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64)
外集·卷五 (64)
1. 痘
咽喉有毒,飲食如鋸挫喉,水漿不入,或吐出,或常乾嘔者,危;若貫膿時見此證,二便閉者,反吉。
腰痛如咬囊縮死;
腰痛如咬,不能起立,胸高足冷者,腎絕。若微痛者,風寒所傷。敗毒散解之,外以麻油揉按。囊縮者,肝絕,不治。
身溫為實身涼虛,溫補解毒法盡矣。
不問初證、雜證、變證、壞證,俱以身溫為順,身涼為逆。譬之種豆,晴暖則易生。且人無非常之熱,亦無非常之冷,惟身溫,溫則為氣血和也。大概熱證身溫,俱宜解毒;虛證身涼,俱宜溫補。虛證有熱者,溫補中兼解毒;熱證有虛者,解毒中兼溫補。解毒:初出,消毒飲、連翹散。
解毒中略兼溫補,解毒防風湯、鼠黏湯。溫補:血虛,四物湯,或古芎歸湯;氣虛,四君子湯,或保元湯為主。泄者暫加白朮、茯苓;煩渴加麥門冬、五味子;虛熱加黃連:濕痰加陳皮;氣鬱不通加山楂;消毒加鼠黏子;退癰腫加荊芥穗;扶胃氣加陳黃米;助陽發表加生薑;色紫血熱加連翹。要知連翹、鼠黏、山楂、甘草,始終必用;官桂、川芎、紫草、芍藥,五七日後慎用。
氣血俱虛者,內托十宣散、托裡散,或保元湯加當歸、芍藥以活血,或合勻氣散以和氣。溫補中略兼解毒,八物湯加酒炒芩、連或保元湯各一錢,加牛蒡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玄參、絲瓜灰、連翹、白芍各五分,薑、蔥煎服。七日後勢重毒深者,氣虛,保元湯加大黃;血虛,古芎歸湯加大黃、芒硝下之。
又有虛寒變證,木香散、異功散、古姜附湯、四逆湯,皆救危妙劑。但虛寒常遲十數日方死,熱毒者死速。以上總論初熱以致收靨。
初熱儼似太陽病,所異腮赤中指冷;
初起發熱惡寒,類傷寒太陽表證。但傷寒男面黃,女面赤,麻痘則腮赤也;傷寒中指熱,驚風男左女右五指俱冷,麻痘中指與耳、鼻尖及尻、足俱冷。又察其耳後,有紅筋赤縷為真,無筋者非痘。筋紅赤易愈,紫者難治,黑者死。
太陽正病不須醫,感傷傳變用藥整。
初熱見太陽表證,乃痘家正病,不必服藥。惟內傷外感,挾瘀挾驚,及四臟見證,熱輕者,勻氣令其自出;熱重者,清肌解毒,甚則滲泄。但誤下則傷脾,誤溫則損目,慎之。外感表鬱熱盛,痘難出、難作漿,宜表托以助其欲發之勢。兼心證者,惺惺散、消毒飲;兼肝證者,人參羌活散;兼脾證,虛者,惺惺散,或保元湯加地皮、黃芩、荊芥,熱者,升麻葛根湯、如聖湯;兼肺證者,參蘇飲加蔥白、山楂根。通用:無汗者,羌活沖和湯;有汗者,防風沖和湯。
邪傳半表半裡,見胸緊嘔吐,煩躁不眠等證。小柴胡加生地;虛者,二參湯。邪傳入里,二便俱秘,或溺中見血者,涼膈散、防風通聖散下之。有不敢下者,蜜導法。輕者,四聖散合敗毒散,或合辰砂六一散,或解毒湯微微滲利,不可盡去其熱,恐痘難發。內傷飲食生冷,見嘔瀉者,寒月,理中湯、胃苓散、不換金正氣散;暑月,六和湯、二陳湯、胃苓湯。如傷飲食,俱加山楂、麥芽消導之藥。
白話文:
痘
喉嚨有毒,吃東西像刀割一樣,喝水也喝不下去,或者吐出來,或者經常乾嘔,這是很危險的徵兆;但如果已經化膿,出現這種症狀,大小便不通暢反而預示病情會好轉。
腰痛得像被什麼東西緊緊勒住一樣,動彈不得;
腰痛得厲害,站都站不起來,胸部發熱腳部冰冷,這是腎臟衰竭的徵兆。如果只是輕微疼痛,那是風寒入侵引起的,可以用敗毒散治療,並用麻油按摩患處。腰部像被勒住一樣,這是肝臟衰竭,無法治愈。
身體發熱屬於實症,身體冰冷屬於虛症,溫補解毒的方法已經用盡了。
不論是初期症狀、併發症、轉歸症狀還是危重症狀,都以身體發熱為順利,身體冰冷為逆轉。就像種豆子一樣,陽光充足溫暖才能容易發芽。人體不會一直處於極熱或極冷的狀態,只有身體溫暖才是氣血調和的表現。總體來說,熱症身體發熱,都應該解毒;虛症身體冰冷,都應該溫補。虛症伴有發熱的,溫補中要兼顧解毒;熱症伴有虛弱的,解毒中要兼顧溫補。解毒:初期可以使用消毒飲、連翹散。
解毒中稍微兼顧溫補,可以使用解毒防風湯、鼠黏湯。溫補:血虛,可以用四物湯或古芎歸湯;氣虛,可以用四君子湯或保元湯為主。大便稀溏的可以暫時加白朮、茯苓;煩渴的加麥門冬、五味子;虛熱的加黃連;濕痰的加陳皮;氣鬱不通的加山楂;消毒的加鼠黏子;退腫的加荊芥穗;扶助胃氣的加陳黃米;助陽發表的加生薑;顏色紫黑、血熱的加連翹。需要注意的是,連翹、鼠黏子、山楂、甘草始終都要使用;官桂、川芎、紫草、芍藥,五到七天後要謹慎使用。
氣血都虛弱的,可以用內托十宣散、托裡散,或者保元湯加當歸、芍藥活血,或者合勻氣散和氣。溫補中稍微兼顧解毒,可以用八物湯加酒炒黃芩、連翹各一錢,加牛蒡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玄參、絲瓜灰、連翹、白芍各五分,用薑、蔥煎服。七天後如果病情嚴重毒性深的,氣虛的,保元湯加大黃;血虛的,古芎歸湯加大黃、芒硝瀉下。
還有一些虛寒的轉歸症狀,可以用木香散、異功散、古姜附湯、四逆湯,這些都是救急的良方。但是虛寒的症狀通常要十幾天才會死亡,熱毒的則死得快。以上是關於痘瘡初期發熱到結痂的總論。
初期發熱類似太陽病,不同的是腮幫子發紅,中指冰冷;
初期出現發熱惡寒,類似傷寒太陽表證。但是傷寒男子臉黃,女子臉紅,麻痘則是腮幫子發紅;傷寒中指發熱,驚風男子左手中指,女子右手中指及其他五指都冰冷,麻痘則是中指和耳朵、鼻子尖以及臀部、腳都冰冷。還要觀察耳後,如果有紅筋紅絲那就是真的痘瘡,沒有筋就不是痘瘡。筋紅赤容易痊癒,紫色的難治,黑色的會死。
太陽病正症不需要治療,只有感受外邪傳變才需要用藥調理。
初期發熱出現太陽表證,這是痘瘡的正症,不必服藥。只有內傷外感,伴隨瘀血驚厥,以及四臟出現症狀,熱輕的,調和氣血讓它自己長出來;熱重的,清熱解毒,嚴重則利尿。但是誤用瀉下藥會傷脾,誤用溫熱藥會損傷眼睛,要謹慎。外感表邪鬱結熱盛,痘瘡難以長出來,難以化膿,應該表邪疏通以幫助痘瘡發作。兼有心臟症狀的,用惺惺散、消毒飲;兼有肝臟症狀的,用人參羌活散;兼有脾臟症狀的,虛弱的,用惺惺散或保元湯加地皮、黃芩、荊芥,熱的,用升麻葛根湯、如聖湯;兼有肺臟症狀的,參蘇飲加蔥白、山楂根。通用的:無汗的,用羌活沖和湯;有汗的,用防風沖和湯。
邪氣傳到半表半裡,出現胸悶嘔吐、煩躁失眠等症狀。可以用小柴胡加生地;虛弱的,用二參湯。邪氣傳入裡,大小便都祕結,或者小便帶血的,用涼膈散、防風通聖散瀉下。不敢瀉下的,用蜂蜜導泄法。輕的,用四聖散合敗毒散,或者合辰砂六一散,或者解毒湯微微滲利,不可以完全去除熱邪,以免痘瘡難以發作。內傷飲食生冷,出現嘔吐腹瀉的,寒天用理中湯、胃苓散、不換金正氣散;夏天用六和湯、二陳湯、胃苓湯。如果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,都要加上山楂、麥芽等消導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