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7)
外集·卷五 (7)
1. 癥瘕(與男子積聚條參看)
癥瘕冷熱都是瘀,或因食積或鬱怒;
癥者,堅而不移;瘕者,堅而能移。七癥八瘕,經亦不詳。雖有蛇、蚊、鱉、肉、發、蝨、米等名,偶因食物相感,假血而成形耳,瘕比癥稍輕。其為病所以異於男子者,皆曰產後及經水行時,或飲食生冷,以致脾虛與臟氣相結;或七情氣鬱生痰,皆必挾瘀血而後成形。要知癥瘕、痃癖、石瘕、腸覃、食癥、血癥、食癥、血瘕,種種不一,盡皆痞塊之異名耳。
經云:大腸移熱於小腸,小腸移熱於大腸,兩熱相搏,則血溢而為伏瘕,月事不利。以此推之,癥瘕皆有熱者,蓋瘀血亦有熱燥逼成,況陽氣怒火蘊聚,飲食濕熱拂鬱結成,未可專以寒冷論也。大概虛冷者,內炙散、琥珀丸、溫白丸;熱者,消塊丸、連蘿丸,外貼三聖膏,神效阿魏散。久不愈者,豬肝丸、辰砂一粒丹、神聖代針散。
瘀血,四物湯加桃仁、韭汁。甚者加蜀葵根,入玄明粉下之;或桂枝桃仁湯,外以韭菜搗餅熨痛處;或萬痛丸、桃奴散。食積,三稜煎、保和丸、紅丸子;虛者,白朮膏、補中益氣湯;熱者,大承氣湯加黃連、芍藥、川芎、乾薑、甘草,或單黃連丸,小調中湯加貝母,薑汁糊丸服。鬱氣,白蔥散、蟠蔥散、七制香附丸、當歸龍薈丸。
痰飲,潤下丸,或二陳湯加香附、枳殼、桔梗;痰瘀食積者,白芥丸,海石丸。
腹痛經閉如懷胎,面黃寒熱夢無數。
癥瘕得冷則發,腹痛支滿,胸脅腰背相引,四肢疼痛,月事不調,如懷胎之狀。邪氣甚盛,令人恍惚,夜多異夢,寒熱往來,四肢不舉,陰中生瘡,甚者小便淋瀝,或兼帶下,小腹重痛,面色黃黑,入於子臟則絕產,入於胞絡則經閉,宜人參荊芥散、小溫經湯、逍遙散、通經丸、古斑玄丸選用。
血與氣並,心腹痛連腰脅背膂,甚則搐搦,經候不調,謂之血氣,玄胡索散、手拈散、失笑散、單幹漆丸。數證因痰瘀氣積者,與上諸方通用。
痃癖病治頗相同,痃者,在腹內近臍,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,如臂、如指、如弦之狀,名曰痃;癖者,偏僻在兩肋之間,有時而痛,名曰癖。皆陰陽不和,飲食停滯,冷氣相搏而成,亦得冷則發。
腹脹不食亦可懼;
紅丸子、豬肝丸、小烏雞丸、蔥白散。
腸覃可按血自通,腸覃,乃寒氣客於大腸,與胃相搏。大腸為肺傳送,肺主氣,氣得熱則行,得冷則凝,凝則清氣散,而濁氣結而為瘕。覃延日久不已,瘜肉乃生,始如雞卵,久如懷胎,按之堅,推之移,月事時下,或多或少,氣病而血未病也,宜二陳湯加香附以開之,或香粉丸。
石疝塞胞經無路。
女子癥瘕疝氣,發則腹痛逆氣上衝,乃胞中傷損,瘀血結成。久則堅硬如石,塞於子門,大如懷胎,月事不下,乃先感寒氣,而後血壅不流所致。血瘕,石磏丸;氣血瘕,散聚湯;疝瘕,麝香丹、古硝黃膏;石瘕,見晛丹主之,或通經丸,加紅花尤妙。
白話文:
標題:[腫瘤(參考男性體內積聚狀況理解)
內容:無論是冷熱性質的腫瘤,都是因爲淤血導致的,可能是飲食不當或者情緒壓抑憤怒引起的。
所謂的"症",是堅硬且固定不動的腫塊;而"瘕",也是堅硬但可以移動的。關於七症八瘕,古籍並未詳細描述。雖然有蛇、蚊、鱉、肉、發、蝨、米等各種命名,這可能是因爲食用某些食物後身體產生反應,使血液凝聚形成腫塊,"瘕"相對"症"而言較輕。女性之所以會患此類疾病,通常是因爲產後或經期時食用生冷食物,導致脾虛與髒氣結聚;或因情緒抑鬱而產生痰溼,這些情況都會伴隨淤血而形成腫塊。要知道,症、痃癖、石瘕、腸覃、食症、血癥、食瘕、血瘕等各種稱呼,其實都是痞塊的不同名稱。
古醫書記載,大腸將熱傳遞給小腸,小腸再將熱傳遞給大腸,兩處的熱相互作用,導致血液溢出並形成潛藏的腫塊,月經也會受到影響。因此,可以推測,所有的症瘕都可能伴有熱症,這是因爲淤血也可能在熱燥環境下形成,更不用說陽氣怒火的聚集,飲食溼熱的鬱結,這些都不應該僅以寒冷來解釋。一般來說,對於虛寒型的,可以使用內炙散、琥珀丸、溫白丸;熱型的,則可以使用消塊丸、連蘿丸,外敷三聖膏,神效阿魏散。如果長期沒有好轉,可以嘗試豬肝丸、辰砂一粒丹、神聖代針散。
對於淤血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韭汁。嚴重的可以加入蜀葵根,配合玄明粉服用;或者使用桂枝桃仁湯,外用韭菜搗餅熱敷疼痛部位;或者萬痛丸、桃奴散。對於飲食積滯,可以使用三棱煎、保和丸、紅丸子;虛弱的,可以使用白朮膏、補中益氣湯;熱性的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加上黃連、芍藥、川芎、幹薑、甘草,或者單獨使用黃連丸,小調中湯加上貝母,薑汁糊丸服用。對於情緒抑鬱,可以使用白蔥散、蟠蔥散、七制香附丸、當歸龍薈丸。
對於痰飲,可以使用潤下丸,或者二陳湯加上香附、枳殼、桔梗;痰瘀食積的,可以使用白芥丸,海石丸。
腹部疼痛、月經閉塞如同懷孕,面色蠟黃,寒熱交替,夢境紛亂。
症瘕遇冷則發作,腹痛、四肢疼痛,月經不調,如同懷孕的樣子。邪氣極盛,使人恍惚,夜間多夢,寒熱交替,四肢無力,私處生瘡,嚴重的小便困難,或者伴隨帶下,小腹疼痛,面色黃黑。如果進入子宮,則可能影響生育;如果影響子宮周圍的組織,則可能導致月經閉塞。此時,可以使用人參荊芥散、小溫經湯、逍遙散、通經丸、古斑玄丸等藥物。
血氣並行,心腹痛連腰脅背膂,嚴重時會抽搐,月經不調,稱爲血氣。可以使用玄胡索散、手拈散、失笑散、單幹漆丸。如果有痰瘀氣積的情況,可以使用上述各種方法。
痃癖疾病的治療大致相同,痃,是在腹部靠近肚臍的地方,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,像手臂、手指、琴絃的樣子,稱爲痃;癖,是偏向兩側肋骨之間,有時會疼痛,稱爲癖。這些都是陰陽失調,飲食停滯,冷氣相搏造成的,也會因爲受冷而發作。
腹脹不能進食也是可怕的症狀;
可以使用紅丸子、豬肝丸、小烏雞丸、蔥白散。
腸覃可以按摩幫助血液流通,腸覃,是寒氣侵入大腸,與胃相搏的結果。大腸是肺部傳送的通道,肺主氣,氣得到熱則運行,得到冷則凝固,凝固後清氣散開,濁氣結成腫塊。如果腸覃持續不斷,瘜肉就會生長,開始像雞蛋大小,久而久之就像懷孕一樣,觸摸時堅硬,推動時可以移動,月經來時量或多或少,這是氣病而血未病的表現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香附來治療,或者使用香粉丸。
石疝堵塞了子宮的通道。
女性的症瘕疝氣,發作時腹痛、氣逆上衝,這是子宮受損,淤血凝結的結果。長時間後會變得堅硬如石,堵塞子宮口,大如懷孕,月經不來,這是先受寒氣,然後血液淤積不流的結果。血瘕,可以使用石磏丸;氣血瘕,可以使用散聚湯;疝瘕,可以使用麝香丹、古硝黃膏;石瘕,可以使用見晛丹,或者通經丸,加上紅花效果更好。
血蠱、氣蠱堅硬如石,水蠱腫滿難以治癒。
蠱,是三蟲聚集吃血的現象,就是症瘕的嚴重情況。腹部緊硬如石,腫脹如水,是淤血凝結在子宮門口,或者產後水與血搏鬥的結果。可以使用四香散、千金桃仁煎、內消散、蛤蟆煮肚法、抱甕丸、黃米丸。如果是單純的腹部脹大,可以使用大腹皮飲急救。詳情請參考男性科的腫脹類。
調整氣息,破除淤血,逐漸消除,虛弱的人應補養脾胃。
善於治療症瘕的人,會調整患者的氣息,破除淤血,消化食物,豁除痰溼,等到病情減輕到一半時停止,不可以猛烈攻擊,以免傷害元氣。最好是扶助脾胃正氣,等待自然恢復,這就是開鬱正元散的命名原因。痊癒後,可以使用大小烏雞丸、八珍湯、交加散、交加地黃丸進行調理。所有攻擊性的藥物,病情嚴重時可以承受,病情輕微時胃氣會受到傷害。有人認爲,應該等到腫塊完全消失後再進行補養,這樣胃氣的保存就微乎其微了。] 希望這個翻譯可以幫助你理解古代中醫文獻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