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7)
外集·卷四 (7)
1. 痰
痰分新久內外邪,痰乃津血所成,隨氣升降,氣血調和,則流行不聚,內外感傷,則壅逆為患。新而輕者,形色青白稀薄,氣味亦淡;久而重者,黃濁稠黏凝結,咯之難出,漸成惡味,酸辣腥臊鹹苦。但痰證初起,頭痛發熱;類外感表證,久則潮咳夜重,類內傷陰火。又痰飲流注,肢節疼痛,類風證,但痰證胸滿食減,肌色如故,脈滑不勻不定為異耳。
遊溢諸經主病賒。
人知氣血為病,而不知痰病尤多。生於脾,多四肢倦怠,或腹痛腫脹泄瀉,名曰濕痰。若挾食積瘀血,遂成窠囊痞塊,又名食痰。留於胃脘,多嘔吐吞酸嘈雜,上衝頭面烘熱,名曰火痰。若因飲酒,乾嘔噯,臂脅痛,又名酒痰。升於肺,多毛焦面白如枯骨,咽乾口燥,咳嗽喘促,名曰燥痰,久為老痰、郁痰。
白話文:
痰的分類與病症
痰,可分為新舊、內外、邪正。痰乃津液與血液所化,隨氣機升降運行。氣血調和,則痰液流暢不聚;若內外感受病邪,則氣機阻滯,痰液鬱積成患。
新痰輕者,色澤青白稀薄,氣味淡薄;久痰重者,色澤黃濁稠黏凝結,咳出困難,漸漸產生惡臭,並帶有酸辣腥臊鹹苦之味。
痰證初起,常伴隨頭痛發熱,類似外感表證;若久病不癒,則出現潮咳夜重,類似內傷陰火。
痰飲流注關節,則導致肢節疼痛,類似風證,但痰證還有胸滿食減,肌膚色澤如常,脈象滑而不勻的特殊表現。
痰液流溢於各經脈,可導致許多疾病。
人們都知道氣血失調會致病,卻不知痰病更加常見。
痰生於脾,多導致四肢倦怠,或腹痛腫脹腹瀉,稱為濕痰。若痰液夾雜食積瘀血,則形成囊狀腫塊,稱為食痰。
痰留於胃脘,多出現嘔吐吞酸嘈雜,上衝頭面烘熱,稱為火痰。若因飲酒而導致乾嘔噯氣,臂脅疼痛,稱為酒痰。
痰升至肺部,多導致毛髮焦枯,面色蒼白如枯骨,咽乾口燥,咳嗽喘促,稱為燥痰,久而久之則成為老痰、郁痰。
又七情痰滯咽膈,多胸脅痞滿,名曰氣痰。迷於心,多怔忡顛狂,夢寐奇怪,名曰熱痰。動於肝,多眩暈頭風,眼目瞤動昏澀,耳輪搔癢,脅肋脹痛,左癱右瘓,麻木蜷跛奇症,名曰風痰。聚於腎,多足膝痠軟,腰背強痛,肢節冷痹骨痛,名曰寒痰,又名虛痰。
凡渾身習習如蟲行,或身中結核不紅不腫,或頸項結核似癧非癧,或走馬喉痹,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,噎塞煩悶,或背中常有一點如冰冷痛,或心下冰冷時痛,或四肢腫硬似痛非痛,或骨節刺痛無常處,或吐冷涎綠水黑汁,或大小便膿,或關格不通,以至癆瘵荏苒,婦人經閉,小兒驚搐,皆須先去敗痰,然後調理。他如斗家胸骨撲傷,刺痛不已,散血之劑罔功,續以自己小便飲之,須臾吐痰,其痛立止。
白話文:
七種情緒鬱結,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胸悶氣短,稱為氣痰。心神受其影響,容易心慌意亂,胡言亂語,做奇怪的夢,稱為熱痰。肝氣受阻,則頭昏眼花,耳鳴,身體左側麻痺,右側癱瘓,各種奇怪的病症,稱為風痰。積聚在腎臟,導致腰膝痠軟,腰背疼痛,四肢冰冷,關節疼痛,稱為寒痰,也叫虛痰。
總之,全身有如蟲子爬行般的感覺,或身體局部出現硬塊,但沒有紅腫,或頸部出現類似瘡瘍的硬塊,或喉嚨突然阻塞,或胸腹部有氣體交纏,感到難受,或背部有冰冷的疼痛,或胸口冰冷疼痛,或四肢腫脹,但又不像疼痛,或關節疼痛位置不固定,或吐出冷涎、綠水、黑汁,或大小便帶膿,或大小便不暢通,甚至發展成消瘦、體弱、月經不調、兒童抽搐等症狀,都需要先清除痰濕,才能調理其他病症。比如胸骨受傷,疼痛難忍,散血藥物無效,可以用自己的尿液服用,很快就會吐出痰液,疼痛也能立刻消失。
百病兼痰如此。
風青寒黑濕色白,風痰外感賊邪,或腎枯木動,或內風鬱熱,色青而光。風虛,三生飲、古龍虎丹;風熱,小省風湯、搜風化痰丸、四神丹、竹瀝膏。寒痰因形寒飲冷,色深青黑如灰,善唾或喘。輕者,五積散、藿香正氣散;重者,溫中化痰丸、古半硫丸。濕痰,或外感濕滯,或停飲不散。
白話文:
百病兼痰如此。
許多疾病都跟痰有關。
風痰:
- 風痰常因外感邪氣,或腎虛木動,或內風鬱熱所致,呈現青色且光亮。
- 風虛者,可服用三生飲、古龍虎丹。
- 風熱者,可服用小省風湯、搜風化痰丸、四神丹、竹瀝膏。
寒痰:
- 寒痰通常因形寒飲冷而生,顏色深青黑色,像灰燼一般,常伴隨唾液增多或喘息。
- 輕者,可服用五積散、藿香正氣散。
- 重者,可服用溫中化痰丸、古半硫丸。
濕痰:
- 濕痰可能是外感濕邪,或體內積存水飲無法消散所致。
色白喘急者,千緡湯;心痛者,單半夏丸,或神術丸;濕熱色黃者,中和丸、清膈蒼莎丸;在裡者,青礞石丸。
熱黃甚則帶紅紫;
熱痰因厚味積熱,或外感誤溫所致。色黃,甚則帶血或紫,清氣化痰丸煎服,大金花丸、滾痰丸。
火鬱稠黏氣如絮,火痰因飲食衣褥過厚,火蒸津液成痰稠濁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山梔,或抑上丸、潤下丸。郁痰即火痰鬱於心肺之久者,凝滯胸膈,稠黏難咯,忌南星、半夏燥藥,宜開鬱降火,清金潤肺,緩以治之,節齋化痰丸、謝傳清金丸、單貝母丸、霞天膏。氣痰,七情郁成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形如破絮,或如梅核,四七湯。
白話文:
面色蒼白,呼吸急促的人,用千緡湯;心痛的人,用單半夏丸,或神術丸;濕熱導致面色發黃的人,用中和丸、清膈蒼莎丸;病邪在裡的人,用青礞石丸。
熱黃嚴重時還會帶點紅紫色。
熱痰是因為吃得太好積熱,或者外感誤食溫熱之物導致。痰液顏色發黃,嚴重時會帶血或紫色,用清氣化痰丸煎服,大金花丸、滾痰丸也可用。
火鬱導致痰液稠黏,像棉絮一樣,這是因為飲食衣物過厚,火氣蒸發津液,形成稠濁痰液,用二陳湯加芩、連、山梔,或抑上丸、潤下丸。郁痰就是火痰鬱結於心肺很久,凝滯在胸膈,稠黏難以咳出,忌用南星、半夏等燥藥,宜開鬱降火,清金潤肺,慢慢治療,節制飲食,服用化痰丸、謝傳清金丸、單貝母丸、霞天膏。氣痰是因為七情郁結而成,咳不出來,咽不下,形狀像破棉絮,或像梅核,用四七湯。
久者,換蘇子,加黃芩、山梔、海石、三仙丸、千金指迷丸。
食痞酒癖脅痛加。
食痰因飲食不化,結成痞塊,橘半枳朮丸。痰壅喘急者,栝蔞實丸,山楂、麥芽煎湯下。陰虛者,黃白丸。傷水,心中堅大如杯者,名氣分,枳朮丸料煎服。痰癖硬如杯,時有水聲者,神保丸。酒痰,小調中湯,香附栝蔞青黛丸。
白話文:
時間久了,就換成蘇子,再加入黃芩、山梔、海石、三仙丸、千金指迷丸。
吃東西感到痞塞,嗜酒、肋骨疼痛,就加上這些藥。
吃東西積痰,是因為食物沒有消化,結成痞塊,用橘半枳朮丸。痰氣壅塞,呼吸急促,就用栝蔞實丸,搭配山楂、麥芽煎湯服用。陰虛的人,就用黃白丸。傷水,心中堅硬如杯子,稱為氣分,用枳朮丸料煎服。痰癖硬如杯子,偶爾有水聲,就用神保丸。酒痰,就用小調中湯,加入香附、栝蔞、青黛丸。
痰飲有五因只一,汗吐下溫用莫差;
痰伏胞絡,自肺竅嗽出;涎伏脾元,自口角流出;飲生胃府,從食脘吐出。五飲六證,留飲、伏飲合為一也,皆因飲水及茶酒停蓄不散,再加外邪生冷,七情相搏成痰,即酒痰。久而濕勝者,與傷寒水證大同,脈多弦滑或伏,眼下皮如灰黑。痰飲,水停腸胃,腹響漉漉有聲,令人暴肥暴瘦。
懸飲,水流在脅,咳唾則痛,懸懸思水。溢飲,水流四肢,身體重痛。支飲,水停膈上,呃逆倚息短氣。留飲,水停心下,背冷如手掌大,或短氣而渴,四肢歷節疼痛。脅痛引缺盆,咳嗽轉甚。伏飲,水停膈滿,嘔吐喘咳,發熱惡寒,腰背痛,淚出,或身惕瞤。仲景治諸飲,在皮裡膜外表分者,大、小青龍湯汗之;在胸膈者,瓜蒂散吐之;在四肢經絡脅肋者,五苓散分利之;在腸胃裡分者,十棗湯下之,此皆治標之霸道也。
白話文:
痰飲五因只一,汗吐下溫用莫差;
痰飲的成因雖然很多,但歸根結底只有一個。治療痰飲,無論是發汗、吐、下、溫,方法上都不能有太大的差異。
痰伏胞絡,自肺竅嗽出;涎伏脾元,自口角流出;飲生胃府,從食脘吐出。五飲六證,留飲、伏飲合為一也,皆因飲水及茶酒停蓄不散,再加外邪生冷,七情相搏成痰,即酒痰。久而濕勝者,與傷寒水證大同,脈多弦滑或伏,眼下皮如灰黑。痰飲,水停腸胃,腹響漉漉有聲,令人暴肥暴瘦。
痰飲指的是痰濕停滯在體內,主要表現為咳嗽、咳痰、胸悶、呼吸不暢等症狀。痰停留在胞絡之中,就會從肺竅咳嗽出來;涎停留在脾元,就會從口角流出來;飲停留在胃府,就會從食脘嘔吐出來。
「五飲六證」是指五種痰飲的表現和六種主要的症狀。其中,留飲和伏飲的病因相同,都是因為飲水、茶酒停滯不散,加上外邪生冷,七情郁結而形成痰飲。久而久之,濕氣過盛,就會與傷寒水證表現相似,脈象多弦滑或伏,眼下皮膚呈灰黑色。痰飲會導致水停留在腸胃,腹部發出漉漉的響聲,並出現忽胖忽瘦的現象。
懸飲,水流在脅,咳唾則痛,懸懸思水。溢飲,水流四肢,身體重痛。支飲,水停膈上,呃逆倚息短氣。留飲,水停心下,背冷如手掌大,或短氣而渴,四肢歷節疼痛。脅痛引缺盆,咳嗽轉甚。伏飲,水停膈滿,嘔吐喘咳,發熱惡寒,腰背痛,淚出,或身惕瞤。仲景治諸飲,在皮裡膜外表分者,大、小青龍湯汗之;在胸膈者,瓜蒂散吐之;在四肢經絡脅肋者,五苓散分利之;在腸胃裡分者,十棗湯下之,此皆治標之霸道也。
五種痰飲的具體表現如下:
- 懸飲:水停留在脅肋部位,咳嗽或吐痰時會感到疼痛,患者常常感到口渴,渴望喝水。
- 溢飲:水停留在四肢,導致身體沉重疼痛。
- 支飲:水停留在膈膜之上,導致呃逆、呼吸急促、氣喘。
- 留飲:水停留在心下,背部冰冷如手掌大小,或出現呼吸急促、口渴、四肢關節疼痛、脅痛引及缺盆、咳嗽加重等症狀。
- 伏飲:水停留在膈膜,導致嘔吐、喘咳、發熱、惡寒、腰背疼痛、流淚、身體顫抖等症狀。
張仲景在治療各種痰飲時,會根據水停滯的位置進行不同的治療:
- 水停留在皮裡膜外者,用大、小青龍湯發汗治療。
- 水停留在胸膈者,用瓜蒂散吐之治療。
- 水停留在四肢經絡、脅肋者,用五苓散利尿治療。
- 水停留在腸胃裡者,用十棗湯下瀉治療。
這些治療方法都是針對病症的表面現象,屬於治標之法,雖然效果迅速,但並非治本之策。
從輕汗以參蘇飲,吐以二陳湯加防風、桔梗探之,分利五飲湯,下劑開結枳朮丸,中間間以小半夏湯、古葶棗散、枳朮丸、溫中化痰丸、清氣化痰丸、半夏溫肺湯,隨虛實加減,不必太泥。
常法順氣與分導,古法順氣為先,分導次之。然氣升屬火,因氣動者,曰痰氣,順氣導痰湯;因火動者,曰痰火,清熱導痰湯;因濕動者,曰濕痰,導痰湯主之。通用二陳湯,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,尤為分導要藥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輕微出汗,可以用參蘇飲;如果嘔吐,就用二陳湯加防風、桔梗探察病情;如果小便不利,就用五飲湯;如果需要下瀉,就用開結枳朮丸;過程中可以間隔服用小半夏湯、古葶棗散、枳朮丸、溫中化痰丸、清氣化痰丸、半夏溫肺湯,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加減藥物,不必拘泥於古法。
治療痰證的常用方法是順氣與分導,古法中順氣為先,分導次之。然而,氣升屬於火,痰氣是由氣的運動引起的,可以用順氣導痰湯治療;痰火是由火氣引起的,可以用清熱導痰湯治療;濕痰是由濕氣引起的,可以用導痰湯治療。二陳湯是常用的藥物,可以使大便潤滑,小便通暢,是分導的重要藥物。
風,加南星、皂角、白附子、竹瀝;寒,倍半夏,加薑、附、薑汁;火,加石膏、青黛;濕,加蒼朮、白朮;燥,加栝蔞、杏仁;老郁痰,加海石、芒硝、栝蔞;食積,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;停水,加檳榔;痰在脅下,加白芥子以行之;痰在四肢,加竹瀝;痰在經絡,用此探吐;痰在皮裡膜外,加白芥子、竹瀝、薑汁,氣實用荊瀝。
白話文:
風邪犯體,可用南星、皂角、白附子、竹瀝;寒邪入侵,用半夏加倍,並加入薑、附子、薑汁;火邪上炎,可用石膏、青黛;濕邪困阻,可用蒼朮、白朮;燥邪傷肺,可用栝蔞、杏仁;老郁痰阻,可用海石、芒硝、栝蔞;食積不消,可用山楂、神麯、麥芽;水停體內,可用檳榔;痰結脅下,可用白芥子以行之;痰阻四肢,可用竹瀝;痰阻經絡,可用此方探吐;痰在皮裡膜外,可用白芥子、竹瀝、薑汁,若氣實者可用荊瀝。
墜下溫中潤肺家。
痰原於腎,動於脾,客於肺,水升火降,脾胃調和,痰從何生!陽虛腎寒不能收攝邪水,冷痰溢上,或昏暈夜喘上氣者,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黑錫丹以鎮墜之。如痰壅發厥者,蘇子降氣湯、三生飲、古硫汞丹。脾虛不能運化者,宜補中燥濕,六君子湯,加竹瀝、薑汁。勞役傷脾,失升降者,補中益氣湯,加半夏、竹瀝、薑汁。
白話文:
溫中潤肺的藥物能治療痰症。
痰的根源在腎臟,由脾臟引起,停留在肺臟。水氣上升,火氣下降,脾胃調和,痰從何而來呢!如果陽氣虛弱,腎臟寒涼,無法收納邪氣和水氣,就會出現寒痰上涌,或者昏迷、夜晚喘不過氣的情況,可以使用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黑錫丹來鎮壓痰症。如果痰阻塞導致昏厥,可以使用蘇子降氣湯、三生飲、古硫汞丹。如果脾臟虛弱,無法運化水濕,需要補中燥濕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竹瀝、薑汁。如果勞累傷脾,失去升降功能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半夏、竹瀝、薑汁。
氣血虧乏,痰客中焦,閉塞清道者,仍宜溫中燥脾,二陳湯。氣虛,合四君子湯,血虛,合四物湯。陰虛腎火炎上肺燥者,二陳湯合四物湯,去川芎、半夏,加貝母、麥門冬、栝蔞仁、桔梗潤而降之,或腎氣丸、三一腎氣丸。語云:痰無補法。且老痰凝滯膠固,非暫用溫藥引導,必有拒格之患;風寒痰氣內郁,不用溫散,亦何以開結滯!此皆難拘於無補也。凡痰喘聲高,脈散,汗出如油,身冰冷者,死。
白話文:
如果氣血不足,痰停留在胸膈,阻礙氣機流通,就應該溫暖脾胃、燥化濕氣,使用二陳湯。氣虛的話,可以加入四君子湯,血虛的話,可以加入四物湯。如果是陰虛導致腎火上炎,肺部乾燥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四物湯,去除川芎、半夏,再加入貝母、麥門冬、栝蔞仁、桔梗,滋潤降火,也可以使用腎氣丸、三一腎氣丸。古人說:痰症沒有補益之法。而且久積的痰液凝固黏滯,不先用溫熱藥物引導,就會有排斥藥物的風險;風寒痰氣在體內鬱積,不用溫熱藥物散寒,又怎麼能化解阻塞!這些情況都不能一概而論,不能說痰症就一定不能補益。如果痰喘聲音高亢,脈象散亂,汗出像油一樣,身體冰冷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