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44)
外集·卷六 (44)
1. 雜病用藥賦
當歸龍薈丸,當歸、龍膽草、山梔、黃連黃柏、黃芩各一兩,大黃、蘆薈、青黛各五錢,木香一錢,麝香五分,為末,蜜丸小豆大。每二三十丸,薑湯下。治肝蘊風熱,時發驚悸,筋惕肉瞤、瘛瘲搐搦,頭目昏眩,神志不寧,狂越罵詈,胸膈咽嗌不利;又治濕熱脅痛及食積因大飽、勞力、行房脅痛,腸胃燥澀,一切火熱等證。
檳榔丸,檳榔、黃芩、大黃、白芷、枳殼、羌活、牽牛、麻仁、杏仁各一兩,人參五錢,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四十丸,空心熱水下。治大腸濕熱不通,心腹脹滿,大便秘結,有蟲積者加雷丸,錫灰醋炒,為末,空心砂糖調下,先將燒肉一片口中嚼之,葉去肉汁,然後服藥。
單檳榔散,一味為末。每二錢,蜜湯點服。治腸胃有濕,大便秘澀。
虛秘升麻導滯,滑柏蓯沉半硫隨拈。
導滯通幽湯,升麻、當歸、桃仁各一錢,生地、熟地各五分,甘草、紅花各一分,水煎,入檳榔末五分,或麻仁泥調服。治大便噎塞不通,氣不得下。一方加大黃,名當歸潤燥湯。
導氣除燥湯,茯苓一錢半,滑石、知母、澤瀉各一錢,黃柏一錢二分,空心水煎服,治小便閉。
古蓯沉丸,肉蓯蓉二兩,沉香一兩,為末,用麻仁汁打糊為丸梧子大。每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治發汗過多,耗散津液,大腸秘結。
古半硫丸,硫黃、半夏各等分為末,麻仁汁或薑汁打糊丸梧子大。每七十丸,濕酒米飲下。治年高冷秘。
掩臍法,用蝸牛三枚,或田螺連殼搗爛,入麝少許貼臍中,以手揉按,立通大小二便。
麻油導法,令人口含香油,以小竹管一個套入肛門,將油吹入肛門,過半時許,其油入腸,漸漸上行,片時即通,兼治痘瘡餘毒轉熱,結滯腸間,大便閉塞,肛門連大腸不勝其痛,諸藥不效。
嗚呼!燥勝則元氣勞而運納失常,享年不永;靜勝則元氣和而飢渴無患,治心必嚴。
萬病皆由心生,而精溺跌撲,莫非心之狂喪;心病皆因火動,而脅肋痔漏,莫非火之攻衝。實火防風當歸,或單芩連苦梔石萸,比之三黃金花力更專;
防風當歸飲,滑石六兩,治三焦蘊熱,令火從小便出,大黃瀉陽濕熱從大便出,黃芩涼膈,柴胡解肌,防風清頭目,人參、甘草補氣,當歸、芍藥補血,各一兩,每三錢姜煎服。此方瀉心肝之陽,補脾腎之陰,而無辛香燥熱之藥,真治風熱、燥熱、濕熱挾虛之良劑。其功大於防風通聖散,又因以見益元散降火之甚也。
單黃芩丸,用半枯芩炒黑為末,用天門冬煎膏和丸服,治肺火降痰。或加川芎能調心血,心平則血不妄行,而火自降。
單瀉心湯,又名單黃連湯。用黃連為末,水調二三分,量病人大小與之,或煎服。治心實熱,癲狂譫語,二腑澀黃者。
白話文:
雜病用藥賦
當歸龍薈丸:用當歸、龍膽草、山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各一兩,大黃、蘆薈、青黛各五錢,木香一錢,麝香五分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主治肝臟蘊積風熱,時常發作心悸,肌肉抽搐,痙攣,頭暈目眩,精神不安,狂躁罵人,胸膈咽喉不舒服;也治療濕熱導致的脅肋疼痛以及因暴飲暴食、勞累、房事引起的脅肋疼痛,腸胃乾燥便秘,一切火熱等症狀。
檳榔丸:用檳榔、黃芩、大黃、白芷、枳殼、羌活、牽牛子、麻仁、杏仁各一兩,人參五錢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空腹用熱水送服。主治大腸濕熱不通,心腹部脹滿,大便秘結,如有蟲積,可加入雷丸(雷丸需用錫灰炒後研磨成粉,空腹用砂糖調服),服用前先嚼一片燒肉,吐去肉渣,留下肉汁後再服藥。
單檳榔散:只用檳榔一種藥物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蜜湯送服。主治腸胃濕熱,大便秘結。
虛秘用升麻導滯,滑石、蓯蓉、沉香、半夏、硫磺隨症選用。
導滯通幽湯:用升麻、當歸、桃仁各一錢,生地黃、熟地黃各五分,甘草、紅花各一分,水煎,加入檳榔末五分,或用麻仁泥調服。主治大便阻塞不通,氣體無法排出。另一方在原方基礎上加大黃,稱為當歸潤燥湯。
導氣除燥湯:用茯苓一錢半,滑石、知母、澤瀉各一錢,黃柏一錢二分,空腹服用,水煎服。主治小便閉塞。
古蓯沉丸:用肉蓯蓉二兩,沉香一兩,研磨成粉,用麻仁汁調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主治因大量出汗導致津液損耗,大腸便秘。
古半硫丸:用硫磺、半夏等量研磨成粉,用麻仁汁或薑汁調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溫酒和米湯送服。主治老年人因寒冷導致便秘。
掩臍法:用蝸牛三枚,或田螺連殼搗爛,加入少許麝香,貼在肚臍中間,用手揉按,即可通大小便。
麻油導法:讓病人含一口香油,用小竹管插入肛門,將油吹入肛門,大約半個時辰後,油進入腸道,逐漸向上移動,不久就能通便。也治療痘瘡後的餘毒化熱,阻塞腸道,大便不通,肛門和腸道疼痛難忍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。
燥邪過盛則元氣耗損,氣機運行失常,壽命不長;陰氣過盛則元氣平和,飢渴無虞,治療疾病必須謹慎。
萬病皆由心生,而精液遺泄、溺尿、跌撲損傷,莫非都是心神失常所致;心病都是因為心火亢盛,而脅肋疼痛、痔瘡、漏泄等,都是心火攻邪所致。實火證可用防風、當歸治療,或單用黃芩、黃連、苦參、山梔子、石膏、茱萸,其療效比三黃、金銀花更為專一。
防風當歸飲:用滑石六兩,治療三焦蘊熱,讓火邪從小便排出,大黃瀉去陽熱濕邪從大便排出,黃芩清熱瀉火,柴胡疏解肌表,防風清頭目,人參、甘草補益元氣,當歸、芍藥補益血液,各一兩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湯煎服。此方瀉去心肝之陽,補益脾腎之陰,又不含辛香燥熱之藥,是治療風熱、燥熱、濕熱夾虛之證的良藥。其療效勝於防風通聖散,也由此可見益元散降火之效甚佳。
單黃芩丸:用半枯黃芩炒黑研磨成粉,用天門冬煎煮的膏液和成丸藥服用,治療肺火咳嗽,痰多。也可加入川芎,能調和心血,心平則血脈調和,心火自然下降。
單瀉心湯:又名單黃連湯。用黃連研磨成粉,用水調勻,根據病人病情給予,也可煎服。主治心火亢盛,癲狂,胡言亂語,二便不通,小便黃赤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