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13)
內集·卷一 (13)
1. 經穴起止
大赫,氣穴下一寸。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虛勞失精,陰上縮,莖中痛,灸三十壯,女子赤沃。
氣穴,四滿下一寸。左名氣穴,右名子戶。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月水不通,腰脊痛,時泄利。
四滿,中注下一寸,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腹痛奔豚,臍下積疝,婦人胞中惡血㽲痛。
中注,肓俞下一寸,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小腹熱,大便燥。
肓俞,平神闕外一寸半,針一寸,灸五壯,主大便燥,腹痛及大腹寒疝,小腹有熱。
商曲,石關下一寸。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腹中積聚切痛不食。
石關,陰都下一寸。針一寸,灸五壯。主多嘔,脊強不關,大便氣結,心滿,痓反折,婦人胞中惡血逆痛。
陰都,通谷下一寸。針一寸,灸三壯。主多唾嘔沫,心滿氣逆腸鳴,熱瘧便難,婦人無子,胞中惡血絞痛不可忍。
通谷,幽門下一寸。針五分,灸五壯。主頭痛目昏,鼻鼽清涕,項強,口喎,暴喑,咽喉不利,心中憤郁,驚悸,嘔吐,胸滿留飲,癖積。
幽門,平巨闕外一寸半。針五分,灸五壯。主善嘔涎唾沫,食飲不下,泄有膿血,胸痛煩悶,健忘,腹脹滿氣逆。以上俱腹部二行。
步廊,神封下一寸六分,去中庭外二寸。針四分,灸五壯。主鼻塞,胸脅支滿,喘息不得舉臂。
神封,靈墟下一寸六分。針四分,灸五壯。主胸滿不得息,咳逆,乳癰惡寒。
靈墟,神藏下一寸六分。針四分。灸五壯。主胸脅支滿,喘氣,嘔吐不食。
神藏,彧中下一寸六分。針四分,灸五壯。主咳嗽。余同靈墟。
彧中,俞府下一寸六分。針四分,灸五壯。主喘悸,余同靈墟。
俞府,巨骨下去璇璣外二寸。針灸主治同靈墟。以上俱屬膺部二行陷中,仰而取之。
九穴心包手厥陰,天池天泉曲澤深,郄門間使內關對,大陵勞宮中衝侵。
手厥陰心胞絡經,左右一十八穴。戌時自俞府交與乳旁天池,循手臂下行至中指中衝穴止。
天池,乳外二寸側脅陷中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頭痛寒熱,胸滿腋腫,上氣喉中有聲。
天泉,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咳逆胸脅支滿,膺背胛臂內廉骨痛。
曲澤,肘腕內橫紋中央動脈,曲肘取之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心痛,逆氣,嘔涎或血,善驚及傷寒溫病身熱口乾,肘瘈掣痛搖頭。
郄門,大陵後五寸。針五分,灸五壯。主心痛,衄血、嘔血,驚恐神氣不足。
間使,大陵後五寸。針六分,灸七壯。主胸痹引背痛,心懸如飢,卒心痛,肘內廉痛,熱病煩心,喜噦喜動,惡風寒,嘔吐,掌熱,多驚,腋腫,肘攣急。
內關,大陵後二寸。主面赤熱,目昏,目赤,支滿,中風,肘攣,實心暴痛,虛心煩惕惕。針六分,灸三壯。
白話文:
經穴起止
大赫穴位於氣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虛勞、遺精、陰莖縮小、陰莖疼痛(灸30壯),女性則可治療赤沃(月經不調)。
氣穴位於四滿穴下1寸處。左側稱為氣穴,右側稱為子戶穴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月經不通、腰脊疼痛、經常腹瀉。
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腹部疼痛、奔豚氣、臍下疝氣、婦女胞宮瘀血疼痛。
中注穴位於肓俞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小腹熱、大便秘結。
肓俞穴位於神闕穴外側1.5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大便秘結、腹痛、腹部寒疝、小腹熱。
商曲穴位於石關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腹部積聚、劇烈疼痛、不思飲食。
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5壯。主治嘔吐、脊柱強直、大便秘結、心滿、抽搐、婦女胞宮瘀血逆流疼痛。
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1寸,艾灸3壯。主治唾液過多、嘔吐、心滿氣逆、腸鳴、熱性瘧疾、排便困難、婦女不孕、胞宮瘀血絞痛難忍。
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1寸處。針刺深度0.5寸,艾灸5壯。主治頭痛、目眩、鼻塞流清涕、項強、口角歪斜、暴啞、咽喉不適、心中鬱悶、驚悸、嘔吐、胸悶、痰飲、癖積。
幽門穴位於巨闕穴外側1.5寸處。針刺深度0.5寸,艾灸5壯。主治善於嘔吐涎沫、飲食不下、腹瀉帶膿血、胸痛煩悶、健忘、腹部脹滿氣逆。以上穴位皆位於腹部,分佈成兩行。
步廊穴位於神封穴下1.6寸、中庭穴外側2寸處。針刺深度0.4寸,艾灸5壯。主治鼻塞、胸脅脹滿、呼吸困難、抬不起手臂。
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1.6寸處。針刺深度0.4寸,艾灸5壯。主治胸悶氣短、咳嗽、乳癰、惡寒。
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1.6寸處。針刺深度0.4寸,艾灸5壯。主治胸脅脹滿、呼吸困難、嘔吐、不思飲食。
神藏穴位於彧中穴下1.6寸處。針刺深度0.4寸,艾灸5壯。主治咳嗽,其他症狀與靈墟穴相同。
彧中穴位於俞府穴下1.6寸處。針刺深度0.4寸,艾灸5壯。主治喘息、心悸,其他症狀與靈墟穴相同。
俞府穴位於巨骨穴下、璇璣穴外側2寸處。針刺及主治與靈墟穴相同。以上穴位皆位於胸部,分佈成兩行,需仰臥取穴。
心包經九穴:天池、天泉、曲澤、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、勞宮、中衝。
手厥陰心包經絡循行路線:從俞府穴開始,經乳旁的天池穴,沿著手臂內側下行至中指的中衝穴。左右各十八穴。戌時(17-19點)經氣由俞府穴循行。
天池穴位於乳頭外側2寸、脅肋部凹陷處。針刺深度0.3寸,艾灸3壯。主治頭痛、寒熱、胸悶、腋下腫痛、呃逆。
天泉穴位於曲肘下2寸處,舉臂取穴。針刺深度0.3寸,艾灸3壯。主治咳嗽、胸脅脹滿、胸背肩胛內側及上臂內側疼痛。
曲澤穴位於肘橫紋內側中央,肱二頭肌肌腱內側,屈肘取穴。針刺深度0.3寸,艾灸3壯。主治心痛、逆氣、嘔吐涎沫或血液、容易驚嚇、傷寒溫病、身熱口乾、肘部拘攣疼痛、頭暈。
郄門穴位於大陵穴後方5寸處。針刺深度0.5寸,艾灸5壯。主治心痛、鼻出血、嘔血、驚恐、氣虛。
間使穴位於大陵穴後方5寸處。針刺深度0.6寸,艾灸7壯。主治胸痛牽引背痛、飢餓感、突發性心痛、肘內側疼痛、熱病煩躁、呃逆、喜愛活動、畏風寒、嘔吐、手掌發熱、多驚、腋下腫痛、肘部攣急。
內關穴位於大陵穴後方2寸處。針刺深度0.6寸,艾灸3壯。主治面部潮紅發熱、目眩、目赤、胸脅脹滿、中風、肘部攣急、實證心痛、虛證心煩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