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六 (45)

1. 雜病用藥賦

單黃連丸,用薑汁炒或酒炒,為末,粥丸湯下。治心火,一切血熱、伏熱、酒熱、暑毒及肝火嘔逆等證。

單苦參丸,炒為末,水丸溫湯下。治肺風及痰火,兼治狂邪,大叫殺人,不避水火及遍身生瘡。滿頭面風粟癢腫,血痢。

單山梔丸,炒黑為末,蜜丸服。治肺與大腸為最,解五臟結氣,補少陰經血。或加故紙,善滋陰降火。

單石膏丸,用火煅,去火毒,為末,醋糊丸綠豆大。服之專瀉胃火、食積痰火。

古萸連丸,黃連六兩,吳萸一兩,為末,水丸或蒸餅丸,綠豆大,白湯下。治肝火氣從左邊起。如治痢疾,用萸、連等分,同酒浸透,各自取出焙或曬,為末糊丸梧子大。赤痢用黃連丸三十,甘草煎湯下;白痢用茱萸丸三十,乾薑煎湯下;赤白相兼,用萸、黃連各十五丸,甘草、乾薑煎湯下。

戊己丸,即古萸連丸加芍藥各等分為丸服,治濕熱痰火痞結,腹痛吞酸,泄痢米穀不化等證。

三黃丸、湯,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分,蜜丸熱水下,治男婦三焦積熱,咽喉腫閉,心膈煩躁,二便澀秘;或水煎服,治臟腑熱滯,大便閉結。

三補丸,即三黃丸去大黃換黃柏,等分為末,蒸餅為丸服。去三焦積熱,瀉五臟火。

大金花丸,即三補丸加大黃等分,自利去大黃換山梔,水丸小豆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新汲水下。治內外諸熱,寢汗咬牙,妄語驚悸,溺血淋閉,咳衄血,瘦弱頭痛,併骨蒸肺痿喘嗽。

虛火黃柏知母,或加生地肉桂山藥,較之四物坎離補且攻。

單黃柏丸,炒褐為末,水丸。氣虛補氣藥下,血虛補血藥下。去腎經火,燥下焦濕,治筋骨軟及陰火氣從臍下起者。

滋腎丸,黃柏一兩,知母二兩,肉桂一錢半,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七十丸,沸湯下。治膏粱過積,損傷北方真陰,以致陽氣不化,腎熱小便不通,漸成中滿腹大,堅硬如石,壅塞之極,腿腳堅脹,裂出黃水,雙睛突出,晝夜煩躁不眠,雖不作渴飲,食不下,痛苦難當。服諸淡滲之藥,反致膀胱乾涸,久則火反逆止而為嘔噦,非膈上所生,乃關病也,宜治下焦可愈。是以用知、柏苦寒滋陰瀉火,肉桂與火邪同體為引,服後前陰火熱溺出腫消。凡病居上焦氣分則渴,居下焦血分則不渴,血中有濕,故不渴也。

正氣湯,黃柏、知母各一錢半,甘草五分,水煎服,降陰火,止盜汗。

先坎離丸,黃柏、知母等分,用童便九蒸、九曬、九露,為末,地黃煎膏為丸,脾弱者山藥糊丸服。治陰火遺精盜汗,潮熱咳嗽。

後坎離丸,即四物湯加知母各四兩,黃柏八兩,用鹽水、人乳、蜜、水酒浸各二兩,曬乾炒赤,知母制同,和一處,日曬夜露三晝夜,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八九十丸,空心鹽湯,冬溫酒下。此藥取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之意也。藥輕而功大,久服生精益血,升水降火。

白話文:

雜病用藥賦

單黃連丸:用薑汁或酒炒黃連,研成粉末,做成粥丸,用湯送服。主治心火、一切血熱、伏熱、酒熱、暑毒以及肝火嘔逆等症。

單苦參丸:將苦參炒成粉末,做成水丸,用溫湯送服。主治肺風及痰火,兼治狂躁,大喊大叫想殺人,不避水火,全身生瘡;頭面風疹瘙癢腫痛,血痢等症。

單山梔丸:將山梔子炒黑研成粉末,做成蜜丸服用。主治肺和大腸疾病,能解五臟鬱結之氣,補益少陰經的血液。也可加入燒過的舊紙,更善於滋陰降火。

單石膏丸:將石膏用火煅燒,去除火毒,研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服用。專門治療胃火、食積痰火。

古萸連丸:黃連六兩,吳茱萸一兩,研成粉末,做成水丸或蒸餅丸,綠豆大小,用白湯送服。主治肝火氣從左側升起。若治療痢疾,則用萸、連等量,用酒浸泡透,取出烘乾或曬乾,研成粉末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赤痢用黃連丸三十丸,甘草湯送服;白痢用茱萸丸三十丸,乾薑湯送服;赤白痢兼見,則用萸、黃連各十五丸,甘草、乾薑湯送服。

戊己丸:即古萸連丸加入等量的芍藥做成丸藥服用。主治濕熱痰火痞結,腹痛吞酸,泄瀉米穀不消化等症。

三黃丸、湯: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量,做成蜜丸用熱水送服,主治男女三焦積熱,咽喉腫痛閉塞,心膈煩躁,大小便祕結;或水煎服,主治臟腑熱滯,大便秘結。

三補丸:即三黃丸去掉大黃,換成等量的黃柏,研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服用。主治三焦積熱,瀉五臟之火。

大金花丸:即三補丸加入等量的大黃,自利(指藥效)後去掉大黃換成山梔子,做成小豆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新汲水送服。主治內外諸熱,盜汗磨牙,胡言亂語驚悸,尿血淋閉,咳嗽咯血,消瘦頭痛,以及骨蒸、肺痿、喘嗽等症。

虛火用黃柏、知母,或加生地、肉桂、山藥,比四物湯加坎離藥更能補益和攻邪。

單黃柏丸:將黃柏炒成褐色研成粉末,做成水丸。氣虛者用補氣藥送服,血虛者用補血藥送服。主治腎經火熱,乾燥下焦濕邪,治療筋骨軟弱及陰火氣從臍下升起等症。

滋腎丸:黃柏一兩,知母二兩,肉桂一錢半,研成粉末,做成梧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沸水送服。主治膏粱厚味過度積聚,損傷北方真陰,導致陽氣不能化生,腎熱小便不通,逐漸發展成腹部脹滿堅硬如石,壅塞極甚,腿腳腫脹堅硬,裂出黃水,雙眼突出,晝夜煩躁不安,睡不著覺,雖然不口渴卻不想吃東西,痛苦不堪。服用各種利尿滲濕的藥物,反而導致膀胱乾燥,時間久了,火邪逆上而引起嘔吐,這不是膈上之病,而是關元病,宜從下焦治療才能痊癒。因此用知母、黃柏苦寒滋陰瀉火,肉桂與火邪同體,引導藥力下行,服藥後陰部火熱,小便通暢,腫脹消退。凡病在上焦氣分則口渴,在下焦血分則不渴,血中有濕邪,所以不渴。

正氣湯:黃柏、知母各一錢半,甘草五分,水煎服,主治降陰火,止盜汗。

先坎離丸:黃柏、知母等量,用童尿九蒸九曬九露,研成粉末,用生地黃煎膏做成丸藥,脾胃虛弱者用山藥糊做成丸藥服用。主治陰火引起的遺精盜汗,潮熱咳嗽。

後坎離丸:即四物湯加知母各四兩,黃柏八兩,用鹽水、人乳、蜂蜜、酒水各浸泡二兩,曬乾炒至赤色,知母的製法相同,混合在一起,晝曬夜露三日,研成粉末,做成梧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八九十丸,空腹用鹽湯,冬天用溫酒送服。此藥取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之意。藥力輕微而功效巨大,久服能滋生精血,升清降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