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43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六 (43)

1. 雜病用藥賦

噫!治水禹王無所事,古有禹王丸今借用其字,節飲坡翁留秘訣。

六氣有燥,百病多兼,惟腎主便而主液,惟燥水虧而火炎。三消栝蔞根妙。

單栝蔞根丸,栝蔞根薄切,以人乳汁拌蒸,竹瀝拌曬,為末,蜜丸彈子大,噙化,或綠豆大。米飲下百丸。

膈消門冬味甜。

門冬飲子,麥門冬、人參、知母各一錢,生地八分,茯神七分,五味子、栝蔞仁、葛根各五分,甘草三分,竹葉七片,水煎服。治心移熱於肺,膈消胸滿,心煩津燥引飲。

蘭香以除陳郁,鹿茸菟絲兼耆草;

蘭香飲子,石膏三錢,知母、生甘草、防風各一錢,炙甘草、人參、蘭香葉、白豆蔻、連翹、桔梗、升麻各五分,半夏二分,為末,蒸餅糊調成餅,曬乾為末,每二錢,淡薑湯下。治渴飲水,極善食而瘦,自汗,二便結數。

鹿菟丸,鹿茸一兩,菟絲子、山藥各二兩,為末蜜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米飲或人參煎湯,鹽酒任下。治飲酒積熱,熏蒸五臟,津血枯燥,小便並多,肌肉消爍,專嗜冷物寒漿。

黃耆六一湯,黃耆六錢,甘草一錢,棗煎服,治諸虛不足,胸中煩悸消渴,或先渴而欲發瘡,或病癰疽而後渴者宜。

鐵粉以制肝侵,豬肚繭絲忌食鹽。

鐵粉丸,鐵粉水飛、雞䏶胵炙焦、黃連各三兩,牡蠣二兩,為末,蜜調成劑,以酥塗杵熟,丸如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加至四十丸,粟米飲下。治臟腑枯燥,口乾引飲,小便如脂。

黃連豬肚丸,黃連、粱米、栝蔞根、茯神各四兩,麥門冬、知母各二兩,為末,入雄豬肚內縛口置甑中蒸爛,加蜜杵丸梧子大。每百丸米飲下。治消渴強中,亦能清心補養。

單繭絲湯,即煮繭綿絲湯任意飲之,如非時以絲或綿煎湯代之,治腎消白濁及上中二消,飢渴不生肌肉,神效,忌食鹹物。

渴有蟲者,苦楝入麝少許;

單苦楝湯,取根皮焙乾,入麝少許,水煎空心服。雖困頓不防,目侵下蟲狀如蛔蟲,其色真紅,而渴頓止。

渴有痞者,辣桂牽牛旋添。

消渴痞丸,黃連、青黛、乾葛各一兩,黃芩、大黃、黃柏、山梔、薄荷、藿香、厚朴、茴香各五錢,木香、辣桂各二錢半,牽牛二兩,自利者去大黃、牽牛,為末,水丸小豆大,小兒麻仁大。每十丸,溫水下,忌發熱物,治中消或挾諸血腸風,心脅脹滿,嘔吐痿弱,濕熱積毒等證。

燥結麻仁潤腸,當歸龍薈檳榔同義;

小麻仁丸,麻仁、當歸、桃仁、生地、枳殼各一兩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治血燥大便秘。

參仁丸,麻仁、大黃各三兩,人參七錢半,當歸一兩,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熱水下。治氣壅風盛便秘,後重疼痛煩悶。

潤腸丸,歸尾一錢,防風三錢,大黃、羌活各一兩,桃仁二兩,麻仁二兩半,皂角燒存性一兩三錢,其性得濕則滑,滑則燥結自開;風濕加秦艽倍皂角,脈澀氣短加郁李仁;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白湯下。治久病腹中實熱,胃中伏火,大便閉澀。不思飲食,及風結血秘。

白話文:

雜病用藥賦

治水的大禹王什麼事都不用操心,古代有禹王丸,現在借用其名稱,節錄坡翁(蘇軾)留下的秘方。

六氣燥邪當令,百病多兼夾燥症,唯有腎臟主司大小便和體液,唯有燥邪傷腎導致津液虧損,內火亢盛。三消症用栝蔞根最為有效。

單栝蔞根丸:將栝蔞根切薄片,用人乳汁拌勻蒸熟,再用竹瀝拌勻曬乾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如彈子般大小,含服,或製成綠豆般大小,米湯送服一百丸。

膈上消渴用麥門冬味甘。

門冬飲子:麥門冬、人參、知母各一錢,生地八分,茯神七分,五味子、栝蔞仁、葛根各五分,甘草三分,竹葉七片,水煎服。主治心火移熱於肺,導致膈上消渴,胸悶滿,心煩,津液乾燥,口渴引飲。

蘭香葉能去除陳積鬱滯之氣,鹿茸、菟絲子、益智仁一同使用。

蘭香飲子:石膏三錢,知母、生甘草、防風各一錢,炙甘草、人參、蘭香葉、白豆蔻、連翹、桔梗、升麻各五分,半夏二分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糊調成餅,曬乾再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淡薑湯送服。主治口渴飲水,食慾極好卻消瘦,自汗,大小便不通暢。

鹿菟丸:鹿茸一兩,菟絲子、山藥各二兩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米湯或人參煎湯,或加鹽酒送服。主治飲酒積熱,熏蒸五臟,津液血氣枯燥,小便量多,肌肉消瘦,專嗜冷飲。

黃耆六一湯:黃耆六錢,甘草一錢,紅棗水煎服。主治各種虛弱不足,胸中煩躁悸動,消渴,或先口渴後生瘡瘍,或患癰疽後才口渴者皆宜。

鐵粉能制約肝火過盛,忌食豬肚、繭絲及鹽。

鐵粉丸:鐵粉水飛法處理,雞內金炙焦,黃連各三兩,牡蠣二兩,研磨成粉末,加蜜調製成劑,以酥油塗抹杵搗至熟,製成梧子般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加至四十丸,粟米湯送服。主治臟腑乾燥,口乾引飲,小便如油脂般。

黃連豬肚丸:黃連、粱米、栝蔞根、茯神各四兩,麥門冬、知母各二兩,研磨成粉末,放入雄豬肚內,縛緊開口,置於蒸籠中蒸爛,加蜜杵搗成梧子般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米湯送服。主治消渴兼見胃中強直,也能清心養陰。

單繭絲湯:煮繭綿絲湯任意飲用,若非時節,可用絲或綿煎湯代替。主治腎臟消渴,白濁及上中二消,飢渴,肌肉不生長,療效神奇,忌食鹹物。

渴症兼有蟲證者,加苦楝皮及少許麝香;

單苦楝湯:取苦楝根皮焙乾,加入少許麝香,水煎空腹服用。即使身體虛弱也能服用,主治目赤,蟲症,蟲體狀似蛔蟲,顏色鮮紅,服藥後口渴即止。

渴症兼有痞塊者,加辣桂、牽牛子。

消渴痞丸:黃連、青黛、乾葛各一兩,黃芩、大黃、黃柏、山梔、薄荷、藿香、厚朴、茴香各五錢,木香、辣桂各二錢半,牽牛子二兩,若大便已自利者,去大黃、牽牛子,研磨成粉末,製成水丸,如小豆般大小,小兒用麻仁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丸,溫水送服,忌食發熱之物。主治中消或兼夾諸種血證、腸風,心脅脹滿,嘔吐痿弱,濕熱積毒等證。

燥結便秘用麻仁潤腸,當歸、龍膽瀉肝丸、檳榔功效相似。

小麻仁丸:麻仁、當歸、桃仁、生地、枳殼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白湯送服。主治血燥大便秘結。

參仁丸:麻仁、大黃各三兩,人參七錢半,當歸一兩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熱水送服。主治氣機壅滯,風盛便秘,大便後重,疼痛煩悶。

潤腸丸:當歸尾一錢,防風三錢,大黃、羌活各一兩,桃仁二兩,麻仁二兩半,皂角燒存性一兩三錢,其藥性遇濕則滑利,滑利則燥結自解;若兼風濕,加秦艽並加倍皂角,若脈澀氣短,加郁李仁;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白湯送服。主治久病腹中實熱,胃中伏火,大便秘結,不思飲食,及風寒阻滯血脈便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