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66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66)

1.

或問紫黑歸腎,陽位不宜,何也?諸陽聚頂,諸毒聚頂,頂稠枯黑,毒勝氣血明矣!嘗考痘毒一發,出於四臟而腎不留邪為吉。如申西戌時發熱屬肺,發為膿疱,如涕色白而大;巳午未時發熱屬心,發為血疱,色赤而小多兼斑;亥子丑時發熱屬脾,色黃微赤多兼疹;寅卯辰時發熱屬肝,發為水疱,如淚色微青而小,此皆初發之狀,不同如此。若報痘三日,當悉成血疱,起脹三日後,血疱成膿疱,貫膿三日後,膿疱結痂而瘡愈矣。

蓋貫膿膿疱色黃充滿,與初出色白,淡淡如膿者,名同實不同也。

二日如粟根圓混,頂滿光明礙指佳;

二日紅點如粟如黍,如綠豆,如真珠,如水晶,頂滿色光,根腳圓暈,混合不散,以手摸之,覺得礙指者順。如根窠雖圓而頂陷者,氣弱不能領血也,保元湯加芎、桂助陽,但川芎暫用以為參、耆之使,有汗者忌之。若頂陷色枯,或鮮紅蓮肉亦紅,又無根腳者,必死。

出速且多毒太盛,出速且密,胸背尤多,身熱者,恐毒盛不能收成,必變青乾紫陷,宜消毒飲、鼠黏湯、解毒防風湯以防之。出盛面黃便黑,煩躁腹脹,或見血者,犀角地黃湯。出盛內外熱壅血聚,以致能食腹脹,便秘煩渴,喘急狂譫者,毒氣與心貫注,無陰以斂也,宜豬尾膏;毒盛壅遏,出不快者,亦宜。若出不快,而更被外邪入里,遂至胃爛便血而死。

出遲內虛必挾邪。

紅點數日不出而復陷者逆,惟出遲隱隱在皮膚,似出不出,其證不一,若概用發散,陽氣外出,令瘡色白,縱出亦有忽然而斃者矣。有榮衛虛不能出者,必面青,肌軟惡寒,宜小活血散、八物湯;中氣下陷而不起發者,保元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人齒散。

有脾胃冷,因服涼藥損傷,以致吐利者,須益氣溫中,中溫則氣不消削,而自充發於肌膚矣,宜益黃散,理中湯、丸,木香散;甚者,古姜附湯,或大斷下丸去薑、附、榴、蠣,加砂仁、木香。痘出面復不出,或泄或秘,煩渴者,乃痘出誤服涼藥,逼毒在肺中,痘帶白膿者輕,紫黑者重,鼻有黑氣者死。

外盛裡虛,毒氣發越不透,半成血疱,半是紅點,不能乳食,大便如常,小便清白,宜半溫里半助表,四聖散、紫草飲、解毒防風湯、萬金散、紫草木香湯、蟾肝丸,或絲瓜連皮燒灰,沸湯調服,或葡萄研酒飲之,選用。

有氣實痰鬱滯發不出者,二陳湯、疏氣飲。啼吐不已,神不安舍,不能主行榮衛而發不出者,勻氣散、小活血散、大溫驚丸。外感羈絆胃氣,而出不快者,便清自調,知其在表,方可量體微微發散。因天寒不能出者,熟料五積散、正氣散,或參蘇飲、紫草膏。四肢出不快者,防風、芍藥、甘草等分,水煎服。

痘瘡不出,傷寒不語者,單燒人屎為末,蜜調服。瘟毒既發,痘瘡不發者,黑膏。因炎暑煩渴,昏冒,不能發出者,辰砂五苓散,用生地、麥門冬煎湯下;身熱甚者,小柴胡湯加生地;煩渴,便實者,白虎加參湯;輕者,竹葉石膏湯加生地。外感邪入里不散,大小便秘,氣滯壅遏而出不快者,紫草木通湯;痘發出者,紫草飲。

白話文:

有人问,痘疹颜色紫黑归属于肾经,而肾经在阳位,按理说不太合适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人体诸阳之气汇聚于头顶,诸般毒邪也汇聚于头顶,头顶颜色稠密枯黑,说明毒邪胜过了气血。我曾经研究过痘疹的发生,痘毒初发,往往源于心、肝、脾、肺四脏,而如果痘疹不滞留在肾经,预后则吉利。例如,申时(下午3-5点)、酉时(下午5-7点)、戌时(下午7-9点)发热属于肺经,发出的痘疹是脓疱,颜色像鼻涕一样发白且较大;巳时(上午9-11点)、午时(上午11点-下午1点)、未时(下午1-3点)发热属于心经,发出的痘疹是血疱,颜色鲜红,个头较小,而且往往伴有斑疹;亥时(晚上9-11点)、子时(晚上11点-凌晨1点)、丑时(凌晨1-3点)发热属于脾经,痘疹颜色发黄略带红色,并且常伴有疹子;寅时(凌晨3-5点)、卯时(凌晨5-7点)、辰时(凌晨7-9点)发热属于肝经,发出的痘疹是水疱,颜色像眼泪一样略带青色,而且个头较小。这些都是痘疹初发的表现,情况各不相同。如果痘疹发病三天,应该都变成血疱;起疱胀满三天后,血疱变成脓疱;脓疱成熟三天后,脓疱结痂,痘疹痊愈。

一般来说,脓疱成熟时颜色发黄充盈,这和初期颜色发白,稀薄如脓的痘疹,名称相同,但实质不同。

痘疹初起两天,如粟米大小,圆润饱满,顶端明亮,摸起来有阻碍感,预后良好;

痘疹初起两天,出现红色小点,大小如粟米、黍米、绿豆、珍珠、水晶,顶端饱满明亮,根部周围有圆晕,混杂在一起,不相分离,用手触摸,感觉有阻碍感,预后顺利。如果根部虽然圆润,但顶端凹陷,则说明气虚无力摄血,可用保元汤加川芎、桂枝以助阳气,但川芎只暂时使用,作为人参、黄芪的使药,出汗者忌用。如果顶端凹陷,颜色枯萎,或者鲜红如莲子肉,而且没有根部周围的圆晕,则必死无疑。

痘疹迅速且大量出现,说明毒邪太盛;痘疹迅速且密集出现,胸背部尤其多,伴有发热,则担心毒邪过盛,不能顺利收敛,必定会变成青色干燥、紫色凹陷,应该服用消毒饮、鼠黏汤、解毒防风汤以预防。如果痘疹大量出现,伴有面黄、大便发黑、烦躁、腹胀,或者见血,则应该服用犀角地黄汤。如果痘疹大量出现,伴有内外热盛、血瘀,导致能够进食但腹胀、便秘、烦渴、呼吸急促、神志不清,则说明毒邪与心经相通,阴气不足以收敛,应该服用猪尾膏;毒邪过盛,壅塞闭阻,痘疹出得慢,也应该服用猪尾膏。如果痘疹出得慢,又遭受外邪侵入体内,最终导致胃溃烂、便血而死。

痘疹出现迟缓,说明体内虚弱,必然夹杂着外邪。

红色小点几天不出,又复凹陷,这是逆证;痘疹出现迟缓,隐约可见于皮肤,似出非出,其症状不一,如果一概使用发散之药,阳气外泄,导致痘疹颜色发白,即使痘疹最终出现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如果营卫气虚,导致痘疹不能顺利出现,则必定面色青白,肌肉松软,恶寒,应该服用小活血散、八物汤;如果中气下陷,导致痘疹不能顺利出现,则应该服用保元汤、补中益气汤、人齿散。

如果脾胃虚寒,因为服用寒凉药物而损伤,导致呕吐腹泻,则必须益气温中,中焦温暖,则气机不至于衰竭,而能自行充盈发散于皮肤,应该服用益黄散、理中汤(丸)、木香散;严重者,服用古姜附汤,或者大断下丸去生姜、附子、石榴皮、牡蛎壳,加砂仁、木香。痘疹出现于面部,却不出于其他部位,或者大便泄泻或者便秘,烦渴,这是因为痘疹出现后误服寒凉药物,导致毒邪闭阻于肺经,痘疹带白色脓液者较轻,带紫黑色脓液者较重,鼻孔有黑色气体者则死亡。

外盛内虚,毒邪发散不透,一半是血疱,一半是红点,不能吃奶,大便正常,小便清澈,应该兼顾温里和助表,服用四圣散、紫草饮、解毒防风汤、万金散、紫草木香汤、蟾肝丸,或者丝瓜连皮烧成灰,用沸水调服,或者葡萄研磨后用酒冲服,选择其中一种使用。

如果气机壅滞,痰液瘀阻,导致痘疹不能顺利出现,应该服用二陈汤、疏气饮。如果啼哭呕吐不止,精神不安,不能调控营卫气血而导致痘疹不能顺利出现,应该服用匀气散、小活血散、大温惊丸。如果外感邪气羁绊胃气,导致痘疹出得慢,大便通畅自行调理,知道邪气在表,则可以根据病情,微微使用发散之药。如果因为天冷而导致痘疹不能顺利出现,则应该服用熟料五积散、正气散,或者人参苏叶饮、紫草膏。如果四肢痘疹出得慢,则可以用防风、芍药、甘草等分量,水煎服。

痘疮不出,伤寒不语,可以用人粪烧成灰末,用蜂蜜调服。瘟疫毒邪已经发作,痘疮却没有出现,则应该服用黑膏。如果因为炎热天气,导致烦渴、昏迷,不能顺利出现痘疹,则应该服用辰砂五苓散,用生地黄、麦冬煎汤送服;如果发热严重,则应该服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;如果烦渴,大便不通,则应该服用白虎加人参汤;如果病情较轻,则应该服用竹叶石膏汤加生地黄。如果外感邪气侵入体内,不能散去,大便小便不通,气机阻滞,导致痘疹出得慢,则应该服用紫草木通汤;如果痘疹已经出现,则应该服用紫草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