積,則用二六丸。
胸部脹滿、發熱、呃逆、憤怒,這多半是實證。
如果心痛屬於實痛,且有瘀熱頑痰,或因生氣而引發,可以用梔萸丸,或用木香、檳榔煎湯服用,或用香稜丸;若心痛劇烈,且因生氣後飲食不慎,突然發作,胸部高高隆起,手按壓不了,還伴隨便秘,可以用大陷胸湯,或煮黃丸治療,之後再服用古藁蒼湯,去除殘留的邪氣。若是瘀血導致的心痛,伴隨喝湯水時有呃逆,這是因為長期食用熱性食物,導致血瘀在胃部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;輕症者可以服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,或玄胡索丸、失笑散。女性若因瘀血入心脾而導致劇烈心痛,可以用五積散加三稜、莪朮治療。
經行未盡,血衝心痛,加桃仁、紅花;經行已住作痛者,七氣湯加當歸。產後痛者,桂心湯、木檳湯。
化痰消積氣已降,凡痛,皆痰黏胃,通用二陳湯。風寒初起,無汗,加麻黃;有汗,加桂枝;裡寒,加草豆蔻;濕,加蒼朮、川芎;熱,加山梔、鍋煤、童便,或少加炒乾姜反佐之;冷,加丁香、良薑;氣虛,加參、術;血虛,加當歸;大虛厥逆,加薑、附;肝火,加青黛、青皮、黃連;痰飲,加白螺殼、滑石、南星;食積,加砂仁、香附;瘀血,加韭汁、桔梗;蟲痛,加苦楝根,或木香、檳榔;急痛,加胡椒,略用斑蝥炒過;痛不可忍,加細茶、乳香,或石磏。凡痛攻走腰背,發厥嘔吐,諸藥不效者,加蒼朮、川芎、山梔,探吐積痰碗許乃愈。
白話文:
月經期間血流不止,衝擊心臟造成疼痛,可以加桃仁、紅花;月經結束後疼痛,可以用七氣湯加當歸。產後疼痛,可以用桂心湯、木檳湯。
痰消積化,氣已經下降,所有疼痛都是痰黏在胃部,可以用二陳湯。風寒初起,沒有汗,可以加麻黃;有汗,可以加桂枝;內寒,可以加草豆蔻;濕氣,可以加蒼朮、川芎;發熱,可以加山梔、鍋煤、童便,或者少量炒乾薑反佐;發冷,可以加丁香、良薑;氣虛,可以加人參、黃芪;血虛,可以加當歸;大虛厥逆,可以加薑、附子;肝火,可以加青黛、青皮、黃連;痰飲,可以加白螺殼、滑石、南星;食積,可以加砂仁、香附;瘀血,可以加韭菜汁、桔梗;蟲痛,可以加苦楝根,或者木香、檳榔;急痛,可以加胡椒,少量斑蝥炒過;疼痛難忍,可以加細茶、乳香,或者石磏。所有疼痛攻向腰背,出現昏厥嘔吐,其他藥物无效的,可以加蒼朮、川芎、山梔,引吐積痰一碗左右就會痊癒。
劫痛丸丹可入唇。
寒者,九痛丸、卻痛散;熱者,散痛丸、通靈散;有積,神保丸;瘀血,單幹漆丸;通用手拈散、如意丹、神聖代針散。
腹痛(附腹中窄狹)
腹痛大小分陰陽,大腹痛,多食積外邪;臍腹痛,多積熱痰火;小腹痛,多瘀血及痰與溺澀;臍下卒大痛,人中黑者,中惡客忤,不治。陰證,滿腹牽痛,自利或嘔,喜按少食,綿綿不減,宜溫之。陽證,腹中覺熱,甚則大便閉澀,脹滿怕按,時痛時止,宜下之。
白話文:
劫痛丸丹可入唇。
劫痛丸丹可以用於治療嘴唇疼痛。
寒者,九痛丸、卻痛散;熱者,散痛丸、通靈散;有積,神保丸;瘀血,單幹漆丸;通用手拈散、如意丹、神聖代針散。
- 若是寒症引起的腹痛,可以用九痛丸和卻痛散治療。
- 若是熱症引起的腹痛,可以用散痛丸和通靈散治療。
- 若是因積食引起的腹痛,可以用神保丸治療。
- 若是因瘀血引起的腹痛,可以用單幹漆丸治療。
- 若是以上症狀都有,可以用手拈散、如意丹和神聖代針散治療。
腹痛(附腹中窄狹)
腹痛的大小可以分陰陽:
- 大腹痛:多因飲食積滯或外邪入侵所致。
- 臍腹痛:多因積熱、痰火所致。
- 小腹痛:多因瘀血、痰濕或小便不利所致。
- 臍下突然劇烈疼痛,且人中发黑:屬於中惡、客忤,難以治療。
陰證:
- 腹部脹滿,疼痛牽連,腹瀉或嘔吐,喜按腹部,食慾不振,疼痛綿綿不絕:宜用溫補之法治療。
陽證:
- 腹部感覺灼熱,嚴重時大便秘結,腹部脹滿怕按,疼痛時發時止:宜用瀉下之法治療。
寒痛綿綿熱不常;
舊以虛痛喜按,實痛怕按,但寒熱邪有淺深,不可太泥。經謂:寒氣入經,客於衛分,則血澀急痛,按之熱則止;寒氣客於榮分,則氣鬱滿痛,甚怕按;寒氣客腸胃募原,血絡急引皮痛,按之則氣血散而痛止;寒氣客俠脊背俞之脈,則深按之不能及也;寒氣客關元,則氣逆喘;寒氣客厥陰脈絡,則脅肋與小腹或陰股引痛;寒氣客小腸募原之間,則血氣凝聚成積;寒氣客小腸不聚,則腹痛而泄;寒氣客胃,則腹痛而嘔;寒氣客五臟,則痛死復生。治傷寒腹痛,詳三卷。
尋常外感冒寒證卒痛,吐利俱酸,喜熱物熨者,五積散加吳萸、木瓜、煨蔥,或藿香正氣散加木香少許;風證,桂枝湯加芍藥,或胃風湯加木香;暑證,香薷散加生薑、陳壁土、紅蓼、木瓜,或五苓散;濕證,除濕湯,或香蘇散加蒼朮、枳殼。積熱,時痛時止,痛處亦熱,手不可近,便閉喜冷,宜升降失常、大承氣湯、三黃丸;老人,麻子仁丸。
白話文:
寒痛持續不斷,熱感卻不常見。過去認為虛痛喜按,實痛怕按,但寒熱邪氣的深淺程度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經書上說:寒氣入侵經絡,停留在衛分,則血脈澀滯,疼痛劇烈,按壓後熱感消失;寒氣停留在榮分,則氣機鬱滯,疼痛難忍,特別怕按壓;寒氣停留在腸胃募原,血絡急劇牽引皮肉疼痛,按壓後氣血散開,疼痛減輕;寒氣停留在脊背俞穴附近的經脈,則深按都無法觸及;寒氣停留在關元穴,則氣逆喘息;寒氣停留在厥陰經脈,則脅肋、小腹或陰股疼痛牽引;寒氣停留在小腸募原之間,則血氣凝滯形成積聚;寒氣停留在小腸而不聚,則腹痛並伴有腹瀉;寒氣停留在胃部,則腹痛並伴有嘔吐;寒氣停留在五臟,則疼痛反覆發作,如同死而復生。治療傷寒腹痛,詳見三卷。
一般外感寒邪引起的突然性疼痛,伴有嘔吐和腹瀉,且酸味明顯,喜熱物熨貼者,可服用五積散加吳萸、木瓜、煨蔥,或藿香正氣散加木香少許;風邪引起的疼痛,可用桂枝湯加芍藥,或胃風湯加木香;暑邪引起的疼痛,可用香薷散加生薑、陳壁土、紅蓼、木瓜,或五苓散;濕邪引起的疼痛,可用除濕湯,或香蘇散加蒼朮、枳殼。積熱引起的疼痛,時而發作時而停止,疼痛部位也發熱,手碰觸不了,便秘且喜冷,宜用升降失常、大承氣湯、三黃丸;老年人,可用麻子仁丸。
食積有形便後減,食積鬱結,腸胃作痛,得大便後則減者,宜平胃散加消導藥,或保和丸、枳朮丸、紅丸子調之,或木香檳榔丸、大黃備急丸、神保丸、如意丹下之。又有食填胸滿,心胃作痛者,宜大吐之。
濕痰溺澀火鳴腸。
濕痰阻滯氣道,必小便不利,或二便俱不利,宜芎術散。如清痰留滯胸腹作聲者,控涎丹、小胃丹。痰火痛,乃火欲升,水欲降,相擊腸鳴者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山梔;如怒火攻衝,痛無定處、定時者,更加香附、芍藥、青皮。又有糞結腸鳴作痛,不大便者,大黃備急丸之類通之。如臟寒冷結腸鳴者,宜分三陰,以溫藥治之。
白話文:
吃太多食物積在體內,大便後體積會減少。如果食物積聚在腸胃,導致腸胃疼痛,大便後疼痛減輕,可以用平胃散加消導藥,或是保和丸、枳朮丸、紅丸子等藥物調配服用。也可以使用木香檳榔丸、大黃備急丸、神保丸、如意丹等藥物治療。如果感覺胸悶飽脹,心胃疼痛,可以考慮催吐。
濕痰會造成小便澀滯,腸鳴如火。
濕痰阻塞氣道,會導致小便不暢,甚至大小便都不通暢,可以服用芎術散治療。如果清痰停留在胸腹,發出聲響,可以服用控涎丹、小胃丹。痰火導致疼痛,是火氣上升,水氣下降,互相碰撞導致腸鳴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治療。如果怒火攻心,疼痛不定時不定點,可以再加上香附、芍藥、青皮。如果糞便積聚在腸道,導致腸鳴疼痛,無法排便,可以用大黃備急丸等藥物通便。如果腸道寒冷積聚,導致腸鳴,可以服用分三陰等藥物溫暖治療。
蟲痛吐水定能食,蟲痛,肚大青筋,往來絞痛,痛定能食,發作有時,不比諸痛停聚不散,烏梅丸、化蟲丸。
七情氣痛痞胸膛;
七情痛,心胸痞悶,或攻注脅背。虛者,七氣湯、木香勻氣散、木香化滯湯;實者,三和散、分心氣飲。
中虛全不思飲食,中虛脾弱,隱隱冷痛,全不思食者,人參養胃湯加肉桂、吳萸、木香。素氣虛挾痰者,六君子湯加蒼朮。
瘀血痛必著一方。
白話文:
肚子痛、吐水,但能吃東西,這種蟲痛,肚子有像青筋一樣的疼痛,來來回回絞痛,痛完之後又能吃,發作有時候,不像其他疼痛持續不斷,可以服用烏梅丸、化蟲丸。
七情氣痛會造成胸悶,七情導致疼痛,胸口鬱悶,或者疼痛會蔓延到肋骨和背部。虛弱的人,可以用七氣湯、木香勻氣散、木香化滯湯;實證的人,則可以用三和散、分心氣飲。
身體虛弱,完全不想吃東西,這是脾胃虛弱,隱隱作痛,完全不想吃東西,可以用人參養胃湯加上肉桂、吳茱萸、木香。如果是本來就虛弱,伴隨痰濕的人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蒼朮。
瘀血造成的疼痛,必須要用特定的方法治療。
瘀血,痛有常外,或憂思逆郁,跌撲傷瘀,或婦人經來、產後惡瘀不盡而凝,四物湯去地黃,加桃仁、大黃、紅花。又血虛鬱火,燥結阻氣不運而痛者,四物湯倍芍藥,加炒乾姜。凡痛多屬血澀,通用芍藥甘草湯為主,惡寒而痛屬脾腎,加肉桂;惡熱而痛屬脾胃,加黃芩。脈緩傷水,加桂枝;脈澀傷血,加當歸;脈遲傷寒,加乾薑;臍下痛,加熟地。
惟氣分諸痛,不宜芍藥酸收,宜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辛散之。劫痛,手拈散。
初起虛溫實宜蕩,虛宜辛溫消散,燒脾散、蟠蔥散、丁香脾積丸。果系沉寒痼冷,小腹下痛者,酒煮當歸丸。經曰:結者散之是也。實宜辛寒推蕩,經曰:通因通用,痛隨利減是也。方與積熱痛同。
白話文:
瘀血导致的疼痛通常伴随固定位置的疼痛,可能是忧思郁结、跌扑损伤淤血,或是女性经期、产后恶血不尽而凝结。这种情况可以用四物汤去除生地黄,再加入桃仁、大黄、红花。如果是血虚郁火,燥热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疼痛,则可以四物汤加倍芍药,并加入炒干姜。一般来说,疼痛大多属于血瘀,可以以芍药甘草汤为主,如果疼痛伴有恶寒,则属于脾肾虚寒,需要加入肉桂;如果疼痛伴有恶热,则属于脾胃湿热,需要加入黄芩。脉象缓慢属于水伤,需要加入桂枝;脉象涩滞属于血伤,需要加入当归;脉象迟缓属于寒伤,需要加入干姜;脐下疼痛,需要加入熟地。
但如果是气分引起的疼痛,则不适合使用芍药,因为芍药会收敛,应该使用木香、槟榔、青皮、陈皮、香附等辛散之品。如果是劫痛,则可以服用手拈散。
刚开始的疼痛,如果虚弱伴有温热,应该用温热药物来荡涤,虚寒应该用辛温药物来消散,可以使用烧脾散、蟠葱散、丁香脾积丸。如果确实是沉寒痼冷,小腹下疼痛,则可以使用酒煮当归丸。经书上说:“结者散之,是也。” 如果是实证,应该用辛寒药物来推荡,经书上说:“通因通用,痛随利减,是也。” 治疗方法与积热疼痛相同。
久則升消理胃房;
腹屬坤,久病宜和脾胃。如脈弦急,木剋土也,小建中湯加當歸,取芍藥味酸,於土中瀉木為君;如脈沉細,水侮土也,理中湯,取乾薑辛熱,於土中瀉水為君;如脈緩,腹痛自利,米穀不化,平胃散加肉桂、吳萸,取蒼朮苦辛,瀉濕土為君。胃氣下陷者,加升麻、柴胡、蒼朮以升之;有積者,加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黃連、木香以消之。上熱下寒,升降失常,腹痛嘔吐者,黃連湯主之。
疝痛引睪丸,痢痛拘急,積聚痛有形可按,腸癰痛,臍生瘡,小便如淋、脈芤,痧證痛甚,嘔吐、脈沉,治見各條。
白話文:
久病之後,應該要提升陽氣,消散陰邪,調理胃腸功能。
腹部屬陰,久病應該要調和脾胃。如果脈象弦急,代表木氣過盛,克伐脾土,可以用小建中湯加當歸,利用芍藥酸味瀉木,作為主藥。如果脈象沉細,代表水氣過盛,侵犯脾土,可以用理中湯,利用乾薑辛熱之性,瀉水以調理脾土,作為主藥。如果脈象緩慢,腹部疼痛,腹瀉,消化不良,可以用平胃散加肉桂、吳萸,利用蒼朮苦辛之性,瀉濕土,作為主藥。胃氣下陷者,可以加入升麻、柴胡、蒼朮等藥物,以提升陽氣。如果有積滯者,可以加入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黃連、木香等藥物,以消解積滯。上熱下寒,升降失常,腹痛嘔吐者,可以用黃連湯治療。
疝氣疼痛牽引睪丸,痢疾疼痛拘急,積聚疼痛有形狀可以觸摸,腸癰疼痛,臍部生瘡,小便淋漓不盡,脈象虛弱,痧症疼痛劇烈,嘔吐,脈象沉細,針對這些不同的症狀,都要根據不同的條文來治療。
腹中窄狹性偏躁,無非痰火善為殃。
腹中自覺窄狹,神昏性躁,乃濕痰濁氣攻於心脾,以致升降失常,肥人多濕痰,宜二陳湯加蒼朮燥濕,香附行氣;瘦人多火,宜二陳湯加黃連清熱,蒼朮流濕;心神不斂者,俱加遠志、麥門冬、酸棗仁。血氣虛者,六君子湯加芎、歸養血流濕,自然平復。
白話文:
肚子裡感覺狹窄、躁動不安,這都是痰火作祟。肚子感覺狹窄、神智昏沉、性情暴躁,是濕痰濁氣侵犯心脾,導致氣機升降失調。肥胖的人多濕痰,適合用二陳湯加蒼朮燥濕,香附行氣;瘦弱的人多火,適合用二陳湯加黃連清熱,蒼朮利濕;心神不寧的人,都需要加遠志、麥門冬、酸棗仁來安神。血氣虛弱的人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來補血行氣,自然就能恢復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