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5)

1.

諸氣皆因火作孽

七氣,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又曰九氣者,挾外感寒熱而言也。人身陰陽正氣,呼吸升降,流行榮衛,生養臟腑。惟七情火炎傷肺,閉塞清道,以致上焦不納,中焦不運,下焦不滲,氣濁火盛,熏蒸津液成痰,痰鬱成積,初起宜四七湯、七氣湯,辛溫消散;稍久,宜二陳湯,加芩、連、山梔,或當歸龍薈丸、木香檳榔丸,辛涼以折之。最忌辛香助火耗氣之劑,雖木香亦好上升,必佐以知母、黃柏。

白話文:

各種氣機失調,都是因為心火妄動所致。七情,包括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再加上外感寒熱,就成了九氣。人體陰陽調和,正氣運行,呼吸升降,滋養臟腑。但七情過度,心火旺盛,就會傷及肺氣,阻礙氣機運行,導致上焦不納、中焦不運、下焦不滲,氣濁火盛,蒸灼津液化為痰濕,痰濕積聚。初期宜服用四七湯或七氣湯,以辛溫之性散寒解表;時間久了,就該服用二陳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山梔,或當歸龍薈丸、木香檳榔丸,辛涼之性以折火降氣。最忌辛香助火耗氣的藥物,即使木香性升,也要配合知母、黃柏等藥物使用。

丹溪云:上升之氣,自肝而出,中挾相火,其熱為甚,自覺其冷,非真冷也。

間傷生冷與寒熱;

挾傷飲食生冷,嘔逆積痛者,治中湯,加木香,或蟠蔥散、丁香脾積丸。或七情後過飽,大實痛者,煮黃丸;因七情過飢,胃脘痛者,四君子湯,加木香。挾寒則腠理密而氣斂於中,五積散;入里,四逆湯。挾風,分心氣飲。挾風寒犯腦,羌活附子湯。挾寒濕,五苓散。五苓能升降諸氣,通利三焦,非特分利而已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,人體上升的陽氣,從肝臟升發出來,中間挾帶著相火,其熱氣很強,但人卻感覺寒冷,這不是真正的寒冷。

腹部疼痛可能是因為吃生冷食物或寒熱交加導致的。

如果因為吃生冷食物而導致嘔吐、反胃、積痛,可以用治中湯加木香,或用蟠蔥散、丁香脾積丸治療。如果因為七情過度,暴飲暴食後肚子劇痛,可以用煮黃丸治療。如果因為七情過度,空腹飢餓導致胃脘疼痛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木香治療。

如果腹部疼痛伴隨寒氣,則毛孔緊閉,氣機內斂,可以用五積散治療。寒氣深入到裡頭,可以用四逆湯治療。

如果腹部疼痛伴隨風邪,可以用分心氣飲治療。如果風寒侵犯腦部,可以用羌活附子湯治療。如果伴隨寒濕,可以用五苓散治療。五苓散可以升降氣機,通利三焦,不僅僅是利尿消腫。

凡此熱劑,明知口傷冷物,身受寒氣而後敢用,亦變法也。高陽生專謂冷生氣者,泥矣。挾暑熱,則腠理開而汗泄於外,黃連香薷散加蓼根,或清暑益氣湯,加木香。

喜(樂)恐(懼)驚(嚇)勞(動)散真元,喜動心,氣散不斂,過則健忘,歸脾湯;恐傷腎,精怯不升,過則下焦脹滿,三和散、補中益氣湯;驚傷膽,神亂不定,過則怔忡失志,妙香散、十味溫膽湯。此三者皆令真元耗散,多見不足之證。又勞則喘息汗出,亦令氣散,尤宜補益。

白話文:

即使知道會傷口,但身體已經受寒,仍然敢用熱藥,這也是變通之法。說冷能生氣的人,真是糊塗。因為暑熱,所以毛孔張開,汗液外泄,可以用黃連香薷散加蓼根,或清暑益氣湯加木香來治療。

喜、恐、驚、勞都能耗損真元。喜則傷心,氣散而不收斂,過度則會健忘,可用歸脾湯治療。恐則傷腎,精氣虛弱不上升,過度則下焦脹滿,可用三和散、補中益氣湯治療。驚則傷膽,神志渙散不定,過度則心悸失志,可用妙香散、十味溫膽湯治療。這三種情緒都能耗損真元,大多會出現氣虛不足的症狀。勞則喘息汗出,也會導致氣散,更需要補益。

怒(惱)憂(愁)悲(哀)思(慮)逸(靜)滯結。

怒傷肝,氣上逆,過則嘔逆,枳梗二陳湯、紺珠正氣天香湯,熱者柴陳湯。憂傷肺,其氣聚,過則喘促,蘇子降氣湯、分氣紫蘇飲;噎膈者,暫用五膈寬中散。悲傷心胞及肺系,其氣急,過則為狂者,枳殼煮散、升陽順氣湯。思傷脾,其氣結,過則痞滿,退熱清氣湯、溫膽湯、木香化滯湯、木香枳朮丸。

白話文:

生氣(惱怒)、憂愁、悲傷、思慮、過於安逸靜養都會導致身體氣機運行不暢,出現各種症狀。

生氣傷肝,肝氣上逆,嚴重會出現嘔吐反胃,可用枳梗二陳湯、紺珠正氣天香湯治療;如果伴有發熱,可用柴陳湯。憂愁傷肺,肺氣鬱結,嚴重會出現喘不過氣,可用蘇子降氣湯、分氣紫蘇飲治療;如果出現噎膈,可暫時服用五膈寬中散。悲傷傷心胞和肺系,心肺氣機急促,嚴重會出現狂躁,可用枳殼煮散、升陽順氣湯治療。思慮傷脾,脾氣鬱結,嚴重會出現腹脹不適,可用退熱清氣湯、溫膽湯、木香化滯湯、木香枳朮丸治療。

此四者皆冷邪氣鬱結,多見有餘之證。又逸則氣滯,亦令氣結,輕者行動即愈,重者橘皮一物湯。

結為積聚散虛中,氣結為五積、六聚、癥瘕、疝氣、大實痛等疾,暫用鹽煎散、阿魏撞氣丸、木香分氣丸、大黃備急丸。氣散則中虛,倦怠無力,短氣不足以息,宜調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;自汗喘急者,養正丹。俗云:氣無補法。

白話文:

這四種情况都是由於寒邪之氣鬱結在體內,多表現為實證。又若氣機失調,則氣血運行不暢,也容易導致氣結。輕者活動一下就能好轉,重者則需要服用橘皮一物湯。

氣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積聚,虛弱的內裡更容易出现氣結,導致五積、六聚、癥瘕、疝氣、大實痛等疾病。可暫時服用鹽煎散、阿魏撞氣丸、木香分氣丸和大黃備急丸來緩解。气散之後,由於體虛,容易出現倦怠無力、呼吸短促等症狀,宜服用調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。若伴有自汗喘急者,可服用養正丹。俗話說:气没有补救的方法。

不思氣虛不運,邪著為病,不補氣何由行?且如喘嗽氣鳴,以枳、梗、薑、橘、蘇、桂調其氣,以星、半、細辛豁其痰,而終不下降者,氣之所藏無以收也,必佐以補骨脂補腎,則氣始歸元。經曰:結者行之,散者益之是也。

走注眩暈吞酸噎;

素無積者,濁氣入榮衛,則攻刺肩背四肢。有積者,濁氣滯胸腹腸胃脅肋,著於一處則眩暈嘔吐,吞酸噎膈,痞痹泄瀉,心腹絞痛,流氣飲子主之,或木香勻氣散、梔姜飲、古萸連丸、梔萸丸、清膈蒼莎丸選用。

白話文:

如果只是單純的氣虛不運,導致邪氣侵襲而生病,不補益氣血,怎麼能驅除病邪呢?就比如喘咳氣鳴,要用枳實、橘梗、生薑、橘皮、蘇葉、桂枝來調和氣血,用葶苈子、半夏、細辛來化解痰濁,但如果一直往下沉降不了,說明氣虛不能收斂,必須要佐以補骨脂補腎,氣血才能歸於正常。經書上說:「結者行之,散者益之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經常感到頭暈目眩,吞酸噎膈;如果本身沒有積聚,濁氣侵犯到血脈,就會造成肩背四肢疼痛;如果有積聚,濁氣停滯在胸腹腸胃、脅肋等部位,集中在某個地方就會導致眩暈嘔吐、吞酸噎膈、痞塊、腹瀉、心腹絞痛,可以用流氣飲子來治療,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木香勻氣散、梔姜飲、古萸連丸、梔萸丸、清膈蒼莎丸等方劑。

胸膈痹腫二便難,胸膈痞塞,枳梗湯。胸痹氣塞,枳橘湯。浮腫,木香流氣飲。大便難,三和散、四磨湯、秘傳降氣湯。燥者,麻子仁丸。熱者,小承氣湯。如壯盛人,氣閉胸滿,百藥不效者,五香連翹湯。小便閉者,五苓散。

兼血兼痰宜審別。

血凝則氣亦滯,四物湯加香附、側柏葉。挾瘀血,加桃仁、紅花,或復元通氣散。痰壅則氣逆,順氣導痰湯、蘇子降氣湯,甚者,稀涎散,微微吐之。

白話文:

胸口和膈膜阻塞肿胀,大小便困难,可以用枳梗汤治疗。胸口痹痛、气塞不通,可以用枳橘汤治疗。身体浮肿,可以用木香流气饮治疗。大便困难,可以用三和散、四磨汤、秘传降气汤治疗。如果大便干燥,可以用麻子仁丸治疗。如果大便热燥,可以用小承气汤治疗。如果是身体壮盛的人,出现气滞胸闷,百药无效的情况,可以用五香连翘汤治疗。小便闭塞,可以用五苓散治疗。

如果同时伴有血瘀或痰饮,要仔细辨别。

血瘀凝滞就会导致气机阻滞,可以用四物汤加入香附、侧柏叶治疗。如果夹杂瘀血,可以加桃仁、红花,或者用复元通气散治疗。痰饮壅塞则会引起气逆,可以用顺气导痰汤、苏子降气汤治疗,严重者可以用稀涎散,微微地将其吐出来。

治分痰積少與多,降火清心尤妙訣。

不問內傷外感,久皆鬱熱滯為痰積,況七情之火,無日不起,五味之偏,無日不積,此丹溪、河間力主為火也。雖然七情總髮於一心,七氣總隸於一氣,氣,陽也,動則為火,故以降火、化痰、消積分治,量其所稟厚薄而加減之。大概氣虛,四君子湯;氣實,古烏附湯為主。

火多,合黃連解毒湯,加知母、枳殼;痰多,合二陳湯;積多,合平胃散;痛,加玄胡索、青皮、莪朮;寒,加官桂、吳萸;便閉,加木香、檳榔;男子血虛及婦人胎產氣疾,合四物湯。

白話文:

治療痰積,要區分少與多,降火清心是最有效的訣竅。無論是內傷或外感,久了都會導致鬱熱滯留形成痰積,何況七情之火無時無刻不燃燒,五味偏嗜也日積月累,所以丹溪、河間都強調火的重要性。雖然七情歸根結底都來自心,七氣也歸屬於一氣,而氣是陽性,動則生火,因此要以降火、化痰、消積分治,根據患者體質強弱加減藥量。一般來說,氣虛者以四君子湯為主,氣實者以古烏附湯為主。火多則加黃連解毒湯,並加知母、枳殼;痰多則加二陳湯;積多則加平胃散;疼痛則加玄胡索、青皮、莪朮;寒則加官桂、吳萸;便秘則加木香、檳榔;男子血虛及婦人產後氣疾則加四物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