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6)

1.

諸血先須分各經,逆則上行順下行;

血乃水穀之精變成,生化於脾,生息於心,藏於肝,布於肺,施於腎,脈絡臟腑、耳目手足,資為運用。然陰道易虧,一有感傷,調理失宜,以致陽盛陰虛,錯經妄行。火載則上升,挾濕則下行。是以上溢清道,從鼻而出為衄;留滯濁道,從胃脘而出為咳唾;滲入腸間,從下部而出為血痢;結於腸胃,則成積而為血瘕。

分經言之,嘔吐,胃也;咳、唾、衄,肺也;痰帶血,脾也;咯血,系腎也;溺血,小腸、膀胱也;下血,大腸也;牙宣,胃或腎虛炎也。又血從汗孔出者,謂之肌衄;從舌出者,謂之舌衄,心與肝也;從委中穴出者,謂之膕血,腎與膀胱也。大概逆行難治,順行易治。

白話文:

人體血液首先要分佈到不同的經絡,逆行則向上,順行則向下。

血液是由水谷精華轉化而成的,在脾臟生化,在心臟生息,貯藏於肝臟,佈散於肺臟,作用於腎臟,並滋養脈絡、臟腑、耳目、手足,使之得以運作。然而陰氣容易虧損,一旦受到外感或調理不當,就會導致陽氣盛而陰氣虛,造成經絡錯亂,血液妄行。火氣旺盛則向上,伴隨著濕氣則向下。所以,血液向上逆行,從鼻孔流出稱為鼻衄;停留在濁氣通道,從胃脘流出稱為咳唾;滲入腸道,從下部流出稱為血痢;積聚在腸胃,則形成積塊,稱為血瘕。

按照經絡分佈來說,嘔吐屬於胃經;咳、唾、衄屬於肺經;痰帶血屬於脾經;咯血屬於腎經;溺血屬於小腸、膀胱經;下血屬於大腸經;牙齒出血,屬於胃虛或腎虛生炎。還有,血液從汗孔流出稱為肌衄;從舌頭流出稱為舌衄,屬於心與肝經;從委中穴流出稱為膕血,屬於腎與膀胱經。總的來說,血液逆行難以治療,順行則容易治療。

外證有潮夜反重,無潮者輕,有潮者重,潮盛脈大者死。然瘀血亦能作潮,日輕夜重者,血屬陰也。如九竅出血,身熱不臥者,即死。

量人虛實氣須清。

血隨氣行,氣行則行,氣止則止,氣溫則滑,氣寒則凝,故涼血必先清氣,知血出某經,即用某經清氣之藥,氣涼則血自歸隊。若有瘀血凝滯,又當先去瘀而後調氣,則其血立止。或元氣本虛,又因生冷勞役,損胃失血者,卻宜溫補,斂而降之,切忌清涼,反致停瘀胸膈不散,量之。

外感積瘀宜涼(血散火之)劑

外感四氣邪傳經絡,誤汗、誤下,以致邪逼經血妄行。風證,色青多鼻衄者,金沸草散去麻黃,加桔梗、枇杷葉、桑白皮,或參蘇飲加黃芩。寒證,色黯鼻衄點滴者,九味羌活湯、麻黃升麻湯。暑熱逼血,色紅,甚則黑者,茅花煎湯,調五苓散;暑毒攻心嘔血者,枇杷葉散去丁香,加黃連。濕證,色如煙塵,多下血者,胃風湯、當歸和血散。

白話文:

外在的病症若出現潮熱,晚上加重,沒有潮熱的病症較輕,有潮熱的病症較重,潮熱嚴重,脈象洪大的病症會致命。不過,瘀血也會造成潮熱,白天輕晚上重的,屬於陰血。例如九竅出血,身體發熱卻不願意躺下,就會致命。

要判斷病人的虛實,需要觀察氣的狀態。

血液隨著氣血運行,氣血運行則血液運行,氣血停滯則血液停滯,氣溫則血液滑利,氣寒則血液凝滯。因此,涼血一定要先清氣,知道出血屬於哪條經絡,就用清氣的藥物治療該經絡,氣涼了,血液自然會回到正常軌道。如果有瘀血凝滯,就必須先化瘀後調氣,這樣出血就能止住。如果元氣本來就虛弱,又因為生冷飲食、勞役過度損傷脾胃導致失血,就要溫補,收敛止血,切忌清涼,否則會導致瘀血停滯在胸膈,無法散去,需要謹慎用藥。

外感引起的瘀血,應該用涼血散火的藥物。

外感四氣的邪氣傳入經絡,誤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,導致邪氣逼迫經血妄行。風證,面色青白,常有鼻出血的,用金沸草散去麻黃,加桔梗、枇杷葉、桑白皮,或者用參蘇飲加黃芩。寒證,面色黯淡,鼻出血點滴的,用九味羌活湯、麻黃升麻湯。暑熱逼迫血液,面色紅,嚴重時會變成黑色,用茅花煎湯,加入五苓散;暑毒攻心嘔血的,用枇杷葉散去丁香,加黃連。濕證,面色像煙塵,常有便血的,用胃風湯、當歸和血散。

時毒,身熱吐膿者,陽毒升麻湯。積熱,因飲酒炙爆,蓄熱三焦者,黃連解毒湯、黃連枳殼二味湯、龍腦雞蘇丸、四生丸、大金花丸、槐角丸。瘀血,因打撲損傷,瘀聚胸膈者,犀角地黃湯、桃仁承氣湯。

內傷滋(陰溫)補火自平;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發熱、排出膿液,屬於時毒,可以用陽毒升麻湯。如果因為喝酒過度或吃太多辛辣的食物而導致內熱積聚在三焦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、黃連枳殼二味湯、龍腦雞蘇丸、四生丸、大金花丸或槐角丸。如果因為外傷導致瘀血積聚在胸膈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或桃仁承氣湯。內傷引起的陰虛火旺,可以靠自身調理慢慢恢復。

內傷七情,暴喜動心,不能主血;暴怒傷肝,不能藏血;積憂傷肺,過思傷脾,失志傷腎,皆能動血。治宜開痰行氣,二陳湯加酒紅花、升麻、歸身、黃連。虛者,加參、術及附子一片;熱者,加山梔、牡丹皮、茜草、生地、木香;氣急者,加栝蔞仁、桔梗;勞心無汗者,茯苓補心湯,有汗者,歸脾湯;素郁者,清肝解鬱湯;氣壅者,蘇子降氣湯。如失血後被七情,四物湯加木香、檳榔;陰虛者,去木、檳,加玄參、黃柏、枳殼。

白話文:

內心受到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刺激,例如過度喜悅使心神失控,無法控制血液;暴怒傷肝,無法儲藏血液;長期憂慮傷肺,過度思慮傷脾,志氣消沉傷腎,這些情緒變化都能導致出血。治療方法應以開痰行氣為主,可以在二陳湯的基础上加入紅花、升麻、歸身、黃連。虛弱者,再加參、術以及附子一片;發熱者,加山梔、牡丹皮、茜草、生地、木香;呼吸急促者,加栝蔞仁、桔梗;勞心耗神,不流汗者,用茯苓補心湯;流汗者,用歸脾湯;平時鬱悶者,用清肝解鬱湯;氣機鬱滯者,用蘇子降氣湯。如果出血後再受到七情影響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木香、檳榔;陰虛者,去掉木香、檳榔,加入玄參、黃柏、枳殼。

內傷飲食生冷、滯胃清道、氣濁血亂者,理中湯加乾葛、川芎。治衄能分陰陽,定血脈。冷暈倒者,加桂、附。傷酒吐血者,四君子湯加乾葛、川芎、山梔。內傷勞役,氣虛火盛者,單人參湯,或四君子湯加蒲黃、人乳、藕節。傷力吐血者,豬肝蘸白芨末食,或花蕊石散。內傷氣散,汗出汙衣,甚如血衃染者,黃耆建中湯、妙香散,或男胎髮燒灰飲之。

白話文:

內傷飲食生冷、胃中積滯、氣血不調的人,可以用理中湯加入乾葛和川芎治療。治鼻出血要分陰陽,才能止血。冷暈倒的人,要加桂枝和附子。傷酒吐血的人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乾葛、川芎和山梔治療。內傷勞累,氣虛火旺的人,可以用單獨的人參湯,或四君子湯加入蒲黃、人乳和藕節治療。受外力撞擊吐血的人,可以用豬肝蘸白芨末食用,或服用花蕊石散。內傷氣散,汗出濕透衣物,甚至像血染一樣的人,可以用黃耆建中湯、妙香散治療,或者服用男胎髮燒灰。

膕血,十全大補湯。內傷思慮色欲,血衰火燥者,滋陰降火湯、加味逍遙散、節齋四物湯、腎氣丸。

吁嗟男女血為疢,人知百病生於氣,而不知血為百病之胎也。凡寒熱、蜷攣、痹痛、癮疹、搔癢、好忘、好狂、驚惕、迷悶、痞塊、疼痛、癃閉、遺溺等證,及婦人經閉、崩中、帶下,皆血病也,通用四物湯。涼血,心,加黃連;小腸,山梔仁、木通;肺,加芩;大腸,實芩;肝,加條芩;膽,加黃連;腎、膀胱,加黃柏;脾,加生地;胃,加大黃;三焦,地骨皮;心胞絡,牡丹皮。

白話文:

膝盖疼痛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。如果是因为过度思考、纵欲过度,导致气血衰弱、燥热,可以用滋阴降火湯、加味逍遙散、节斋四物汤、肾气丸。

唉!男女的病,大多都跟血有关。人们都知道百病生于气,却不知道血是百病的根源。凡是寒热、身体蜷缩、关节疼痛、皮肤红疹、瘙痒、健忘、狂躁、惊恐、昏迷、肿块、疼痛、尿潴留、遗尿等症状,以及妇女月经闭止、月经量过多、白带异常,都是血病,都可以用四物汤治疗。如果需要凉血,则根据不同脏器添加不同的药物:心,加黄连;小肠,加山梔仁、木通;肺,加黄芩;大肠,加黄芩;肝,加黄芩;胆,加黄连;肾、膀胱,加黄柏;脾,加生地;胃,加大黄;三焦,加地骨皮;心包络,加牡丹皮。

清氣,心與胞絡,加麥門冬;肺,加枳殼;肝,加青皮、柴胡;脾,加白芍,胃,加石膏、乾葛,大腸、三焦,加連翹;小腸,赤茯苓;膀胱,滑石、琥珀。瘀血,加紅花、桃仁、韭汁、童便以行之。血來暴者,加薄荷、玄參以散之。血不止者,加蒲黃、京墨、茅根。久不止者,加升麻引血歸經。

白話文:

清氣入心和胞絡,加麥門冬;肺加枳殼;肝加青皮、柴胡;脾加白芍,胃加石膏、乾葛;大腸、三焦加連翹;小腸加赤茯苓;膀胱加滑石、琥珀。瘀血用紅花、桃仁、韭汁、童便來化解。血來得猛烈的,加薄荷、玄參來散瘀。血止不住的,加蒲黃、京墨、茅根。血久止不住的,加升麻引血歸經。

血止後,加炒黑乾薑,引血還元。血虛,加龜板;血燥,加人乳。

保全脾胃可長生。

血病每以胃藥收功,胃氣一復,其血自止。他如嘔吐後發熱,及傷寒汗下後發熱,但用調和胃氣,自然熱退,可見脾胃能統氣血。

白話文:

出血止住後,加入炒黑的乾薑,引導血液回到原本的位置。如果血虛,就加龜板;如果血燥,就加人乳。

保養脾胃可以長壽。

血液疾病大多可以用胃藥治癒,胃氣一恢復,血自然就會止住。其他像嘔吐後發熱,以及傷寒出汗後發熱,只要調和胃氣,自然就會退燒,可見脾胃能統管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