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36)
外集·卷五 (36)
1. 胎毒類
通用斷癇續命投。
斷癇丹、小續命湯,詳雜病及傷寒門。
客忤,
客忤異物暴觸驚。
心氣不足,遇人客或異物,則忤而驚,脾臟冷而痛,多夜啼。
狀若癇風眼不竄;吐沫瘛瘲喘腹疼,雄麝千金龍膽灌。
雄麝散:雄黃一錢,乳香五分,麝香一字,為末。每一字,刺雞冠血調灌之,仍以母衣覆身即愈。或鉤藤散、千金龍膽湯、保命丹。外用灶心土、蚯蚓等分為末,醋調為丸,摩兒頭及五心,詳前夜啼條。
有中馬汗氣臭忤,或馬鳴驚忤者,用馬尾燒煙,頻熏兒面,以瘥為度;或先用薑湯調下蘇合香丸,次用豆豉水濕搗丸,雞子大,摩兒囟上及足心各五六遍,次摩臍心及上下,良久擘開自有毛,即擲之。
天釣,
天風外觸內熱痰,痰因乳母愛酸鹹;
天釣屬陽,由乳母酒食煎炒鹹酸過度,毒氣入乳,遂令芽兒心肺生熱,痰鬱氣滯,加之外感,天風觸動,卒然目直身強,如魚上鉤之狀,故曰天釣。
搐熱眼翻如邪祟,壯熱驚搐,手足抽掣,眼目翻騰,或啼或笑,喜怒不常,如邪祟狀。
甚者爪甲亦青藍;通用鉤藤並保命,鉤藤散:人參、犀角各五分,全蠍、天麻各二分,甘草一分,水煎溫服。風熱勝者,保命丹;痰盛者,抱龍丸;熱痰者,滾痰丸。
挾食疏通和胃兼。
挾積受驚,肚熱脹硬,睡中腹內跳動,宜寬熱飲,泄下惡臭,然後與調和脾胃之藥治之。此等不可誤作驚風。
內釣,
內釣內臟抽掣痛(即釣腸氣),原因胎驚胎風動(胎中風氣壅結,兼驚而得);
眼有紅筋(血點)身反張,唇黑偃啼外腎腫。吐瀉方子外搐來,內外兼攻實可恐;誰知至寶鉤藤膏,調(氣)鎮(驚)疏風內外共。
驚風內釣,腹中極痛,偃啼,面青肢冷,尿如米泔者,鉤藤膏:乳香、沒藥各三錢,木香、薑黃各四錢,木鱉肉十一個,為末;蜜調成劑,收砂罐內。量兒大小加減,鉤藤煎湯或四磨湯化下。次服五味木香散:川楝肉七個,用巴豆三十五粒去皮同炒,豆黃去巴豆,木香、使君子、玄胡索、茴香各一錢,為末。量兒大小加減,米飲調下。
內釣冷痛者,古芎歸湯加乾薑、肉桂等分,丁香、沉香、青皮、小茴減半,水煎服。痛甚者,魏術散:莪朮五錢,阿魏一錢,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莪朮一晝夜,焙乾為末。每一字,紫蘇煎湯或米飲調下。內釣腹痛驚啼者,乳香丸:乳香五分,沒藥、沉香各一錢,蠍梢十四個,檳榔一錢半,為末蜜丸梧子大。每一二丸,菖蒲、鉤藤煎湯化下。
內釣陰腫便秘者,歸牛散。以上皆調氣疏風之劑,若驚重者,宜定魄丸以鎮之。
盤腸腰干蟲嘔攻,盤腸痛,因寒鬱小腸,亦腹痛多啼,與內釣相似,但痛則曲腰、乾啼、額汗為異。古方用白豆蔻、砂仁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莪朮、甘草等分為末、紫蘇煎湯下。蟲證亦與內釣相似,但蟲痛攻心,叫哭閤眼,嘔吐涎沫清水,四肢羸瘦,面青黃,或寒或熱,沉默不知病處,發作有時為異,化蟲丸主之。
白話文:
胎毒類
通用斷癇續命湯、斷癇丹、小續命湯等,詳見雜病及傷寒相關章節。
客忤:
因異物或驚嚇而引起的疾病。心氣不足,遇到人或異物,就會受到驚嚇,導致脾臟寒冷疼痛,經常夜啼。症狀類似癇風,但眼睛不會斜視;會吐沫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腹痛。可以用雄麝散治療,雄麝散的成分是:雄黃、乳香、麝香。取少許藥末,用雞冠血調和後灌服,並用母衣包裹嬰兒身體,即可痊癒。也可以使用鉤藤散、千金龍膽湯、保命丹等藥物。外敷療法可以用灶心土和蚯蚓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成丸劑,塗抹在嬰兒的頭部和手心、腳心等處,詳見夜啼的治療方法。
若因接觸馬的汗氣而發病,或有馬鳴聲般的哭叫,可用燒過的馬尾煙熏嬰兒的面部,直到症狀減輕;或先用薑湯送服蘇合香丸,再用豆豉水調製成雞蛋大小的丸藥,反覆塗抹嬰兒的囟門、腳心各五六次,再塗抹臍部,持續很久後,會自行排出毛髮,此時將毛髮丟棄即可。
天釣:
因外感風寒,內有痰熱所致。多因哺乳母親飲食過於辛辣酸鹹造成。天釣屬陽證,因母親飲食辛辣酸鹹油膩過度,毒氣入乳,導致嬰兒心肺積熱,痰鬱氣滯,再加之外感風寒,觸動病情,突然眼睛直視、身體僵硬,狀如魚兒上鉤,故稱「天釣」。
症狀包括高熱、眼球上翻,狀如中邪;高熱、驚厥、手足抽搐、眼球翻滾,時哭時笑,喜怒無常,如同中邪一般。嚴重者指甲還會呈現青藍色。通常使用鉤藤和保命丹等藥物治療。鉤藤散的成分是:人參、犀角、全蠍、天麻、甘草。風熱較盛者,用保命丹;痰濕較盛者,用抱龍丸;熱痰較盛者,用滾痰丸。
如果伴有食積,則需疏通腸胃。若因食積受驚,腹部脹硬,睡覺時腹部跳動,宜服用溫熱飲品,排出惡臭大便後,再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。此症切勿誤診為驚風。
內釣:
內釣是指內臟抽搐疼痛(即腸絞痛),因胎驚、胎風(胎中風氣壅塞,兼受驚嚇)所致。
症狀包括眼白有紅筋(血點)、身體反弓、嘴唇發黑、哭鬧不止、腎臟腫脹。伴隨吐瀉、抽搐等症狀,內外兼症,病情危急。此時可用鉤藤膏治療,可以調理氣機、鎮靜驚厥、疏風散寒,內外兼治。
驚風兼內釣,腹部劇痛,哭鬧不止,面色青白,四肢冰冷,尿液如米湯,可用鉤藤膏治療,鉤藤膏的成分是:乳香、沒藥、木香、薑黃、木鱉子,用蜂蜜調和。根據嬰兒年齡調整劑量,用鉤藤湯或四磨湯送服。之後服用五味木香散:川楝子、巴豆(去皮)、木香、使君子、玄胡索、茴香,根據嬰兒年齡調整劑量,用米湯送服。
內釣伴有腹部冷痛者,可用古芎歸湯加乾薑、肉桂等分,丁香、沉香、青皮、小茴各減半,水煎服用。疼痛劇烈者,可用魏術散:莪朮、阿魏,先用溫水浸泡阿魏和莪朮一夜,焙乾研末。用紫蘇湯或米湯送服。內釣伴有腹痛、驚啼者,可用乳香丸:乳香、沒藥、沉香、全蠍、檳榔,製成蜜丸。用菖蒲、鉤藤湯送服。
內釣伴有陰部腫脹、便秘者,可用歸牛散。以上藥物均為調理氣機、疏風散寒之劑,若驚厥嚴重,宜服用定魄丸鎮靜。
盤腸痛、腰痛、嘔吐,是因寒邪鬱結小腸所致,腹部疼痛、哭鬧,與內釣相似,但疼痛時會彎腰、哭鬧不止、額頭出汗。古方用白豆蔻、砂仁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莪朮、甘草等量研末,用紫蘇湯送服。蟲證也與內釣相似,但蟲痛會侵犯心臟,嬰兒會哭鬧不止、閉眼、嘔吐涎沫清水,四肢消瘦,面色青黃,時寒時熱,沉默寡言,不知病在何處,發作時間不定,可用化蟲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