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12)
外集·卷五 (12)
1. 胎前
健脾養血總安寧。
通用古芩術湯,加阿膠。風邪加生薑、豆豉;寒加蔥白,或乾生薑少許;熱加天花粉;寒熱加柴胡;項強加蔥白;溫熱腹痛加白芍;腹脹加厚朴;下血加艾葉、地榆;腰痛加杜仲;驚悸加黃連;煩渴加麥門冬、烏梅;思慮過加茯神;痰嘔加旋覆花、半夏曲;勞役加黃耆;氣喘去白朮加香附;便燥加麻子仁;素慣難產加枳殼、蘇葉;素慣墮胎加杜仲;素血虛加芎、歸,此安胎之聖藥也。凡卒有所下,急則一日三五服,緩則五日、十日一服。
常服安胎易產,所生男女又無胎毒,蓋妊孕脾土運化遲滯則生濕,濕則生熱,故用黃芩清熱以養血,白朮健脾以燥濕。安胎丸、金匱當歸散、加味養榮丸,皆此方而推之也。
胎漏下血腹不痛,心腹痛而下血者,為胎動;不痛者,為胎漏。
血多為熱少為虛;
熱者,下血必多。內熱作渴者,四物湯加白朮、芩、連、益母草,或金匱當歸散、加味養榮丸。血黑成片者,三補丸加香附、白芍。血虛來少者,古膠艾湯,或合四物湯、長胎白朮丸。氣虛者,四君子湯加黃芩、阿膠。因勞役感寒,以致氣虛下血欲墜者,芎歸補中湯;或下血如月信,以致胞干,子母俱損者,用熟地、炒乾姜各二錢為末,米飲調服。
惟有犯房難救止,胎漏亦有肥盛婦人月水當來者,或因登廁,風攻陰戶者,雖不服藥,亦或無恙,但作胎漏,遽用澀藥治之反墮。惟犯房下血者,乃真漏胎也,八物湯加膠,艾救之。
偶然尿血莫模糊。
尿血自尿門下血,胎漏自人門下血。妊娠尿血屬胞熱者多,四物湯加山梔、發灰,單苦蕒菜飲亦炒。因暑者,益元散加升麻煎湯下;稍虛者,膠艾四物湯;久者,用龍骨一錢,蒲黃五錢為末,酒調服。
噁心阻食名惡阻,或大吐,或時吐清水,惡聞食臭,由子宮經絡絡於胃口,故逢食氣,引動精氣衝上,必食吐盡而後精氣乃安。亦有娛交合而子宮穢盛者,過百日則愈。
瘦人多熱肥人痰;
二陳湯加竹茹、生薑,熱加芩、連;因怒者,單黃連丸,茯苓煎湯下。
亦有無陰並氣弱,無陰則嘔者,左脈必弱,頭疼全不入食者,八物湯合二陳湯,加枳、梗。氣弱者,四君子湯加陳皮、麥門冬,厚朴、竹茹;日久水漿不入口,吐清水者,並加丁香。惡聞食氣,多臥少起者,旋覆花散。
或因胎動別證兼。
三四個月病惡阻者,多因胎動不安,或兼腰腹疼痛者,保胎飲;兼瘧痢,口中無味,及曾傷風冷者,醒脾飲子;兼傷食者,二陳湯加砂仁、香附,或單白朮為丸,或單砂仁為末,米飲下。甚者,紅丸子極效。
子煩躁悶亂心神,火盛克肺好生嗔;
妊孕心煩躁悶,謂之子煩。多受胎四五個月間,相火用事;或應天令五六月間,君火大行,俱能乘肺,以致煩躁,胎動不安。大抵相火盛者,單知母為末,蜜丸芡實大,每三丸酒下,日月未足,欲產及雖產者亦效;君火盛者,單黃連丸;心神不安者,硃砂安神丸;煩甚恐傷胎者,罩胎散。切不可以虛煩藥治。
白話文:
胎前
孕期調理以健脾養血為主,保持安寧狀態。常用黃芩湯加減治療,可加入阿膠。若伴隨風邪,加生薑、豆豉;寒症加蔥白或少量乾薑;熱症加天花粉;寒熱夾雜加柴胡;頸項強硬加蔥白;溫熱腹痛加白芍;腹脹加厚朴;出血加艾葉、地榆;腰痛加杜仲;心悸加黃連;口乾舌燥加麥門冬、烏梅;思慮過度加茯神;痰嘔加旋覆花、半夏曲;勞累加黃耆;氣喘(去除白朮)加香附;便秘加麻子仁;素來難產加枳殼、蘇葉;素來易流產加杜仲;素體血虛加川芎、當歸。此方為安胎聖藥。若出現緊急情況(例如出血),可一日服用三到五次;病情較緩和,則可五到十日服用一次。
常服此方可安胎且易於生產,所生子女也不會有胎毒。因為孕期脾土運化功能遲緩會導致濕氣產生,濕氣則生熱,因此用黃芩清熱養血,白朮健脾燥濕。安胎丸、金匱當歸散、加味養榮丸都是以此方為基礎發展而來的。
胎漏出血若無腹痛,為胎漏;若伴隨心腹疼痛出血,則為胎動。
出血量多為熱證,少為虛證;熱證出血必多。若內熱口渴,可用四物湯加白朮、黃芩、黃連、益母草,或金匱當歸散、加味養榮丸。出血量多且血色黑如片狀,可用三補丸加香附、白芍。出血量少,為血虛,可用古膠艾湯,或配合四物湯、長胎白朮丸。氣虛者,可用四君子湯加黃芩、阿膠。因勞累受寒導致氣虛出血,甚至胎兒欲墜者,可用芎歸補中湯;若出血如月經,導致胞宮虛損,母子均受損害者,可用熟地、炒乾薑各兩錢研末,米湯送服。
唯獨房事過度導致的出血難以止住,胎漏也可能發生在肥胖婦女月經將至時,或因如廁時受風侵襲陰戶,即使不服藥也可能安然無恙。但若確診為胎漏,急用收斂藥反而可能導致流產。唯有房事過度導致的出血才是真正的胎漏,此時可用八物湯加阿膠、艾葉救治。
偶然出現尿血不要混淆。
尿血是從尿道出血,胎漏是從陰道出血。妊娠期尿血多屬胞熱,可用四物湯加山梔子、煅石膏,單用苦蕒菜煎湯亦可。因暑熱引起者,可用益元散加升麻煎湯服用;略感虛弱者,可用膠艾四物湯;久治不愈者,可用龍骨一錢、蒲黃五錢研末,酒送服。
孕吐稱為惡阻,可能劇烈嘔吐,或間歇性嘔吐清水,聞到食物就反胃,這是因為子宮經絡與胃口相連,所以遇見食物的氣味,就會引起精氣上衝,必須將食物嘔吐乾淨,精氣才能平復。也有些是因房事過度,子宮污穢積聚所致,一般超過一百天就會好轉。
體瘦者多為熱證,體胖者多為痰證;可用二陳湯加竹茹、生薑,熱證加黃芩、黃連;因發怒引起者,單用黃連丸,茯苓煎湯送服。
也有些是陰虛並氣弱,陰虛則嘔吐,左脈必弱,頭痛且完全不想吃東西,此時可用八物湯合二陳湯,加枳實、陳皮。氣虛者,可用四君子湯加陳皮、麥門冬、厚朴、竹茹;久病不愈,飲食不進,只吐清水者,再加丁香。聞到食物就反胃,多臥少起者,可用旋覆花散。
或因胎動以及其他併發症。
懷孕三四個月出現惡阻,多因胎動不安,或伴隨腰腹疼痛,可用保胎飲;伴隨瘧疾痢疾,口中無味,或曾受寒感冒者,可用醒脾飲子;伴隨傷食者,可用二陳湯加砂仁、香附,或單用白朮製成丸藥,或單用砂仁研末,米湯送服。症狀嚴重者,紅丸子效果最佳。
孕期煩躁不安,心神不寧,心火過盛克伐肺金,容易發怒;孕期心煩躁悶,稱為子煩。大多發生在懷孕四五個月,相火旺盛;或在農曆五六月,君火當令,都會影響肺氣,導致煩躁,胎動不安。總的來說,相火旺盛者,單用知母研末,蜜丸如芡實大小,每次服用三丸,酒送服,無論懷孕時間長短,臨產或已生產都適用;君火盛者,單用黃連丸;心神不安者,用硃砂安神丸;煩躁嚴重,擔心傷及胎兒者,可用罩胎散。切記不可用治療虛煩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