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26)

1. 遍身部

五疥,五癬,血風瘡,癩風,楊梅瘡,疔瘡,多骨疽,翻花瘡,流注,瘭痼,暑熱瘡,痱痤瘡,寒冷瘡,凍瘡,手足皸,蝸瘡,𣲵瘡,浸淫瘡,白蛇纏,湯火瘡,肥瘡,疣瘡,漆瘡,竹木刺,折傷,破傷風

五疥乾溼蟲砂膿,五疥由五臟蘊毒而發,屬足三陰者尤多。

便秘為實利虛風;

瘡有遍體難分經絡,必憑外證以斷虛實。焮腫作痛,便秘硬,發熱者,為風毒濕熱;漫腫癢痛,晡熱,或時寒熱,體倦少食,便順利者,為血虛風熱。

乾疥瘙癢肺燥甚,乾疥瘙癢,皮枯屑起,便秘者,為心肝火鬱於肺,四順清涼飲、古荊黃湯、搜風順氣丸;久者,天門冬膏。便利者為相火鬱於肺,活血潤燥生津飲,或四物湯加黃芩、連翹、天門冬;久者,腎氣丸;久虛,古烏荊丸。如素有肺風,面上多粉刺者,樺皮散。

濕毒臖腫脾胃攻。

濕疥臖腫作痛,久則水流如黑豆汁,便秘者為脾郁濕熱毒,防風通聖散(俱酒蒸或炒,大黃另用酒煨炒三次)加木鱉子,或升麻葛根湯加天麻、蟬蛻。氣滯,復元通氣散;濕勝者,除濕丹。

便利者,為脾虛濕熱,補中益氣湯量加芩、連清熱,芎、芷燥濕;胃火作渴者,竹葉黃耆湯;脾郁盜汗不寢者,歸脾湯;溺澀腹脹者,胃苓湯加黃連;久者,二炒蒼柏丸;濕勝,單蒼朮膏;脾肺風毒者,何首烏散。

砂細作疼心血滯,砂疥,如砂子細個,或痛或癢,抓之有水,焮赤。乃心血凝滯。便秘者,當歸丸,或涼膈散合四物湯;久者,酒蒸黃連丸;胸煩多痰者,牛黃清心丸;心煩口乾,小便不利者,連翹飲。便利者,活血四物湯;久者,當歸飲。

蟲疥如癬肝火沖;

火盛生蟲,即腐草為螢意也。蟲疥,癢不知痛,延蔓易於傳染。便秘者,肝風熱甚,蘆薈丸,或敗毒散,磨羚羊角汁刺之;久者,古苦皂丸。便利者,肝經火鬱,逍遙散,磨羚羊角汁刺之;久不愈者,胡麻散。但諸瘡久則生蟲,須兼外治敷洗。

膿窠焮痛脾壅熱,痛慢虛火腎不充;

含漿稠膿色厚,焮痛便秘者,為濕熱,五香連翹湯、升麻和氣飲,或竹葉石膏湯合四物湯;含漿膿清色淡,不痛便利者,為腎虛火,八味逍遙散,或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,或四生散、腎氣丸。

更分上下與肥瘦,上體多兼風熱,下體多兼風濕;肥人多風濕,瘦人多血熱。瘦弱虛損,腎枯火炎,縱有便秘、發熱、作渴等證,只宜滋陰降火,略加秦艽、蒼耳、連翹之類,決不可純用風藥涼血傷胃,因皮膚之疾而壞臟腑者有之。通用連歸湯。氣虛,四君子湯;血虛,合四物湯;風,合消毒飲;濕,合平胃散。

開鬱退熱殺其蟲。

開毒郁,須辛溫,吳萸、白芷之類;退肌熱,須苦寒,芩、連、大黃之類;殺蟲,須水銀之類,此丹溪外治三法也。乾疥,吳茱萸散,或黃連、大黃為末,豬膽汁調搽;濕疥,一上散;砂疥,剪草散;蟲疥,硫黃餅;膿窠,三黃散。通用摩風膏。洗藥:用荊芥、黃柏、苦參等分煎湯,癢加蛇床子、川椒;腫加蔥白。

白話文:

遍身皮膚病

包含:五種疥瘡、五種癬、血風瘡、癩風、楊梅瘡、疔瘡、多骨疽、翻花瘡、流注、瘭痼、暑熱瘡、痱痤瘡、寒冷瘡、凍瘡、手足皸裂、蝸瘡、𣲵瘡、浸淫瘡、白蛇纏、湯火瘡、肥瘡、疣瘡、漆瘡、竹木刺、折傷、破傷風。

五種疥瘡: 會出現乾燥、潮濕、蟲蝕、砂粒狀和化膿的狀況。這類疥瘡多由五臟內部的毒素積聚引起,尤其是足三陰經脈(脾、肝、腎)更容易出現。

便秘 通常是實證,如果同時有風邪的話,則為虛證。

各種皮膚病 可能遍布全身,難以區分具體的經絡。因此,必須根據外在的症狀來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:

  • 紅腫、疼痛、便秘、大便乾硬、發熱,這通常是風毒、濕熱所引起的。
  • 皮膚漫腫、搔癢、午後發熱、時冷時熱、身體疲勞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正常,這通常是血虛和風熱所引起的。

乾燥疥瘡: 皮膚乾燥搔癢,皮膚乾燥起屑,如果有便秘,說明是心肝的火氣鬱積在肺部。可以服用四順清涼飲、古荊黃湯、搜風順氣丸。久病的話,可使用天門冬膏。如果沒有便秘,則是因為相火(腎火)鬱積在肺部,可以服用活血潤燥生津飲,或是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連翹、天門冬。久病者可以服用腎氣丸;如果是久病且身體虛弱,可以服用古烏荊丸。如果本身就有肺風,臉上長很多粉刺,則可以使用樺皮散。

潮濕性疥瘡: 皮膚紅腫疼痛,長時間下來會流出像黑豆汁般的液體。如果有便秘,說明是脾臟鬱積濕熱毒。可以服用防風通聖散(藥材皆用酒蒸或炒過,大黃另外用酒煨炒三次),加上木鱉子,或是升麻葛根湯加上天麻、蟬蛻。如果是氣滯,則可以服用復元通氣散;如果是濕邪過盛,則可以服用除濕丹。如果沒有便秘,則是因為脾虛造成濕熱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大劑量的黃芩、黃連來清熱,以及川芎、白芷來燥濕。如果胃火旺盛導致口渴,可以服用竹葉黃耆湯;如果脾氣鬱結導致盜汗失眠,可以服用歸脾湯;如果小便不順暢且腹脹,可以服用胃苓湯加上黃連。久病者可以服用二炒蒼柏丸;如果是濕邪過盛,可以使用單蒼朮膏;如果是脾肺有風毒,可以使用何首烏散。

砂粒狀疥瘡: 疥瘡看起來像細小的砂粒,時而疼痛時而搔癢,抓了之後會流出水液,並且會紅腫。這是因為心血凝滯所造成的。如果有便秘,可以服用當歸丸,或是涼膈散搭配四物湯。久病者可以服用酒蒸黃連丸;如果胸悶多痰,可以服用牛黃清心丸;如果心煩口乾、小便不順暢,可以服用連翹飲。如果沒有便秘,可以服用活血四物湯;久病者可以服用當歸飲。

蟲蝕狀疥瘡: 這種疥瘡搔癢卻不覺得疼痛,而且容易蔓延傳染。這就像腐爛的草會生出螢火蟲一樣,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生蟲。如果有便秘,說明是肝風熱過盛,可以服用蘆薈丸,或是敗毒散,並用羚羊角汁擦拭患處。久病者可以服用古苦皂丸。如果沒有便秘,則是因為肝經火氣鬱積,可以服用逍遙散,並用羚羊角汁擦拭患處。久病不癒者可以使用胡麻散。但各種瘡瘍如果時間長了都會生蟲,必須同時搭配外敷或洗滌的方法來治療。

膿瘡: 膿液濃稠且顏色深,紅腫疼痛且有便秘,這是濕熱引起的,可以服用五香連翹湯、升麻和氣飲,或是竹葉石膏湯搭配四物湯。膿液清淡且顏色淺,不痛且沒有便秘,這是腎虛火旺引起的,可以服用八味逍遙散,或是四物湯加上知母、黃柏,或是四生散、腎氣丸。

根據身體上下部位和體型肥瘦

  • 上身容易出現風熱,下身容易出現風濕。
  • 肥胖的人容易有風濕,瘦弱的人容易有血熱。
  • 體型瘦弱且身體虛損的人,多半是腎虛火旺。即使有便秘、發熱、口渴等症狀,也只適合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稍微加上秦艽、蒼耳、連翹之類的藥材,千萬不能只用涼血散風的藥物,這樣會傷害腸胃。這是因為皮膚疾病有可能損害到內臟。通常可以使用連歸湯。
  • 氣虛的人可以服用四君子湯;血虛的人可以搭配四物湯;有風邪的人可以搭配消毒飲;有濕邪的人可以搭配平胃散。

疏通鬱結、退熱、殺蟲

  • 疏通毒素的鬱結,需要用辛溫的藥材,像是吳茱萸、白芷之類。
  • 退除皮膚的熱,需要用苦寒的藥材,像是黃芩、黃連、大黃之類。
  • 殺蟲,需要用水銀之類的藥材。 以上是朱丹溪所提出的外治三法。

外用藥方:

  • 乾燥疥瘡:可以使用吳茱萸散,或是黃連、大黃磨成粉末,用豬膽汁調和後塗抹。
  • 潮濕疥瘡:使用一上散。
  • 砂粒狀疥瘡:使用剪草散。
  • 蟲蝕狀疥瘡:使用硫黃餅。
  • 膿瘡:使用三黃散。
  • 通用藥膏:可以使用摩風膏。

洗滌藥方: 可以使用荊芥、黃柏、苦參等分煎煮後洗滌患處,如果搔癢,可以加入蛇床子、川椒;如果紅腫,可以加入蔥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