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六 (42)

1. 雜病用藥賦

養真丹,即四物湯加羌活、天麻等分,蜜丸雞子大。每一丸,木瓜、菟絲子浸酒下。治肝虛為四氣所襲,手足頑麻,腳膝無力及癱瘓痰涎,半身不遂,言語謇澀,頭目昏眩,榮氣凝滯,遍身疼痛;兼治產後中風,墜墮瘀血等證。

濕熱腳氣,松杉蒼柏紅檳兮,健步開結。

松節湯,松節炒黃、桑白皮、蘇葉各一兩,檳榔三分,甘草五錢,每三錢入燈心二十根,生薑三片,童便三分煎服。治腳氣入腹,心腹脹急,煩躁腫痛。

杉節湯,杉節四兩,檳榔七枚,大腹皮一兩,青橘葉四十九片,作一服,水煎分三服,一日飲盡。如大便通利,黃水未愈,過數日再進一服。病根去為度。外用杉節、橘葉煎湯洗之,神效。

二炒蒼柏散,蒼朮鹽炒、黃柏酒炙各五錢,水煎服。二物皆有雄壯之氣,如氣實加酒少許,氣虛加補氣藥,血虛加補血藥,痛甚加薑汁,或為末、為丸服尤妙。治一切風寒濕熱腳氣,骨間作熱,或腰膝臀髀腫痛、令人痿躄用之神效。

加味蒼柏散,蒼朮一錢,白朮八分去濕,知母、黃柏、黃芩各五分去熱,當歸、芍藥、生地各四分調血,木瓜、檳榔行氣,羌活、獨活利關節,散風濕,木通、防己、牛膝引藥下行及消腫濕。各三分,甘草和藥一分,姜煎溫服。有痰加竹瀝、薑汁,大便實加桃仁,小便澀倍牛膝。

紅花蒼柏丸,蒼朮、黃柏、紅花、牛膝、生地、南星、龍膽草、川芎各等分為末,酒糊丸服。治足脛腫,婦人亦宜。

檳榔蒼柏丸,蒼朮、黃柏、檳榔、防己、南星、川芎、白芷、犀角各等分為末,酒糊丸服。治濕熱食積,痰飲流注。如血虛加牛膝、龜版,肥人加痰藥。

健步丸,蒼朮、歸尾各一兩,生地、陳皮、芍藥各一兩半,牛膝、吳萸、條芩各五錢,大腹子三錢,桂心一錢,為末,蒸餅糊丸梧子大。每百丸,白朮、木通煎湯下。治血虛及濕熱腳氣。

又方,羌活、柴胡、滑石、甘草、栝蔞根各半兩,防己一兩,防風、澤瀉各三錢,川烏、苦參各一錢,肉桂五分,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。每日十丸,煎愈風湯下。治下虛濕熱,腰腿重痛,行步艱難。

開結導飲丸,白朮、陳皮、澤瀉、茯苓、神麯、麥芽、半夏各一兩,枳實、巴豆霜各一錢半,青皮、乾薑各五錢,為末,蒸餅為糊丸梧子大。每四五十丸,溫水下。治腳因食積流注,心下痞悶。

羌活導滯湯,羌活、獨活各一錢二分,大黃二錢四分,防己、歸尾各七分,枳實五分,水煎溫服。治腳氣初發,一身盡痛;或肢節腫痛,便溺阻隔。先以此藥導之,後用當歸拈痛湯以徹其邪。

椒囊法,用川椒三斤,實於陳布袋中。置火踏上,跣足踏椒囊,蓋椒性熱,加以火氣,則寒濕腳氣自然避去;或碎檳榔、熟艾各三分之一,尤效。

白話文:

雜病用藥賦

養真丹:將四物湯加入羌活、天麻等量,製成蜜丸,大小如雞蛋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木瓜、菟絲子浸泡的酒送服。主治肝虛導致風邪侵襲,出現手足麻木、腳膝無力、癱瘓、痰涎壅盛、半身不遂、言語不清、頭暈目眩、氣血凝滯、全身疼痛等症狀;也治療產後中風、跌打損傷瘀血等病症。

濕熱腳氣:松節、杉節、蒼柏、紅花等藥物,能使足部舒暢,解除痺阻。

松節湯:取炒黃的松節、桑白皮、蘇葉各一兩,檳榔三分,甘草五錢,每劑藥加燈心二十根、生薑三片、童便三分,煎服。主治腳氣深入腹部,出現心腹脹滿、煩躁、腫痛等症狀。

杉節湯:取杉節四兩,檳榔七枚,大腹皮一兩,青橘葉四十九片,作一劑,水煎後分三次服用,一日服完。如果大便通暢,但黃水(指水腫)未消退,可過幾天再服用一劑。治癒為度。外用杉節、橘葉煎湯洗患處,效果很好。

二炒蒼柏散:取鹽炒的蒼朮和酒炙的黃柏各五錢,水煎服。此二藥皆具有溫通之性,如果氣盛則可少加酒,氣虛則需加補氣藥,血虛則需加補血藥,疼痛劇烈則可加薑汁,或研磨成粉末、製成丸藥服用效果更好。主治各種風寒濕熱引起的腳氣,骨骼間發熱,或腰膝臀部腫痛、導致行動不便等症狀,效果顯著。

加味蒼柏散:取蒼朮一錢(去濕),白朮八分(去濕),知母、黃柏、黃芩各五分(去熱),當歸、芍藥、生地各四分(調血),木瓜、檳榔(行氣),羌活、獨活(利關節,散風濕),木通、防己、牛膝(引藥下行,消腫濕)各三分,甘草一分(調和藥性),用薑煎服。若有痰症,可加竹瀝、薑汁;大便不通,可加桃仁;小便不利,可加倍牛膝用量。

紅花蒼柏丸:取蒼朮、黃柏、紅花、牛膝、生地、南星、龍膽草、川芎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服用。主治足脛腫脹,婦人也適用。

檳榔蒼柏丸:取蒼朮、黃柏、檳榔、防己、南星、川芎、白芷、犀角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服用。主治濕熱食積、痰飲停滯。若血虛,可加牛膝、龜板;肥胖者,可加化痰藥物。

健步丸:取蒼朮、當歸尾各一兩,生地、陳皮、芍藥各一兩半,牛膝、吳茱萸、黃芩各五錢,大腹子三錢,桂心一錢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白朮、木通煎湯送服。主治血虛及濕熱引起的腳氣。

另一方:取羌活、柴胡、滑石、甘草、栝蔞根各半兩,防己一兩,防風、澤瀉各三錢,川烏、苦參各一錢,肉桂五分,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天服用十丸,用煎好的祛風湯送服。主治下焦虛弱、濕熱內蘊,腰腿沉重疼痛,行走困難。

開結導飲丸:取白朮、陳皮、澤瀉、茯苓、神麴、麥芽、半夏各一兩,枳實、巴豆霜各一錢半,青皮、乾薑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溫水送服。主治腳氣因食積、水濕停滯,導致心下痞悶。

羌活導滯湯:取羌活、獨活各一錢二分,大黃二錢四分,防己、當歸尾各七分,枳實五分,水煎溫服。主治腳氣初期,全身疼痛;或肢節腫痛,大小便不利等症狀。先用此藥導滯,然後再用當歸拈痛湯徹底去除邪氣。

椒囊法:用川椒三斤,裝入舊布袋中。放在火上烤熱,赤腳踩在上面。因為川椒性熱,加上火烤,寒濕腳氣自然會消退;或將碎檳榔、熟艾各三分之一混合使用,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