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1)
外集·卷四 (11)
1. 風類
頭眩
頭眩欲倒辨瘦肥,或云眩暈,或云眩冒。眩,言其黑;暈,言其轉;冒,言其昏,一也。虛者,內外之邪,乘虛入表而上攻;實者,內外之邪,郁痰上結而下虛。大概肥白人多濕痰滯於上,火起於下,痰因火而上衝,所謂無痰不作眩者是也,治宜以痰為主,兼補氣降火;瘦人多腎水虧少,相火上炎而眩暈,所謂風勝則地動,火得風則焰旋是也,治宜滋陰降火,化痰抑肝。此以肥瘦為主,亦丹溪常法也,後仿此。
眼花昏暗屋旋飛;
經曰:徇蒙招尤。徇蒙者,如以物蒙其首;招尤者,招搖不定。如立舟車之上,起則欲倒,眼昏耳聾,屋如旋轉,甚則卒倒,不省人事,乃肝所主也。又曰:諸脈皆繫於目。臟腑筋骨氣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,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入於腦,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而眩矣。
白話文:
頭昏眼花想要倒下,要辨別是瘦人還是胖子。有的說頭昏眼花,有的說頭昏眼花,有的說頭昏眼花,其實都是指同一個症狀。眩,指的是眼前發黑;暈,指的是頭昏眼花;冒,指的是頭昏昏沉沉。
虛證是因為內外邪氣乘虛而入,侵犯到體表,上攻頭部;實證是因為內外邪氣鬱積在體內,痰濁上結,導致下焦虛弱。一般來說,肥胖的白人大多是濕痰停留在上焦,火氣從下焦升起,痰濁因為火氣而往上衝,所以才會有「無痰不作眩」的說法。治療上以化痰為主,同時補氣降火;瘦人大多是腎水虧損,相火上炎,導致頭昏眼花,這就像「風勝則地動,火得風則焰旋」的道理。治療上需要滋陰降火,化痰抑肝。
這段論述以肥瘦作為主要區分,也是丹溪先生常用的方法,後人可以以此為參考。
眼花昏暗,屋子像在旋轉;
經書上說:「徇蒙招尤。」徇蒙,就像用東西蒙住頭;招尤,指的是搖搖晃晃,不穩定。就像站在船或車上,起身時想要倒下,眼睛昏花,耳朵發聾,屋子像在旋轉,嚴重者甚至昏倒,失去意識。這是肝臟所主導的。經書上又說:「諸脈皆繫於目。」臟腑、筋骨、氣的精華,與脈絡相連,向上連接到腦部,從後頸部出來,所以邪氣侵犯到頸部,遇到身體虛弱,就會深入到體內,順著眼睛的經絡進入腦部,導致腦部旋轉,腦部旋轉就會牽引眼睛的經絡,導致頭昏眼花。
虛弱老年陽陷越,內傷勞役,氣虛不能上升,或汗多亡陽,宜補中益氣湯。色欲傷腎,氣逆不能歸元,四君子湯加天麻、防風,或十全大補湯、腎氣丸加鹿茸。血虛,因產後、金瘡及吐衄亡血,孤陽浮越,古芎歸湯加炒乾姜,瘀血滯胸加童便。老年每早起眩暈,須臾自定,有風痰虛火者,果系陽虛,順元散,吞黑錫丹以鎮墜之。
白話文:
年老體虛,陽氣衰退,加上內傷勞累,氣虛無法上行,或是汗多耗損陽氣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性生活過度傷腎,導致氣逆不能歸元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天麻、防風,或十全大補湯、腎氣丸加鹿茸。血虛,可能是產後、外傷出血、吐血或鼻出血造成,陽氣孤獨浮越,可以服用芎歸湯加炒乾薑,如果瘀血阻滯胸腔,則可以加童便。老年人早上起床時頭昏眼花,過一會兒就會恢復,可能是風痰虛火引起的,如果是陽虛,則可以使用順元散,並服用黑錫丹來鎮壓墜降。
《玉機》謂丹藥金石助火,香竄散氣,多致飛越之亢,豈能鎮其不歸之氣耶?
火痰暈甚氣痛眉;
火動其痰,眩甚者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蒼朮、羌活。火盛壯實,屬陽明者,單大黃酒炒為末,茶清下,或古荊黃湯加防風等分;屬太陽少陽者,酒芩、白芷等分為末,茶清下。虛火,半夏白朮天麻湯。七情,臟氣不平,涎迷心竅,眩暈、眉稜骨痛、眼不可開者,七氣湯、玉液湯、補虛飲。
白話文:
《玉機》說丹藥金石助火,香氣窜散,容易造成亢奮飛越,怎么能鎮住它不歸的氣呢?
火痰暈眩严重气痛眉,火动其痰,眩晕很厉害的,用二陈汤加黄芩、黄连、苍术、羌活。火盛壮实,属于阳明的人,单用大黄酒炒成粉,茶水送服,或者用古荆黄汤加防风等分;属于太阳少阳的人,用酒黄芩、白芷等分研成粉,茶水送服。虚火,用半夏白朮天麻汤。七情,脏气不平和,涎液迷乱心窍,眩晕、眉棱骨痛、眼不能睁开,用七气汤、玉液汤、补虚饮。
風則項強寒拘痛,外因風,脈浮、有汗、項強,熱者,川芎茶調散,或參蘇飲加南星、黃芩;熱甚者,川芎石膏散;虛者,山茱萸散,或四物湯加秦艽、羌活,通用單白芷丸。又大風頭眩,手足麻痹,胃脘發痛,乃風寒濕三痹合至,必有停飲在上,宜量吐之。寒,脈緊無汗,四肢拘急,筋攣,頭掣痛,五積散;喜熱手按者,附子理中湯、三五七散。
白話文:
風寒入侵會造成脖子僵硬、疼痛,伴隨發熱、脈象浮緩、有汗。熱症可服用川芎茶調散或參蘇飲加南星、黃芩;熱症嚴重者,服用川芎石膏散;體虛者,服用山茱萸散或四物湯加秦艽、羌活,也可單用白芷丸。若出現大風頭暈、手腳麻痺、胃脘疼痛,則可能是風寒濕三邪合邪入侵,導致體內積聚水飲,需適當催吐。若伴隨寒症,脈象緊縮無汗,四肢僵硬、筋攣、頭部抽痛,可服用五積散;若喜溫暖、按壓疼痛處時感覺舒服,可服用附子理中湯或三五七散。
暑煩渴兮濕重垂;
暑,脈虛,煩渴,十味香茹散,或二陳湯加黃連、山梔、川芎。濕,脈細,頭重吐逆,芎術湯、芎術除眩湯,或腎著湯加川芎。風濕,玉壺丸。
外邪和解清痰火,內虛本固標自移。
凡肝脈溢大必眩,宜預防之,外感解肌化痰,不可妄施汗下;內因量施補益。昔丹溪治婦人帶下頭眩,專治帶而眩自安。蓋頭眩、頭痛、咳嗽,病之標也。經曰:治病必求其本。通用二陳湯。七情,加丁香、砂仁、白朮;風痰,加天麻、白附子、荊芥、防風;寒痰,加乾薑,良薑;熱痰,合解毒湯;濕痰,合芎辛湯;停水心悸,合五苓散;酒食傷,加乾生薑。胸中宿痰,眼澀、手麻痹、發脫、健忘者,用本方探吐,吐後宜服清上辛涼之藥調之。
白話文:
夏天容易感到煩躁口渴,可能是因為濕氣重;如果脈搏虛弱,煩躁口渴,可以服用十味香茹散或二陳湯加黃連、山梔、川芎;如果脈搏細弱,頭重頭昏想吐,可以服用芎術湯、芎術除眩湯,或腎著湯加川芎。如果是風濕,可以服用玉壺丸。
治療疾病要内外兼顾,既要清除外邪,化解痰火,又要固本培元,使症状逐渐消失。
如果肝经脉络过度充盈,容易导致头晕目眩,要提前预防。外感引起的症状,要解肌化痰,不可轻易使用汗药;内因导致的病症,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补益。以前丹溪先生治疗妇女带下头晕,专门治疗带下,头晕自然就好了。因为头晕、头痛、咳嗽都是疾病的表象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治病必求其本”。二陈汤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病症,如果是因为七情所致,可以加丁香、砂仁、白术;如果是风痰,可以加天麻、白附子、荆芥、防风;如果是寒痰,可以加乾薑、良薑;如果是热痰,可以配合解毒汤;如果是湿痰,可以配合芎辛汤;如果是停水心悸,可以配合五苓散;如果是酒食伤,可以加乾生薑。胸中积存痰液,导致眼涩、手麻、脱发、健忘的,可以用二陈汤探吐,吐后应该服用清热解毒、辛凉的药物调理。
氣虛,倍參、耆;血虛,倍芎、歸;痰盛,加竹瀝、薑汁,火盛,加童便。如眩暈、氣上衝胸、戰搖者,只宜茯苓桂術甘草湯加減。凡眩暈,言亂汗多下利,時時自冒者,虛極不治。
頭痛
厥頭痛將內外分,真頭痛,引腦巔泥丸盡痛,手足冷至節者,死。厥者,逆也。邪氣逆上陽經而作痛,甚則發厥,須分內外二因治之。
外感寒熱表家論;
外感頭痛,必有寒熱,宜分輕重解表。風證,芎芷香蘇散、消風散。風熱,川芎石膏散;風寒,三五七散;風寒入腦,連齒痛者,芎辛湯,或羌活黑附湯,去附、柏,加桂枝;腦風,項背怯寒,腦戶極冷者,用麻黃、細辛、全蠍、藿香各五分,為末,荊芥煎酒,或茶下。寒證,連須蔥白湯、葛根蔥白湯。
白話文:
如果體虛氣不足,可以用人蔘和黃耆;如果氣血不足,可以用川芎和當歸。痰多時,可以加竹瀝和薑汁,如果體內有熱,可以加童尿。如果出現頭昏眼花、氣往上衝、身體顫抖,就應該服用茯苓、桂枝、甘草湯加減服用。凡是頭昏眼花、說話不清、出汗多、腹瀉、時常發熱,這都是身體虛弱到極點,難以治療。
頭痛分為內外兩種,真頭痛是指連頭頂和泥丸宮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的,屬於重症,會危及生命。厥是指邪氣逆行,邪氣逆行到陽經就引起頭痛,嚴重時就會發作昏厥,需要分內外兩種原因來治療。
外感寒熱頭痛要依照表證進行治療:外感頭痛必有寒熱,要根據輕重程度來解表。風證可以用芎芷香蘇散或消風散;風熱證可以用川芎石膏散;風寒證可以用三五七散;風寒入腦,連牙齒也痛的,可以用芎辛湯或羌活黑附湯,去掉附子、柏子,再加桂枝;腦風,脖子後側怕冷,頭頂很冷的,可以用麻黃、細辛、全蠍、藿香各五分,研成粉末,用荊芥煎酒或茶送服。寒證,可以用蔥白湯或葛根蔥白湯。
暑證,香薷散,加茵陳、蔥白,或大半夏湯,薑汁為丸服。濕證,芎術湯。濕熱,心煩,痛起耳中,古防風湯,加酒芩、蒼朮、蒼耳子、細辛,為末,茶清入薑汁少許調服;熱多者,酒芩為末,茶清下。通用二陳湯,加芎、芷為主。
太陽惡風寒,脈浮緊,加羌活、麻黃、川芎;陽明自汗,烏頭湯,脈浮緩長,加升麻、葛根、白芷,渴者,宜合白虎湯,加吳萸、白芷;少陽寒熱往來,脈弦,加柴胡、黃芩;如三陽胸膈宿痰,痛久不止,令人喪明,宜合川芎茶調散探吐;太陰體重腹痛,脈沉,必有痰,加蒼朮、南星;少陰寒厥,脈沉細,加附子、細辛;厥陰吐沫,厥冷,脈浮緩,加吳萸。頭頂項背俱痛者,宜合羌吳湯。
白話文:
夏天暑热,可用香薷散,加茵陈、葱白,或大半夏汤,用生姜汁做成丸剂服用。如果体内有湿气,则用芎术汤。若兼有湿热,心烦意乱,耳朵疼痛,可用古方防风汤,加酒芩、苍术、苍耳子、细辛,研磨成粉末,用茶水冲服,再加入少许生姜汁;如果热症明显,就只用酒芩研磨成粉末,用茶水冲服。一般情况下,可用二陈汤,加入芎、芷为主药。
太阳经受风寒,脉象浮紧,加羌活、麻黄、川芎;阳明经出汗,可用乌头汤,脉象浮缓而长,加升麻、葛根、白芷,口渴的,可以配合白虎汤,再加吴萸、白芷;少阳经寒热往来,脉象弦,加柴胡、黄芩;如果三阳经胸膈有积痰,疼痛很久不愈,甚至导致失明,宜配合川芎茶调散,催吐排痰;太阴经身体沉重,腹部疼痛,脉象沉,必定有痰,加苍术、南星;少阴经寒厥,脉象沉细,加附子、细辛;厥阴经呕吐涎沫,身体冰冷,脉象浮缓,加吴萸。头、颈、背部都疼痛的,宜配合羌吴汤。
肥人,加二術;瘦人,加酒芩。風熱,加蔓荊子、川芎、酒芩。若頭痛,加細辛,巔頂痛,加藁本、升麻、防風。
內虛氣滯太陽痛
內傷氣虛,相火上衝,耳鳴九竅不利,兩太陽穴痛,宜補中益氣湯倍川芎,加知母、蔓荊子,或四君子湯。大病後及諸虛痛者,四柱散加茶一撮。
血虛魚尾上生嗔;
古芎歸湯,或四物湯加酒芩、羌活、柴胡、蔓荊子。氣血兩虛者,調中益氣湯加川芎、細辛。挾火者,安神湯。
白話文:
體型肥胖的人,要增加二術;體型瘦弱的人,要加入酒芩。風熱症狀,要加入蔓荊子、川芎、酒芩。如果頭痛,要加細辛,頭頂疼痛,要加藁本、升麻、防風。
內虛氣滯引起的太陽穴疼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川芎,再加入知母、蔓荊子,或是使用四君子湯。大病之後或身體虛弱引起的疼痛,可以服用四柱散,加一點茶。
血虛引起的魚尾紋上生瘡,可以用古芎歸湯,或者四物湯,再加入酒芩、羌活、柴胡、蔓荊子。氣血兩虛的人,可以用調中益氣湯,加川芎、細辛。如果有夾雜火氣,可以用安神湯。
腎虛巔痛七情嘔,腎厥,下虛上盛,巔頂痛不可忍,脈舉之則弦,按之則堅,宜玉真丸。七情氣厥,心腹脹滿,嘔吐酸水,宜古芎烏散、葫蘆巴散;挾痰,如聖餅子;頭與心換痛者,古藁蒼湯。
痰火食積皆同因。
痰厥,頭旋眼黑,言亂噁心,眼閉肢冷,宜半夏白朮天麻湯,導痰湯加芎、辛,三生丸。痰火,痛甚如破,二陳湯加芩、連,或清空膏、清上瀉火湯。如壯實人,只宜酒炒大黃為末,茶清下。痰飲滯痛者,神芎丸。有伏痰者,瓜蒂散吐之。積聚痛者,大黃備急丸。凡頭痛數日不食,百藥不效者,二氣丹;無熱者,黑錫丹;常服點頭散,斷根。
白話文:
腎虛引起頭頂疼痛,伴隨七情鬱結而嘔吐,屬於腎氣虛衰,下焦虛寒,上焦火盛,頭頂疼痛難忍,脈象浮弦而堅,可用玉真丸治療。七情氣鬱導致心腹脹滿,嘔吐酸水,可用古芎烏散、葫蘆巴散治療;伴有痰症,可用如聖餅子治療;頭部和心臟交替疼痛,可用古藁蒼湯治療。
痰火食積皆由相同原因引起。
痰厥症狀為頭昏眼花,言語不清,噁心嘔吐,眼閉肢冷,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、導痰湯加芎、辛、三生丸治療。痰火症狀為疼痛劇烈,如頭顱要裂開一般,可用二陳湯加芩、連,或清空膏、清上瀉火湯治療。若患者體質壯實,只宜用酒炒大黃研末,用茶水送服。痰飲阻滯導致疼痛,可用神芎丸治療。有伏痰者,可用瓜蒂散吐出。積聚疼痛者,可用大黃備急丸治療。凡頭痛持續數日不食,百藥無效者,可用二氣丹治療;無發熱者,可用黑錫丹治療;常服用點頭散,可根治頭痛。
尋常頭目不清,似痛非痛,參蘇飲主之;風熱者,徹清膏,芩、連煎湯調下;沐浴後者,單白芷丸。
頭風(附眉稜骨痛)
頭風項強分偏正,素有痰者,或櫛沐取涼,及醉飽仰臥,賊風入腦、入項,入耳、入鼻,自頸項以上,耳、目、口、鼻、眉稜之間,有一處不若吾體,皆其漸也。有頭皮浮頑,不自覺者,有口舌不知味者,或耳聾,或目痛,或眉稜上下掣痛,或鼻中聞香極香、聞臭極臭,或只呵欠,而作眩冒之狀;甚則項強硬,身體拘急,宜川芎茶調散,或祛風通氣散主之,此正頭風也。偏左痛者,多血虛,或有火,或風熱;偏右痛者,多氣虛,或鬱滯,或痰,或風濕。
白話文:
平常頭腦昏沉,好像痛又不太痛的,可以服用參蘇飲;如果是風熱引起的,可以用芩連煎湯加徹清膏服用;如果是洗完澡引起的,就用單白芷丸。
頭風,包括眉稜骨疼痛。頭風脖子僵硬,分為偏左痛和偏右痛。體質本來就容易有痰的人,或者洗頭洗澡受涼、喝醉吃飽仰躺、或者被風吹進頭部、脖子、耳朵、鼻子,從脖子以上,耳朵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、眉稜骨之間,任何地方有不舒服的感覺,都是頭風的症狀。有些人頭皮會浮腫發硬,自己卻沒感覺;有些人會覺得嘴巴沒有味覺;有些人會耳聾;有些人會眼睛痛;有些人會眉稜骨上下抽痛;有些人聞到香味就覺得特別香,聞到臭味就覺得特別臭;有些人只是打哈欠,就會頭昏眼花;嚴重一點的,脖子會僵硬,身體會緊繃,可以用川芎茶調散或祛風通氣散治療。這就是典型的頭風。偏左邊痛的,多半是血虛,或者有火,或者風熱;偏右邊痛的,多半是氣虛,或者氣鬱,或者痰,或者風濕。
要知正痛,常兼左右病邪。凡頭痛,久則為風也。
兼濕兼熱陰暖定;
風濕腫痛連肩背,或遇陰雨則甚者,羌活勝濕湯。風熱頭痛重大,遇熱則發,消風散倍荊、防;熱甚,二陳湯加荊、防、薄荷;便閉,更加大黃微利之;熱微,二陳湯加酒芩、防風、芎、芷。
濕痰痛密多右邊,濕痰,發則痛密無間,二陳湯加南星、蒼朮、川芎及細辛少許。
血虛晚重為左病。
血虛者,朝輕夕重,古芎歸湯,或四物湯加荊、防、白芷、薄荷。若氣虛者,朝重晚輕,多屬右邊,宜補中益氣湯加芎、辛。陽虛甚者,單白芷丸,用參、附煎湯下。
白話文:
要知正痛,常兼左右病邪。凡頭痛,久則為風也。
要了解正頭疼,通常會伴隨左右兩邊的病邪。凡是頭疼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風邪。
兼濕兼熱陰暖定;
如果又兼具濕邪和熱邪,就會感覺陰寒部位溫暖而定住。
風濕腫痛連肩背,或遇陰雨則甚者,羌活勝濕湯。風熱頭痛重大,遇熱則發,消風散倍荊、防;熱甚,二陳湯加荊、防、薄荷;便閉,更加大黃微利之;熱微,二陳湯加酒芩、防風、芎、芷。
如果風濕導致肩背連續疼痛,或者遇到陰雨天氣就更嚴重,可以服用羌活勝濕湯。風熱導致的頭痛,疼痛劇烈,遇到熱就發作,可以用消風散加倍荊芥、防風;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荊芥、防風、薄荷;如果便秘,可以再加一些大黃,使大便微利;如果熱症輕微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酒芩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。
濕痰痛密多右邊,濕痰,發則痛密無間,二陳湯加南星、蒼朮、川芎及細辛少許。
濕痰引起的疼痛,通常集中在右側,而且會一直痛,間歇時間很短。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天南星、蒼朮、川芎和少許細辛。
血虛晚重為左病。
血虛引起的疼痛,通常在晚上加重,主要集中在左側。
血虛者,朝輕夕重,古芎歸湯,或四物湯加荊、防、白芷、薄荷。若氣虛者,朝重晚輕,多屬右邊,宜補中益氣湯加芎、辛。陽虛甚者,單白芷丸,用參、附煎湯下。
血虛的人,早上輕微,晚上加重,可以使用古芎歸湯,或者四物湯加上荊芥、防風、白芷、薄荷。如果氣虛的人,早上疼痛嚴重,晚上減輕,通常在右側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、辛夷。如果陽虛很嚴重,可以用單白芷丸,用人參、附子煎湯服用。
久甚火鬱裹重綿,頭風發時,悶痛必欲綿帕裹包者,熱鬱也,宜涼血瀉火為主,佐以辛溫散表從治,二陳湯加酒炒黃芩,及荊芥、薄荷、川芎、石膏、細辛,或消風百解散,防風通聖散。有三陽熱鬱,頭痛不敢見光,喜置冰於頂者,宜辛涼,汗、吐、下三法並行乃愈。又有偏痛年久,便燥、目赤、眩暈者,乃肺乘肝,氣鬱血壅而然,宜背傴僂下之。
外用大黃、芒硝為末,井底泥調塗兩太陽穴上,乃愈。
白話文:
頭痛久治不癒,感覺頭部悶痛,想要用毛巾包住頭部緩解,這是由於體內熱氣鬱結所致,應以涼血瀉火為主,配合辛溫散表藥物治療。可服用二陳湯加入酒炒黃芩、荊芥、薄荷、川芎、石膏、細辛,或服用消風百解散、防風通聖散。如果頭痛伴隨畏光、喜歡把冰敷在頭頂上,說明三陽經熱氣鬱結,應以辛涼解表,配合汗、吐、下三法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偏頭痛多年,伴隨便秘、眼睛紅腫、頭暈,這是因為肺氣過盛,壓制肝氣,導致氣血鬱結所致,應採用背部屈伸下壓的治療方法。
另外,可以用大黃、芒硝研磨成粉末,用井底泥調和塗抹在太陽穴上,也能緩解頭痛。
不妨外感相兼併;
素患頭風,因外感而發者,惡寒、頭面多汗,宜分偏正,專治頭風,而外感自散。如頭風發方愈,而後外感自汗者,加味烏荊丸。因七情發,多吐逆、寒熱者,參蘇飲主之;無寒熱者,二陳湯加烏藥、川芎。
眉稜眶痛或羞明,無非痰與風熱甚。
風痰眉心痛者,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。眉稜骨痛,連目不可開、晝靜夜劇、身重者,導痰湯。濕痰眉眶骨痛、體重者,芎辛湯合導痰湯,加川烏、白朮。寒濕,芎辛湯,加川烏、附子、薑、桂、南星。風熱眉稜骨痛甚者,古防風湯加酒黃芩;風虛,加川烏、草烏、細辛,或金棗丹。
白話文:
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,都可以同時存在。
如果原本就有頭痛,因為外感而發作,會感到怕冷、頭面部大量出汗,就應該區分主次,專門治療頭痛,外感就會自然消失。如果頭痛已經快要好了,但外感導致出汗,可以使用加味烏荊丸。如果因為情緒波動導致頭痛,還伴隨嘔吐、寒熱,就應該用參蘇飲治療;如果沒有寒熱,就用二陳湯加入烏藥、川芎。
眉毛和眼眶疼痛或畏光,都是痰濕和風熱過盛的表現。
風痰導致眉心疼痛,可以用二陳湯吞服青州白丸子。眉毛和眼眶骨疼痛,眼睛睜不開,白天輕微晚上加重,身體沉重,可以用導痰湯治療。濕痰導致眉眶骨疼痛,身體沉重,可以用芎辛湯加導痰湯,再加入川烏、白朮。如果寒濕導致疼痛,可以用芎辛湯,加入川烏、附子、薑、桂、南星。風熱導致眉毛和眼眶骨疼痛嚴重,可以用古防風湯加酒黃芩;風虛可以用古防風湯加川烏、草烏、細辛,或金棗丹。
血虛挾風,羞明、眉眶痛甚者,生熟地黃丸,或四物湯,加羌、防;氣虛挾風,安神湯。通用謝傳點眼丹、搐鼻藥。
面風
面腫虛食熱不食,面腫乃食後冒風所致。能食者,風虛,面麻木,牙關急搐,升麻胃風湯;不食者,風熱,面唇黑,心懸如飢,防風通聖散。內傷氣促者,升麻順氣湯。
頰腮同此分虛實;
白話文:
血虛伴隨風邪,容易怕光、眉骨疼痛嚴重的人,可以用生熟地黃丸或四物湯,再加羌活、防風;氣虛伴隨風邪,可以用安神湯。所有情況都可以用謝傳點眼丹和搐鼻藥。
面風
臉腫是因為虛弱、飲食過熱、吃不下,而臉腫主要是因為吃飯後吹風造成的。能吃飯的,屬於風虛,表現為臉麻木、牙關緊閉抽搐,可以用升麻胃風湯;吃不下飯的,屬於風熱,表現為臉唇發黑、心神不安像飢餓一樣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。內傷導致氣促的,可以用升麻順氣湯。
臉頰和腮幫子也同樣分虛實。
面腫搭頰搭腮,仍以能食為風虛,不食為風熱。搭頰連齒腫、出血者,胃火也,清胃散。搭腮因膏粱積熱者,升麻、黃連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白芷等分,水煎。連耳上,加羌活;耳下,加柴胡。內虛食少者,補中益氣湯。耳後微腫者,腎虛也,腎氣丸料水煎服(詳外科痄腮)。
陽盛面熱陽衰寒,手足陽明經氣盛,則身以前皆熱,風熱上衝,則面獨熱,先以調胃承氣湯,加黃連、犀角,下兩三行;次以升麻葛根湯,加黃連、川芎、荊芥、薄荷調之。如陽明氣不足,則身以前皆寒,寒濕上逆,則面反不能耐寒,先以附子理中湯數服;次以升麻葛根湯去芍,加參、耆、附子、益智、草蔻、白芷、蔥白。面浮者,補胃湯;連骨痛者,乾薑散。
白話文:
臉腫脹,如果還能吃東西,就是風虛,不能吃就是風熱。臉頰連著牙齒腫脹、出血,是胃火,要用清胃散。臉頰腫脹是因為吃太多油膩食物積熱,可以用升麻、黃連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白芷等量,水煎服。如果腫脹連到耳上,加羌活;連到耳下,加柴胡。如果是內虛食少,就用補中益氣湯。耳朵後面輕微腫脹,是腎虛,要用腎氣丸料水煎服(詳細情況請參考外科痄腮)。
陽盛則面熱,陽衰則面寒。手足陽明經氣盛,則身體前部都發熱,風熱上衝,則只有臉熱,先用調胃承氣湯,加黃連、犀角,瀉兩三行;接著用升麻葛根湯,加黃連、川芎、荊芥、薄荷調治。如果陽明氣不足,則身體前部都發寒,寒濕上逆,則臉反而不能耐寒,先用附子理中湯服用幾劑;接著用升麻葛根湯去芍藥,加人參、黃芪、附子、益智仁、草蔻仁、白芷、蔥白。臉浮腫,用補胃湯;臉骨疼痛,用乾薑散。
生瘡總是胃家疾。
凡風客皮膚,痰漬臟腑,則面皯黯。脾肺風濕搏熱,生瘡紅紫或腫者,俱宜金沸草散倍黃芩,或升麻胃風湯加減。面上細瘡,常出黃水,或目生瘡,用桃花陰乾為末,熟水調服。外用杏花煎湯洗之。如生五色瘡,只用鹽湯綿浸搭瘡上,日五六易。如生粉刺,搗菟絲子汁塗之,內服樺皮散。麵皮里痛者,用何首烏為末,薑汁調敷,以帛蓋定,炙熱鞋底熨之。
白話文:
長瘡通常是胃部疾病引起的。如果風邪入侵皮膚,痰濕停留在臟腑,就會導致面容憔悴黯淡。脾肺風濕與熱邪交搏,長出的瘡紅紫或腫脹,都適合用金沸草散,加倍黃芩,或用升麻胃風湯加減。臉上的小瘡,經常流出黃水,或是眼睛長瘡,可以用桃花陰乾研末,用溫水調服。外用杏花煎湯清洗。如果長出五色瘡,只要用鹽水浸泡棉花,敷在瘡上,一天換五到六次即可。如果長出粉刺,可以用菟絲子搗汁塗抹,內服樺皮散。面部皮膚裡疼痛,可以用何首烏研末,用薑汁調和敷在患處,用布蓋住,用熱鞋底熨燙。
眼
眼病須先分表裡,外因:風中腦戶,濕漬頭上,熱逼冷灌睛中,或久處煙火,或食後向火,或醉後失枕,血滯痰壅,或冒砂塵,或撣刺撲損,湯泡火燒,皆傷目之標。內因:五辛炙爆、酒面、濕熱、痰火、房室損精,勞役傷氣;泣、涕、刺頭傷血,暴喜、暴怒、暴驚,極目遠視,夜書細字,鏤刻博奕傷神,皆傷目之本。初起在腑為表,當除風散熱;久則入臟為里,當養血安神。
然內因初即入里,外因久亦帶表,悟之!
五輪八廓亦此理;
表證多屬三陽部分,里證多屬三陰部分,要知以肝為主,表裡虛實,不過五行生剋之理。八廓不必深泥,舊設七十二證,今纂注於內,更不重複便覽。
白話文:
眼睛疾病要先區分表裡。外在原因包括:風邪侵入腦部、濕氣侵襲頭部、熱氣逼迫冷氣灌入眼內、長期處於煙火環境、飯後靠近火源、酒醉後睡姿不當、血液瘀滯痰液阻塞、沙塵侵襲、外力撞擊、燙傷、火燒,這些都是傷及眼睛的表面原因。內在原因包括:食用辛辣炙烤的食物、過度飲酒、濕熱內蘊、痰火上炎、房事過度損傷精氣、勞累傷氣、哭泣、流鼻涕、頭部受傷損血、突然喜怒哀樂過度、長時間遠眺、夜晚寫字或看細小字體、雕刻、賭博、過度用腦,這些都是傷及眼睛的根本原因。初期眼睛疾病屬於表證,需要用藥物祛風散熱;時間久了就屬於里證,需要養血安神。
然而,內在原因一開始就可能導致里證,而外在原因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到表證,要明白這個道理!
眼睛的五輪八廓也是同樣道理;
表證多屬於三陽經的範疇,里證多屬於三陰經的範疇,要了解眼睛以肝經為主,表裡虛實,不過是五行生剋的原理。八廓不必過於深究,以前設定了七十二種證狀,現在都已經收錄在書中,不再重複說明,方便閱讀。
五輪白肺烏珠肝,白屬肺,氣之精,曰氣輪。氣證,七情氣滯則血凝,紅膜薄如傘紙,日久變成白膜者,難治。熱證,白睛潤濕,浮而赤腫筋多重者,生紅花翳,痛澀有淚,年深睛變碧色,滿目如凝脂,赤路橫真如絲,宜四物湯去芎,換土當歸,加甘草。虛證,白睛枯槁,氣沉而濁。
烏珠屬肝,筋之精,曰風輪。風證,睛閃兩瞼不歸中,如轆轤轉關,難治。熱證,赤暈浮漿重者,烏珠忽然如針刺痛,雙目緊急,或突出豆許如蟹睛者,忌點。或生翳,似旋螺尖突起;或周圍生翳如鋸齒,如棗花,四五枚相合,赤色刺痛;或生翳四邊皆白,中間一點黃心;或生翳如玉色,浮滿不痛者,忌針割;或生青色翳,兩眥澀痛;或翳如冰色堅實,傍觀逼透瞳人。
白話文:
眼睛的白色部分稱為白輪,屬於肺,是氣的精華,也叫做氣輪。氣虛症狀表現為:七情鬱結導致氣滯血凝,眼白薄如紙,日久變成白色薄膜,難以治療。熱證表現為:眼白潤濕,浮腫,血管密集,會生出紅色翳膜,伴隨疼痛、澀感和流淚,時間久了眼白會變成碧綠色,整個眼球像凝固的油脂一樣,血管清晰可見,像細絲一樣,適合服用四物湯去除川芎,換成土當歸,再加入甘草。虛證表現為:眼白乾枯,氣虛沉濁。
眼球的黑點稱為烏珠,屬於肝,是筋的精華,也叫做風輪。風證表現為:眼球閃動,眼皮不歸位,像轆轤一樣轉動,難以治療。熱證表現為:眼白佈滿紅色霧狀物,烏珠突然感覺像針刺一樣疼痛,雙眼急迫,或者突出像蟹眼一樣,忌諱滴藥。或者生出翳膜,像旋螺一樣突出;或者周圍生出像鋸齒一樣的翳膜,像棗花一樣,四五個連在一起,紅色疼痛;或者生出翳膜,四邊都是白色,中間一點黃色;或者生出翳膜,像玉石一樣,佈滿眼球,不痛,忌諱針灸和割除;或者生出青色翳膜,眼角澀痛;或者翳膜像冰一樣堅硬,從側面看能透視瞳孔。
虛證,輕者枯黃繞睛,重者烏珠上一點圓翳,日中見之差小,陰處見之差大;或一點黑翳如小豆,疼痛淚出者,忌點。又肝虛雀目,曉明晚暗,乃所稟血虛有火也,年深則盲。黃風雀目者,木衰土盛,終當變黃脹而死,宜平胃散以平土氣,四物湯以補肝虛。經年瞳子色如金者,不治。
不治症:生翳上橫如劍脊,下面微微甚薄,不赤不痛;或浮翳如水光白色,環繞瞳人,初生自小眥頭至烏珠上,不痛癢,無血色相潮;或翳如凝脂,邊厚邊薄,形如缺月,色光無瑕;或生翳經年,如銀釘釘入烏珠;或因他病生翳,初甚微,後遍睛俱白。
白話文:
身體虛弱,輕微的會在眼白處出現淡黃色,嚴重的會在瞳孔上出現圓形的白點,白天看時比較小,陰暗處看時比較大;或者出現像小豆子般大小的黑點,伴隨疼痛和流淚,這種情況禁止點藥。另外,肝臟虛弱導致的眼睛像雀鳥的眼睛,早上明亮晚上昏暗,說明先天體質血虛且有火氣,時間久了就會失明。眼睛像雀鳥的眼睛,且眼白發黃,說明肝氣不足,脾土過盛,最終會導致眼睛發黃腫脹而死亡,應該服用平胃散來平息脾土之氣,用四物湯來補肝虛。如果眼珠顏色持續多年呈金黃色,則無法治療。
無法治療的症狀包括:眼球表面生長橫向如劍脊般的白膜,下方薄而微弱,不紅不痛;或眼球表面出現如水光般白色浮膜,環繞瞳孔,從眼角開始蔓延到瞳孔上,不痛不癢,沒有血色;或眼球表面生長如凝脂般白膜,邊緣厚薄不均,形狀像缺月,色澤光亮無瑕;或眼球表面生長白膜多年,如銀釘釘入瞳孔;或因其他疾病導致眼球表面生長白膜,初期非常微小,後期整個眼白都變成白色。
心與小腸內外眥;
內眥屬心,外眥屬小腸,血之精,曰血輪。熱症,輕者赤脈纏眥,重者赤脈漸漸侵睛,或眥頭結聚生瘡,流出膿汁涎水,黏睛上下,乃風熱留瞼中,宜羌活。氣證,胬肉攀睛,或先赤爛多年,肝熱所沖;或用力作勞,有傷肝氣而成,或痛、或癢,兩眥胬出;心氣不寧,憂思不已,遂乃攀睛,或起筋膜,宜大黃、黃芩、防風、薄荷等分,入蜜煎服,或定心丸。
上下兩胞胃與脾,肉之精,曰肉輪。又上胞瞼內銳眥,系足太陽起脈。風證,輕者胞弦緊急,重者上下瞼似朱塗而生瘡,久則生翳,乃風熱也;或眼皮有如膠凝,腫似桃李,時出熱淚,乃風毒也,宜點花草膏。又爛弦風,癢甚,雙手背揉,日久兩瞼赤爛黏滯,經年不安,宜三稜針刺目眶外,以瀉濕熱,內服消風散,桑白皮煎湯調服。
白話文:
心與小腸內外眥:
心和小腸分別與眼部的內外眥(眼角)相連。
內眥屬於心,外眥屬於小腸,血的精華稱為血輪。熱症,輕微者會出現紅色血絲纏繞眼角,嚴重者紅色血絲逐漸侵犯眼球,或眼角處出現膿瘡,流出膿汁和唾液,黏住眼球上下移動,這是風熱停留在眼瞼中,宜用羌活治療。
氣證,胬肉(俗稱「倒睫」)攀附眼球,可能是由於肝熱侵襲,或是用力勞作傷了肝氣所致,或是伴有疼痛或癢感,兩眼角出現胬肉;心氣不安,憂思過度,也會導致胬肉攀附眼球,甚至出現筋膜,宜用大黃、黃芩、防風、薄荷等量,加入蜂蜜煎服,或服用定心丸。
上下兩胞胃與脾:
上下眼瞼分別屬於胃和脾,肉的精華稱為肉輪。
上眼瞼內側銳利的眼角,是足太陽經脈起點。風證,輕微者眼瞼緊繃,嚴重者上下眼瞼像塗了朱砂一樣出現瘡瘍,久了就會長翳膜,這是風熱所致;或眼皮像膠水凝固一樣腫脹,如同桃李,時常流出熱淚,這是風毒所致,宜點花草膏。
還有爛弦風,癢得很厲害,雙手背部經常揉眼睛,時間久了,兩眼瞼就會發紅爛掉,黏在一起,多年都無法安寧,宜用三稜針刺眼眶外側,瀉去濕熱,內服消風散,用桑白皮煎湯調服。
又倒睫拳毛,淚出涓涓,翳膜漸生,乍愈乍發,經年不安,眼皮漸急,如針刺痛,瞳人不安,乃脾受風熱,當去內熱退火邪,令眼皮緩,則毛出翳退。外用手法翻內瞼向外,以三稜針橫刺,用左手爪迎其針鋒出血,再用木鱉子搗爛,綿包成條,左患塞右,右患塞左鼻中,其毛自分。先宜瀉肝散,後服五退散。
又上下瞼俱翻出,或一瞼翻出在外,乃脾風熱也。熱證,輕者瞼紅赤硬,睛疼淚出羞明;重者兩瞼上下初生如粟,漸大如米,或赤或白,不甚疼痛堅硬,乃肝壅瘀血也,宜加味荊黃湯。
白話文:
眼睫毛倒插、眼淚不停流、眼膜逐漸生成,時好時壞,持續好幾年都無法痊癒,眼皮越來越緊,像是被針刺一樣疼痛,瞳孔也變得不穩定,這是脾臟受到風熱侵襲的症狀。應該要清除體內熱氣和火邪,讓眼皮放鬆,眼睫毛就會自然長出來,眼膜也會退去。治療方法是將眼瞼翻向外,用三稜針橫著刺入,左手用爪子迎著針鋒讓血液流出,再將木鱉子搗碎,用棉花包裹成條,左眼患病塞入右鼻孔,右眼患病塞入左鼻孔,眼睫毛就會自己長出來。一開始應該服用瀉肝散,之後再服用五退散。
如果上下眼瞼都翻出來,或者只有一邊眼瞼翻出來,也是脾臟受到風熱侵襲的症狀。熱症輕微的表現是眼瞼紅腫硬,眼睛疼痛流淚怕光;嚴重的表現是上下眼瞼開始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東西,逐漸長大像米粒一樣,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白色,不怎麼痛但很硬,這是肝臟淤積血瘀的症狀,應該要服用加味荊黃湯治療。
又瞼內生如雞冠、蜆肉,或青或黑,阻礙睛痛,乃脾風熱也,須翻出看之,用觀音草每日輕輕微微,漸漸括去毫釐,血出,用金匙挑洗風毒藥水,按而止之,刮後不時將藥水點入,則不復腫。
腎水一點黑瞳子;
骨之精,曰水輪。虛證,瞳人散大,視物不真。火盛則瞳人焦黃;虛冷則瞳人青綠,少勞則痛。熱證,瞳人內湧,輕者如不患眼人,但微有頭旋生花,或勞力轉加昏蒙,或頭旋相牽,瞳人連鼻膈皆痛,時起紅白或黑花,吐逆。肝熱則先左,肺熱則先右,肝肺熱則左右齊發。
重則生翳瞳人,上如凝脂色,澀痛無淚;或滑翳如水銀珠子,微含黃色,遮繞瞳人;或散翳形如魚鱗點;或瞼下起粟子而爛,瞳人痛甚,又白翳旋繞,瞳人點點如白花鱗起,皆肝肺相傳風熱也。又黑水上橫深瑕盤青色,沉沉深入,痛甚,乃腎臟風熱也。或血灌瞳人,無翳,其痛如刺,乃肝血無歸,宜通血丸。
白話文:
眼瞼內長出像雞冠一樣的東西,顏色或青或黑,阻礙視力並引起眼睛疼痛,這是脾胃積熱造成的。需要翻開眼瞼檢查,用觀音草每天輕輕地、慢慢地刮除,直到出血,用金勺子挑出風毒藥水,壓住止血。刮除後,要時常滴入藥水,這樣就不會再腫起來。
腎精不足就會導致瞳孔中出現黑色。
骨頭的精華,叫做水輪。水輪虛弱,瞳孔就會散大,視物模糊不清。火氣旺盛,瞳孔就會發黃;虛寒則瞳孔呈青綠色,稍勞動就會疼痛。熱症,瞳孔會內湧,輕症如同沒有眼疾的人一樣,只是稍微頭昏眼花,或勞累後加重昏蒙,或頭昏眼花引發鼻塞,瞳孔、鼻樑、隔膜都疼痛,偶爾出現紅、白或黑色的斑點,伴隨嘔吐。肝火旺盛則先從左眼開始,肺火旺盛則先從右眼開始,肝肺火旺盛則左右眼同時發病。
重症會導致眼球上長出翳膜,就像凝固的脂肪一樣,表面粗糙、疼痛,沒有眼淚;或滑動的翳膜像水銀珠子一樣,略帶黃色,遮擋瞳孔;或散狀的翳膜,像魚鱗一樣的斑點;或眼瞼下方長出米粒大小的膿包並潰爛,瞳孔疼痛難忍,同時還有白色翳膜旋轉,瞳孔上出現白色斑點,像魚鱗一樣凸起,這些都是肝肺之間傳遞風熱引起的。此外,黑眼球上橫著深色的裂紋,盤著青色,沉沉地深入,疼痛難忍,這是腎臟風熱引起的。或血灌瞳孔,沒有翳膜,疼痛如針刺,這是肝血不歸,需要服用通血丸。
又瞳人被物撞打,驚痛昏暗,眼眶停留瘀血,宜貼地黃膏,次服決明散。如撞刺生翳,經久覆被物撞,轉加昏暗者,難治,經效散救之。又飛絲砂塵入眼,瞳人不安,單瞿麥為末,鵝涎調敷,或新筆蘸京墨點之。又湯泡火燒腫痛者,不可用冷藥即點,待一日後,以五行湯溫洗,及地黃膏敷之。
白話文:
眼睛被東西撞擊,驚痛昏暗,眼眶有瘀血,可以用地黃膏貼敷,之後再服用決明散。如果撞擊後長出翳膜,或是長期被東西撞擊,導致視力越來越昏暗,就比較難治,可以用經效散救治。如果眼睛裡有飛絲或沙塵,瞳孔不安定,可以用瞿麥磨成粉末,用鵝涎調和敷眼,或用新毛筆蘸京墨點眼。如果眼睛被熱湯或火燒燙傷,腫痛,不能用冷藥,要等一天後,用五行湯溫敷,再用地黃膏敷。
風證,則瞳人青,或瞳人連眥頭皆癢,不能收瞼,乃膽受風熱,宜防風一字散。不治證:瞳人幹缺,痛澀無淚;或白藏在黑水下,向日細視方見;或兩眼相傳疼痛,早輕夜重;或內障,五色相間,頭痛無淚,日中如坐暗室;或雷頭風,熱毒氣衝入睛中,牽引瞳人,或微或大不見。
八廓寄位始有名,乾為天廓,位兩邊白睛中間,屬肺與大腸;坎為水廓,位瞳子,屬腎;良為山廓,位神光,屬膽;震為雷廓,位白睛上截向小眥,屬小腸;巽為蔥汁,位烏珠瞳人外,屬肝;離為火廓,位大、小眥,屬心與命門;坤為地廓,位上下瞼,屬脾胃;兌為澤廓,位白睛下截向大眥,屬膀胱。
白話文:
眼睛出現風證,瞳孔會泛青,或是眼角和瞳孔都癢,無法閉眼,這是膽經受風熱所致,可以用防風一字散治療。不治之症則包括瞳孔乾燥缺水,疼痛澀癢,沒有眼淚;或是白睛隱藏在黑眼球下方,只有在陽光下仔細觀察才能看見;或是兩眼輪流疼痛,早上輕微晚上加重;或是內障,眼球呈現五顏六色,頭痛無淚,白天如同坐在黑暗房間裡;或是雷頭風,熱毒氣侵入眼睛,牽動瞳孔,視力時好時壞。
八廓是指眼睛的八個部位,分別對應五行和臟腑,分別是:乾為天廓,位於兩眼白睛中間,屬於肺和大腸;坎為水廓,位於瞳孔,屬於腎;良為山廓,位於眼珠神光處,屬於膽;震為雷廓,位於白睛上端靠近眼角,屬於小腸;巽為蔥汁廓,位於黑眼球瞳孔外圍,屬於肝;離為火廓,位於眼角,屬於心和命門;坤為地廓,位於上下眼瞼,屬於脾胃;兌為澤廓,位於白睛下端靠近眼角,屬於膀胱。
婦人小兒大同耳。
婦人活血為主,有孕忌用麝點。小兒眼患,多是胎毒及食毒,內服敗毒散,外洗解毒湯,切忌披鐮針灸。小兒初生胎風,雙目紅而眶邊赤爛,至三四歲不愈,宜消風散,桑白皮煎湯下。又小兒通睛,欲觀東邊則見西畔,若振掉頭腦,則睛方轉,此肝受驚風,宜牛黃丸。又小兒眼泡患斑瘡,熱氣衝透睛中,疼痛淚出,翳如銀片,腫澀難開,宜柴胡散、神醫散。
又小兒瞼中初生如麻仁,目漸如豆,懸垂瞼內,乃風熱攻脾,宜五退散加減。又小兒疳眼,初起澀癢,久生瘡翳腫痛,乃肝風所沖,或痢後虛熱上攻者,俱忌點,宜還睛散。痘瘡眼,詳疹痘。小兒不治證:胎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汁,兩眼青盲不明;及初生視物近看,轉睛不快,至四五歲,瞳人結白,昏蒙不見。
白話文:
婦人和小孩的眼疾
婦人和小孩的眼睛,有很多共同之處。
婦女以活血化瘀為主,懷孕期間忌用麝香。
小孩眼疾,大多是胎毒或飲食毒素引起。內服敗毒散,外洗解毒湯,切忌使用砭針灸治。
新生兒如果患有胎風,雙眼發紅,眼眶周圍紅腫潰爛,即使到了三四歲還未痊癒,應該使用消風散,並用桑白皮煎湯服用。
小孩如果眼睛總是看錯方向,比如想要看東邊卻看到西邊,或者搖頭晃腦才能轉動眼球,這是肝臟受驚風所致,應該服用牛黃丸。
小孩眼皮上長斑瘡,熱氣衝擊眼球,疼痛流淚,眼翳像銀片一樣,腫脹難以睜開,應該服用柴胡散和神醫散。
小孩眼瞼上剛開始長出像芝麻一樣的疹子,慢慢長成豆子大小,懸掛在眼瞼內,這是風熱侵犯脾臟所致,應該服用五退散加減。
小孩眼疾初期會感到眼澀癢,久了就會長瘡翳,腫痛,這是肝風所致,或者因痢疾後虛熱上攻導致,都忌用眼藥,應該服用還睛散。
痘瘡眼,詳見疹痘部分。
小孩眼疾不治之症:
- 胎兒在母體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色汁液,兩眼青盲不明。
- 新生兒看東西只能近看,轉動眼球不靈活,到四五歲時,瞳孔變得混濁發白,看不見東西。
暴赤腫痛澀且癢,或飲食積熱;或天行赤目,長幼相似;或傷寒後餘熱,以致血熱痰壅,則目暴赤腫。痛為熱,癢為風,澀為毒,不可概用涼藥,因成內障;亦不可誤用溫藥助熱,致令昏澀眵淚,胬肉攀睛等狀,是成外障,決明散主之。又有睡覺目赤腫,良久無事者,血復散於四肢也。
宜地黃粥。又或讀書、針刺過度而痛者,名曰肝勞,但須閉目調護。又中惡祟,卒痛如針刺,或如火灸,及太陽穴痛,早輕夜重,宜決明散。
翳膜眵昏總是表;
暴赤後,熱流肺經,輕則朦朧而已,稍重則生云膜。如黃膜從下生,而上衝黑睛,痛澀難開,乃脾受風食毒,可治;如赤膜從上生,下遮覆黑睛,名垂簾膜,乃客熱上衝也,難治。又重則生翳障,狀如珍珠、碎米,紅色自下而上者易治;狀如梅花葉,白綠自上而下者難治。治法宜先去翳,而後清熱,若先去熱,則翳難去。
白話文:
眼睛突然又紅又腫,又痛又癢又澀,可能是飲食積熱導致,也可能是傳染病引起,大人小孩都有可能。還有可能是傷寒之後留下的餘熱,導致血熱痰積,讓眼睛突然又紅又腫。痛代表熱,癢代表風,澀代表毒,不能一味用涼藥,否則會造成內障;也不能誤用溫藥,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眼睛昏花、流眼屎、胬肉攀睛等等,變成外障,這時候就要用決明散來治療。有些人睡覺時眼睛紅腫,但過一陣子就好了,這是因為血液流回四肢了。
適合吃地黃粥。如果因為讀書或針灸過度導致眼睛疼痛,叫做肝勞,只需要閉目休息就好。如果被邪氣入侵,突然感覺眼睛像針刺一樣疼痛,或者像火燒一樣,太陽穴也痛,早上輕晚上重,可以用決明散治療。
眼睛表面出現翳膜、眼屎、眼花,都是表證;
眼睛突然紅腫之後,熱氣流入肺經,輕則視力模糊,稍重則會長出翳膜。如果黃色的翳膜從下方長出來,向上遮蓋黑眼珠,痛澀難睜眼,這是因為脾胃受風寒食積導致,可以治療;如果紅色的翳膜從上方長出來,向下遮蓋黑眼珠,叫做垂簾膜,這是因為熱氣上衝造成的,比較難治。嚴重的話會長出翳障,看起來像珍珠、碎米,紅色從下往上生長的比較容易治療;如果看起來像梅花葉,白綠色從上往下生長的比較難治。治療時應該先去除翳障,再清熱,如果先清熱,翳障就難以去除。
眵淚熱而交流兩瞼赤者,屬肝熱之甚,或衝風淚出,由熱甚而水化制之也。又肺受風寒,遇風冷則流淚尤甚者,白殭蠶散;風淚不止,食後吞當歸龍薈丸數粒。目昏者,熱鬱也。甚則平白日無所見,故傷寒病熱極,則目盲而不識人。目微昏者,至近則轉,難辨物,或如隔簾視,或視如蠅翅,或見黑花,皆目之玄府閉密,而致榮衛精神不能升降故也。若患風疹者,必多眼暗,攻其風則暗自去。
抑論脾家受毒,則眼白亦腫;神勞,則眼睛亦痛;心熱,則血灌瞳人;傷風,則淚亦出;虛煩,則眼亦昏;勞力,則眥亦赤;生痰,乃風熱侵肺;黃,乃酒傷於脾,最宜活變。
白話文:
眼睛分泌黏液,且眼皮發紅,是因為肝火旺盛,或是受風寒所致,導致熱氣逼人,水分化解不了。如果因為風寒侵襲肺部,遇到冷風就容易流淚,可以服用白殭蠶散;如果風淚不止,可以在飯後服用幾粒當歸龍薈丸。眼睛昏花,是因為熱氣鬱積,嚴重的話甚至白天也看不清東西。因此,傷寒病熱極時,會導致失明。眼睛微微昏花,靠近一點才能看清楚,無法辨識物體,或者視物如隔著簾子,或是像看見蒼蠅翅膀,或看到黑色的花朵,都是因為眼睛的玄府閉塞,導致氣血精神無法正常運行所致。患有風疹的人,通常眼睛會昏暗,治療風疹就能改善眼疾。
脾臟受毒,會導致眼白腫脹;過度勞神,會導致眼睛疼痛;心火旺盛,會導致血灌瞳仁;受風寒,會導致流淚;虛煩,會導致眼睛昏花;過度勞累,會導致眼角發紅;生痰,是因為風熱侵襲肺部;眼睛發黃,是因為飲酒傷脾,需要及時調理。
裡虛昏昧最羞明,上虛,屬肝虛,必頭暈目眩耳聾;下虛,屬腎虛,必眼花睛痛耳鳴。昏花者,傷氣;昏暗者,傷血。熱證亦有羞明怕日,但內虛全不敢近陽光。
內障黑花瞳散杳。
內障昏蒙,外無翳膜,因腦脂下凝,烏珠轉白,或如金色,或綠豆色,或如雲煙,或見五色,治比外障更難。如腦脂凝結瞳人反背者,不治。黑花者,腎虛也;五色花,為腎虛客熱;青花,膽虛;紅花,火盛。散杳者,瞳人散大,視物杳冥。
近視陰虛遠視陽,能近視不能遠視者,看一成二,屬肝腎虛,宜腎氣丸、地芝丸,或加降火之劑。能遠視不能近視者,屬心虛,宜定心丸。
白話文:
內虛的人容易怕光,上虛屬於肝虛,會頭暈眼花耳聾;下虛屬於腎虛,會眼花睛痛耳鳴。眼睛看不清楚,可能是氣虛;眼睛昏暗,可能是血虛。雖然熱證也會怕光,但內虛的人卻完全不敢靠近陽光。
內障會導致瞳孔變黑或其他顏色,視力模糊。
內障會造成眼睛昏暗,但沒有外層的翳膜,這是因為腦脂下沉,導致瞳孔變白,顏色可能是白色、金色、綠豆色、雲霧狀或五顏六色,治療比外障更困難。如果腦脂凝結,瞳孔反向,就無法治療。瞳孔變黑是腎虛;五顏六色是腎虛夾雜熱證;瞳孔發青是膽虛;瞳孔發紅是火盛。瞳孔散大,視物模糊,叫做散杳。
近視是陰虛,遠視是陽虛。能看近不能看遠,看一成二,是肝腎虛,可以用腎氣丸、地芝丸,或加一些降火藥物治療。能看遠不能看近,是心虛,可以用定心丸治療。
淚冷睛疼多縹緲;
有肝虛客熱,迎風冷淚者,歸葵湯、古木賊散。睛疼有火者,滋腎丸;無火者,杞苓丸。
外因風熱濕挾痰,外因,風則胞白,兩眼拘急,牽引喎斜,癢而青淚。肝風毒,菊花散;腎風毒,白蒺藜散、明目流氣飲、撥雲散、白殭蠶散、防風一字散、犀角飲選用。熱則珠突胞硬,腫紅刺痛,洗肝散、洗心散、還睛散、通肝散、瀉肝散、決明散、羚羊角散、蔓荊散、加味荊黃散、瀉青丸、涼膽丸、墜翳丸選用。濕則食減身倦,地氣冒明,如雲霧掩日,或忽然不見,或略見不明,宜鹽術散、單蒼朮膏。
白話文:
眼睛冷冰冰地疼痛,感覺虛無缥缈。
如果肝虛內熱,迎風流淚,可以用歸葵湯、古木賊散。眼睛疼痛有火氣,用滋腎丸;沒有火氣,用杞苓丸。
外因風熱濕痰,風則眼白泛白,兩眼緊繃,牽扯歪斜,發癢流出青色的眼淚。肝風毒,用菊花散;腎風毒,用白蒺藜散、明目流氣飲、撥雲散、白殭蠶散、防風一字散、犀角飲來選擇使用。熱則眼球突出,眼白硬化,腫紅刺痛,用洗肝散、洗心散、還睛散、通肝散、瀉肝散、決明散、羚羊角散、蔓荊散、加味荊黃散、瀉青丸、涼膽丸、墜翳丸來選擇使用。濕則食慾減退,身體疲倦,眼球表面出現霧氣,就像雲霧遮蔽太陽,看不清楚,或者突然看不見,或者稍微可以看見,但看不清楚,宜用鹽術散、單蒼朮膏。
濕熱甚者,神芎丸。暴寒則目瞞不明,皆熱所為也,人參敗毒散。疼者,升麻葛根湯。歷考眼科,無寒而有虛,豈寒泣血而不上攻耶?挾痰者,則痛甚,宜小省風湯、南星丸。
內傷氣血精神少。
內傷七情,氣壅朦朧,胞腫而軟,酸澀微赤,木香流氣飲,加川芎、蒺藜。風與氣搏,癢澀渾多淚者,羌活石膏散。因過思勞神,大志丸、育神夜光丸;因驚恐者,定心丸;因怒者,當歸龍薈丸。內傷飲食勞倦,損陷胃氣,火盛血脈沸騰,益氣聰明湯、磁砂丸、還睛丸。氣弱甚者,單人參膏、補中益氣湯。
白話文:
濕氣和熱氣很重的話,就用神芎丸。突然感到寒冷,眼睛昏花看不清,都是熱氣引起的,要用人參敗毒散。眼睛疼痛的,用升麻葛根湯。仔細研究眼科書籍,沒有寒症卻出現虛弱的狀況,怎麼可能會有寒氣導致流血卻不向上攻呢?如果伴隨痰液,則疼痛更劇烈,要用小省風湯和南星丸。
內傷會導致氣血精神不足。
內傷七情,導致氣機壅塞,眼睛模糊不清,眼球腫脹而軟,酸澀微紅,要用木香流氣飲,再加入川芎、蒺藜。風邪與氣機交搏,眼睛癢澀,眼淚多,要用羌活石膏散。因為過度思慮勞神,要用大志丸、育神夜光丸;因為驚恐,要用定心丸;因為生氣,要用當歸龍薈丸。內傷飲食勞累,損傷了胃氣,火氣旺盛,血脈沸騰,要用益氣聰明湯、磁砂丸、還睛丸。氣虛嚴重者,單用人參膏或補中益氣湯。
如脾胃熱兼有宿食者,秦艽、大黃為末,砂糖調服利之。脾胃濕傷,內外障者,椒目丸、鹽術散。傷熱酒,胃氣汙濁,血死目盲者,蘇木煎湯調人參末;連鼻與手掌紫黑者,四物湯,加桃仁、紅花,蘇木煎湯調人參末服。內傷色欲,腎氣虛者,補腎丸;腎精虛者,益陰腎氣丸;肝血虛者,養肝丸、生熟地黃丸;肝腎虛者,駐景丸。抑論五臟六腑精華,皆稟於脾,注於目,故理脾胃則氣上升,而神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脾胃有熱,又同時有積食,可以用秦艽、大黃研磨成粉,用砂糖調和服用,可以幫助排泄。如果脾胃濕氣受損,內外受阻,可以服用椒目丸和鹽術散。如果因為飲酒過度而傷了脾胃,導致胃氣混濁,眼睛昏花看不清,可以用蘇木煎湯,調入人參粉服用。如果鼻子和手掌都呈紫黑色,可以服用四物湯,加桃仁、紅花,用蘇木煎湯後調入人參粉服用。如果因為過度房事而導致內傷,腎氣虛弱,可以服用補腎丸;如果腎精不足,可以服用益陰腎氣丸;如果肝血不足,可以服用養肝丸和生熟地黃丸;如果肝腎皆虛,可以服用駐景丸。總之,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來源於脾,再輸送至眼睛,所以調理脾胃就能讓氣往上走,精神也會變好。
又肝之系,雖總於目,而照徹光彩,實腎精、心神所主,故補精氣安神者,乃治眼之本也。
風熱兼虛亦有之,熱久復為風冷所乘,則眼中不赤,而弦赤且爛。若風與熱並,則內外浮赤而癢甚。大概表病,肥人多風熱,防風、黃芩瀉火為君,黃連、當歸養血為臣,柴胡、升麻、白芷消腫止痛為使。白睛紅者,加白豆蔻少許。瘦人血虛,宜四物龍膽湯,或加羌活、蔓荊、荊芥、玄參、山梔仁、菊花為佐。
里證,肥人多風虛者,防風一字散、四生散、補肝散、還睛丸。瘦人血虛挾風者,通血丸、明目地黃丸、滋陰地黃丸、熟地黃丸。通用羊肝丸。久甚者,退翳丸、活命羊肝丸。
白話文:
肝臟雖然與眼睛相連,但眼睛的光彩明亮,其實是由腎精和心神所主導。因此,補益精氣、安神才是治療眼睛疾病的根本方法。
風熱和虛損也可能導致眼疾,熱邪久久不退,又會被風寒侵襲,就會出現眼睛不紅,但眼白發紅且潰爛的情況。如果風熱同時存在,則眼白和眼周會紅腫發癢。總體而言,表證的情況下,肥胖者多為風熱,可以用防風、黃芩瀉火為主藥,黃連、當歸養血為輔藥,柴胡、升麻、白芷消腫止痛為使藥。眼白發紅的,可以加白豆蔻少許。瘦弱者血虛,宜用四物龍膽湯,或加入羌活、蔓荊、荊芥、玄參、山梔仁、菊花等藥物佐治。
裡證的情況下,肥胖者多為風虛,可以用防風一字散、四生散、補肝散、還睛丸。瘦弱者血虛夾風,可以用通血丸、明目地黃丸、滋陰地黃丸、熟地黃丸。通用羊肝丸。病症久治不癒的,可以用退翳丸、活命羊肝丸。
古人只消一(火)字了;
眼不過虛實而已。白輪變赤,火乘肺也;肉輪赤腫,火乘脾也;黑珠五色花翳,腎虛火也;神光青睛被翳,肝虛火也;赤脈瘀血貫目澀痛,心火自甚也。故童子水在上,則視明瞭;老人火在上,則視昏眊。實火氣有餘,宜前風熱藥中,加枳殼、杏仁以破氣;虛火血不足,宜前養陰藥中,加知母、黃柏以降火。黑睛有翳者,倍之。
蓋散有餘之火,在於破氣;降不足之火,在於養陰。
陽衰火少卻宜溫,或勞欲過度,或涼藥過多,以致渾身手足麻木,九竅不利,兩目緊急,青白墜見大眥,視物無力者,宜補陽湯、黃耆湯,或加黃柏,或菊睛丸。經曰:壯水之源,以鎮陽光,滋陰是也;壯火之主,以消陰翳,養陽是也。今人不分陰陽,專以龍腦辛香石藥搽點,而不知辛散損明,悲夫!
白話文:
古人只用一個「火」字,就能概括眼疾的根本原因;
眼睛的問題不過是虛實而已。眼白變紅,是心火乘肺;眼肉紅腫,是心火乘脾;眼珠呈現黑色或五顏六色的翳膜,是腎虛生火;眼白發青,眼睛被翳膜遮蓋,是肝虛生火;眼白出現紅色血絲,眼睛發澀疼痛,是心火過盛。因此,童子精氣充足,則視力清晰明亮;老年人腎氣不足,則視力昏暗模糊。
若眼疾是實火引起的,氣血過盛,應該在治療風熱的藥方中,加入枳殼、杏仁,以破氣降火;若是虛火引起的,血氣不足,應該在治療陰虛的藥方中,加入知母、黃柏,以滋陰降火。如果眼珠上有翳膜,則需加倍使用這些藥物。
總之,治療實火,應以破氣為主;治療虛火,應以養陰為主。
若是陽氣衰弱,火氣不足,導致全身手腳麻木、九竅不通、眼睛緊迫、眼白發青、眼角下垂、視力減弱等症狀,則應服用補陽湯、黃耆湯,並可加入黃柏或菊睛丸來治療。
醫典記載:滋補腎水以鎮壓陽火,這是滋養陰氣的道理;壯補陽氣以消除陰寒,這是培育陽氣的方法。現今有些人不懂得陰陽之理,只用龍腦香、石藥等辛辣藥物塗抹眼睛,卻不知道辛辣藥物會損傷眼睛,令人感到惋惜!
外治點洗要手巧。
凡暴赤腫,血壅氣凝者,一時連點三五次亦可,如氣血稍虛者,宜服藥以塞其源,藥水洗之。生有云膜,方可用點,若無翳膜,縱久,但可洗之,卻忌過用涼藥冷洗,冰血開化為水。至於針刀火烙,古人忌用,惟太陽經熱,生偷針痣,可刺去血。如爛翳用茜草根燒灰,燈心草蘸點之,須臾大痛,以百節草刮去。他如金針撥轉瞳人等法,另是一家傳授。
耳
耳聾虛熱分新舊,新聾多熱,少陽、陽明火多故也,宜散風熱、開痰鬱之劑;舊聾多虛,腎常不足故也,宜滋補兼通竅之劑。脈症以腎為主,遲濡為虛,浮動為火,浮大為風,沉澀為氣,數實為熱。
白話文:
外用藥物治療眼睛時,手法要靈活。
如果眼睛突然紅腫,是血瘀氣滯引起的,可以連續點藥三次到五次。但如果氣血虛弱,就應該服用內服藥物,同時用藥水洗眼,以達到治本的效果。如果有翳膜,可以用藥物點眼;如果沒有翳膜,即使時間長了,也可以用藥水洗眼,但不能過度使用涼藥冷洗,因為這會使血凝固變成水。至於針灸、刀治、火烙等方法,古代人忌諱使用,只有太陽經熱、長出針刺痣,可以用針刺去血。如果眼睛潰爛,可以用茜草根燒成灰,用燈心草蘸著點眼,很快就會感到疼痛,可以用百節草刮掉。其他像用金針撥轉瞳孔等方法,屬於家傳秘方。
耳朵
耳聾分為虛熱兩種,新發生的耳聾多為熱症,是因為少陽、陽明火盛所致,應該使用散風熱、化痰的藥物;長期耳聾多為虛症,是因為腎氣不足所致,應該使用滋補腎氣並通竅的藥物。脈象以腎臟為主,脈象遲緩而濡弱為虛,浮而動則為火,浮而大則為風,沉而澀則為氣,數而實則為熱。
兩胃怒左相火右;
厚味動胃火,則左右俱聾;憤怒動膽火,則左耳聾;色欲動相火,則右耳聾。三者,憤怒為多。
痰火風濕(氣)閉可通,痰火,因膏粱胃熱上升,兩耳蟬鳴。熱鬱甚,則氣閉漸聾,眼中流火,宜二陳湯加黃柏、木通、萹蓄、瞿麥。因酒者,通聖散加南星、枳殼、大黃,或滾痰丸。風聾,因風邪入耳,必內作癢,或兼頭痛。風熱或因郁者,防風通聖散,先將大黃酒煨,又酒炒三遍,後人諸藥俱用酒炒煎服。
風壅連頭目不清者,清神散。風虛者,膽虛、桂香飲、芎芷散。濕聾,因雨水浸漬,必內腫痛,涼膈散加羌活、防風,俱用酒炒,或五苓散加陳皮、枳殼、紫蘇、生薑。濕痰,神芎丸。濕熱挾氣,木香檳榔丸。氣聾,因臟氣厥逆,上壅入耳,痞塞不能,必兼眩暈。實人因怒者,當歸龍薈丸;虛人因思者,妙香散。
白話文:
兩個胃,左邊屬心火,右邊屬肝火。
吃太多油膩食物會導致胃火旺盛,就會讓左右耳朵都聽不見;生氣會導致膽火旺盛,就會讓左耳聽不見;縱慾會導致心火旺盛,就會讓右耳聽不見。三種原因中,生氣導致耳聾的次數最多。
痰火、風、濕氣阻塞耳朵都可以治療。痰火是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,胃熱上升,導致兩耳鳴叫。熱氣鬱結嚴重,就會慢慢耳聾,眼睛也會有火氣,應該用二陳湯加黃柏、木通、萹蓄、瞿麥。如果是因為喝酒引起的,就用通聖散加南星、枳殼、大黃,或者滾痰丸。風聾是風邪入侵耳朵引起的,一定會感覺耳內癢,或伴隨頭痛。風熱或者風邪鬱結引起的,用防風通聖散,先將大黃用酒煨,再用酒炒三次,其他的藥也用酒炒煎服。
風邪阻塞導致頭目不清的,用清神散。風虛的,膽虛的,用桂香飲、芎芷散。濕聾是雨水浸漬耳朵引起的,一定會耳內腫痛,用涼膈散加羌活、防風,都用酒炒,或者用五苓散加陳皮、枳殼、紫蘇、生薑。濕痰,用神芎丸。濕熱夾雜氣滯的,用木香檳榔丸。氣聾是臟腑之氣逆行,上衝入耳,阻塞不通,一定會伴隨頭昏眼花。實證是因為生氣引起的,用當歸龍薈丸;虛證是因為思慮過度引起的,用妙香散。
憂滯者,流氣飲子加菖蒲;上盛下虛者,秘傳降氣湯加菖蒲。
虛勞精氣脫難救。
虛聾,因久瀉,或大病後,風邪乘虛入耳,與氣相搏,嘈嘈而鳴,或時眼見黑花。陰虛者,四物湯加知、柏、菖蒲、遠志,或腎氣丸加磁石、故紙、菟絲子、黃柏。陽虛者,八味丸、益腎散、磁石湯。勞聾,昏昏聵聵,瘦瘁乏力。因勞力脫氣者,補中益氣湯加菖蒲;有火者,加知、柏、茯苓;因房勞脫精者,人參養榮湯加知、柏,或補骨脂丸。如久聾,腎虛氣虛,絕不聞者,難治。
白話文:
憂鬱悶滯的人,可以服用流氣飲子加入菖蒲;上焦氣盛下焦虛弱的人,可以服用秘傳降氣湯加入菖蒲。
虛勞精氣耗損,難以挽回。
虛聾,可能是因為長期腹瀉,或者大病之後,風邪乘虛而入耳,與氣相搏擊,導致耳中嘈嘈作響,或時眼冒黑花。陰虛的人,可以服用四物湯加入知母、黃柏、菖蒲、遠志,或者腎氣丸加入磁石、故紙、菟絲子、黃柏。陽虛的人,可以服用八味丸、益腎散、磁石湯。
勞聾,表現為昏昏沉沉、瘦弱乏力。因勞力過度導致氣虛的人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菖蒲;有火氣的人,可以加入知母、黃柏、茯苓;因房事過度導致精氣虧損的人,可以服用人參養榮湯加入知母、黃柏,或者補骨脂丸。
如果久聾不愈,腎虛氣虛,完全聽不見聲音,則難以治療。
耳鳴乃是聾之漸,惟氣閉多不鳴便聾。風熱鳴者,解毒湯加生地、知母,或通聖散;痰火鳴甚,當歸龍薈丸;挾濕,神芎丸,或青木香丸;腎虛微雞,滋腎丸。氣虛,四君子湯下;血虛,四物湯下;陰虛,赤膜。
停膿疼皆風熱湊;
聤耳,原有油液,風熱搏擊結核,鳴欲聾者,外用生豬脂、地龍、鍋煤等分,薑汁和丸棗核大,綿裹入耳,令潤挑去;重者,內服柴胡聰耳湯。膿耳,風熱上壅,流膿,外用枯礬五分,陳皮、胭脂俱燒灰各二分,麝五釐,為末,吹耳;重者,內服犀角飲子。耳疼如蟲走者,風盛;干痛者,風熱或屬虛火;有血水者,風濕。
白話文:
耳鳴是耳聾的前兆,但氣閉的病人往往沒有耳鳴就已經耳聾了。風熱引起的耳鳴,可以用解毒湯加入生地、知母,或通聖散治療;痰火引起的耳鳴很嚴重,要服用當歸龍薈丸;夾雜濕氣的,就用神芎丸或青木香丸;腎虛的,用滋腎丸。氣虛的,用四君子湯;血虛的,用四物湯;陰虛的,用赤膜。
耳內積膿疼痛都是風熱引起的。
耳鳴,原本耳內有油液,風熱攻擊結核,導致耳鳴將要耳聾,可以用生豬脂、地龍、鍋煤等分,用薑汁和成棗核大小的丸子,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,讓它軟化後再取出;病情嚴重的,就要內服柴胡聰耳湯。膿耳,是風熱上壅,流出膿液,可以用枯礬五分、陳皮、胭脂各燒成灰各二分、麝香五釐,研磨成粉吹入耳朵;病情嚴重的,就要內服犀角飲子。耳朵疼痛像蟲子在裡面爬一樣,是風盛;耳朵乾燥疼痛,是風熱或虛火;耳中有血水流出,是風濕。
外用蛇蛻燒存性為末吹入,或枯礬末亦可。疼甚,用吳萸、烏頭尖、大黃搗爛,盫足掌心。重者,內服東垣鼠黏子湯。
大要調氣與開關(竅),腎,水竅,耳而能聞聲者,水生於金也。肺主氣,一身之氣貫於耳,故能聽聲。凡治諸聾,必先調氣開鬱,間用磁石羊腎丸開竅。蓋聾皆痰火鬱結,非磁石鎮墜,烏、桂、椒、辛、菖蒲辛散流通,則老痰鬱火何由而開?然亦劫劑也,愈後以通聖散和之可也。
外治暴聾亦可透。
暴聾,用甘遂為丸塞耳,內服單甘草湯;稍久,用松香五錢溶化,入巴豆二十粒,蔥汁搗丸,綿裹塞耳,左聾塞右,右聾塞左,雙聾次第塞之。凍耳,用欖核燒灰,油調搽;如爛,貝母末干糝。百蟲入耳,用清油灌入,口吸氣,久自出。如蜒蚰入耳,用信花、雄黃各一錢為末,先用一字點耳中,次用貓尿灌之,取貓尿以生薑擦牙自出。又方用琴絃一段,將弦頭略軟二分,蘸驢膠,入耳黏出。
白話文:
將蛇蛻或枯礬燒成粉末,吹入耳中。如果疼痛厲害,可以用吳萸、烏頭尖、大黃搗爛,敷在腳心。嚴重者,可以內服東垣鼠黏子湯。
治療耳聾主要方法是調氣和開竅。腎主水竅,耳朵負責聽聲,水生於金。肺主氣,全身的氣都通向耳朵,所以才能聽聲。治療耳聾,一定要先調氣開鬱,並輔以磁石羊腎丸開竅。因為耳聾多是痰火鬱結,如果不以磁石鎮墜,烏頭、桂枝、胡椒、辛夷、菖蒲等辛散藥物流通,那麼積聚的痰火如何開通?然而,這些藥性猛烈,治癒後需用通聖散調理。
暴聾也可以用外治方法治療。
暴聾可以用甘遂製成丸藥塞入耳朵,同時內服單甘草湯。過一段時間後,可以用松香五錢溶化,加入巴豆二十粒,蔥汁搗成丸藥,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,左耳塞右耳,右耳塞左耳,雙耳聾則依次塞入。耳朵凍傷,可以用欖核燒成灰,用油調和塗抹;如果潰爛,用貝母末乾敷。百蟲入耳,可以用清油灌入,用嘴吸氣,蟲子就會自己出來。如果蜒蚰入耳,可以用信花、雄黃各一錢研成粉末,先用少許點入耳中,然後用貓尿灌入,再用生薑擦牙,貓尿就會從嘴裡出來。另一個方法是用琴絃一段,將弦頭略微軟化,蘸上驢膠,放入耳朵黏出。
凡臥不宜厚被覆塞耳氣,久則不通,故養生者,常摩耳廓,以防聾也。
鼻
鼻塞須知問久新,鼻竅於肺,而能知香臭者,心也。人身水升火降,榮衛調和,則鼻司呼吸,往來不息而已。苟或寒傷皮毛,則鼻塞不利;火鬱清道,則香臭不知。新者,偶感風寒,鼻寒聲重,流涕噴嚏,宜以風寒治之,九味羌活湯、參蘇飲、消風百解散。久則,略感風寒,鼻塞等證便發,乃肺伏火邪,郁甚則喜熱惡寒,故略感冒,而內火便發,宜清金降火,兼通氣之劑,涼膈散加荊芥、白芷,或川芎石膏散。又有不必外感,四時鼻塞乾燥,不聞香臭,宜清金降火消痰之藥,清氣化痰丸、上清丸。
白話文:
睡覺時不要蓋太厚的被子,也不要塞住耳朵,時間久了會導致氣血不通。因此養生的人,經常按摩耳廓,可以預防耳聾。
鼻子
鼻子不通暢,要先了解是最近才發生的還是已經持續很久了。鼻孔與肺相連,能分辨香臭,這是心臟的功能。人體水氣上升,火氣下降,營氣和衛氣調和,鼻子就能正常呼吸,無時無刻都在運作。如果寒氣侵襲了皮毛,就會導致鼻子不通暢;如果體內火氣鬱結,就會喪失嗅覺。
如果是最近才發生的,可能是偶感風寒,鼻子冰冷,聲音沉重,流鼻涕打噴嚏,可以用治療風寒的方法,例如九味羌活湯、參蘇飲、消風百解散。
如果是已經持續很久了,稍微接觸到風寒,鼻子就會不通暢等症狀,這是因為肺部有潛伏的火氣,鬱結嚴重就會怕冷喜熱,所以稍微感冒,體內的火氣就會發作,需要用清金降火,兼顧通氣的藥物治療,例如涼膈散加荊芥、白芷,或者川芎石膏散。
還有一種情況,不是因為外感,而是四季鼻塞乾燥,聞不到香臭,需要用清金降火化痰的藥物治療,例如清氣化痰丸、上清丸。
古方,鼻塞甚者,身熱、澄茄丸;不知香臭者,通氣湯;內有硬物者,單南星飲、貼囟蓽茇餅,外用石菖蒲皂角等分為末,綿包塞鼻,仰臥片時;虛寒者,通草丸。
久成鼽衄淵流津;
鼻乃清氣出入之道,清氣者,胃中生髮之氣也。鼻塞久則氣壅不轉,熱鬱於腦,清濁混亂,為鼽、為衄、為淵。鼽者,鼻流清涕,熱微,二陳湯加芎、歸、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羌活、桔梗等分,姜煎,入薄荷少許。久不止者,芷荑散去薄荷,加荊芥、黃芩、神麯、南星、半夏等分,食後煎服,外用細辛膏。淵者,鼻流濁涕,熱盛,金沸草散倍黃芩,入鳳凰殼一枚,燒存性調服。
白話文:
古時候治療鼻塞,如果鼻塞嚴重且伴隨發熱,就用澄茄丸;如果聞不到氣味,就用通氣湯;如果鼻腔內有硬物,就單獨使用南星飲,並在囟門處貼蓽茇餅,同時用石菖蒲和皂角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,仰臥休息一段時間;如果體虛怕冷,就用通草丸。
鼻塞久了會導致鼻涕不斷流出,甚至流鼻血,還會出現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況。
鼻子是呼吸系統的重要通道,負責吸入新鮮空氣,而這些新鮮空氣來自於胃中產生的氣息。鼻塞久了,氣息就會阻塞不通,導致熱氣積聚在腦部,使清濁混雜,進而引發鼻涕、鼻血和鼻腔分泌物增多的問題。鼻涕清稀,伴隨輕微發熱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羌活、桔梗等量,用生薑煎服,再加入少量薄荷。如果鼻涕一直流不停,就用芷荑散去除薄荷,加入荊芥、黃芩、神麴、南星、半夏等量,飯後煎服,同時外用細辛膏。鼻涕濃稠,伴隨發熱,就用金沸草散,黃芩的量要加倍,再加入一枚燒成灰燼的鳳凰殼,調勻服用。
肺風,消風散加發灰。肺火流涕,咳吐膿血,桔梗湯、人參平肺散。膽移熱於腦,流涕濁臭,防風通聖散加薄荷、黃連,或芷荑散,外用蒼耳根、莖、苗子燒灰,醋調塗鼻內。有流臭黃水者,甚則腦亦作痛,俗名腦砂。有蟲食腦中,用絲瓜藤近根五尺,燒存性為末,酒調服;虛者,川烏散,外用白牛尾毛、橙葉等分為末,吹鼻中;倘有血出,加山梔亦不妨。衄者,鼻流清血,鼻淵久則必衄,防風散主之,詳後衄血。
白話文:
肺部風寒,可用消風散加發灰治療。肺火導致流鼻涕,咳嗽吐膿血,可服用桔梗湯或人參平肺散。膽火上移至腦部,流出濁臭鼻涕,可用防風通聖散加薄荷、黃連,或芷荑散治療,並用蒼耳根燒灰加醋調敷鼻內。若流出臭黃色鼻涕,嚴重時還會頭痛,俗稱腦砂。若有蟲子在腦中,可用絲瓜藤根部五尺長燒成灰,用酒調服;虛弱者,可服用川烏散,並用白牛尾毛、橙葉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;若有出血,加山梔子亦可。鼻子流清血稱為鼻衄,鼻淵久治不愈就會鼻衄,可用防風散治療,詳見後面鼻衄部分。
傷酒鼻齄傷熱痛,鼻齄,準頭紅也,甚則紫黑。因飲酒血熱入肺,覆被風寒鬱久,則血凝濁而色赤,或不飲者,乃肺風血熱。俱宜四物二陳湯去半夏,加紅花,黃芩,水煎入酒少許,調五靈脂末服,氣虛加黃耆。常宜服單山梔丸,或黃連阿膠丸,間用升麻和氣飲,吞瀉青丸以除病根。
外用黃連末、天吊藤燒灰,桐油調敷,或硫粉散。鼻痛,因風邪入鼻,與正氣相搏,鼻道不通故痛,藿香正氣散、祛風通氣散。有痰水沖肺者,鼻膈隱痛,二陳湯加黃芩、山梔、桔梗、麥門冬。
白話文:
喝酒後鼻子不通暢,而且還伴隨著發熱疼痛,鼻子不通,鼻尖泛紅,嚴重時甚至會變成紫黑色。這是因為飲酒後血液過熱,衝入肺部,又遇上風寒,久久不能消散,導致血液凝結混濁,呈現紅色。如果沒有喝酒,也可能是肺部風熱血熱引起。以上情況都適合服用四物二陳湯,去除半夏,加入紅花、黃芩,用酒煎服,並調入五靈脂末服用。如果氣虛,還要加上黃耆。平時可以服用單山梔丸或黃連阿膠丸,間隔服用升麻和氣飲,並吞服瀉青丸以根治。
外用黃連末、天吊藤燒灰,用桐油調和敷在鼻子上,也可以用硫粉散。鼻子疼痛,是因為風邪入侵鼻腔,與正氣相搏,鼻道不通而導致疼痛,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、祛風通氣散治療。如果伴有痰水沖肺,鼻腔隱隱作痛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黃芩、山梔、桔梗、麥門冬治療。
鼻瘡鼻痔熱同因;
輕為鼻瘡,重為鼻痔,皆肺熱也。鼻中生瘡者,枇杷葉煎湯候冷,調消風散,食後服,忌煎、炒、薑、蒜熱物。外用辛荑為末,入腦、麝少許,綿裹塞鼻。鼻痔,肺氣熱極,日久凝濁,結成瘜肉如棗,滯塞鼻甕。甚者,又名鼻齆,宜防風通聖散,加三稜、海藻末調服。外用辛荑為君,細辛、杏仁少許為末,和羊髓、豬脂熬膏候冷,入雄黃、白礬、輕粉、麝香少許為丸,綿裹塞鼻,數日即脫。甚者加硇砂少許,或瓜礬散亦妙。
白話文:
鼻子長瘡和鼻息肉都是因為體內熱氣所致,輕微的稱為鼻瘡,嚴重的則稱為鼻息肉,都是肺熱的表現。鼻腔內長瘡的人,可以用枇杷葉煎水放涼,加入消風散一起服用,飯後服用,忌食煎炸、炒、薑、蒜等辛辣熱性食物。外用辛荑研磨成粉,加入腦麝少許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腔。鼻息肉是肺氣熱極,日積月累凝結而成的贅生物,就像棗子一樣堵塞鼻孔,嚴重者稱為鼻齆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,加入三稜、海藻粉末調和服用。外用辛荑為主藥,加入細辛、杏仁少許研磨成粉,再與羊髓、豬脂熬製成膏狀,放涼後加入雄黃、白礬、輕粉、麝香少許製成丸劑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腔,數日即可脫落。嚴重者可以再加入少許硇砂,或者使用瓜礬散,效果也很不錯。
又食積熱痰生痔者,單蒼耳丸,內服外敷,最消食積;或用白礬二錢,細辛一錢,白芷五分,為末塞鼻。
疏風降火真要法,風寒外感者,溫以散之。風熱有自內郁者,或外感久則鬱而為熱,或內因飲食、衣服過暖,肝熱生風,亦鼻塞流涕,宜降火清金。
久宜養血補腎真。
凡鼻涕鼽、淵鼽,久甚不愈者,非心血虧,則腎水少,養血則血生,而火自降;補腎則水升,而金自清,雖鼻瘡、痔久亦宜。又鼻寒久不愈者,必內傷肺胃,清氣不能上升,非外感也,宜補中益氣湯以和之,此皆治本之論。
口舌唇
白話文:
如果因為食物積滯、熱痰而生痔疮,可以單獨使用蒼耳丸,内服外敷,最能消食积;或者用白矾两钱、细辛一钱、白芷五分研末塞鼻。
疏风降火是治疗鼻塞的关键,风寒外感者,应该用温热的方法散寒;风热者,可能是体内郁热,也可能是外感时间久了郁而化热,或是内因饮食、衣物过暖导致肝热生风,也会出现鼻塞流涕,这时应该降火清金。
长期调理应该养血补肾。
凡是鼻涕清稀、浓稠,久治不愈者,如果不是心血亏虚,就是肾水不足,养血就能生血,火气自然下降;补肾就能使肾水上升,金气自然清净,即使是鼻疮、痔疮久治不愈也同样适用。如果鼻塞是寒症,久治不愈,一定是内伤肺胃,清气无法上升,并非外感,应该服用补中益气汤调理,这些都是治本的方案。
口病有熱亦有虛,心主舌,脾主唇、口,然心脾二氣恆相通也。
心勞味厚病根株;
心貴安靜,七情煩憂過度,則心火炎盛,加之飲食厚味積熱,而口生瘡或臭。勞心者,犀角琥珀膏。心勞味厚者,氣出腥臭,唾涕稠黏,口乾舌燥,瀉白散,加桔梗、知母、麥門冬、黃芩、五味子。痰熱,淺者薄荷煎,深者五福化毒丹。
熱極偏勝口糜爛,熱甚,一臟偏勝,則口味失常。心熱,口苦生瘡,涼膈散、黃連阿膠丸;肝熱,口酸而苦,小柴胡湯加龍膽草、青皮、甘草;甚者,當歸龍薈丸。謀慮不決,膽虛口苦,人參、遠志、茯神、甘草為君,柴胡、龍膽草為使,甚者腎氣丸;脾熱,口甘或臭,瀉黃散、四順清涼飲、甘露飲、三黃丸;肺熱口辛,甘桔湯、瀉白散;腎熱口咸,滋腎丸。然肝移於膽則口亦苦,木乘脾則口亦酸,胃熱或淡或甘,腎化火則苦而甘。
白話文:
口腔疾病的辨證論治
口腔疾病,既有熱證也有虛證。心主舌,脾主唇和口腔,但心脾二氣總是互相流通的。
心勞累加上飲食過於厚重,是導致口腔疾病的根源。
心喜安靜,如果七情煩憂過度,就會導致心火炎盛。再加上飲食厚重積熱,就會出現口生瘡或口臭。針對心勞累的患者,可用犀角琥珀膏。心勞累加上飲食過於厚重者,會出現氣味腥臭、唾液稠黏、口乾舌燥等症狀,可用瀉白散,並加入桔梗、知母、麥門冬、黃芩、五味子。如果痰熱較淺,可用薄荷煎;如果痰熱較深,則用五福化毒丹。
熱證過於嚴重,就會導致口糜爛。如果熱證十分嚴重,單一臟腑功能失衡,就會導致口味異常。心熱則口苦生瘡,可用涼膈散、黃連阿膠丸;肝熱則口酸而苦,可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龍膽草、青皮、甘草;症狀嚴重者,可用當歸龍薈丸。思慮不決,膽虛則口苦,可用人參、遠志、茯神、甘草做君藥,柴胡、龍膽草做臣藥,症狀嚴重者,可用腎氣丸;脾熱則口甘或臭,可用瀉黃散、四順清涼飲、甘露飲、三黃丸;肺熱則口辛,可用甘桔湯、瀉白散;腎熱則口咸,可用滋腎丸。
然而,肝氣移入膽經,也會導致口苦;木氣克脾,也會導致口酸;胃熱則口淡或口甘;腎火旺盛則口苦而甘。
要之,熱勝則苦,寒勝則咸,宿食則酸,煩躁則澀,虛則淡,疸則甘,勞郁傷肺則口臭。口糜,膀胱移熱小腸,溺澀虛熱,口瘡糜爛者,柴胡、地骨皮等分,水煎服。甚者,加硝、黃;心胃壅熱,水穀不化者,導赤散合四苓散;如熱盛並大便不通,臍痛喘急,口瘡潰爛者,瀉白湯;血熱者,雞蘇丸。
中虛炎上亦難哺;
口瘡久不愈,服涼藥反甚者,乃虛炎上攻,中焦不足,理中湯,甚者加附子;下虛甚者,秘傳降氣湯,吞黑錫丹二十丸;陰虛者,四物湯,加知、柏,或補陰丸;年久不愈者,黑參丸。
白話文:
總之,熱氣過盛會感到苦味,寒氣過盛會感到鹹味,宿食會感到酸味,煩躁會感到澀味,虛弱會感到淡味,黃疸會感到甜味,勞累鬱悶傷肺會感到口臭。如果嘴巴潰爛,膀胱的熱氣移到小腸,小便澀痛伴隨虛熱,嘴巴潰爛,可以用柴胡和地骨皮等量,水煎服。情況嚴重者,可以加硝石和黃連。如果心胃積熱,水穀不消化,可以用導赤散合四苓散。如果熱盛並且大便不通,肚臍痛、喘不過氣、嘴巴潰爛,可以用瀉白湯。如果血熱,可以用雞蘇丸。
如果虛弱的熱氣上攻,也很難進食。
如果嘴巴潰爛很久不癒,服用涼藥反而加重病情,這是因為虛弱的熱氣上攻,中焦不足,可以用理中湯,情況嚴重者可以加附子。如果下焦虛弱嚴重,可以用秘傳降氣湯,同時吞服黑錫丹二十丸。如果陰虛,可以用四物湯,加知母和柏子仁,或用補陰丸。如果嘴巴潰爛很久不癒,可以用黑參丸。
外治仍分瘡赤白,口中瘡赤者,心熱,用枯礬末糝之,或噙良久,水漱又噙。口中瘡白者,肺熱,用黃柏、蓽茇等分為末,酣調搽,水漱。口瘡赤白者,心肺俱熱,用玄胡索一錢,黃柏、黃連各五分,青黛、陀僧各二錢為末,頻糝之,或單文蛤末亦好;夏月,西瓜水徐徐飲之。虛炎口瘡者,甘草、乾薑和勻,細嚼噙之。
上熱下寒者,黃連、乾薑等分,噙且服之。口牙疳瘡,用山梔去仁,填白礬,入柳葉,火中煅為末,吹入口中。口吻生瘡自爛者,檳榔燒灰,入輕粉少許,干糝。小兒口瘡不食,以狐惑治之必死,用白礬煎湯浸腳,半日頓寬,更以黃柏、殭蠶為末敷之。口瘡疼痛,用巴豆半枚,生研和米飯一豆大,杵和貼印堂對眉間,約半刻許,覺紅就去,不可泡起,小兒減半用之。
白話文:
嘴裡長瘡,分紅白兩種。紅色的瘡是心火旺,可以用枯礬粉末撒在上面,或是含在嘴裡很久,用清水漱口後再含。白色的瘡是肺火旺,可以用黃柏、蓽茇等量研成粉末,用酒調勻後塗抹,再用清水漱口。如果嘴裡長了又紅又白的瘡,表示心肺都熱,可以用玄胡索一錢、黃柏、黃連各五分、青黛、陀僧各二錢研成粉末,經常撒在上面,或單獨用文蛤粉末也行;夏天可以慢慢喝西瓜水。如果嘴裡長瘡是因為虛火,可以用甘草、乾薑混合均勻,細細咀嚼後含在嘴裡。
上半身熱、下半身冷的人,可以用黃連、乾薑等量,既含在嘴裡也服用。如果嘴裡牙齦長瘡,可以用山梔去掉果核,填入白礬,再放進柳葉,用火煅燒成粉末,吹進嘴裡。如果嘴裡長瘡自己會潰爛,可以用檳榔燒成灰,加入少許輕粉,乾燥後撒在上面。小孩嘴裡長瘡不吃東西,如果用狐惑治療,一定會死,可以用白礬煎湯泡腳,半天時間就會好轉,還可以再用黃柏、殭蠶研成粉末敷在上面。嘴裡長瘡疼痛,可以用巴豆半顆,生研磨後與米飯一小粒混合搗碎,貼在印堂眉間,約半刻鐘,感覺發紅就取下,不要泡起來,小孩用量減半。
穢氣含香暫可除。
虛火鬱熱,蘊於胸中,乃作口臭,因與前同,外用川芎、白芷等分,蜜丸含化,或香附子亦可。
舌病內外因可詳,心之本脈,繫於舌根;脾之絡,繫於舌兩旁;肝脈循陰器,絡於舌本;腎於津液,出於舌端。分布五臟,心實主之,故曰:諸經皆會於口。
外因強短內腫長;
外感風寒傳經者,則舌苔自白而黃而黑者,死;卒中者,則舌強而短,舌卷不言者,死。大概風用小續命湯,寒用理中湯,熱用甘桔湯加防風、枳殼、黃芩。風寒濕舌強者,用白礬、肉桂末等分安舌下,或四卷正舌藥。內因七情氣鬱,腫滿不得息者,金沸草散;久不愈者,黑參丸,外用古霜鹽散;因怒者,單鏽鐵粉塗之。
白話文:
口臭是由於體內虛火鬱熱,積聚在胸腔引起的,可以用川芎、白芷等藥材製成蜜丸含化,或用香附子來治療。舌頭的病症可以反映身體內外的情況,舌根與心臟相連,舌兩側與脾臟相連,舌根與肝臟相連,舌尖與腎臟相連。舌頭是五臟經絡匯集的地方,因此,心臟主導舌頭的運作,所以說「諸經皆會於口」。舌頭外觀的變化,可以反映身體內外的狀況,例如外感風寒,舌苔會從白色變成黃色,最後變成黑色,甚至死亡;中風時,舌頭會僵硬縮短,捲曲不能說話,也會死亡。治療方法根據病因而有所不同,例如風邪可用小續命湯,寒邪可用理中湯,熱邪可用甘桔湯加防風、枳殼、黃芩。舌頭僵硬可以用白礬和肉桂粉末等分放在舌下,或使用四卷正舌藥。如果口臭是因情緒鬱結引起的,可以用金沸草散治療,長期不愈可以用黑參丸,外用古霜鹽散;如果是因生氣引起的,可以用單鏽鐵粉塗抹。
舌腫滿口,氣不得吐者,名木舌,用陳茶、陳白梅,入巴豆七枚,同搗成膏,薄荷水調刷口中,得下咽片時,即下一二行,以粥補住。如生瘡連腮頰腫者,玄參升麻湯。舌腫滿口不能聲,飲食不通者,名重舌,用蒲黃頻刷舌上自退。如不能咽藥,即以黃連濃煎,時時呷之,以瀉心火。
舌腫如豬胞者,以針刺舌下兩傍大脈,血出即消,切勿刺中脈,令血不止,誤刺以火燒銅筋烙之,血再不止者,死。或酣調鍋煤,敷舌上下,脫去再敷,須臾自消,不食者,亦死。舌腫,舌下有蟲如蛄螻、臥蠶,頭小白有尾,可燒鐵烙烙舌頭上即消。舌長過寸者,單冰片末敷之。
白話文:
舌頭腫脹塞滿口腔,呼吸困難,稱為木舌。可以用陳茶、陳白梅和巴豆搗成膏狀,以薄荷水調勻後刷在口腔內,待能吞嚥時,每次服用一兩行,再以粥補住。如果舌頭腫脹伴隨臉頰腫痛,則要用玄參升麻湯治療。
舌頭腫脹塞滿口腔,無法發聲,飲食不暢,稱為重舌。可以用蒲黃頻頻刷拭舌頭,腫脹就會自行消退。如果無法吞服藥物,則可以將黃連濃煎,時時含服,以瀉心火。
舌頭腫脹像豬的睪丸一樣,可以用針刺舌頭下方兩側的大血管,出血後腫脹就會消退。但切勿刺中血管,導致無法止血。如果誤刺,可以用火燒銅筋烙在傷口處,若血仍止不住,就會致命。也可以用鍋底煤灰敷在舌頭上下,去掉再敷,很快就會消腫。但如果患者不吃東西,也會導致死亡。
舌頭腫脹,舌頭下方有像螻蛄或蠶一樣的蟲,頭部白色有尾巴,可以用燒紅的鐵器烙在舌頭上,就能消退。
舌頭長度超過一寸,可以用冰片末敷在舌頭上。
腎虛(火色)淡黑(一二點,宜以生薑蜜水洗紅後,用補腎兼痰火藥)肺痰脹,肝衄(痰熱,舌強壅腫,或短,甘露飲。肝熱舌出血如泉,單槐花末糝之)心脾裂作瘡。
心熱生瘡破裂,單黃連煎湯服;脾熱舌苔乾澀如雪,薄荷蜜、冰蘗丸;心脾熱者,升麻葛根湯加薄荷、黃芩、桔梗。
唇屬脾家病幾般,風瞤(動)寒掀(縮)熱裂干;
血虛無色氣瘡腫,繭唇不食療應難。
繭唇緊小,不能開合,飲食不得,不急治則死,外用青皮燒灰,豬脂調搽,仍將青皮灰末,每一錢,酒調服之。又方,用亂髮、蜂房、六畜毛燒灰,豬脂調搽,或橄欖燒灰,或黃柏散。內治,實者,瀉黃散;虛者,菊睛丸;腫者,薏苡仁湯。
白話文:
腎虛導致臉色暗淡發黑,可以用生薑蜜水洗臉,並服用補腎兼治痰火的藥物。肺部有痰導致胸悶,肝火旺盛引起鼻出血,舌頭僵硬腫脹或短小,可以用甘露飲治療。肝熱導致舌頭出血,可以用槐花末止血。心脾火旺導致潰瘍破裂,可以用黃連煎湯服用。脾火旺盛導致舌苔乾澀像雪一樣,可以用薄荷蜜和冰蘗丸治療。心脾熱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加薄荷、黃芩、桔梗治療。
嘴唇屬於脾臟,脾臟病變會導致嘴唇出現各種問題,例如風吹嘴唇發麻、嘴唇縮緊、嘴唇裂開或乾燥。
血虛導致嘴唇顏色蒼白,嘴唇周圍出現瘡腫,嘴唇像繭一樣緊縮,無法正常進食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
嘴唇像繭一樣緊縮,無法張開,無法進食,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。可以用青皮燒灰和豬脂調製成藥膏外敷,並用青皮灰末泡酒內服。也可以用亂髮、蜂房、六畜毛燒灰和豬脂調製成藥膏外敷,或用橄欖燒灰或黃柏散治療。內服方面,實證可以用瀉黃散治療,虛證可以用菊睛丸治療,腫脹可以用薏苡仁湯治療。
牙齒
牙齒屬腎胃大腸,牙齒骨屬,腎之標也,精完則齒堅,腎衰則齒豁,虛熱則齒動。足陽明胃絡脈入齒上縫,止而不動地,喜寒飲而惡熱飲。手陽明大腸絡脈入齒下縫,動而不休,喜熱飲而惡寒飲。
腎虛滋陰腸胃涼。
多因飲食、色欲過度,以致濕熱上攻,口湧酸水,則牙床下清,而為腫、為痛,或出血,或生蟲,動搖黑爛脫落。大抵齒齦宣露動搖者,腎元虛也,宜滋陰補腎,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虎潛丸;惡寒熱而口臭穢者,腸胃熱也,宜涼藥瀉火祛風,清胃散。
開口便知風與熱,風牙因腸胃原有風邪,更襲外風入齒作痛,故開口吸風則痛甚,獨活散、消風散。風熱因外風與內熱相搏,齒齦腫痛,加之膿汁臭者,犀角升麻湯,或用石膏一兩,火煅酒淬,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白芷各五分,為末,隨時水煎一二服,甚效。風冷入於齒齦,不腫不蛀,日漸動搖者,溫風散。
白話文:
牙齒
牙齒屬於腎、胃和大腸,牙齒的骨骼屬於腎臟的外在表現。腎精充盈,則牙齒堅固;腎臟衰弱,則牙齒鬆動。虛火上炎,則牙齒也會搖動。
足陽明胃經的絡脈進入齒縫的上方,止於不動之處,喜歡喝冷飲,而厭惡熱飲。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進入齒縫的下方,不斷地運動,喜歡喝熱飲,而厭惡冷飲。
腎虛則滋陰,腸胃則需涼潤。
多因飲食過度、房事過頻,導致濕熱上攻,口中泛酸,則牙床下方會出現清涼感,並伴隨腫脹、疼痛,或出血,或生蟲,牙齒搖動、變黑、腐爛、脫落。總之,牙齦外露、牙齒搖動,是腎精虧虛的表現,宜滋陰補腎,可用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虎潛丸等藥物。如果伴隨怕冷、發熱、口臭等症狀,則說明腸胃有熱,宜用涼藥瀉火祛風,可用清胃散等藥物。
張開嘴巴便能分辨是風邪還是熱邪。風牙是因為腸胃原本就有風邪,又受到外風侵襲,導致牙齒疼痛,所以張口吸風時疼痛加劇,可用獨活散、消風散等藥物。風熱是外風與內熱交搏所致,牙齦腫痛,並伴有膿汁臭味,可用犀角升麻湯等藥物治療,或用石膏一兩,火煅酒淬,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白芷各五分,研成粉末,隨時用清水煎服一至兩劑,效果顯著。風寒侵襲牙齦,不腫不蛀,但逐漸鬆動,可用溫風散等藥物治療。
熱牙因腸胃積熱,開口臭穢難近者,敗毒散加荊、防、升麻、石膏,或調胃承氣湯蜜丸服;如腸胃素積濕熱,偶被風寒冷飲鬱於齒間作痛者,當歸龍膽散。虛熱攻衝,齦肉腫痛,口舌生瘡,宜柴胡、地骨皮等分,薄荷減半,水煎熱漱冷吐,或服之亦好。歷年齒痛黑爛脫落,必口吸涼稍止者,乃粱濕熱之火也,調胃承氣湯加黃連下之,或用升麻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等分,水煎服。
客寒犯腦痛難當。
寒氣犯腦,及風邪湊襲,腦項筋痛,動搖肉脫者,白芷湯、羌活黑附湯。
白話文:
牙齒疼痛,可能是因為腸胃積熱,口臭難聞,可以用敗毒散加荊、防、升麻、石膏,或調胃承氣湯蜜丸服用。如果腸胃積累濕熱,又遇到風寒冷飲,導致牙齒疼痛,可以用當歸龍膽散。如果虛熱攻衝,牙齦腫痛,口舌生瘡,可以用柴胡、地骨皮等分,薄荷減半,水煎熱漱口冷吐,或者直接服用。如果長期牙痛,牙齒發黑腐爛脫落,一遇到涼氣就稍微緩解,可能是脾胃濕熱之火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服用,或者用升麻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等分,水煎服。
頭痛難忍,可能是因為寒氣入侵腦部,或者風邪侵襲,導致腦後筋痛,頭部搖晃,可以用白芷湯、羌活黑附湯。
挾咳毒痰鑽掣血,痰熱毒氣,攻注齒痛者,外證咳唾,二陳湯加細辛、枳殼、薑、棗、烏梅,仍以薑黃、蓽茇等分,煎湯候溫,以舌浸內,涎自流出。瘀血因風熱上攻頭面,搏血令齒間血瘀不消,鑽刺掣痛,甘露飲加升麻,或犀角地黃湯。
齦有黑點被蟲傷。
凡飲食不能潔齒,臭腐之氣淹漬日久,兼之風熱上攻,齒齦有孔生蟲,蝕一齒盡,又度其餘,至如疳䘌,皆其種類,必殺蟲而後痛止,神功丸取牙蟲。
白話文:
咳嗽時痰液帶著毒氣,鑽入牙齒引起疼痛,這是痰熱毒氣上攻牙齒所致。患者會出現咳嗽、吐痰等症狀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細辛、枳殼、薑、棗、烏梅,再加入薑黃和蓽茇等份,煎煮成湯,待溫後用舌頭浸泡在湯液中,讓藥液流入口腔。如果牙齒疼痛是因風熱上攻頭面導致瘀血阻塞,可以服用甘露飲加升麻,或者服用犀角地黃湯。
牙齦上出現黑點,可能是被蟲子咬傷。
如果飲食不潔,導致口腔中殘留臭腐之氣,時間久了,再加上風熱上攻,牙齦就會出現孔洞,滋生蟲子,蟲子會啃噬牙齒,甚至蔓延到其他牙齒。這些情況都屬於疳積的範疇,必須殺蟲才能止痛。可以用神功丸來去除牙齒中的蟲子。
牙宣之因只有二,牙縫流血,風熱者,消風散加芒硝,內服外擦;腎虛炎者,四物湯加升麻,或牡丹皮、知母、黃柏;陰虛氣鬱者,四物湯加香附、側柏葉、牛膝,外敷綠袍散,或香鹽散常擦。變骨蝕風,出血骨露者,玉池散。疳䘌出血多者,用生竹茹二兩,醋煮含之。
走馬疳參小兒方(溺白散)。
外治必兼辛溫藥,牙痛本因濕熱,標被風冷所郁,故內服辛涼以治其本,外宜辛溫以治其標,通用擦牙方、謝傳失笑散、腎虛胃熱方、風蟲牙疼方、延平方、劫痛方、烏須固齒方、消齒壅法、取牙不犯手方。
白話文:
牙齒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兩種:牙縫流血。如果是風熱引起,就用消風散加芒硝,內服外擦;如果是腎虛引起,就用四物湯加升麻,或者牡丹皮、知母、黃柏;如果是陰虛氣鬱引起,就用四物湯加香附、側柏葉、牛膝,外敷綠袍散或香鹽散常擦。如果是牙齒變骨蝕風,出血骨露,就用玉池散。如果是疳積引起出血頻繁,就用生竹茹二兩,醋煮含之。
走馬疳,參照小兒方(溺白散)。
外治方面一定要配合辛溫藥物,牙痛的根本原因是濕熱,而表面症狀是被風寒鬱結,所以內服辛涼藥來治療根本原因,外用辛溫藥來治療表面症狀,常用擦牙方、謝傳失笑散、腎虛胃熱方、風蟲牙疼方、延平方、劫痛方、烏須固齒方、消齒壅法、取牙不犯手方。
擦牙選須擦牙床。
凡遇日月蝕未平時,勿進飲食,誤食多患齒疾。養生家晨興叩齒,永無齒疾。以上五嶽並咽喉,謂之雜科。
痛風
痛風歷節分怯勇,形怯瘦者,多內因血虛有火;形肥勇者,多外因風濕生痰。以其循歷遍身,曰歷節風。甚如虎咬,曰白虎風。痛必夜甚者,血行於陰也。
痛多兼腫或不腫。
痛多痰火,腫多風濕。然痰火雖內因六慾七情,或病後亡津,血熱已自沸滕,亦必略感外邪,而後發動,骨節痛極,久則手足蜷攣;風濕雖外因涉冷從濕,當風取涼,然亦必血熱而後凝滯汙濁,所以作痛,甚則身體塊瘰。痰火、風濕全者,古龍虎丹主之。
白話文:
刷牙時要注意刷牙齦,不要只刷牙齒。日食或月食期間,不要吃東西,因為容易患牙病。養生之道,早晨起床要叩齒,這樣可以避免牙病。上述五臟六腑和咽喉,屬於雜科。
痛風屬於歷節風,分為怯弱型和勇壯型。體型瘦弱者,多半是內因血虛有火;體型肥胖者,多半是外因風濕生痰。痛風會沿著經絡遍布全身,所以叫做歷節風。嚴重時如同被老虎咬傷,叫做白虎風。疼痛多在夜間加重,因為血液在陰氣中運行。
疼痛時,有的伴有腫脹,有的則沒有腫脹。疼痛多半是由痰火引起,腫脹多半是由風濕引起。雖然痰火是由於內因六慾七情,或者病後津液不足,血熱沸騰所致,但也必須稍微受一點外邪才會發作,導致骨節疼痛,時間久了會導致手腳蜷縮;風濕雖然是由於外因受寒受濕,比如在風中受涼,但也必須血熱才會凝滯污濁,從而引起疼痛,嚴重時會導致身體出現疙瘩。痰火和風濕兼具的,古方龍虎丹可以治療。
詳分上下與周身,傷寒周身節痛,乃風寒侵入肌骨。雜病周身痛者,乃風痰壅滯,二陳湯加南星、羌活、蒼朮、白芷、酒芩、竹瀝、薑汁,或挾瘀血者,再加桃仁、紅花;濕痰瘀血,周身兩脅走痛者,控涎丹加桃仁泥為丸,或小胃丹下之。如半身不遂,及左右手足蜷攣者,烏頭湯微汗之。
虛者,地仙丹(詳中風門)。上體痛者,宜祛風熱豁痰,二陳湯主之。痰熱客太陽,頸項強,動則微痛者,加酒芩、羌活、紅花。濕痰鑽注肢節痛者,加二朮、威靈仙、乾薑、黃柏、羌活、白芍;結陽肢腫者,倍加黃芩。濕痰橫行,手臂痛,加南星、蒼朮、酒芩、香附、威靈仙;臂重難舉者,加二朮、羌活、桂枝、威靈仙、黃芩;臂軟難舉者,加南星、枳實、木香、薑黃。如臂痛不能舉,或連指掌腫痛者,舒經湯。
白話文:
要區分上半身、下半身和全身的疼痛。傷寒導致全身關節疼痛,是因為風寒入侵肌骨。其他疾病導致全身疼痛,則可能是風痰阻塞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南星、羌活、蒼朮、白芷、酒芩、竹瀝、薑汁來治療,如果伴隨瘀血,再加桃仁、紅花;如果濕痰瘀血導致全身兩側肋骨疼痛,可以用控涎丹加上桃仁泥做成丸藥服用,或者服用小胃丹。如果半身不遂,或手腳蜷縮,可以用烏頭湯微微出汗來治療。
虛弱的人可以用地仙丹治療(詳見中風門)。上半身疼痛,應該祛風熱化痰,二陳湯是主方。如果痰熱侵犯太陽經,脖子僵硬,活動時微微疼痛,可以加酒芩、羌活、紅花。如果濕痰侵入關節導致疼痛,可以加二朮、威靈仙、乾薑、黃柏、羌活、白芍;如果陽氣鬱結導致肢體腫脹,黃芩要加倍。如果濕痰橫行導致手臂疼痛,可以加南星、蒼朮、酒芩、香附、威靈仙;如果手臂沉重難以舉起,可以加二朮、羌活、桂枝、威靈仙、黃芩;如果手臂無力難以舉起,可以加南星、枳實、木香、薑黃。如果手臂疼痛不能舉起,或手指手掌腫痛,可以服用舒經湯。
肩忽痛者,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防風、當歸、生地、大黃、黃連、滑石。肩背痛,因食積者,單龜板為丸,薑湯下。肩腿痛者,用龜板一兩,側柏葉、香附各五錢,白芥子、凌霄花各一錢半,為末,酒糊丸,四物湯加甘草、陳皮煎湯下。背心常一片冰冷者,導痰湯合蘇子降氣湯。
下體痛者,宜流濕行氣,四物湯主之。陰虛臀尖痛者,膀胱有火,加知母、黃柏及桂少許;有痰合二陳湯加澤瀉、前胡,木香為引;痛甚,加乳香、沒藥;熱者,合大承氣湯下之。兩腿痛者,加牛膝、陳皮,吞加味三妙丸;兩腿痛甚,素虛性急,或痢後血流經絡作痛者,加桃仁、牛膝、陳皮、甘草、薑汁,煎熟調潛行散。
白話文:
肩膀突然疼痛,可以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,再加入防風、當歸、生地、大黃、黃連、滑石。肩膀和背部疼痛,因食物積累所致,可以用單獨的龜板製成丸劑,用薑湯送服。肩膀和腿部疼痛,可以用龜板、側柏葉、香附、白芥子、凌霄花製成丸劑,用四物湯加甘草、陳皮煎湯送服。背部中央經常一片冰冷,可以用導痰湯和蘇子降氣湯一起治療。
下體疼痛,應該以疏通濕氣、行氣為主,可以用四物湯治療。陰虛導致臀部尖端疼痛,可能是膀胱有火,可以加入知母、黃柏和少量桂枝;如果有痰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澤瀉、前胡,木香引導;疼痛劇烈,可以加入乳香、沒藥;如果是熱證,可以合用大承氣湯服用。雙腿疼痛,可以加入牛膝、陳皮,並服用加味三妙丸;雙腿疼痛劇烈,體質虛弱性子急躁,或痢疾後血流經絡導致疼痛,可以加入桃仁、牛膝、陳皮、甘草、薑汁煎煮,並調服潛行散。
如兩腿間,忽一二點痛入骨不可忍者,用芫花根為末,醋調敷痛處,以帕緊扎,產後有此疾者亦宜。兩足痛者,當歸拈痛湯。凡痛風丸散佐使,在上,加羌活、威靈仙;在下,加牛膝、防己、木通、黃柏;在手臂,加桂枝,引至痛處。如遍身痛者,則問所起處加之。
風毒髓痛共一種。
痛風,百節痠疼無定處,久則變成風毒,痛入骨髓,不移其處,虎骨散、麝香丸。如赤腫灼熱者,敗毒散;肢節腫痛,挾濕熱者,麻黃赤芍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兩腿之間突然出現一兩點骨頭深處的疼痛,難以忍受,可以用芫花根研成粉末,用醋調和敷在疼痛處,用布條緊緊綁住。產後出現這種病症的人也適合這樣治療。如果雙腳疼痛,可以用當歸拈痛湯。凡是疼痛,都可以用風丸散做佐藥,如果疼痛在上面,就加羌活、威靈仙;如果疼痛在下面,就加牛膝、防己、木通、黃柏;如果疼痛在手臂,就加桂枝,引導藥力到達疼痛處。如果全身疼痛,就要根據疼痛的部位加藥。
風毒和髓痛其實是一種病症。
痛風會導致全身關節痠痛,沒有固定位置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風毒,疼痛深入骨髓,固定在某個地方。可以用虎骨散、麝香丸治療。如果出現紅腫灼熱,可以用敗毒散治療;如果肢節腫痛,伴隨濕熱,可以用麻黃赤芍湯治療。
濕痛如脫風汗黃,外因濕證,腫滿身痛如脫者,除濕湯;寒濕者,附子六物湯、捉虎丸;濕熱者,五苓散加蒼朮、防風、羌活、白芷、黃柏、竹瀝、薑汁;走注者,四妙散;肢節腫、脈滑者,加南星、木香、檳榔、蒼朮、黃柏、防己。濕氣背傴僂,足攣成廢者,用甘遂一錢為末,入豬腰內煨食之,上吐下瀉。
風證黃汗出,面微紅,掣痛熱者,防風通聖散,或小續命湯去附子,加羌活、黃芩;虛者,烏藥順氣散、獨活寄生湯。上體,金棗丹;下體,換腿丸。風中肩背,太陽氣鬱不可回顧,或肺氣鬱熱,小便數而欠伸,宜通氣防風湯、羌活勝濕湯。風濕相搏痛者,甜瓜子丸、神仙飛步丹、龍虎丹、活絡丹、乳香黑虎丹、活血應痛丸。
白話文:
濕氣入侵導致疼痛,像是被風吹過似的,伴隨汗液發黃,這是外因造成的濕證。若腫脹且全身疼痛,如同要脫落般,可以用除濕湯。如果是寒濕,則可以用附子六物湯或捉虎丸。若是濕熱,則可以用五苓散再加上蒼朮、防風、羌活、白芷、黃柏、竹瀝、薑汁。如果濕氣在身體中流竄,可以用四妙散。如果肢體關節腫脹,脈象滑利,可以加用南星、木香、檳榔、蒼朮、黃柏、防己。如果濕氣導致背部彎曲,腳部攣縮,無法行走,可以用一錢甘遂研末,放入豬腰中煨熟食用,會導致上吐下瀉。
風邪入侵導致汗液發黃,臉色微紅,疼痛伴隨熱感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,或者小續命湯去附子,再加羌活、黃芩;體虛者,可以用烏藥順氣散或獨活寄生湯。若病症在上半身,可以用金棗丹;若病症在下半身,可以用換腿丸。如果風邪侵襲肩背,太陽經氣鬱滯,無法回頭,或者肺氣鬱熱,小便頻繁且打哈欠,可以用通氣防風湯或羌活勝濕湯。如果風濕相互搏擊導致疼痛,可以用甜瓜子丸、神仙飛步丹、龍虎丹、活絡丹、乳香黑虎丹、活血應痛丸。
風濕毒生瘡,單蒼耳加羌活、防風十分之二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百丸酒下,或單豨薟丸一斤,加四物湯料各五錢,防風、羌活各三錢,川烏一錢半,為末蜜丸,空心茶、酒任下。風寒濕熱成痹,臂髀腰腳骨熱腫痛,行步艱難者,二妙蒼柏散等分,加虎脛骨減半,為末,水調服。
暑熱煩疼寒掣(骨)髓。
暑濕相搏,面赤尿赤者,五苓散合敗毒散,加當歸、赤芍,或復元通聖散。結陽肢腫,熱毒流注,大便閉者,犀角湯。寒證肢節掣痛,小筋急痹者,五積散合順元散,加麝一釐。鶴膝痛者,五積散加松節、杉節;骨髓痛者,虎骨散。
白話文:
風濕毒引發瘡瘍,可以單用蒼耳,再加羌活、防風各佔十分之二,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酒送服。也可以單用豨薟丸一斤,加入四物湯藥材各五錢、防風、羌活各三錢、川烏一錢半,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空腹時用茶或酒送服。
風寒濕熱引起的痺症,導致手臂、大腿、腰部、腳部骨骼發熱腫痛,行走困難,可以將二妙蒼柏散等量,加入虎脛骨減半,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。
暑熱導致煩躁疼痛,寒氣侵入骨髓。
暑濕交感,面部發紅,小便赤黃,可以用五苓散結合敗毒散,再加入當歸、赤芍,或者服用復元通聖散。
陽氣鬱結導致肢體腫脹,熱毒流注,大便不通,可以用犀角湯。
寒證導致肢節疼痛抽搐,筋脈緊繃,可以將五積散和順元散結合,再加入麝香少許。
鶴膝疼痛,可以服用五積散,再加入松節、杉節;骨髓疼痛,可以服用虎骨散。
七情刺痛食停痰,內因七情,肢節胸脅刺痛,初必眩暈自汗,二陳湯加香附、枳殼、木香。如腰背氣動發痛者,枳甘散、流氣飲子,俱加蔥白煎服,後臥少時。如思慮傷心,痛從背起至胸脅者,用人參四分,木通二分,煎湯,吞當歸龍薈丸。飲食積痛風。初必胸滿嘔吐,二陳湯加烏藥、枳殼,或單蒼耳丸。
因食厚味,積痰脾胃,髀樞左右發痛一點,延及膝骭腫大,惡寒夜劇者,潛行散為主,加甘草梢、蒼朮、犀角、川芎、陳皮、牛膝、木通、白芍,入薑汁煎服,病稍減,去犀角,加牛膝、龜板、歸身尾,冬月加桂,夏加黃芩。又有遍身遊走,癢痛狀如蟲齧,遇癢而進飲食,則蟲亦饜飫其間,庶不致頻頻齧也,宜麝香丸。留飲四肢歷節,氣短脈沉,久則令人骨節蹉跌,恐為癲癇,宜導痰湯加減。
白話文:
七情導致的刺痛,飲食停滯引起的痰阻,內因是七情,肢節和胸脅部位會出現刺痛,一開始可能伴隨頭暈、自汗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香附、枳殼、木香治療。如果腰背部位氣機逆亂、疼痛,可以用枳甘散、流氣飲,並且加入蔥白煎服用,服用後臥床休息片刻。如果思慮過度傷心,導致疼痛從背部蔓延到胸脅,可以用人參四分、木通二分煎湯,並服用當歸龍薈丸。
飲食積滯導致的疼痛,一開始可能出現胸悶、嘔吐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烏藥、枳殼,或單獨服用蒼耳丸治療。
因食用厚味食物,積聚痰濕,脾胃受損,導致髖骨附近左右兩側出現一點疼痛,並延至膝蓋和小腿腫大,伴有惡寒,夜間加重,可以用潛行散為主,加入甘草梢、蒼朮、犀角、川芎、陳皮、牛膝、木通、白芍,加入薑汁煎服,病情稍減後,去除犀角,加入牛膝、龜板、歸身尾,冬天加桂枝,夏天加黃芩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全身遊走、癢痛,如同蟲子叮咬一樣,遇到瘙癢就進食,那麼蟲子也會飽食其中,就不會頻繁叮咬了,可以服用麝香丸。
如果體內有水液停滯,導致四肢關節疼痛,伴有氣短、脈沉,久而久之會導致骨節錯位,甚至出現癲癇,可以用導痰湯加減治療。
痰飲者,古半硝丸。氣短倦怠者,六君子湯加南星。酒濕痛者,用黃柏、威靈仙各五分,蒼朮二錢,陳皮、芍藥各一錢,甘草三分,羌活二分,水煎服。
血氣虛勞不榮(養關節腠)理。
血虛,四物湯加龜板、秦艽;有火者,調潛行散;有瘀血者,加大黃、桃仁、紅花微利之;性急發熱者,加酒芩、黃柏;肢節腫痛,脈澀者,加桃仁;歷年不愈者,倍加木通。出汗或發紅丹即愈,若不愈者,痛風丸、二妙蒼柏散、三妙丸。氣虛,歷節痛如捶鍛者,四君子湯加桂、附、白芍。
血氣俱虛,挾痰火者,八物湯加羌活、防風、黃柏、龜板。勞傷者,趁痛散、血風丸、劫勞散;陰虛者,虎潛丸、補陰丸。
白話文:
痰多咳嗽的人,可以服用古半硝丸。呼吸短促、容易疲倦的人,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再加南星。因為喝酒而導致的疼痛,可以服用黃柏、威靈仙各五分,蒼朮二錢,陳皮、芍藥各一錢,甘草三分,羌活二分,用水煎服。
血氣不足,導致身體虛弱,無法滋養關節和肌肉。
血虛的人,可以服用四物湯再加龜板、秦艽;如果伴有內熱,就需要調整藥方,使其潛行散熱;如果有瘀血,就需要加大黃、桃仁、紅花,使其略微通利;性急容易發熱的人,可以加酒芩、黃柏;四肢關節腫痛,脈象沉澀的人,可以加桃仁;長期不癒的人,可以將木通的用量加倍。如果出汗或發紅疹就痊癒了,如果沒有痊癒,可以服用痛風丸、二妙蒼柏散、三妙丸。氣虛的人,關節疼痛像被錘打一樣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再加桂枝、附子、白芍。
血氣都虛,而且伴有痰火的人,可以服用八物湯再加羌活、防風、黃柏、龜板。勞損的人,可以服用趁痛散、血風丸、劫勞散;陰虛的人,可以服用虎潛丸、補陰丸。
治外流濕與疏風,痛風,因外風熱、風濕得者,初起與傷寒相似,宜分表裡治之。表證,九味羌活湯。氣虛表實,骨節痛者,六一散加香附、黃芩,水煎或薑汁糊丸服。里證,五積交加散加大黃。痰濕熱者,導水丸。病愈後,大便閉稍虛者,麻子仁丸。驟痛不可忍者,用楓寄生焙乾浸酒,常服微醉。通用史國公浸酒方,熱淚。
調內活血和氣爾。
白話文:
治療外感濕邪和風邪引起的疼痛,包括痛風,初期症状与伤寒相似,需要分清表里进行治疗。表证,用九味羌活汤。气虚表实,骨节疼痛者,六一散加香附、黄芩,水煎或用姜汁糊成丸服。里证,五积交加散加大黄。痰湿热者,导水丸。病愈后,大便稍有便秘,虚弱者,麻子仁丸。剧烈疼痛难忍,用枫寄生焙干浸酒,经常服用,微醉即可。可以使用史国公浸酒方,热泪。
调理内脏,活血化瘀,调和气血。
屬內因者,宜消瘀血,養新血,兼理痰火,則血自活,氣自和,痛無不止。又不愈者,間用升降之劑,或專養血補脾。如久病及亡血、產後病此者,俱不宜純用風藥燥血。
痹風(附麻木)
五痹皮脈肌筋骨,痹者,氣閉塞不通流也,或痛癢,或麻痹,或手足緩弱,與痿相類。但痿屬內因,血虛火盛,肺焦而成;痹屬風寒濕三氣侵入而成,然外邪非氣血虛則不入,此所以痹久亦能成痿。又痹為中風之一,但純乎中風則陽受之,痹兼風寒濕三氣,則陰受之,所以為病更重。觀宋明醫錢仲陽,自患周痹偏廢,不能全愈可見。
上多風濕下寒濕。
經言:春為筋痹,夏為脈痹,仲夏為肌肉痹,秋為皮痹,冬為骨痹。言皮、脈、肌、筋、骨,各以時而受風寒濕之邪也。大概風濕多侵乎上,肩背麻木,手腕硬痛;寒濕多侵乎下,腳腿木重;若上下俱得,身如板挾,腳如石墜。須分風寒濕多少治之。風多,痛走不定;寒多,掣痛周身拘急,手足冷痹,與痛風無異;濕多,浮腫,重著一外不移。風多,烏藥順氣散、三痹湯、越婢湯、單豨薟丸。
白話文:
若疼痛源自體內,應以活血化瘀、養生血為主,同時調理痰火,使血液流通順暢,氣血調和,疼痛自然消退。若效果不佳,可間歇使用升降藥物,或專門滋補氣血、健脾。久病或失血過多、產後病症,都不宜單純使用風藥燥血。
痹風(伴隨麻木)
五痹症影響皮、脈、肌、筋、骨,痹症是指氣血流通受阻,導致疼痛、癢、麻木、手足無力,類似痿症。但痿症源於內因,血虛火旺,肺部灼熱所致;痹症則由風寒濕三氣侵入引起,但外邪入侵需有氣血虛弱的基礎,因此痹症久病也會發展成痿症。痹症也是中風的一種,但純粹中風是陽氣受損,而痹症則兼有風寒濕三氣,是陰氣受損,病情更為嚴重。宋明醫學家錢仲陽曾患周痹,半身不遂,未能痊癒,可見此病的頑固性。
上半身多風濕,下半身多寒濕。
醫書記載:春季易患筋痹,夏季易患脈痹,仲夏易患肌肉痹,秋季易患皮痹,冬季易患骨痹。說明皮、脈、肌、筋、骨,在不同季節更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。通常風濕多侵犯上半身,導致肩背麻木、手腕疼痛;寒濕多侵犯下半身,導致腳腿沉重;若上下半身皆受侵,則全身僵硬如木板,腳如石塊般沉重。應根據風寒濕的比例進行治療。風邪較重,疼痛部位不定;寒邪較重,疼痛牽扯全身,肢體僵硬,手足冰冷,與痛風相似;濕邪較重,則肢體浮腫,沉重難移。風邪較重,可服用烏藥順氣散、三痹湯、越婢湯,單用豨薟丸。
寒多,五積散,加天麻、附子,或蠲痹湯。寒濕,五積交加散。濕多,川芎茯苓湯、當歸拈痛湯、防己黃耆湯、羌活勝濕湯、續斷丸。又冷痹,身寒不熱,腰腳沉冷,即寒痹之甚者,三痹湯合三五七散,或舒經湯、附子理中湯。又熱痹,或濕生熱,或風寒鬱熱,身上發鼠走,唇口反縱,肌肉變色,宣明升麻湯。
風寒濕熱痹,二炒蒼柏散等分,加虎脛骨、防風減半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若以寒證為主,可用五積散,再加入天麻、附子,或蠲痹湯。若寒濕並重,則用五積交加散。若以濕證為主,可用川芎茯苓湯、當歸拈痛湯、防己黃耆湯、羌活勝濕湯或續斷丸。對於寒痹,表現為身體寒冷不發熱,腰腿沉重冰冷,可以用三痹湯合三五七散,或舒經湯、附子理中湯。對於熱痹,可能是濕熱或風寒鬱熱引起,表現為身上發麻、嘴唇歪斜、肌肉變色,則用宣明升麻湯。
若為風寒濕熱痹,則可用二炒蒼柏散等分,加入虎脛骨,防風減半,用水煎服。
皮頑脈澀證多煩,肌肉不仁筋骨屈。
風寒濕三邪交侵,在皮則頑不自覺,遇寒則急,遇熱則縱,應乎肺,其證氣喘煩滿;在脈則血滯,六脈澀而緊,面無色,應乎心,其證心煩上氣,嗌乾善噫;在肌肉則四肢不仁,應乎脾,其證怠惰嘔吐;在筋則屈而不伸,應乎肝,其證夜臥多驚,溺澀,小腹痛。在骨則重不能舉,尻以代踵,脊以代頭,應乎腎,其證心腹脹滿。
初入皮膚血脈,邪輕易治;留連筋骨,久而不痛不仁者難治;久久不愈,五痹復感三邪,入五臟,臥不起床,瀉多食少,亦如中風入臟者死。
祛邪後分氣血痰,初起強硬作痛者,宜疏風豁痰;沉重者,宜流濕行氣。久病,須分氣血虛實,痰瘀多少治之。氣虛痹者,關節不充,一身如從水中出,陽虛陰盛也,四君子湯加肉桂、生附,或川附丸。血虛痹者,皮膚不仁,濟生防風湯,或黃耆建中湯去飴加桂枝。挾瘀血者,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。
白話文:
皮肉僵硬、脈象澀滯,患者經常感到煩躁不安,肌肉麻木,筋骨屈伸不利。這是因為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人體,在皮膚表面導致麻木不仁,遇冷加重,遇熱則緩解,與肺經相關,出現氣喘胸悶等症狀;在脈絡中造成血流不暢,六脈澀緊,面色蒼白,與心經相關,出現心煩意亂、呼吸急促、咽喉乾燥、容易打嗝等症狀;在肌肉中導致四肢麻木,與脾經相關,出現倦怠乏力、嘔吐等症狀;在筋絡中導致屈伸不利,與肝經相關,出現夜間驚醒、小便澀痛、小腹疼痛等症狀;在骨骼中導致沉重難以抬起,臀部代替足跟,脊背代替頭部,與腎經相關,出現心腹脹滿等症狀。
如果邪氣剛入侵皮膚和脈絡,病情較輕,容易治癒;如果停留於筋骨,長期麻木不仁,則難以治療;如果久治不愈,五種痹症再次感受風寒濕邪氣,侵入五臟,臥床不起,大便稀溏,食慾不振,就像中風入臟一樣,預後不良。
祛除邪氣之後,需要根據氣血痰飲的情況進行辨證論治。初期症狀以疼痛、僵硬為主,宜疏散風邪、化痰止咳;後期症狀以沉重為主,宜利濕化氣。對於久病患者,需要辨別氣血虛實、痰瘀多少,進行針對性治療。氣虛痹症,關節無力,全身像從水中出來一樣,屬於陽虛陰盛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肉桂、生附子,或服用川附丸。血虛痹症,皮膚麻木,可以用濟生防風湯,或服用黃耆建中湯去飴糖加桂枝。伴有瘀血的患者,可以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治療。
挾痰者,手足痹麻,多睡眩暈,濟生茯苓湯,或二陳湯加竹瀝、薑汁。腎脂枯涸不行,髓少筋弱,凍慄攣急者,十全大補湯、地仙丹。通用五痹湯,擦痹法。
補早反令經絡郁。
初病驟用參、耆、歸、地,則氣血滯而邪郁經絡不散。虛者,烏頭粥、行濕流氣散主之。
麻屬氣虛木痰瘀,此概言之耳。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,麻木並作者;有氣血俱虛,但麻而不木者。蓋麻猶痹也,雖不知痛癢,尚覺氣微流行,在手多兼風濕,在足多兼寒濕。木則非惟不知痛癢,氣亦不覺流行,常木為瘀血礙氣,間木為濕痰。總皆經絡凝滯,血脈不貫,謂之不仁,或兼虛火,則肌肉瞤動,不可誤作風治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裡有痰,就會導致手腳麻痺、嗜睡、頭昏眼花,可以服用濟生茯苓湯,或者在二陳湯中加入竹瀝和薑汁。如果腎臟裡的脂肪乾涸無法運行,骨髓不足、筋脈衰弱,導致肢體僵硬、抽搐,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地仙丹。這些情況也可以使用五痹湯治療,並配合擦拭患處的療法。
過早地使用補益藥物,反而會導致經絡阻塞。
疾病初期,如果馬上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地等藥物,就會導致氣血停滯,邪氣阻塞經絡而無法散開。如果身體虛弱,可以用烏頭粥、行濕流氣散來治療。
麻痺症狀屬於氣虛、痰濕瘀血,這只是一般性的概括。有些患者是因虛弱而被風寒濕三氣侵襲,導致麻木和僵硬並存;有些患者是氣血雙虛,只是麻痺而不僵硬。麻痺其實和痹症相似,雖然感覺不到疼痛,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氣血微弱的流動,手部麻痺大多伴隨風濕,腳部麻痺大多伴隨寒濕。僵硬則不僅感覺不到疼痛,而且氣血也無法流動,通常是瘀血阻礙氣血運行導致,有時也是濕痰所致。總之,麻痺和僵硬都是因為經絡阻塞、血脈不通暢,導致失去知覺,有時也會伴隨虛火,造成肌肉抽搐,不可誤認為風邪而治療。
周身掣痛麻木者,謂之周痹,乃肝氣不行也,宜先汗後補,黃耆湯。開目麻木暫退,閉目甚者,升陽和中湯。皮膚麻木者,補氣湯。手足麻,氣虛者,補中益氣湯去當歸、陳皮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生甘草。虛甚挾風者,補中益氣湯正料,加烏藥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天麻。十指麻木,胃有濕痰死血者,二陳湯加二朮、紅花、桃仁,少加附子以行經。
左手腳腿偏麻疼痛,右口角並眼牽引側視者,表有風也,宜天麻黃耆湯。兩腿麻木者,導氣湯。兩腳麻木如火熱者,三妙丸。
白話文:
全身疼痛麻木,稱為周痹,是肝氣不通暢所致,應該先發汗再補氣,可以用黃耆湯。眼睛睜開時麻木暫時退去,閉上眼睛時麻木加重,可以用升陽和中湯。皮膚麻木,可以用補氣湯。手腳麻木,氣虛者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、陳皮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生甘草。氣虛嚴重伴有風邪者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正料,加烏藥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天麻。十指麻木,胃中有濕痰死血者,可以用二陳湯加二朮、紅花、桃仁,少加附子以促進經絡運行。
左手腳腿偏麻疼痛,右口角和眼角牽引側視,是表有風邪,可以用天麻黃耆湯。兩腿麻木,可以用導氣湯。兩腳麻木像火燒一樣,可以用三妙丸。
治同痹風戒酒醋。
凡味酸傷筋則緩,味鹹傷骨則痿,令人發熱,變為痛痹、麻木等證。慎疾者,須戒魚腥、麵醬、酒醋。肉屬陽助火,但可量吃,若厚味過多,下必遺溺,上必痞悶,先用二陳湯加芍藥、黃連降火,然後用本證藥。
斑疹(附赤、白遊風)
斑疹屬火有二因,斑屬三焦無根之火,疹屬心火,其上侵於肺則一也。外因初起,頭疼身大熱。口知味者,忌大汗下,宜解肌微汗,有自吐瀉者即愈。內因頭或微疼,但手心熱,脾胃虛者,宜大補以降其火;體壯者,宜清肺以化其痰。
斑勢掀發如錦紋;
有色痕而無頭粒,重者紅如錦繡成片,多發在胸腹。傷寒誤溫、誤下,心火所主。雜病全是風熱挾痰,手少陽相火自里發外,治宜安里藥多,發表藥少。外感者,敗毒散加紫草,或升麻葛根湯加玄參。咽痛者,玄參升麻湯。狂言或見血者,陽毒升麻湯。渴者,化斑湯。便閉者,防風通聖散微利之;便不甚閉,去硝、黃;身疼,加蒼朮、羌活;痰嗽加半夏。
白話文:
治同痹風戒酒醋。
治療同痺風症,應戒酒醋。
凡味酸傷筋則緩,味鹹傷骨則痿,令人發熱,變為痛痹、麻木等證。慎疾者,須戒魚腥、麵醬、酒醋。肉屬陽助火,但可量吃,若厚味過多,下必遺溺,上必痞悶,先用二陳湯加芍藥、黃連降火,然後用本證藥。
凡是酸味的食物會傷筋,導致筋脈鬆弛;鹹味的食物會傷骨,導致筋骨痿弱,讓人發熱,進而轉為痛痺、麻木等症狀。患有此病的人,必須戒掉魚腥、麵醬、酒醋等食物。肉類屬陽性,助長體內火氣,可以適量食用,但如果過度食用厚味食物,則容易導致下焦遺尿,上焦胸悶。治療時,首先要使用二陳湯加入芍藥、黃連來降火,然後再針對病症使用相應的藥物。
斑疹(附赤、白遊風)
斑疹屬火,有兩個原因。斑屬三焦無根之火,疹屬心火。斑疹上侵犯肺部就是其中一種原因。外因引起的斑疹,初期會出現頭痛、全身發熱的症狀。如果患者口能辨別味道,則忌諱大量出汗或使用峻下藥物,應該以解肌發汗,讓汗液微微出透為宜。如果患者出現自發性嘔吐或腹瀉,則預示著病情將會好轉。內因引起的斑疹,患者頭部可能輕微疼痛,但手心發熱,脾胃虛弱,應該以大補的方法來降火;體質強壯者,應該清肺化痰。
斑疹的形狀如同錦紋般蔓延;
有色痕但無頭粒,嚴重的患者,紅色斑疹如同錦繡般連成一片,主要發生在胸腹部。傷寒誤以為溫病而使用溫熱藥物,或誤以為寒症而使用峻下藥物,都是由於心火所致。其他雜症都是由於風熱夾雜痰液,手少陽相火從內向外發散所引起,治療時應該以安里藥物為主,發散藥物為輔。外感引起的斑疹,可以使用敗毒散加入紫草,或者升麻葛根湯加入玄參。咽喉疼痛,可以使用玄參升麻湯。患者出現狂言或見血,可以使用陽毒升麻湯。口渴,可以使用化斑湯。大便秘結,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使大便稍微通利;如果便秘不嚴重,則可以去掉硝石和黃連;身體疼痛,可以加入蒼朮、羌活;咳嗽痰多,可以加入半夏。
熱甚者,黑奴丸。斑爛者,黑膏。內傷發斑。輕如蚊跡、疹子者,多在手足,初起無頭疼身熱,乃胃虛火遊於外,宜調中益氣湯、黃耆建中湯。內傷痰熱,上攻頭面者,升麻葛根湯,加玄參、貝母、黃芩、生地、麥門冬。內傷挾外感者,調中疏邪湯、參蘇飲。
疹隱皮癢無腫痛,疹有頭粒,或如粟米,或如蚊蟲咬跡微紅,或隨出隨沒,或沒而又出。紅瀝隱隱皮膚表分,欲出不出,但作搔癢,全無腫痛,名曰癮疹,當春發,在傷寒最重,即溫毒也,升麻葛根湯加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,或鼠黏湯。
白話文:
熱病嚴重的,使用黑奴丸。皮膚出現斑點的,則使用黑膏。如果內傷導致發斑,初期可能沒有頭痛和身體發熱的症狀,這通常是因為胃部虛弱,造成火氣浮現於外,應當服用調中益氣湯或者黃耆建中湯來調理。
若是由於內傷加上痰熱,上攻頭面的,則可使用升麻葛根湯,並加入玄參、貝母、黃芩、生地、麥門冬等草藥。
如果是由內傷加上外感的,則可以使用調中疏邪湯或是參蘇飲來治療。
疹子藏在皮膚下,讓人感到癢但卻不腫痛。疹子可能會出現小疙瘩,也可能像蚊蟲叮咬後留下的微紅痕跡,或者隨出隨消失,或者消失後又重新出現。紅疹隱約出現於皮膚表面,想要出卻不出,只是讓人感到搔癢,完全沒有腫痛的感覺,這種情況叫做癮疹,通常在春季發作,對於傷寒來說是最為嚴重的,也是溫毒的一種表現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,或者鼠黏湯來進行治療。
出如粟米赤白分。
赤疹,因天熱燥氣乘之,稍涼則消,川芎茶調散、人參羌活散、胡麻散。裡熱者,解毒湯。白疹,因天寒冷氣折之,稍暖則消,惺惺散。裡虛者,理中湯。似赤似白,微黃隱於肌肉之間,四肢重著,此風熱挾濕也。多因浴後感風,與汗出解衣而得,宜消風散;寒,加官桂;暑,加黃芩、柴胡;濕,加蒼朮、茯苓。如肢體不仁者,黃連橘皮湯。
遍身疹多,痛極者,古苦皂丸。又有斑疹並出者,不可概用風藥,恐變痰嗽渴嘔瘡疹。面生紫赤癮疹、雀子斑、汗斑,皆此類之緩者。
白話文:
疹子出現時,像小米一樣,有紅有白。
紅疹子是因為天氣熱,乾燥的氣息侵襲所致,天氣稍微涼爽就會消失,可以用川芎茶調散、人參羌活散、胡麻散治療。如果是內熱導致的紅疹子,則用解毒湯治療。白疹子是因為天氣冷,寒氣侵襲所致,天氣稍微暖和就會消失,可以用惺惺散治療。如果是內虛導致的白疹子,則用理中湯治療。
如果疹子介於紅白之間,呈微黃色,隱藏在肌肉之間,四肢沉重,這是風熱夾雜濕氣所致。大多是因為洗澡後受風,或出汗後脫衣服引起的,可以用消風散治療;如果伴隨寒症,可以加桂枝;如果伴隨暑症,可以加黃芩、柴胡;如果伴隨濕症,可以加蒼朮、茯苓。如果四肢麻木,可以用黃連橘皮湯治療。
全身長滿疹子,疼痛難忍,可以用古苦皂丸治療。如果同時出現斑疹,不能一概而論用風藥治療,以免轉變成痰嗽、口渴、嘔吐、瘡疹。臉上出現紫紅色癮疹、雀斑、汗斑,都是這種緩慢型的疹子。
五色血毒風火熾,疹色赤者,又名丹疹,或遍五色,因血盛熱毒蓄於命門,被風毒逐動相火,則發滿遍身,甚則肌爛。寒月,升麻葛根湯;暑月,人參羌活散。熱,加黃芩、玄參;冷,加黃耆、白芷(詳小兒門)。外治土朱散,浮萍湯。
黑而入腹最傷人;
凡斑疹赤色身暖,自胸腹散四肢者,吉;黑色身涼,自四肢入腹者,死。舊分癮疹、丹疹各類,今合一,以其因治同也。
赤白遊風屬肝火,麵皮、頸項、身體皮肉變色,赤者,謂之赤癜;白者,謂之白癜。乃肝風搏於皮膚,血氣不和所生。赤屬血,血熱者,九味羌活湯加金銀花、連翹,或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、牡丹皮。虛者,逍遙散加山梔,或腎氣丸。白屬氣,熱者,敗毒散,或小柴胡湯加防風、連翹。
白話文:
五顏六色的疹子,伴隨著熱毒,顏色發紅的稱為丹疹,甚至可能遍布全身五種顏色。這是因為血熱毒氣積聚在命門,受到風毒的驅使,引發相火,導致疹子遍布全身,嚴重時還會造成皮膚潰爛。寒冬時可用升麻葛根湯,夏季時則可用人參羌活散。如果發熱,可以加入黃芩、玄參;如果發冷,可以加入黃芪、白芷。外用土朱散、浮萍湯治療。
疹子顏色發黑並蔓延至腹部,對人體傷害最大。
一般來說,斑疹發紅,身體溫暖,從胸腹散布至四肢,預後良好;若發黑,身體冰冷,從四肢蔓延至腹部,則預示著死亡。以往將癮疹、丹疹分為不同的類型,現在則將其合併在一起,因為其病因和治療方法相同。
紅色或白色的遊風屬肝火,臉部、頸部和身體的皮膚會變色,紅色的稱為赤癜,白色的稱為白癜。這是由於肝風侵襲皮膚,導致血氣失調而產生的。紅色屬於血,血熱者,可用九味羌活湯加金銀花、連翹,或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、牡丹皮。虛者,可用逍遙散加山梔,或腎氣丸。白色屬於氣,熱者,可用敗毒散,或小柴胡湯加防風、連翹。
虛者,補中益氣湯加羌活、防風。如果系風毒者,胡麻散、單蒼耳丸、單浮萍丸。此疾久者,只宜滋養氣血,則火自息,風自定,癢自止。若用祛風辛苦之劑,則肝血愈燥,風火愈熾,元氣愈虛,變為難治。
虛癢不止血難勻。
身上虛癢,血不榮於腠理故也,宜四物湯加黃芩,入紫浮萍末調服,或單凌霄花為末,酒調服。遍身及頭上,風屑癢者,單苦參丸,或薄荷、蟬蛻等分,為末,酒調服。以上斑癮、丹疹、癜、癬,大同小異,諸方通用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虛弱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羌活、防風。如果是因为风毒引起的,可以使用胡麻散、单苍耳丸、单浮萍丸。如果病症已经持续很久,就应该滋养气血,这样火气自然消退,风邪自然平息,瘙痒自然停止。如果使用祛风辛凉的药物,会使肝血更加干燥,风火更加旺盛,元气更加虚弱,最终会导致病情难以治疗。
皮肤瘙痒不止,血液难以滋润肌肤。
身上出现瘙痒是因为血液不能滋养肌肤,可以用四物汤加黄芩,加入紫浮萍末调服,或者单独用凌霄花研成粉末,用酒调服。全身和头皮出现风屑瘙痒,可以服用单苦参丸,或者用薄荷、蝉蜕等量研成粉末,用酒调服。以上提到的斑疹、丹疹、癜、癣,都是类似的疾病,可以用这些方剂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