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一 (22)

1. 經穴起止

紫宮,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。針三分,灸五壯。主胸脅滿痛,膺骨疼,飲食不下,嘔逆上氣,煩心。

華蓋,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。針三分,灸五壯。主胸脅支滿,痛引胸中,咳逆上氣,喘不能言。

璇璣,天突下一寸陷中。針三分,灸五壯。主胸皮滿痛,喉痹咽腫,水漿不下。以上膺部中行六穴,乃任脈所發,俱仰而取之。

天突,頸結喉下一寸,空潭宛宛中,乃陰維、任脈之會也。低針取之。針一寸,灸三壯。主咳嗽上氣,噎塞胸中,喉內狀如水雞聲,肺癰唾膿血,氣壅不通,喉中熱瘡不得下食,俠舌縫脈青,暴怖氣哽,喉痹咽乾,咳逆喘急及肩背痛,漏頸痛。

廉泉,頷下結喉上舌本間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舌下腫難言,瘛瘲,涎多,咳嗽少氣,喘息嘔沫,口噤,舌根急縮,飲食難下。

承漿,下唇下宛宛陷中,開口取之。針二分,灸三壯或四十九壯,停四五日,灸多則恐傷陽明脈斷,令風不瘥,此艾炷止許一分半大。主偏風口喎,面腫面風,口不開,口中生瘡,目眩瞑,小便黃或不禁,消渴嗜飲,及暴啞不能言。

上經絡依《明堂》舊文而修以七字為句,注中治法,悉依《銅人針灸經》,其針灸深淺多少遵《素問》,原未載者不敢強注。

白話文:

經穴起止

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。針刺三寸,灸五壯。主治胸脅部脹滿疼痛,膺骨疼痛,飲食不進,嘔吐逆氣,心煩。

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。針刺三寸,灸五壯。主治胸脅部脹滿疼痛,疼痛牽引至胸中,咳嗽逆氣,呼吸困難,說不出話。

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一寸凹陷處。針刺三寸,灸五壯。主治胸部皮膚脹滿疼痛,喉嚨阻塞腫痛,無法吞咽水液。以上膺部中線的六個穴位,都是任脈的起始穴位,都需要仰臥取穴。

天突穴位於頸部喉結下下一寸,凹陷柔軟處,是陰維脈和任脈的交會穴。俯臥取穴。針刺一寸,灸三壯。主治咳嗽氣喘,胸中哽塞,喉嚨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,肺癰咳吐膿血,氣機壅塞不通,喉嚨內有熱瘡而無法進食,舌下靜脈青紫,突然受驚嚇而氣哽,喉嚨阻塞咽喉乾燥,咳嗽逆氣呼吸急促並伴隨肩背疼痛,頸部淋巴結腫痛。

廉泉穴位於頷下,喉結上方,舌根與下頷之間。針刺三寸,灸三壯。主治舌下腫痛難以說話,抽搐,唾液過多,咳嗽氣短,呼吸困難伴隨嘔吐,口噤閉合,舌根收縮,飲食困難。

承漿穴位於下唇正下方凹陷處,張口取穴。針刺二分,灸三壯或四十九壯,停灸四五天。灸灸太多可能損傷陽明經脈,導致風邪久治不愈,艾炷大小只能是一分半左右。主治半身不遂口角歪斜,面部腫脹,面癱,嘴巴張不開,口腔潰瘍,頭暈目眩,小便發黃或失禁,消渴症多飲,以及突然失聲不能說話。

以上經絡記載根據《明堂》舊文修改,以七字一句的形式呈現,治療方法則參考《銅人針灸經》,針灸深淺的程度則遵照《素問》。原文未記載的內容,不敢妄加註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