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4)
外集·卷五 (4)
1. 癰疽總論
若瘡深而針淺,內膿不出,外血反泄;瘡淺而針深,內膿雖出,良肉受傷。元氣虛者,必先補而後針其膿,諸證自退。若瘡毒熾盛,中有肉黯者;宜內壯脾胃,外塗單巴豆膏。令其黯處漸低,赤處漸高,六七日間,赤黯之處,自有裂紋如刀劃狀,黯肉漸潰,當用披針利剪,徐徐引去。
若膿出肉腐,腫痛仍作,必內有筋間隔,宜再引之,急補脾胃,不痛者純用補藥,庶可收斂。若妄施針刀,傷肉出血,斷之不止者立危。其披針用馬銜鐵為之。
敷圍點瘀非得已,人身氣血遇溫則散,遇寒則凝。概敷寒涼,閉塞腠理,氣凝血瘀,舊肉不潰,新肉不生,則毒反內攻,難以潰斂,甚則不起。必內分陰陽用藥,外分陰陽敷圍,內外夾攻,藥氣相通為妙。純陽證,內服內疏黃連湯、清熱消毒飲之類,外敷柳陽散;半陰半陽證,內服托裡消毒散,外敷陰陽散;純陰證,內服補中益氣湯加薑、附,入酒煎,外敷抑陰散。
點瘀爐灰膏,以去惡肉,藥線三品錠子,以透膿管,皆欲敗腐盡除,不至侵蝕筋骨,非得已而用也。
止痛斂口免開張。
癰疽不可不痛,不可大痛。未潰前痛者為熱毒,便秘,宜內疏黃連湯、解毒湯。作膿痛者,排之;膿脹痛者,針之。已潰膿出反痛者,虛也。氣虛,四君子湯加歸、耆;血虛,四物湯加參、耆;氣血俱虛,托裡益氣湯;脾虛者,托裡和中湯;腎虛者,腎氣丸。因登廁犯穢氣觸者,藥中加乳香、芷、芍之類和之;風寒逼者,加防風、桂枝之類溫散之。
燥者,潤之;濕者,導之。果系瘀血惡肉凝滯者,方可乳香止痛散和之。瘡口不斂,由於肌肉不生;肌肉不生由於腐肉不去;腐肉不去,由於脾胃不壯、氣血不旺。必以補托為主,而佐以行經活血之藥,則肌肉受毒者自生;死者自潰,又何待於點割耶!大要:氣虛體倦食少者,補中益氣湯;血虛晡熱內熱者,四君子加歸、地、牡丹皮;膿水清稀者,氣血俱虛,十全大補湯。或不痛,或赤痛。
或不赤,或內膿不潰,或外肉不腐者,氣血虛敗,桑枝灸法,十全大補湯加薑、桂,壯其陽氣,則四畔即消,瘡頭即腐。若脾胃虛弱,漫腫不赤者,六君子湯倍白朮。若初起腫痛,或因克伐及入房,以致色黯而不痛者,乃陽脫變陰,急用古參附湯以救之。間有血分虛熱者,瘡口肉色必赤,四物湯加山梔、連翹;氣分虛熱煩渴者,竹葉黃耆湯。
要知瘡口難斂,或漸大漸開出血者危。俗皆以腫痕所至為暈,非真暈也。暈生於瘡口之畔,狀如紅筋三暈,三暈尚可,四暈、五暈者死。
洗能疏毒活血氣,洗藥疏通氣血,膿血焮聚之時,所賴朝夕暖醋蘸洗敗肉,或洗毒散,肉汁湯。風冷瘡口白者,干艾煎湯亦好。
白話文:
癰疽總論
若瘡瘍很深卻只淺淺地用針,膿液出不來,反而流出血液;若瘡瘍很淺卻用針扎得很深,雖然膿液出來了,但好的肌肉卻受損。元氣虛弱的人,必須先補益身體,然後再用針排出膿液,各種症狀自然會消退。如果瘡毒很盛,瘡瘍中間有發黑壞死的肉,應該內服補益脾胃的藥物,外用單巴豆膏。讓發黑的部分逐漸低陷,紅腫的部分逐漸隆起,六七天后,紅黑交界處會自然出現像刀劃一樣的裂紋,壞死的肉逐漸潰爛,這時要用披針或鋒利的剪刀,慢慢地將壞死組織引流出來。
如果膿液排出,腐肉也脫落了,但腫痛仍然存在,就表示裡面還有筋膜阻隔,需要再次引流,同時要急著補益脾胃。如果疼痛已經消失了,就只用補益的藥物,這樣才能收斂傷口。如果胡亂使用針刀,傷到肌肉導致出血不止,就會立刻危及生命。披針最好用馬銜鐵製作。
敷藥圍繞在瘀血處並非不得已而為之,人體的氣血遇溫則散開,遇寒則凝結。如果大面積敷用寒涼藥物,就會阻塞皮膚毛孔,導致氣血凝滯,舊的壞死組織無法潰爛,新的肌肉無法生長,這樣毒邪就會反過來內攻,難以潰爛和收斂,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。必須內服藥物來分清陰陽,外敷藥物也要分清陰陽來圍繞敷貼,內外夾攻,使藥氣相通才是最好的方法。純陽證,內服瀉火解毒的黃連湯、清熱消毒飲等,外敷柳陽散;半陰半陽證,內服托裡消毒散,外敷陰陽散;純陰證,內服補中益氣湯,加入生薑、附子,用酒煎服,外敷抑陰散。
點瘀用爐灰膏,去除壞死組織;藥線作成三品錠子,用來引流膿液,這些都是為了儘快清除壞死的組織,避免侵蝕到筋骨,除非不得已才使用。
要止痛,讓傷口收斂,避免傷口張開。
癰疽不可不痛,但也不可劇痛。未潰爛前疼痛的是熱毒引起的,伴有便秘,內服黃連湯、解毒湯等。有膿液且疼痛的,要排出膿液;膿液脹滿且疼痛的,要用針排出膿液;已經潰爛,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的,是虛症。氣虛,服用四君子湯加當歸、黃耆;血虛,服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;氣血俱虛,服用托裡益氣湯;脾虛,服用托裡和中湯;腎虛,服用腎氣丸。因為上廁所感染穢氣而發病的,在藥物中加入乳香、白芷、白芍等;因風寒侵襲的,加入防風、桂枝等溫散藥物。
乾燥的,就要滋潤它;潮濕的,就要引導它排出。如果是瘀血和壞死組織凝滯,才可以服用乳香止痛散。傷口不癒合,是因為肌肉無法再生;肌肉無法再生,是因為腐肉未清除;腐肉未清除,是因為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。必須以補益和托毒為主,輔以活血化瘀的藥物,這樣受損的肌肉就能再生;已經壞死的組織就會自然潰爛,又何必依靠點割呢!總之,氣虛體倦食慾不振者,服用補中益氣湯;血虛午後發熱內熱者,服用四君子湯加當歸、生地、牡丹皮;膿液清稀者,是氣血俱虛,服用十全大補湯。有的不痛,有的紅腫疼痛。
有的不紅腫,有的內部膿液不潰爛,有的外部組織不腐爛,都是氣血虛弱衰敗所致,可以用桑枝灸法,服用十全大補湯加生薑、桂枝,壯盛陽氣,這樣周圍的腫脹就會消退,瘡瘍就會潰爛。如果脾胃虛弱,腫脹瀰漫不紅腫,服用六君子湯,白朮加倍。如果初期腫痛,或者因為房事不節導致顏色黯淡不痛,是陽氣脫落轉為陰證,應該急用人參附子湯來救治。有些是血分虛熱,瘡口肉色一定發紅,服用四物湯加山梔子、連翹;氣分虛熱煩渴,服用竹葉黃耆湯。
要知道,傷口難以癒合,或者越來越大的同時出血,就很危險。民間都把腫脹的範圍當作暈圈,但那不是真正的暈圈。暈圈生在傷口邊緣,像紅色的筋絡,有三圈還可以,四圈五圈就危及生命了。
清洗可以疏通毒邪,活血化瘀。膿血腫脹的時候,每天早晚用溫熱的醋來清洗壞死的組織,或者用洗毒散、肉汁湯。風寒引起的傷口發白的,用艾葉煎湯清洗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