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28)
內集·卷一 (28)
1. 臟腑條分
心,君臟也,神明居焉。
心者,一身之主,君主之官。有血肉之心,形如未開蓮花,居肺下肝上是也。有神明之心,神者,氣血所化,生之本也,萬物由之盛長,不著色象,謂有何有?謂無復存,主宰萬事萬物,虛靈不昧者是也,然形神亦恆相同。赤色。小理者,心小,心小則安,邪弗能傷,易傷以憂;粗理者,心大,心大則憂不能傷,易傷於邪。無𩩲𩨗者,心高,心高則滿於肺中,悗而善忘,難開以言。
𩩲𩨗小短舉者,心下,心下則臟外易傷於寒,易恐以言;𩩲𩨗長者,心堅,心堅則臟安守固;𩩲𩨗弱小以薄者,心脆,心脆則善病消痹熱中;𩩲𩨗直下不舉者,心端正,心端正則和邪難傷;𩩲𩨗倚一方者,心偏傾,心偏傾則操持不一,無守司也。凡心之病,皆因憂愁思慮、而後邪得以入之。
此聖人所以無心病也。
七竅三毛,星應熒惑臺鬥:
熒惑,南嶽火星。七孔以應北斗七星,三毛以應三臺,故此心至誠,則帝宰無所不應之,此上智聰明之人也。中智五竅三毛,下智三竅一毛,常人二竅無毛,愚人一竅,下愚一小竅,無竅則神無出入之門。心應南方熒惑星,肝應東方歲星,脾應中嶽鎮星,肺應西方太白星,腎應北方辰星。
十有二兩,系通肺葉關元。
心重十二兩,不論大小皆然,以同身寸法秤量故也。五臟系通於心,心通五臟系,心之系與五臟之系相連,輸其血氣,滲灌骨髓,故五臟有病,先干於心。其繫上繫於肺,其別者自肺兩葉之中,向後通脊者腎,自腎而至於膀胱,與膀胱膜絡並行而之溲溺處,乃關元下極部分。
內主血而外應舌,盛則榮發華面;
人身動則血行於諸經,靜則血藏於肝臟,故肝為血海,心乃內運行之,是心主血也。舌者心之苗,故外應舌。舌和則知五味。發者血之苗,血盛則發潤,心榮色,其華在面。
所惡熱而所喜靜,衰則懶語錯言。
心本熱,虛則寒耳。心惡熱,肝惡風,脾惡濕,肺惡寒,腎惡燥。心靜則安,心動則躁,延年不老,心靜而已。人年六十,則心氣衰而言多錯忘。
丙丁傷風,癲癇嗜臥脈痿;
丙丁日傷於風者,為心風。其狀多汗惡風,唇焦赤,剝皮,甚則言不可快,嗜臥而為癲癇神亂,善怒嚇人。心之風為行痹,五痹以夏遇之,則為脈痹,膝腕樞紐如折,脛筋縱緩,不能任用於地。或疑下體肝腎所主,孰不知心火內燔,陰上隔陽,下不守位,肝腎亦隨火炎而筋脈上逆也。
又心痹則脈不通利,心下鼓滿,喜噫之以出其氣,上氣喘急,嗌乾氣逆,則生恐懼。或問丙丁傷風不亦泥歟?曰:此陰陽自然之妙也。春甲乙傷風為肝風,秋庚辛為肺風,冬壬癸為腎風,四季戊己為脾胃風。推之南風舍於心,則為心風,東肝、西肺、北腎,皆此義也。
白話文:
心,是君主之臟,神明居住的地方。
心是一身的主宰,如同君主一樣的官位。它有血肉之心,形狀像未開的蓮花,位於肺的下方、肝的上方。它也有神明之心,神是指氣血所化生的,是生命的根本,萬物都由此而生長,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顏色,說它有嗎?又似乎不存在,說它沒有嗎?它又確實存在,主宰著世間萬事萬物,是虛靈而不昏昧的。然而,形體和神明也總是一同存在的。它的顏色是紅色的。心紋理細小的人,心也小,心小就容易安定,邪氣不容易侵犯,但容易因為憂愁而受傷;心紋理粗大的人,心也大,心大就不容易因為憂愁而受傷,但容易被邪氣侵犯。心臟向上隆起的人,心就比較高,心高則會充滿在肺中,容易健忘,難以用言語表達。
心臟向下凹陷、短促的人,心就比較低,心低則臟器容易受到寒氣侵犯,容易因為言語而感到恐懼;心臟挺拔的人,心就比較堅定,心堅定則臟器安穩固守;心臟紋理脆弱薄弱的人,心就比較脆弱,心脆弱則容易生病,出現消渴、麻痹、發熱等症狀;心臟紋理直上直下而不隆起的人,心就比較端正,心端正則平和,邪氣難以侵犯;心臟紋理偏向一方的人,心就比較偏斜,心偏斜則行事沒有主見,沒有固定的原則。凡是心的疾病,都是因為憂愁思慮,然後邪氣才有機會侵入。
這就是聖人不會得心病的原因。
七個孔竅和三根毛髮,分別對應著天上的熒惑星和北斗七星:
熒惑星,是南方的火星。人體的七竅對應北斗七星,三毛對應三台星,所以,心如果至誠,則上天就會無所不應,這樣的人是上智聰明之人。中等智慧的人有五個孔竅和三根毛髮,下等智慧的人有三個孔竅和一根毛髮,普通人有兩個孔竅而沒有毛髮,愚笨的人只有一個孔竅,最愚笨的人只有很小的孔竅,沒有孔竅則神明就沒有出入的門戶。心臟對應南方熒惑星,肝臟對應東方歲星,脾臟對應中央鎮星,肺臟對應西方太白星,腎臟對應北方辰星。
心臟重十二兩,與肺的脈絡相連,並與關元穴相通。
心臟重十二兩,無論大小都一樣,這是用與身體尺寸相等的秤量出來的。五臟都與心臟相連,心臟也與五臟相通,心臟的脈絡與五臟的脈絡相互連接,輸送氣血,滲透滋養骨髓,所以五臟有病,會先影響到心臟。心臟的脈絡向上與肺相連,另外的脈絡從肺的兩葉中間,向後通到脊椎,那是腎臟,從腎臟到膀胱,與膀胱的膜絡並行到排尿的地方,那是關元穴最下方的部分。
心臟在內主管血液,在外則反映在舌頭上,心氣旺盛則頭髮茂密、面色紅潤;
人體活動時,血液會運行在各經脈中,靜止時,血液會藏在肝臟,所以肝臟被稱為血海,心臟則在內部運行血液,這是心臟主管血液的功能。舌頭是心臟的苗,所以外在反映在舌頭上。舌頭和順,就能分辨五種味道。頭髮是血液的苗,血液充足則頭髮潤澤,心臟旺盛,則臉色紅潤光澤。
心臟討厭熱,喜歡靜,衰弱時則懶於說話,言語錯亂。
心臟本性屬熱,虛弱時才會感覺寒冷。心臟討厭熱,肝臟討厭風,脾臟討厭濕,肺臟討厭寒,腎臟討厭燥。心臟安靜則安定,心臟躁動則不安,想要延年益壽,保持心靜即可。人到六十歲,心氣衰弱,就會出現說話錯亂健忘的情況。
丙丁日受風邪侵襲,會導致癲癇、嗜睡、脈搏痿弱等症狀;
丙丁日受風邪侵襲,會導致心風。症狀多為多汗、怕風、嘴唇焦紅、脫皮,嚴重時會說話不利索、嗜睡、癲癇、神志不清、容易發怒嚇人。心風屬於行痹,夏天遇到這種情況,則會變成脈痹,膝蓋、手腕等關節像折斷一樣,小腿筋脈鬆弛無力,無法站立。有人認為下肢疾病是肝腎所主,卻不知道是心火在內燃燒,陰氣被陽氣所隔絕,下部失去固守,導致肝腎也隨著火勢而筋脈上逆。
另外,心痹則脈絡不通暢,心下脹滿,喜歡打嗝來排出氣體,出現氣喘急促、咽喉乾燥、氣逆等症狀,容易感到恐懼。有人會問,丙丁日受風的說法是否太過拘泥?回答是,這是陰陽自然的奧妙。春天甲乙日受風會導致肝風,秋天庚辛日為肺風,冬天壬癸日為腎風,四季戊己日為脾胃風。推廣來說,南風侵犯心臟,則導致心風,東邊是肝、西邊是肺、北邊是腎,都是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