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六 (22)

1. 雜病用藥賦

蜂姜丸,茜根、殭蠶、海粉、栝蔞仁、杏仁、蜂房、神麯各等分為末,薑汁、竹瀝為丸,含化。治酒痰嗽,積久如膠及牙宣腫痛。

痰嗽橘甘瓜連兮,團參橘姜醫氣促。

古橘甘散,橘皮去白四兩,甘草炙一兩,為末。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治痰嗽,極有效驗。

瓜連丸,栝蔞仁、杏仁、黃連各等分為末,竹瀝、韭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紫蘇煎湯送下,治傷酒,痰嗽喘急。

半瓜丸,半夏、栝蔞仁各五兩,貝母、桔梗各二兩,枳殼一兩半,知母一兩,為末,生薑汁浸,蒸餅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薑湯下。治痰嗽。

團參飲子,人參、半夏、紫菀、阿膠、百合、款冬花、杏仁、天門冬,經霜桑葉各五分,五味子、細辛、甘草各二分半,食後姜煎溫服。治七情飢飽損傷脾肺,咳嗽膿血,漸成癆瘵。如因氣加木香,咳唾血有熱加生地,有寒加鍾乳粉,疲極而咳加黃耆,損而唾血加沒藥、藕節,嘔逆腹滿不食加白朮,倍生薑,小便多加益智仁,大便溏去杏仁,加鍾乳粉,面浮氣逆加沉香、陳皮。加減同煎服。

古橘姜丸,陳皮、生薑同搗焙乾各二兩,為末,用神麯末二兩打糊為丸,加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食後臨臥米飲送下。治久患氣嗽聖藥。凡火嗽忌用人參、半夏、陳皮等燥藥,氣嗽忌用粟殼、豆蔻等澀藥。

霍亂回生,加味半硫祛冷痰;

回生散,陳皮、藿香各五錢,水煎溫服。治霍亂吐瀉,但一點胃氣存者,服之回生。

加味半硫丸,硫黃一兩,入豬臟內縛定,以米泔、童便、水酒各一碗,煮乾一半,取出洗淨曬乾,入半夏、人參、白茯各一兩,石膏一分,為末,薑汁浸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至百丸,空心米湯下。治憂思過度,脾肺氣閉,結聚痰飲,留滯腸胃,吐利交作,四肢厥冷,頭目眩暈,或復發熱。

九君子湯,陳皮、半夏、麥門冬、白茯、白朮各一錢,人參、小麥、甘草各五分,烏梅一個,姜煎溫服。治霍亂已愈,煩熱多渴,有痰,小便不利。

吐利交作,正料紅丸消食蓄。

紅丸子,莪朮,三稜各二兩,醋煮青皮、陳皮各五兩,乾薑、胡椒各二兩,阿魏一分,為末,陳米粉糊丸梧子大,礬紅為衣,每百丸,生薑、甘草煎湯下。治脾胃虛冷,飲食失節,聚留腸胃,或因飲食不調,沖冒寒濕,吐利並作,心腹絞痛。

筋轉難當,木萸加以炒鹽;

木萸散,吳萸五錢,木瓜一錢,食鹽五錢,同炒焦,先用瓦瓶炆水百沸,卻入前藥煎服。治霍亂吐瀉,或因飲冷,或胃寒失機,或大怒,或乘舟車,傷動胃氣,令人上吐下瀉不止,頭旋眼花,手足轉筋,四肢逆冷者最效。一方用枯礬為末,每一錢,百沸湯點服,亦好。

白話文:

雜病用藥賦

蜂姜丸:茜根、殭蠶、海粉、栝蔞仁、杏仁、蜂房、神麴等分研末,用薑汁、竹瀝做成丸藥,含服。主治因酒引起的痰嗽,久病痰如膠黏,以及牙齦腫痛。

痰嗽橘甘瓜連兮,團參橘姜醫氣促:

古橘甘散:橘皮(去白)四兩,炙甘草一兩,研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主治痰嗽,療效顯著。

瓜連丸:栝蔞仁、杏仁、黃連等分研末,用竹瀝、韭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用紫蘇煎湯送服。主治傷酒、痰嗽喘急。

半瓜丸:半夏、栝蔞仁各五兩,貝母、桔梗各二兩,枳殼一兩半,知母一兩,研末,用生薑汁浸泡,再用蒸餅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主治痰嗽。

團參飲子:人參、半夏、紫菀、阿膠、百合、款冬花、杏仁、天門冬、經霜桑葉各五分,五味子、細辛、甘草各二分半,飯後用薑煎湯溫服。主治七情(喜怒哀樂憂思恐)或飢飽不節損傷脾肺,導致咳嗽帶膿血,逐漸發展成肺癆。若因氣虛,可加入木香;咳唾帶血兼見發熱,可加入生地;畏寒,可加入鍾乳粉;極度疲倦而咳嗽,可加入黃耆;損傷而咳唾帶血,可加入沒藥、藕節;嘔逆腹滿不食,可加入白朮並加倍生薑;小便頻繁,可加入益智仁;大便溏瀉,可除去杏仁,並加入鍾乳粉;面浮氣逆,可加入沉香、陳皮。可根據病情增減藥物,同煎服用。

古橘姜丸:陳皮、生薑等量搗碎焙乾各二兩,研末,用神麴末二兩調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飯後臨睡前用米湯送服。主治久患氣嗽,是良藥。凡屬燥熱咳嗽忌用人參、半夏、陳皮等燥熱藥物;氣虛咳嗽忌用粟殼、豆蔻等澀藥。

霍亂回生,加味半硫祛冷痰:

回生散:陳皮、藿香各五錢,水煎溫服。主治霍亂吐瀉,只要尚存一點胃氣,服用此藥即可起死回生。

加味半硫丸:硫黃一兩,放入豬臟內紮緊,用米泔水、童尿、水酒各一碗,煮至剩下半碗,取出洗淨曬乾,再加入半夏、人參、白茯苓各一兩,石膏一分,研末,用薑汁浸泡,再用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主治憂思過度,導致脾肺氣閉,痰飲凝聚,停滯腸胃,出現吐瀉交作,四肢厥冷,頭暈目眩,或伴有發熱等症狀。

九君子湯:陳皮、半夏、麥門冬、白茯苓、白朮各一錢,人參、小麥、甘草各五分,烏梅一個,用薑煎湯溫服。主治霍亂痊癒後,煩熱口渴,有痰,小便不利。

吐利交作,正料紅丸消食蓄:

紅丸子:莪朮、三稜各二兩,醋煮青皮、陳皮各五兩,乾薑、胡椒各二兩,阿魏一分,研末,用陳米粉調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再用礬紅為衣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生薑、甘草煎湯送服。主治脾胃虛寒,飲食不節,導致食積停滯腸胃,或因飲食不調,感受寒濕,出現吐瀉交作,心腹絞痛。

筋轉難當,木萸加以炒鹽:

木萸散:吳茱萸五錢,木瓜一錢,食鹽五錢,一同炒焦,先用瓦罐炆水至沸騰,然後加入藥物煎服。主治霍亂吐瀉,或因飲冷、胃寒、暴怒、乘舟車等原因,傷及胃氣,導致上吐下瀉不止,頭暈眼花,手足抽筋,四肢冰冷。此方療效最佳。另一方是用枯礬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沸水沖服,效果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