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29)
外集·卷五 (29)
1. 遍身部
從鼻準腫起,遍身生瘡,面上尤多者,樺皮散;便燥者,搜風順氣丸,以此調理斷根。失治久則風毒深入經絡,挾濕而成頑癬,或氣血虛敗而成漏,或誤服輕粉、水銀及不遵禁戒,而成風堆腫爛,流膿出汁,謂之癰。病至於此,亦有蝕傷眼鼻、腐爛玉莖、拳掌肢體,與癩無異,治宜消毒,兼以補虛。
消毒:頑癬者,皂根丸;筋骨痛者,皂刺丸、換骨丸;成漏者,象牙丸;腫塊者,仙遺糧丸。通用加味苦參丸、大楓丸、蠟礬丸、單苦參酒。消毒補虛,仙遺糧湯加鉤藤,或補氣瀉營湯、胡麻散。補虛:氣虛者,單人參湯、補中益氣湯;血虛者,四物湯加山梔、鉤藤、金銀花、甘草節,或腎氣丸、四聖不老丹;氣血俱虛者,八物湯、八味丸,單仙遺糧丸。外貼:太乙膏、白蠟膏。
疔瘡全是飲食毒,發因災畜暴沴傷;
經曰: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。恣食辛辣厚味,炙爆腥葷,及誤食自死禽獸,蘊毒於中而即發者有之;或卒遇大風、大霧、大暑、大寒,天地暴沴之氣,襲注經絡,觸動其毒而發者;或因感死畜蛇蟲毒氣而發者,其死尤速。初發或因衣物觸著而疼痛忽生,或因發疹抓破而成疱,僅一小瘡,殺人一二日間,比之癰疽尤毒。
生於四肢及頭面,疔發無定處,或肩、背、腰尤緩,在頭面、耳、鼻、口、目、舌根、唇上及手足骨節間者最急。如生兩足,多有紅絲至臍;生兩手,多有紅絲至心;生唇、面、口內,多有紅絲入喉者,俱難治。須急看,以針挑撥其絲,出血以泄其毒氣,方可保生。
頂硬根突近寸長。變黑腫爛透深孔,形色不一極痛癢;
瘡頭黑硬如釘,四畔帶赤如火,盤根突起寸余,隨變焦黑,未幾腫大而光,轉為濕爛,深孔透肌,如大針穿之狀。其形初起大小不一,或如水泡,如吳萸,如豆,如石榴子,其色有五,《內經》分應五臟,各有所屬部位。《局方》別一十三種:一、麻子疔。狀如黍米稍黑。忌麻仁、麻衣。
二、石疔。如黑豆甚硬。忌瓦礫、磚石。三、雄疔。四畔仰,疱漿起,色黃,大如錢孔。四、雌疔。四面疱漿起,心凹,色稍黃,如錢孔,俱忌房室。五、火疔。狀如湯火燒,四畔有煙焰。忌火燒烙。六、爛疔。色稍黑,膿出流出。忌沸湯、熱食、爛物。七、三十六疔。狀如黑豆,今日生一,明日生二,及滿三十六數即死。
忌嗔怒。八、蛇眼疔。狀如蛇眼。忌惡眼人及嫉妒人見。九、鹽膚疔。狀大如匙,面色赤,中有黑粒。忌食鹽。十、水洗疔。狀大如錢,頭白里黑,汁出中硬。忌飲漿水、水洗、渡河。十一、刀鐮疔。狀如薤葉大,長一寸,肉黑如燒烙。忌刺及刀鐮切割。十二、浮漚疔。其狀曲圓,少許不合,大如薤葉,內黃外黑,黑處刺之不痛,黃處刺之痛,十三、牛狗疔。
白話文:
遍身部
鼻子附近腫起,全身長瘡,尤其臉上較多者,用樺皮散;大便乾燥者,用搜風順氣丸調理,以求根治。若久治不癒,風毒深入經絡,夾雜濕氣形成頑固的癬,或因氣血虛弱而形成廔管,或誤服輕粉、水銀以及不遵守禁忌,導致風毒堆積腫脹腐爛,流膿出水,稱為癰。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,甚至會腐蝕眼鼻、爛掉陰莖、拳頭、手掌及四肢,與癩病無異,治療應以消毒為主,並兼顧補虛。
消毒的方法:頑固的癬用皂根丸;筋骨疼痛者,用皂刺丸、換骨丸;形成廔管者,用象牙丸;腫塊者,用仙遺糧丸。通用藥物還可加味苦參丸、大楓丸、蠟礬丸、單苦參酒。消毒兼補虛,可用仙遺糧湯加鉤藤,或補氣瀉營湯、胡麻散。補虛的方法:氣虛者,用單人參湯、補中益氣湯;血虛者,用四物湯加山梔、鉤藤、金銀花、甘草節,或腎氣丸、四聖不老丹;氣血俱虛者,用八物湯、八味丸,單用仙遺糧丸。外敷藥物:太乙膏、白蠟膏。
疔瘡都是飲食中毒引起的,發病原因是災禍、畜牲、暴熱之氣的傷害;
經書上說:吃得太好,就容易生大疔瘡。恣意食用辛辣厚味、炙烤爆炒的腥葷食物,或誤食死去的禽獸,毒素積聚體內就會發病;或者突然遭遇大風、大霧、酷暑、嚴寒,天地間的暴戾之氣侵入經絡,觸動毒素而發病;或者因為接觸死去的牲畜、蛇蟲的毒氣而發病,這種情況死亡最快。初期可能因為衣物摩擦而突然疼痛,或因為疹子抓破而形成水泡,只是一個小小的瘡,卻能在一天兩天內致人於死,比癰疽更毒。
疔瘡長在四肢和頭面部,發病位置不定,長在肩、背、腰部較緩慢,長在頭面、耳、鼻、口、眼、舌根、嘴唇以及手足關節處則最危急。如果長在兩腳,常會出現紅絲向上蔓延到肚臍;長在兩手,常會出現紅絲向上蔓延到心臟;長在嘴唇、臉部、口腔內,常會出現紅絲蔓延到喉嚨,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。必須緊急處理,用針挑破紅絲,放出血來排出毒氣,才能保住性命。
頂端堅硬,根部突出,長度近一寸。顏色變黑腫脹腐爛,深及孔洞,形狀顏色各不相同,劇烈疼痛瘙癢;
瘡頭黑硬像釘子一樣,周圍發紅像火一樣,根部突出寸餘,很快變焦黑,不久腫大發亮,轉為濕爛,深孔穿透肌膚,像大針穿過一樣。初期大小不一,有的像水泡,有的像吳茱萸,有的像豆子,有的像石榴子,顏色有五種,《內經》將其歸屬於五臟,各有其所屬部位。《局方》又將其細分為十三種:一、麻子疔。狀如黍米,略帶黑色。忌食麻仁、麻衣。二、石疔。像黑豆一樣堅硬。忌食瓦礫、磚石。三、雄疔。四周隆起,疱漿湧出,顏色發黃,大小如錢孔。四、雌疔。四周疱漿湧出,中間凹陷,顏色略黃,如錢孔,均忌房事。五、火疔。狀如火燒,四周有煙焰狀。忌火燒烙燙。六、爛疔。顏色略黑,膿液流出。忌食沸水、熱食、腐爛食物。七、三十六疔。狀如黑豆,今天生一個,明天生兩個,直到長滿三十六個就死亡。忌生氣。八、蛇眼疔。狀如蛇眼。忌讓心懷惡意或嫉妒的人看見。九、鹽膚疔。狀如匙大,面色發紅,中間有黑點。忌食鹽。十、水洗疔。狀如錢大,頭部白色中間黑色,汁液流出,中間堅硬。忌飲漿水、用水洗、過河。十一、刀鐮疔。狀如薤葉大小,長約一寸,肉黑如燒烙。忌用刀或鐮刀切割。十二、浮漚疔。形狀彎曲圓潤,略有不平,大小如薤葉,內黃外黑,黑色處刺之不痛,黃色處刺之則痛。十三、牛狗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