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三 (16)

1. 調理

參朮調中湯,瀉熱補氣,止嗽定喘,和脾胃,進飲食。即補中益氣湯去當歸、升、柴,用黃耆四分,人參、甘草各三分,陳皮二分,加白朮、桑白皮各五分瀉肺定喘,五味子二十粒收耗散之氣以止嗽,地骨皮二分善解肌熱,茯苓三分以降肺火,麥門冬二分以降肺氣,青皮一分散胸中滯氣。

白話文:

參朮調中湯

參朮調中湯具有瀉熱補氣、止嗽定喘、和脾胃、進飲食的功效。它是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,去掉了當歸、升麻、柴胡,並調整了各藥材的用量。

方劑組成:

  • 黃耆:四分
  • 人參:三分
  • 甘草:三分
  • 陳皮:二分
  • 白朮:五分(瀉肺定喘)
  • 桑白皮:五分(瀉肺定喘)
  • 五味子:二十粒(收耗散之氣以止嗽)
  • 地骨皮:二分(善解肌熱)
  • 茯苓:三分(以降肺火)
  • 麥門冬:二分(以降肺氣)
  • 青皮:一分(散胸中滯氣)

功效解析:

  • 黃耆、人參、甘草:補氣益氣,為本方之君藥。
  • 陳皮:理氣健脾,助脾胃運化。
  • 白朮、桑白皮:瀉肺定喘,化解肺熱。
  • 五味子:收斂肺氣,止咳平喘。
  • 地骨皮:清熱解表,涼血退熱。
  • 茯苓:健脾利濕,寧心安神。
  • 麥門冬:養陰潤肺,清心除煩。
  • 青皮:行氣消積,散結化痰。

藥性合宜:

參朮調中湯以補氣瀉熱為主要功效,針對氣虛、熱盛、咳嗽、喘息等症狀,能夠補氣養陰、止咳定喘,並促進脾胃運化,提高食慾。

調中益氣湯,治脈弦洪緩而沉,按之中得一澀,其證四肢滿悶,肢節煩疼,難以屈伸,身體沉重,煩心不安,忽肥忽瘦,四肢懶倦,口失滋味,大小便清利而數,或上飲下便,或大便澀滯不行,一日二日一見,夏月飧泄米穀不化,或便後見血見白膿,胸滿短氣,咽膈不通,安臥嗜睡無力,不思飲食。即補中益氣湯去朮、歸,用黃耆一錢,人參、甘草各五分,升麻、柴胡、橘皮各二分,加蒼朮四分,木香一分,水煎熱服。

白話文:

[調中益氣湯],用於治療脈象弦而洪大,但又緩慢沉細,按之有澀感,症狀包括四肢沉重滿悶,肢節酸痛難以屈伸,身體沉重,心中煩躁不安,體型忽胖忽瘦,四肢無力懶惰,口無味覺,大小便清利且頻繁,或出現上吐下瀉,或大便秘結難以排出,一日或兩日排便一次,夏季容易腹瀉,米飯難以消化,或排便後帶血或白膿,胸悶氣短,咽喉堵塞,喜愛安臥,嗜睡無力,不思飲食。

**治療方法:**以[益氣湯]為基礎,去除白朮、當歸,加入黃耆一錢,人參、甘草各五分,[升麻]、[柴胡]、[橘皮]各二分,並加入[蒼朮]四分,[木香]一分,水煎熱服。

節齋補氣方,人遇勞倦,辛苦用力過多,即服一二服,免生內傷發熱之病。黃耆錢半,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麥門冬各一錢,茯神八分,甘草七分,五味子二十粒,薑、棗煎服。勞倦甚,加附子四五分。

節齋補血方,人遇勞心思慮,傷損精神,心虛氣短,驚悸煩熱,宜服人參一錢二分,五味子十五粒,當歸、麥門冬、白芍、茯神、酸棗仁、生地各一錢,山梔、甘草、陳皮各五分,川芎四分,空心薑、棗煎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感到疲勞、過度勞累,可以服用節齋補氣方,避免內傷發熱。方劑包含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麥門冬、茯神、甘草、五味子,以及薑、棗,加水煎服。如果勞累程度較重,可以再添加附子。

如果因勞心傷神而感到心虛氣短、驚悸煩熱,可以服用節齋補血方,方劑包含人參、五味子、當歸、麥門冬、白芍、茯神、酸棗仁、生地、山梔、甘草、陳皮、川芎,以及薑、棗,空腹加水煎服。

雙和散,治心力俱勞,氣血俱傷,或房室之後勞役,或勞役之後犯房,大病後虛勞氣乏等證。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熟地各一錢,官桂、甘草各七分半,白芍二錢半,薑、棗煎服,以此調治,但陰虛火動者,宜善加減。又黃耆、當歸二味,亦名補血湯,善治內傷發熱。人參養榮湯、黃耆建中湯、八物湯、平胃散、五苓散,皆調理間用之劑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雙和散】,用於治療心力交瘁,氣血雙傷的情況,或是勞累後行房,或者行房後勞累,以及大病後的虛勞、氣力不足等症狀。其配方為: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熟地各一錢,官桂、甘草各七分半,白芍二錢半,姜、棗煎煮後服用。此方適用於調理身體,但對於陰虛火旺的人,需要根據情況適度調整。另外,黃耆、當歸兩味藥也常被用於【補血湯】,能有效治療內傷引起的發熱。【人參養榮湯】、【黃耆建中湯】、【八物湯】、【平胃散】、【五苓散】,這些都是在調理身體時使用的方劑。

硃砂安神丸,治勞神過度,以致心神煩亂怔忡,兀兀欲吐,氣亂而熱似懊憹狀,或服升補藥後氣浮心亂,以此鎮固之則愈。方見六卷。

白話文:

"硃砂安神丸",用於治療長期精神過度勞累導致的心神不寧、心慌、有想吐的感覺、氣息混亂且有煩躁的症狀,或者在服用升補藥物後導致心跳加快、心神不定的情況。此藥方詳見第六卷。

2. 升散(外熱)

升陽散火湯,治男婦四肢發熱,肌熱,筋痹熱,骨髓中熱如燎,捫之烙手。夫四肢屬脾,脾者土也,熱伏地中。此病多因血虛而得,或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。火鬱則發之,此藥乃胃、膽、脾、肺、膀胱經藥也。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、白芍、人參各五分,防風二分半,柴胡八分,炙甘草三分,生甘草三分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升陽散火湯:治療四肢發熱、肌熱、筋痹熱、骨髓灼熱的良方

此方用於治療男女皆可患的四肢發熱、肌肉發熱、筋骨疼痛發熱、骨髓感覺炙熱如火燒般的病症。觸摸患處時,會感覺燙手。

這種病症多半是因血虛所致,或是胃虛過食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被抑制在脾土之中。火氣鬱結在體內,便會引發這些症狀。

升陽散火湯主要針對胃、膽、脾、肺、膀胱經。方劑組成如下:

  • 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、白芍、人參各五分
  • 防風二分半
  • 柴胡八分
  • 炙甘草三分
  • 生甘草三分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
升陽湯,治一日大便三四次,溏而不多,有時泄瀉,腹中鳴,小便黃。柴胡、益智仁、當歸、陳皮各三分,升麻六分,甘草二錢,黃耆三錢,紅花少許,水煎熱服。

火鬱湯,治手足心發熱。升麻、葛根、柴胡、自芍各錢半,防風、甘草各一錢,蔥白煎服。

瀉陰火升陽湯,治肌熱煩熱,面赤少食,喘咳痰盛,右關脈緩弱或弦或浮數。羌活、甘草、黃耆、蒼朮各一錢,升麻八分,柴胡錢半,人參、黃耆各七分,黃連酒炒、石膏各五分,深秋勿用,水煎服。按此發脾胃火邪之劑,又心、膽、肝、肺、膀胱藥也。瀉陰火,升發陽氣,榮養氣血者也。

白話文:

升陽湯用來治療一天大便三到四次,稀軟且量不多,偶爾會腹瀉,肚子咕嚕咕嚕叫,小便顏色黃的症狀。方劑包含柴胡、益智仁、當歸、陳皮各三分,升麻六分,甘草二錢,黃耆三錢,紅花少許,水煎熱服。

火鬱湯用來治療手腳心發熱的症狀。方劑包含升麻、葛根、柴胡、自芍各錢半,防風、甘草各一錢,蔥白煎服。

瀉陰火升陽湯用來治療身體發熱、煩躁、臉紅、食慾不振、咳嗽喘息痰多的症狀,脈象右關脈緩弱或弦或浮數。方劑包含羌活、甘草、黃耆、蒼朮各一錢,升麻八分,柴胡錢半,人參、黃耆各七分,黃連酒炒、石膏各五分,深秋季節不要使用,水煎服。這方劑針對脾胃火邪,同時也兼顧心、膽、肝、肺、膀胱等臟腑。功效是瀉除陰火,升發陽氣,滋養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