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17)

1. 背腰部

總論中間法可憑。

表證內托發汗,里證內疏通,在經和解。體虛者,未潰托裡消毒;已潰托裡溫補。詳前總論。

白話文:

背腰部

總體來說,治療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。

表證(症狀在體表)內托(向內疏導)發汗,里證(症狀在內臟)內疏通(從內部疏通),在經絡上和解(調和經絡)。體質虛弱者,瘡瘍未潰破時,應內托(向內疏導)並消毒;瘡瘍已潰破時,應內托(向內疏導)並溫補。詳見前面的總論。

2. 臀腿部

臀癰(附臀蛆瘡),便毒,路岐,懸癰(附穀道中瘡),痔漏,陰瘡,陰囊癰(附小兒陰囊生瘡),婦人陰瘡(附交接出血),附骨疽(附腿上寒濕瘡),杖瘡

臀癰太陽部位奧,雖然多血氣罕到;

臀居小腹之後,部位僻奧,雖曰多血,然氣既罕到,血亦罕來。中年患此,誠為可慮。

陰虛濕熱是病根,內托固里性無躁。

初起未成膿者,隔蒜灸,再用蔥熨法;欲作膿者,內托羌活湯;痛甚者,活命飲;腫硬痛者,托裡消毒散,微腫痛者,托裡散;脾虛不能消散,或食少不作膿者,六君子湯加芎、歸、黃耆,偏右臀腿者尤宜;腎虛不能消散,或作渴、溺淋者,腎氣丸。有脾虛誤服消導藥,以致氣陷下,腫痛甚者,補中益氣湯,或十全大補湯。

潰後尤宜進此二藥,以固其里。兼節酒色,戒躁暴,乃可萬全。臀蛆瘡痛癢者,摩風膏。只癢甚有蟲者,用硫黃一兩,人言一錢,為末,用醋調勻,慢火熬干,復熬化,如火起,將醋灑數次,傾地下待冷成餅,用麻油磨濃,候瘡癢,抓破擦上,三日即愈。

便癰屬足厥陰肝,欲云便毒,實血疝也。生於腿胯小腹之間,乃厥陰肝經,乃沖、任、督三脈隧道,乃精氣出入之路也。

房欲強精只一端;

或入房忍精,或思色不遂,或當泄不泄,敗精凝滯為瘀,腫痛在胯腹之間,先用五苓散,利去敗精,便秘加大黃;有寒熱者,小柴胡湯加山梔、澤瀉,後用腎氣丸以補精,兼逐瘀血。

濕熱因勞或被冷,補瀉方詢便易難。

內有濕熱,外被寒邪相拒,敗瘀不得散,治宜清肝火,活瘀血,滲利腎經邪水。體實二便難者,兩解湯、八正散;挾鬱怒者,流氣飲子,或復元通氣散加天花粉、白芷、青木香;腫痛甚者,活命飲;濕熱壅滯者,龍膽瀉肝湯;體薄大便易,而小便澀者,小柴胡湯加芎、歸、知、柏、澤瀉,或神效栝蔞湯加柴胡、山梔;痛甚者,活命飲去大黃。濕熱因勞倦氣滯者,補中益氣湯。

潰後俱宜托裡散、八物湯加柴胡,或十全大補湯。久欲成漏者,蠟礬丸。單方:用紫花地丁擂酒服最妙。

騎馬兩邊異名爾,便毒左右兩邊俱發,或先有疳瘡而發,或卒然起核疼痛而發,用藥同前。古方:初起宜國老膏,入皂角炭少許主之。外用鳳尾草煎湯洗淨,以明松香為末,日三次干糝自愈。愈後仍戒房室行動。

路岐些小胯襠間。

腫痛者,內服單蜘蛛方;外用炒蔥熨三五次,後以消毒消腫藥加大黃、木鱉子、南星、草烏敷之;破者,用生肌散。此證小兒患之,多因食積痰滯。

懸癰足三陰虧損,生穀道前,陰囊之間,初發甚癢,狀如松子,漸如蓮子,日久如桃李,加以赤腫;若破則大小便從此中而出,不可救也。

輕則漏瀝重即殞;

輕則瀝盡氣血而亡,重則內潰即死。

白話文:

臀部和腿部的疾病:

臀部癰(包括臀部蛆蟲瘡):這種瘡長在臀部,雖然那裡的血脈豐富,但氣血很少能到達。臀部位置隱蔽,雖然說血多,但氣血難以到達,中年人患這種病要特別注意。

病根是陰虛濕熱,治療要以內托、固本為主,不宜過於躁進。

初期還沒化膿時,可以用隔蒜灸或蔥熨法。快要化膿時,服用內托羌活湯。疼痛劇烈時,用活命飲。腫脹堅硬且痛時,用托里消毒散。稍微腫痛時,用托里散。如果因脾虛導致無法消散,或食慾不振而不化膿,可服用六君子湯加芎、歸、黃耆,特別是右臀或腿部有病症時更適合。如果因腎虛導致無法消散,或出現口渴、小便淋漓等症狀,可服用腎氣丸。有脾虛的人誤服消導藥,導致氣虛下陷,腫痛加劇的,要用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。

潰爛後,更要服用上述兩種藥來固本。同時要節制酒色,戒除暴躁,才能確保痊癒。如果臀部蛆蟲瘡又痛又癢,可以使用摩風膏。如果只是很癢,可能是有蟲,可以用硫磺一兩,人言一錢(古時重量單位有差異,僅供參考),磨成粉末,用醋調勻,慢火熬乾,再熬化,如果起火,就灑幾次醋,倒在地上冷卻成餅狀,用麻油磨濃,等瘡癢的時候,抓破擦上,三天就會好。

便癰(大腿內側、胯部膿腫):屬於足厥陰肝經的病,說它是便毒,其實是血疝。長在腿、胯、小腹之間,是厥陰肝經所經過的地方,也是沖、任、督三脈的通道,是精氣出入的道路。

可能是房事過度導致精氣耗損;

或是房事時忍精不射,或是性慾不滿足,或是想洩精卻又沒有,導致敗精淤積,腫痛在胯腹之間。先用五苓散,利去敗精,如果便秘就加大黃。如果有寒熱症狀,可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澤瀉。之後用腎氣丸補精,並去除瘀血。

可能是因為勞累或受寒,導致濕熱鬱積,治療要補瀉兼施。

體內有濕熱,外又受寒邪阻礙,導致瘀血無法消散。治療宜清肝火,活血化瘀,並排泄腎經的邪水。體質強壯,大小便困難的,用兩解湯或八正散。如果還夾雜著鬱悶憤怒,用流氣飲子或復元通氣散加天花粉、白芷、青木香。腫痛劇烈的用活命飲。濕熱壅滯的,用龍膽瀉肝湯。體質虛弱,大便容易,但小便不暢的,用小柴胡湯加芎、歸、知母、黃柏、澤瀉,或是神效栝蔞湯加柴胡、山梔。疼痛劇烈的用活命飲,但去掉大黃。如果是因為勞累或氣滯導致濕熱的,用補中益氣湯。

潰爛後,都適合用托里散、八物湯加柴胡,或是十全大補湯。如果久不癒合要形成瘺管,可以用蠟礬丸。單方:用紫花地丁搗碎用酒服用效果最好。

騎馬癰:只是名稱不同,便毒左右兩邊都可能發生。有的是先有瘡瘍後發病,有的是突然腫痛。用藥和前面說的便毒相同。古方:初期用國老膏,加入少量皂角炭為主。外用鳳尾草煎湯清洗,再撒上松香末,一天三次,可以自癒。痊癒後仍要戒除房事和劇烈運動。

路岐:指胯下、陰囊之間的小腫塊。

腫痛的,內服單蜘蛛方,外用炒蔥熱敷三五次,然後再用消腫消炎的藥物,加大黃、木鱉子、南星、草烏敷在患處。破潰的,用生肌散。小兒患此病,多因飲食積滯、痰濕阻塞。

懸癰:是足三陰經虧損所致。長在肛門前,陰囊之間,初期很癢,像松子,漸漸像蓮子,久了像桃李,而且紅腫。如果破裂,大小便會從這裡流出,無法救治。

輕則耗盡氣血而亡,重則內潰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