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五 (37)

1. 胎毒類

一切積痛、盤腸、蟲痛者,通用沉乳感應丸:沉香、乳香、杏仁、木香、丁香各一錢,肉豆蔻一個,百草霜一分,巴豆十四粒,為末,酒煮過黃蠟和丸綠豆大,每四丸,薑湯或鉤藤煎湯下。痢疾亦宜。

中風不語似三種。

盤腸、蟲證、中風,三種俱似內釣,但中風不語為異,治與大人一同。小兒有中風後,喑不能言者,用木香、陳皮、甘草煎湯吞肥兒丸,內有黃連,能去心竅惡血故也。有肺風喘促涎潮,竄視者,用阿膠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煎服。蓋阿膠能育神,驚風后眼中瞳子不正者最宜。

疝氣,

疝氣亦因胎患得,有因父服熱藥,以致氣滯於下者;有因孕婦傷啼哭,冷氣入胎中而成此疾者;有久坐濕地而得者。

多啼冷氣傳腎經;

有因兒多啼不已,冷氣吸入,小腸釣痛傳流腎經而得者。又有木腎、有腎腫、有腎癰、有偏墜、有㿗疝、有奔豚、有疝瘕,與大科同。

面青吐沫陰囊腫,甚則小便淋澀,陰囊腫痛者,用甘草汁調地龍糞塗之。風熱外腎焮赤腫痛,日夜啼叫,不數日退皮如雞卵殼,愈而復作者,用老杉木燒灰,入膩粉、清油調敷,神效。

小腹痛連腰背傾;

諸疝皆因腎虛,寒邪冷濕之氣,侵入膀胱之經,留而不散,故陰核腫硬沉墜。治法:先宜疏利,次用逐寒溫臟之藥。按穴灸之。惟木腎、腎癰、瘡毒之氣入於腎經,久則成膿。治法:外用拔毒之藥敷貼,內服消散癰毒、排膿、利水道等藥。

先宜疏導歸牛散,肉桂、牽牛各五錢,當歸、大黃、桃仁各二錢半,全蠍一錢。每一錢入蜜煎服。利後,以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木香、砂仁、甘草、生薑煎服,和胃。唇青者,死。治疝氣便閉,小腹陰囊牽引痛甚,夜啼。

次與和胃羨金鈴(散)。

金鈴肉一兩,砂仁七錢半,蓽澄茄、木香各五錢,為末。每一錢,大者二錢,鹽湯或酒調服。治疝痛時,先曲腰乾啼,腳冷唇乾,額汗,或外腎釣上,陰囊偏大。通用:鉤藤膏、魏術散。

變蒸,

變則氣升蒸則熱,變者,變生五臟;蒸者,蒸養六腑。故變則上氣,蒸則體熱。

八蒸十變長氣血;

小兒初生,形體雖具,臟腑氣血尚未成就,而精、神、志、意、魂、魄俱未生全,故三十二日一變,六十四日一蒸,凡遇一變,即覺性情有異於前,上唇中心有一點白者是也。初生至三十二日,一變生癸水,屬足少陰腎主精;至六十四日,一蒸二變生壬水,屬足太陽膀胱,其發,耳與尻冷;至九十六日,三變生丁火,屬手少陰心,主藏神,其性為喜;至一百二十八日,二蒸四變生丙火,屬手太陽小腸,其發,汗出而微驚;至一百六十日,五變生乙木,屬足厥陰肝,主藏魂,喜笑;至一百九十二日,三蒸六變生甲木,屬足少陽膽,其發,兩目不閉而赤;至二百二十四日,七變生辛金,屬手太陰肺,主藏魄,生聲;至二百五十六日,四蒸八變生庚金,屬手陽明大腸,其發,膚熱而汗,或不汗;至二百八十八日,九變生己土,屬足太陰脾,主藏意與智;至三百二十日,五蒸十變生戊土,屬足陽明胃,其發,不食腸痛而吐乳。又手厥陰心包絡,與手少陽三焦,二經俱無形狀,故不變而不蒸。

白話文:

胎毒類

各種積聚引起的疼痛、腸絞痛、蟲痛,都可以服用沉乳感應丸:沉香、乳香、杏仁、木香、丁香各一錢,肉豆蔻一個,百草霜一分,巴豆十四粒,磨成粉末,用酒煮過的黃蠟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四丸,用薑湯或鉤藤煎劑送服。痢疾也適用。

中風不語症狀有三種類似的情況。

腸絞痛、蟲證、中風,三種症狀都類似於內臟受阻,但中風不語是不同的,治療方法與成人相同。小兒中風後,啞不能言者,用木香、陳皮、甘草煎湯送服肥兒丸,丸藥中含有黃連,可以去除心竅的瘀血。若有肺風引起的喘促、流涎、斜視等症狀,則用阿膠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煎服。因為阿膠可以滋養神魂,驚風後瞳孔不正者最適合服用。

疝氣

疝氣也是胎中疾患所致,有的是因為父親服用溫熱藥物,導致氣滯於下;有的是因為孕婦受驚哭泣,寒氣入侵胎中而造成此疾;也有久坐潮濕之地而導致的。

嬰兒哭鬧不止,寒氣入侵腎經;

有些嬰兒因哭鬧不止,寒氣吸入體內,小腸絞痛,寒邪沿著腎經傳導而致病。此外還有腎虛、腎腫、腎癰、睾丸下墜、陰莖疝氣、奔豚氣、疝氣積聚等,與成人疾病相似。

面部青紫、嘔吐、陰囊腫脹,嚴重者還會小便淋漓澀痛,陰囊腫痛者,用甘草汁調和地龍糞塗抹。風熱外襲腎臟,導致紅腫疼痛,日夜啼哭,數日後脫皮如雞蛋殼,痊癒後又復發者,用老杉木燒成灰,加入膩粉、清油調和敷貼,效果神奇。

小腹疼痛並延伸到腰背,身體傾斜;

各種疝氣都是由於腎虛,寒邪、濕邪侵入膀胱經絡,停滯不散,導致陰囊腫硬下墜。治療方法:首先應該疏通經絡,然後服用溫陽驅寒的藥物。配合穴位按摩和灸法。只有腎虛、腎癰、瘡毒之邪氣入侵腎經,久之則化膿。治療方法:外用拔毒藥物敷貼,內服消散癰毒、排膿、利尿等藥物。

首先宜疏導,服用歸牛散:肉桂、牽牛各五錢,當歸、大黃、桃仁各二錢半,全蠍一錢。每劑加蜂蜜煎服。通便之後,服用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木香、砂仁、甘草、生薑煎劑,和胃。嘴唇發青者,預後不良。治療疝氣便秘,小腹、陰囊牽引疼痛劇烈,夜間啼哭。

然後服用和胃羨金鈴散。

金鈴子一兩,砂仁七錢半,蓽澄茄、木香各五錢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體質強壯者可服用二錢,用鹽湯或酒送服。治療疝氣疼痛時,先彎腰哭泣,腳冷嘴唇乾裂,額頭出汗,或者外生殖器疼痛,陰囊腫大。通用藥物:鉤藤膏、魏術散。

變蒸

變則氣上升,蒸則體溫升高。變,指的是臟腑的變化;蒸,指的是氣血的滋養。所以變則上氣,蒸則體熱。

八蒸十變,長養氣血;

嬰兒初生,形體雖然具備,但臟腑氣血尚未完全發育,精、神、志、意、魂、魄都尚未完全生長,所以三十二天一變,六十四天一蒸,每次遇到變化,就會感覺性情與之前有所不同,上嘴唇中央有一點白色,就是這個徵兆。初生至三十二天,一變生癸水,屬足少陰腎經,主精;至六十四天,一蒸二變生壬水,屬足太陽膀胱經,其表現是耳朵和臀部冰冷;至九十六天,三變生丁火,屬手少陰心經,主藏神,其性情為喜;至一百二十八天,二蒸四變生丙火,屬手太陽小腸經,其表現是出汗並伴有輕微驚悸;至一百六十天,五變生乙木,屬足厥陰肝經,主藏魂,喜笑;至一百九十二天,三蒸六變生甲木,屬足少陽膽經,其表現是兩眼睜不開且發紅;至二百二十四天,七變生辛金,屬手太陰肺經,主藏魄,發出聲音;至二百五十六天,四蒸八變生庚金,屬手陽明大腸經,其表現是皮膚發熱並出汗,或不出汗;至二百八十八天,九變生己土,屬足太陰脾經,主藏意與智;至三百二十天,五蒸十變生戊土,屬足陽明胃經,其表現是不吃東西、腸鳴腹痛並嘔吐奶水。另外,手厥陰心包絡經和手少陽三焦經,兩經皆無形狀,故不變也不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