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50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50)

1. 內傷乳食類

脹久虛濕熱生黃,深黃為熱淡(黃)胃弱。

脹久中虛,停濕生熱,熱生黃,名曰黃疸,治與大人一同。有熱者,小柴胡湯加麥芽、枳實、山梔、茵陳;胃弱者,四君子湯或理中湯,加茵陳。通用萬金丸:蒼朮二兩,陳皮、厚朴、夜明砂各一兩,為末,用綠礬二兩化水,入醋少許煮麵糊,或煮棗肉搗丸,綠豆大。每五十丸,米飲下,磨積去黃。

一方加使君子一兩,枳實、黃連、訶子各五錢,用巴豆十粒同炒令紫色,去巴豆不用,再入蛤蟆灰五錢,苦楝根皮二錢半為丸。治疳消癖,進食止瀉,和胃追蟲。

腹痛面黃只是積,腹痛面黃,口中氣溫,多睡畏食,大便臭者,消積丸;甚者,白玉餅下之,下後以錢氏白朮散和胃。尋常輕者,只用平胃散加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、青皮、甘草為末,每一錢,米飲下。熱加黃芩,寒加吳萸。

間有寒熱邪相擊;面赤為熱面白寒,感熱作痛者,面赤壯熱,四肢煩熱,口中氣熱,宜四順清涼飲,加青皮、枳殼,或黃芩芍藥湯。感寒作痛者,面白或青,四肢冷甚,宜小建中湯,或大七氣湯加肉桂,調蘇合香丸。

冷熱不調多嘔逆;

宜枳殼、桔梗、青皮、陳皮、當歸、甘草各等分,木香減半,姜煎服。

心腹俱痛面㿠(白)光,口中吐沫蟲攻的。

蟲動心痛,與癇釣相似,但目不斜而手不搐耳,化蟲丸主之。

八痢本與大科同,惟有驚痢屬幼童:

八痢:冷痢,白積;熱痢,赤積:冷熱不調,積下赤白;疳痢,黃白積,或見五色,下無時度;驚痢,青積下臭;休息痢,糞黑如魚腸,愈而復作;醲痢,停積又來,腹脹便臭,肚痛;蠱毒痢,下紫黑血,如豬肝。

白冷挨積溫脾胃,純白者,積冷毒也,宜感應丸。挨去其毒,然後用參苓白朮散之類,溫和脾胃。

赤白順氣與和中;

順氣則腹痛自止,和中則裡急自除。純赤者,積熱毒也,宜導滯湯。或赤或白,冷熱不調,腹痛後重,腸胃虛滑,食少困倦,宜小駐車丸:黃連六兩,乾薑一兩,當歸二兩,阿膠三兩,為末,醋糊丸,黍米大。每三十丸,米飲下。大人亦宜。久不止及醲痢者,沒石子丸,雞子煎。

妄下腫脹渴隨至,脾虛有積,積化成痢,妄下脾胃重虛,變成浮腫脹滿作渴,不可為矣。

誤補脫肛色焮紅。

熱者,黃連阿膠丸,薄荷煎。有服涼藥過度,或久痢臟寒脫肛者,釣腸丸,木香煎湯下;或真人養臟湯。有痢頻脫肛,黑色生殼者,用巴豆殼燒灰,芭蕉自然汁煮,入朴硝少許洗軟,用清油點三滴,放三角白礬煅過,龍骨少許,為末干糝肛頭,用芭蕉葉托上,勿令便去,出入令大兒抱定。

乳嗽百日內不宜,戀膈損胃肺孤危;

或因啼叫未定吃乳,或飲乳過度,以致停蓄胸膈胃口,上干於肺,故發咳嗽呃逆,肺胃俱病,百日內見者,為惡候。

白話文:

內傷乳食類

長期腹脹,虛弱體質加上濕熱,會導致黃疸,深黃色表示熱證,淺黃色則表示胃氣虛弱。

長期腹脹伴隨體虛,濕邪停滯化熱,熱邪則導致黃疸,此症狀稱作黃疸,治療方法與成人相同。若有熱證,可用小柴胡湯加麥芽、枳實、山梔、茵陳;若胃氣虛弱,則用四君子湯或理中湯,再加茵陳。也可服用萬金丸:蒼朮二兩,陳皮、厚朴、夜明砂各一兩,研成粉末,用綠礬二兩溶於水,加入少量醋煮成糊狀,或用煮熟的棗肉做成藥丸,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,可消積化黃。

另一方劑則需加入使君子一兩,枳實、黃連、訶子各五錢,將巴豆十粒與藥材一起炒至紫色,然後去除巴豆不用,再加入蛤蟆灰五錢,苦楝根皮二錢半,製成藥丸。此方可用於治療疳積消瘦、進食後腹瀉,以及和胃驅蟲。

腹痛伴隨面黃,只是積滯;腹痛面黃,口氣溫熱,嗜睡、厭食,大便臭穢者,服用消積丸;症狀嚴重者,服用白玉餅,服藥後再用錢氏白朮散和胃。症狀輕微者,只需服用平胃散,加入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、青皮、甘草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若有熱證,則加黃芩;若有寒證,則加吳萸。

有些情況是寒熱邪氣互相影響所致:面色發紅表示熱證,面色蒼白則表示寒證。因感受熱邪而疼痛者,面色發紅,高熱,四肢煩躁,口氣熱,宜服用四順清涼飲,並加入青皮、枳殼,或黃芩芍藥湯。因感受寒邪而疼痛者,面色蒼白或青紫,四肢冰冷,宜服用小建中湯,或大七氣湯加肉桂,並服用蘇合香丸。

寒熱不調常伴隨嘔逆,

宜用枳殼、桔梗、青皮、陳皮、當歸、甘草等量,木香減半,用薑湯煎服。

心腹俱痛,面色蒼白,口中吐沫,可能是蟲症。

蟲症導致心痛,與癇症相似,但眼睛不斜視,手也不抽搐。化蟲丸主治此症。

八種痢疾的治療,大部分與成人相同,只有驚痢屬於幼童特有:

八種痢疾分別為:冷痢(白便,積滯屬寒);熱痢(赤便,積滯屬熱);寒熱不調型痢疾(赤白便,冷熱夾雜);疳痢(黃白便或五色便,排便無規律);驚痢(青便,臭穢);休息痢(便黑色如魚腸,痊癒後又復發);醲痢(積滯再次發作,腹脹,便臭,腹痛);蠱毒痢(紫黑色血便,像豬肝)。

白便(冷痢)是脾胃受寒,純白色表示積寒毒邪,宜服用感應丸。去除寒毒後,再服用參苓白朮散等溫補脾胃的藥物。

赤白便(寒熱不調)則需順氣和中;順氣則腹痛自止,和中則裡急腹痛自除。純赤便(熱痢)表示積熱毒邪,宜服用導滯湯。赤白便交雜,寒熱不調,腹痛且下墜感明顯,腸胃虛滑,食慾不振,倦怠乏力,宜服用小駐車丸:黃連六兩,乾薑一兩,當歸二兩,阿膠三兩,研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藥丸,黍米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成人也可服用。久治不愈或醲痢者,服用沒石子丸,用雞蛋煎湯送服。

濫用瀉下藥物,會導致腹脹、口渴等症狀,脾虛有積滯,積滯化為痢疾,再濫用瀉下藥物,會導致脾胃嚴重虛弱,出現浮腫、腹脹、口渴等症狀,不可取。

錯誤的補益會導致脫肛,肛門紅腫。

熱證者,服用黃連阿膠丸,用薄荷煎湯送服。若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度,或久患痢疾導致臟腑虛寒而脫肛者,服用釣腸丸,用木香煎湯送服;或服用真人養臟湯。若痢疾頻繁,脫肛,肛門處出現黑色硬殼,可用巴豆殼燒成灰,加入芭蕉天然汁液煮沸,加入少量朴硝洗軟,滴入三滴清油,再加入煅燒過的明礬和少量龍骨,研成粉末,敷在肛門口,用芭蕉葉托住,避免排便,讓小孩子抱著,防止脫肛。

百日之內不宜服用治療乳嗽的藥物,以免損傷胃肺,危及生命;

可能是因為啼哭不止,餵奶不當,或喝奶過量,導致乳汁停滯於胸膈和胃口,上犯於肺,從而引起咳嗽、呃逆等症狀,肺胃皆病,百日內出現此症狀,為凶險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