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24)

1. 足膝部

腳跟瘡乃督腎部,內因虧損足三陰;

腳跟乃督脈發源,腎經過脈。內因飲食起居,虧損足三陰所致,或外被犬、兔所咬而成。

初必腳軟並跟痛,一味滋補免得尋。

漫腫食少者,補中益氣湯;晡熱頭昏者,逍遙散、腎氣丸;咳嗽吐痰者,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。久不斂口,滴盡氣血而死。腳肚上生瘡,初如粟漸大,抓搔不已,成片包腳相交,黃水流出,癢不可忍,久成痼疾難愈。先用貫眾煎湯淋洗,後用百藥煎為末,津唾調,逐旋塗敷,自外而入。

袴口瘡生於腳脛,或因物打撲而成。其瘡口狹,皮內極闊,皮薄如竹膜。極癢痛,終日黃水流,延蔓而生,甚者數十年不愈,又易於染人。患者須忌房室則易愈。用韭菜地乾地龍屎為末,入輕粉、清油,或白犬血調敷。內、外臁瘡亦治。

腳發足心或縫間,三陽易治三陰難;

生足掌,或足指縫間。色赤腫痛,膿稠者,屬足三陽濕熱下注、易治;微赤微腫,膿清者,屬足三陰虧損,難治;若黑黯不腫痛,不潰膿,煩熱作渴,小便淋瀝者,陰敗末傳惡證,不治。

湧泉發熱乃其兆,灸熨滋降可保安。

治法:濕熱下注者,先用隔蒜灸,及活命飲以解蘊毒,次服補中益氣湯、腎氣丸以補精氣。三陰虛者,初起托裡消毒散,或托裡散加牛膝、檳榔、杜仲,或托裡消毒散;潰後大防風湯、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。陰虛足心熱者,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,脾虧者,補中益氣湯。若專治瘡者,死。

又有嵌甲不能行,五指濕爛如湯潑。

嵌甲因靴窄研損,爪甲陷入,四邊腫焮,黃水流出,侵淫相染,五指濕爛,漸漸引上腳趺,疱漿四起,如湯潑火燒,日夜倍增,不能行動。以陳皮濃煎湯浸,良久,甲肉自相離開,輕手剪去肉中爪甲,外用蛇蛻一條燒灰,雄黃四錢為末,干糝。乾者,香油調敷。與甲疽條參治。

腳指丫瘡濕爛,及足指角急為甲所入,肉便刺作瘡濕爛,用枯礬三錢,黃丹五分,為末糝之。或鵝掌黃皮燒灰糝之。又方:用細茶嚼爛敷之。因暑手抓,兩腳爛瘡亦宜,能解熱燥故也。指縫搔癢成瘡,血出不止,用多年糞桶箍篾,燒灰敷之。腳上及指縫中沙瘡,用燕窠泥略炒,黃柏,二味為末,香油調敷,痛者加乳香。

腳背發必兼消渴,輕者赤痛猶可活;重潰色黑名脫疽,甚重筋骨寧斬割。

腳背發,又名脫疽疔,以其能潰脫也,亦有患於手背及手指者。原因膏粱房室,損傷脾腎,或先渴而後發,或先發而後渴。輕者,色赤作痛自潰,可治。先用隔蒜炙,內服活命飲,或敗毒散加金銀花、白芷、大黃;痛止乃與托裡散,或內托十宣散去桂,加天花粉、金銀花。挾氣者,十六味流氣飲;下虛者,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、大苦參丸。

白話文:

足膝部

腳跟長瘡,是因為督脈和腎經受損,內在原因是足三陰經虧虛所致;腳跟是督脈的起點,腎經也經過此處。內在原因是飲食起居不節,導致足三陰經虧虛,或者被狗、兔咬傷而引起。

初期腳會發軟並伴隨腳跟疼痛,單純滋補即可避免病情惡化。

如果出現腫脹、食慾不振,則服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出現午後發熱、頭暈,則服用逍遙散、腎氣丸;如果咳嗽痰多,則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。長期不節制飲食,耗盡氣血,則會危及生命。腳面上長瘡,初期像小米粒一樣小,逐漸變大,反覆抓撓,形成一片包裹腳部的瘡面,流出黃水,奇癢難忍,久而久之成為頑固難治的疾病。先用貫眾煎湯清洗,然後用百藥煎研磨成粉末,用唾液調和,反覆塗敷,從外往裡治療。

袴口瘡(小腿部位的瘡)長在小腿上,可能是因為外傷碰撞所致。瘡口狹窄,但皮下範圍很廣,皮膚薄如竹膜。非常癢痛,整天流黃水,會蔓延擴散,嚴重者數十年不愈,而且容易傳染他人。患者必須戒房事才能更容易痊癒。用韭菜根、蚯蚓糞便研磨成粉末,加入輕粉、清油,或用白狗血調和敷在患處。內外臁瘡(小腿內外側的瘡)也可這樣治療。

腳趾或腳心長瘡,三陽經的容易治療,三陰經的則難治;

長在腳掌或腳趾縫隙之間。顏色紅腫疼痛,膿液濃稠的,屬於足三陽經濕熱下注,容易治療;顏色微紅微腫,膿液清稀的,屬於足三陰經虧損,難治;如果顏色黑暗不紅腫不痛,不潰爛流膿,伴隨發熱口渴,小便淋瀝,這是陰經敗壞的晚期惡症,難以治療。

湧泉穴發熱是其徵兆,艾灸溫熨,滋陰降火可以預防。

治療方法:濕熱下注者,先用隔蒜灸,服用活命飲以解毒,然後服用補中益氣湯、腎氣丸以補益精氣。三陰虛者,初期用托裡消毒散,或者托裡散加牛膝、檳榔、杜仲,或者只用托裡消毒散;潰爛後服用大防風湯、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。陰虛腳心熱者,服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;脾虛者,服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只專攻治療瘡瘍,反而會危及性命。

還有一種嵌甲不能行走,五個腳趾濕爛如被開水燙傷的情況。

嵌甲是因為鞋子太窄磨損所致,指甲嵌入肉中,四周紅腫,流出黃水,互相感染,五個腳趾濕爛,逐漸蔓延到腳背,起泡流水,如同被開水燙傷一樣,日夜加重,無法行走。用陳皮濃煎的湯浸泡,很久之後,指甲和肉自然分離,輕輕剪掉肉中的指甲,外用一條蛇蛻燒成灰,雄黃四錢研磨成粉末,撒在患處。乾燥者,用香油調和敷用。與甲疽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。

腳趾縫隙濕爛,以及腳趾甲角刺入肉中,形成瘡瘍濕爛,用枯礬三錢,黃丹五分,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。或者用鵝掌黃皮燒成灰撒在患處。另一個方法:用細茶葉嚼爛敷在患處。因夏季用手抓撓,導致腳上長瘡濕爛者也適用,因為可以解熱燥。指縫搔癢形成瘡瘍,出血不止,用多年使用過的糞桶箍篾燒成灰敷在患處。腳上和指縫中的沙眼瘡,用燕窩泥略炒,加黃柏,兩味藥研磨成粉末,用香油調和敷用,疼痛者加入乳香。

腳背長瘡必定伴隨消渴(糖尿病),輕者紅腫疼痛尚可治療;嚴重潰爛,顏色發黑,稱為脫疽,病情嚴重者,必須截肢。

腳背長瘡,又稱脫疽,因為它會潰爛脫落,手背和手指也會患此病。原因是過度飲食、房事過度,損傷脾腎,或者先口渴然後長瘡,或者先長瘡然後口渴。輕者,顏色發紅疼痛,自行潰爛,可以治療。先用隔蒜灸,內服活命飲,或者敗毒散加金銀花、白芷、大黃;疼痛停止後服用托裡散,或者內服十宣散去桂枝,加天花粉、金銀花。伴隨氣滯者,服用十六味流氣飲;下焦虛寒者,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、大苦參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