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六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六 (21)

1. 雜病用藥賦

治汗斑方,牙皂、雄黃、半夏、川椒、蓽澄茄、白附子各等分,硫黃、信石各少許,為末,醋調絹包擦。又水粉、硫黃等分,生薑汁調擦,三次效。

噫!處方同類相求,用藥惟天陰騭。

傷寒古法特詳,暴寒亦腎所屬,外則先入皮毛,內則直凝胃腹。

常用沖寒散,香附、陳皮、草果各一兩半,砂仁、白薑、肉豆蔻各七錢,藿香、白茯、木通、吳萸各三錢,夏月去吳萸,加扁豆,換赤茯,為末。每一匙,溫酒、薑湯、米飲任下。治感寒腹痛作泄,或無泄而飲食少,胃弱怕吃肥膩等證。

諸咳因風寒,華蓋三奇或熏;

諸咳丸,陳皮、百藥煎、枳殼、半夏曲、訶子、知母各等分,薑汁入蜜為丸,白湯下。諸咳通用,傷風咳甚發表後,以此斷根尤妙。

華蓋散,蘇子、赤茯苓、陳皮、桑白皮、麻黃、杏仁各一錢,甘草五分,水煎溫服。治肺感風邪,咳嗽上氣,胸膈煩滿,項背拘急,頭目昏眩,鼻塞聲重,痰氣不利。

加減三奇湯,桔梗、陳皮、青皮、人參、紫蘇、桑白皮、甘草各五分,半夏七分,杏仁三分,五味子四分,姜煎。治咳喘胸滿。

單生薑丸,一味焙乾為末,糯米糊丸芥子大。每三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治寒嗽。

熏藥,佛耳草、款冬花各一錢半,鵝管石、雄黃各二分半,為末,用熟艾鋪紙上,以前藥分作二帖,卷作筒子,燒煙吸入口中,以溫茶常呷一二口,每一筒作三四夜吸,嗽止即住。治風入肺,久嗽不止。

久咳多熱鬱,芩半百花可掬。

古芩半丸,黃芩、半夏各一兩,為末,薑汁糊丸梧子大。每七十丸,薑湯下。治熱嗽生痰。

古百花膏,百合、款冬花各等分為末,蜜丸龍眼大,每一丸,食後臨臥細嚼薑湯下,噙化尤佳。治喘咳不已,或痰有血,若虛弱人,最宜服之。

加味百花膏,紫菀、款冬花各一兩,百部五錢,為末,每三錢,姜三片,烏梅一個,煎湯調,食後臨臥各一服,或蜜丸服亦好。治久嗽不愈。

葶藶散,葶藶、栝蔞仁、薏苡仁、桑白皮、升麻、葛根,桔梗各一錢,甘草五分,姜煎溫服。治過食煎炒及酒,以致喘急不得臥及肺癰等證。

食嗽知貝礬及兮,訶黎蜂姜解勞蒸;

古二母散,知母、貝母各一兩,巴霜十粒,為末。每服一字,姜三片,臨臥細嚼白湯下,便合口睡,其嗽即定,自胸膈必利下寒痰,粥補之。治遠年近日諸般咳嗽,兼治痰證。

加味二母丸,知母、貝母,用巴豆同炒黃色,去巴入白礬、白芨各等分,為末,薑汁和蜜為丸,含化;或加麥門冬、陳皮、阿膠等分亦好。治久嗽、癆嗽、食積嗽。

訶黎丸,訶子皮五錢,海石、栝蔞仁、青黛、杏仁,貝母、便制香附各二錢半,為末,薑汁和蜜為丸,含化,徐徐嚥下。治肺脹喘滿,氣急身重及勞嗽乾咳無痰等證。

白話文:

雜病用藥賦

治汗斑方:取牙皂、雄黃、半夏、川椒、蓽澄茄、白附子等量,硫黃、信石少許,研磨成粉,用醋調和,包在絹布裡擦拭患處。另外,也可取水粉、硫黃等量,用生薑汁調和擦拭,三次見效。

處方用藥,皆取其類同之效,藥物之運用全憑天意。

傷寒古法記載詳盡,暴寒之邪也屬腎經,外則先侵犯皮毛,內則直接凝滯胃腹。

常用沖寒散:取香附、陳皮、草果各一兩半,砂仁、白薑、肉豆蔻各七錢,藿香、白茯苓、木通、吳萸各三錢,夏季去除吳萸,改用扁豆,並將白茯苓換成赤茯苓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一匙,用溫酒、薑湯或米湯送服。主治感受寒邪引起的腹痛泄瀉,或無泄瀉但飲食減少,胃弱怕吃肥膩食物等症狀。

各種咳嗽皆因風寒所致,華蓋三奇湯或熏藥可治療。

諸咳丸:取陳皮、百藥煎、枳殼、半夏曲、訶子、知母等量,用薑汁和蜂蜜製成丸劑,用白湯送服。適用於各種咳嗽,尤其傷風咳嗽發散後,用此藥鞏固療效最佳。

華蓋散:取蘇子、赤茯苓、陳皮、桑白皮、麻黃、杏仁各一錢,甘草五分,水煎溫服。主治肺部感受風邪引起的咳嗽、氣喘、胸膈煩悶、項背拘緊、頭暈目眩、鼻塞聲重、痰氣不暢等症狀。

加減三奇湯:取桔梗、陳皮、青皮、人參、紫蘇、桑白皮、甘草各五分,半夏七分,杏仁三分,五味子四分,用薑汁煎服。主治咳嗽、氣喘、胸悶。

單生薑丸:取生薑單味焙乾研磨成粉,用糯米糊製成芥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主治寒咳。

熏藥:取佛耳草、款冬花各一錢半,鵝管石、雄黃各二分半,研磨成粉。用熟艾葉鋪在紙上,將藥粉分成兩份,捲成筒狀,點燃熏煙吸入口中,並用溫茶漱口。每筒藥可分作三四夜吸,咳嗽停止即可停止熏吸。主治風邪入肺引起的久咳不止。

久咳多屬熱邪鬱結,黃芩、半夏、百部、款冬花等藥物可以治療。

古芩半丸:取黃芩、半夏各一兩,研磨成粉,用薑汁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主治熱咳,痰多。

古百花膏:取百合、款冬花等量研磨成粉,用蜂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睡前細嚼,用薑湯送服,含化更好。主治咳嗽氣喘不止,或痰中帶血,尤其適合虛弱者服用。

加味百花膏:取紫菀、款冬花各一兩,百部五錢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薑三片、烏梅一個水煎服,飯後睡前各服一次;或製成蜜丸服用亦可。主治久咳不癒。

葶藶散:取葶藶子、栝樓仁、薏苡仁、桑白皮、升麻、葛根、桔梗各一錢,甘草五分,用薑汁水煎溫服。主治因過食煎炒食物及飲酒導致的氣喘、不能平臥以及肺癰等症狀。

食積咳嗽可用知母、貝母、白礬等藥物治療;訶黎、蜂房、薑等藥物可以緩解勞倦咳嗽。

古二母散:取知母、貝母各一兩,巴霜十粒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一字量,加薑三片,睡前細嚼,用白湯送服,服藥後合口睡覺,咳嗽即可減輕,從胸膈排出寒痰,之後用粥調養身體。主治多年或近期各種咳嗽,兼治痰證。

加味二母丸:取知母、貝母與巴豆同炒至黃色,去巴豆後加入白礬、白芨等量,研磨成粉,用薑汁和蜂蜜製成丸劑,含化服用;或加麥門冬、陳皮、阿膠等量亦可。主治久咳、肺癆咳嗽、食積咳嗽。

訶黎丸:取訶子皮五錢,海石、栝樓仁、青黛、杏仁、貝母、制香附各二錢半,研磨成粉,用薑汁和蜂蜜製成丸劑,含化,徐徐嚥下。主治肺脹、氣喘、胸悶、氣急、身體沉重以及勞累引起的乾咳無痰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