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57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57)

1.

雜證熱毒頭亦痛,凡雜證,皆因榮衛不和,以致毒不泄於肌膚,而反內攻臟腑,或上攻咽、膈、頭面,多挾內外邪穢。頭痛初起為風,以後多熱毒上攻,毒甚則腫。

眼紅舌苔唇吒誂;

眼角流紅,或目黃,肝熱;舌上白苔,心熱;口唇吒嘖欲怒,肺熱。

口瘡咽痛郁多啼,口瘡痛不能食,脾熱,五福化毒丹,或蜜漬黃柏汁飲之。咽乾澀痛,口爛齒腫,心胃熱也,甘露飲,或甘桔湯加牛蒡子、麥門冬、竹葉煎服;水漿不入者,紫雪抱龍丸、消毒飲。如能食便溏者,又當清上溫下,不可純用涼藥。多啼,當察外證、郁毒在表在裡,調之。

如果因心熱、痰熱者,辰砂六一散,痘未出,蔥白煎湯下;痘出盛,燈心煎湯下;黑陷者,加龍腦半釐,紫草煎湯下。

貫脹極忌咳與喘。

初熱咳嗽氣促,風寒在表故也。痘出時咳嗽脅痛,吐食不下者,半表裡邪也,小柴胡湯加五味子、枳殼、桔梗;小便赤者,加山梔、赤茯苓。如服冷藥太過,咳嗽、肢冷、嘔吐者,甘草乾薑湯。脹貫時,呵欠、噴嚏、打屁亦忌。如咳嗽氣喘,乃毒攻肺脹,胸高聲啞而死,果系外感者,亦必痘好乃吉。

初起煩躁喘急者,麻黃湯加桑白皮及麝一釐,或黃芩湯加麻黃、桂枝;便秘者,前胡枳殼湯。凡無痰喘急,不能臥者,死。

大渴不止恐陰虛,口渴,毒火炎上者,用甘草、栝蔞根等分,水煎服,或黑豆、綠豆各二合,烏梅二個,水煎澄清服;飲水小便少者,恐濕漬脾土,後難收靨,宜六一散滲之;內虛津乏者,保元湯加麥門冬、五味子,或參苓白朮散、黃耆六一湯。如虛陽偏盛好飲冷者,木香散,倍丁香、官桂;陰寒偏盛好飲熱者,異功散加木香、當歸。

惟血虛痘黑,火動發渴者難治。凡虛證見渴者皆死。

胸緊煩躁安眠少;

胸膈緊滿者,枳梗湯,或二陳湯加枳殼。煩躁動止不寧,初起報痘時躁者,表未解也,宜清內解肌,黃芩芍藥湯和之;起脹時躁者,毒欲散未散也,或生黑豆一味煎湯,徐徐冷飲,解毒散熱,召復陰氣,或抱龍丸、生犀角磨汁、單甘草煎湯,俱能解毒;貫膿時躁者,毒衝心膈也,宜利小便,大便不通者,宜潤之;結痂後躁者,解其餘毒可也。痘出及餘毒煩躁,小便不利者,用燈心一把,鱉甲二兩煎服。

煩躁不得眠者,酸棗仁湯。

腹痛有塊或堅硬,初熱時腹痛甚,手足稍冷,尻、陰冷,為痘毒作痛無疑。外感,宜藿香正氣散、升麻葛根湯、參蘇飲,俱加山楂;內傷生冷飲食,腹痛自利者,理中湯加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。如痘出腹痛,便調者,無妨;便秘鼻熱,痛甚,痘出不快,體冷甚發厥者,獨聖散,或四磨湯,服之則毒氣泄而四肢溫,腹痛自止。已出,厥痛者亦宜。

白話文:

各種症狀伴隨熱毒,頭也痛。凡是各種複雜的症狀,都是因為營衛不和,導致毒邪不能排出肌膚,反而內攻臟腑,或向上侵犯咽喉、膈肌、頭面,多半夾雜內外邪氣。頭痛初期是風邪,之後多為熱毒上攻,毒邪嚴重則腫脹。

眼睛紅腫、舌苔厚膩、嘴唇乾裂:眼角流紅或眼睛發黃,是肝熱;舌苔發白,是心熱;口唇乾裂、想發怒,是肺熱。

口腔潰瘍、咽喉疼痛、哭鬧不止:口腔潰瘍疼痛,吃不下東西,是脾熱,可用五福化毒丹或蜜漬黃柏汁服用。咽喉乾燥疼痛、口腔潰瘍、牙齒腫痛,是心胃熱,可用甘露飲或甘桔湯加牛蒡子、麥門冬、竹葉煎服;如果完全喝不下水,可用紫雪抱龍丸、消毒飲。如果能吃東西,大便稀溏,應該清熱在上,溫和在下,不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。哭鬧不止,應該觀察外在症狀,判斷鬱毒是在表層還是內在,再進行調理。

如果因心熱、痰熱引起,可用辰砂六一散,痘疹未出時,用蔥白煎湯服用;痘疹盛發時,用燈心草煎湯服用;痘疹顏色發黑凹陷,加龍腦半釐,用紫草煎湯服用。

痘疹脹滿,最忌諱咳嗽和喘息。

初期發熱、咳嗽、氣促,是風寒侵襲肌表;痘疹出現時咳嗽、脅肋疼痛、嘔吐、飲食不下,是半表半裡的邪氣,可用小柴胡湯加五味子、枳殼、桔梗;小便發紅,加山梔子、赤茯苓。如果服用寒涼藥物過度,出現咳嗽、肢體冰冷、嘔吐等症狀,可用甘草乾薑湯。痘疹脹滿時,呵欠、噴嚏、放屁也要避免。如果咳嗽氣喘,是毒邪攻肺導致脹滿,胸部高聳,聲音嘶啞而死,即使是外感,也必須等痘疹痊癒才能平安。

初期煩躁、喘息急促,可用麻黃湯加桑白皮和麝香少許,或黃芩湯加麻黃、桂枝;便秘可用前胡枳殼湯。凡是沒有痰,喘息急促,不能平躺的,都會死亡。

口渴不止,恐怕是陰虛,口渴,毒火上炎,可用甘草、栝蔞根等量,水煎服,或黑豆、綠豆各二合,烏梅兩個,水煎取清液服用;喝水少、小便少,恐怕是濕邪困阻脾土,日後難以痊癒,宜用六一散利水滲濕;內虛津液不足,可用保元湯加麥門冬、五味子,或參苓白朮散、黃耆六一湯。如果虛陽偏盛,喜歡喝冷飲,可用木香散,加倍丁香、官桂;如果陰寒偏盛,喜歡喝熱飲,可用異功散加木香、當歸。

只有血虛、痘疹顏色發黑、火熱動盛、口渴者難治。凡是虛證見口渴的,都會死亡。

胸悶煩躁、睡眠少:胸膈部脹滿,可用枳實湯或二陳湯加枳殼。煩躁不安,初期出痘時煩躁,是表邪未解,應該清熱解表,可用黃芩芍藥湯;痘疹脹滿時煩躁,是毒邪欲散未散,可用生黑豆單味煎湯,徐徐冷飲,解毒散熱,恢復陰氣,或用抱龍丸、生犀角磨汁、單甘草煎湯,都能解毒;痘疹膿皰已成時煩躁,是毒邪衝擊心膈,應該利小便,大便不通則潤腸通便;結痂後煩躁,是餘毒未清,可用燈心草一把,鱉甲二兩煎服。痘疹出現及餘毒未清導致的煩躁,小便不利,可用燈心草一把,鱉甲二兩煎服。

煩躁睡不著,可用酸棗仁湯。

腹部疼痛,有包塊或堅硬,初期發熱時腹部疼痛劇烈,手足稍冷,臀部、陰部冰冷,是痘毒引起的疼痛無疑。外感者,可用藿香正氣散、升麻葛根湯、參蘇飲,都加山楂;內傷生冷飲食,腹痛腹瀉,可用理中湯加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。如果痘疹出現後腹痛,大便通暢,則無妨;便秘、鼻樑發熱,疼痛劇烈,痘疹出得不好,身體冰冷甚至厥逆,可用獨聖散或四磨湯,服用後毒氣排出,四肢溫暖,腹痛自止。痘疹已出,厥逆疼痛者也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