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9)
外集·卷三 (9)
1. 瘥危死證及婦人傷寒
戰汗已佔病可解,戰者,邪正相爭也。有戰而汗解者,太陽也,脈必浮緊而芤,浮為在表,芤為正氣虛,故與邪戰而後解也。也有不戰而汗解者,陽明也,脈必浮數不芤,浮為表,不芤為正氣不虛,故不戰而汗解也。有不戰不汗而解者,少陽也,雖有寒熱表邪,寸關尺大小、浮沉、遲數同等而無偏勝,不日陰陽和平而自解矣。又柴胡證,誤以藥下,而柴胡證仍在,不為逆,更與小柴胡服之,必蒸蒸汗出而解。
日中得病者,夜半解;夜半得病者,日中解。凡身寒鼓頷戰慄,急與姜米湯,熱飲以助其陽。老人虛弱發戰而汗不行,隨即昏悶者不治。又渴甚飲過者,黑奴證也,亦汗出而解。
白話文:
出汗代表疾病已經可以痊癒,所謂的「戰」,指的是正氣和邪氣的對抗。如果出汗後疾病痊癒,屬於太陽病,脈象應該浮緊而虛,浮代表病邪在表,虛代表正氣不足,所以要與邪氣對抗才能痊癒。如果沒有明顯對抗就出汗痊癒,屬於陽明病,脈象應該浮數而不虛,浮代表病邪在表,不虛代表正氣充足,所以不需要對抗就能痊癒。如果既沒有對抗也沒有出汗就痊癒,屬於少陽病,雖然有寒熱等表證,但寸關尺三部脈象大小、浮沉、遲數都相同,沒有偏勝,不出幾天陰陽就會平衡而自然痊癒。另外,柴胡證如果誤用瀉藥,症狀仍然存在,並不算是逆證,反而可以繼續服用小柴胡湯,就會大量出汗而痊癒。
白天得病的人,半夜會痊癒;半夜得病的人,白天會痊癒。凡是身體發冷、脖子僵硬、發抖的人,要趕緊喝薑米湯,熱飲可以幫助陽氣。老人虛弱發抖卻不出汗,接著昏迷的人就沒救了。還有喝水過多的人,會出現黑奴證,也會出汗而痊癒。
發癢誰識疾將移;
發癢乃陽氣初回之象,非風、非血燥也。
瘥後昏沉非怪魅,瘥後半月十日,昏沉少神,錯語妄言,或無寒熱,或寒熱似瘧,或朝夕潮煩,皆由汗出未徹,毒流心包絡間,知母麻黃湯主之。無表邪者,陶氏導赤各半湯極妙。大病後喜唾痰者,理中湯。胃熱虛煩而嘔者,竹葉石膏湯加薑汁。從腰以下有水腫者,牡蠣澤瀉湯。
白話文:
皮膚發癢,其實很難知道是什麼病要發作。發癢其實是陽氣慢慢恢復的現象,並不是因為風寒或血燥。
病癒後昏沉,不是被鬼魅附身。病好後半個月到十天,昏沉神志不清,說話語無倫次,可能沒有寒熱,或像瘧疾一樣時寒時熱,或早晚心煩,都是因為汗出不透,毒素流入心包絡之間。這時候要用知母麻黃湯治療。如果沒有表邪,陶氏的導赤各半湯效果很好。大病後喜歡吐痰的,要用理中湯。胃熱虛煩而嘔吐的,用竹葉石膏湯加薑汁。從腰部以下出現水腫的,用牡蠣澤瀉湯。
手足攣搐者,牛蒡根湯。遺精者,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鹿茸一錢,或十味溫膽湯。瘥後不食,參苓白朮散、枳朮丸。瘥後狂言,益元散加辰砂。瘥後失神及乾嘔,柴胡百合湯。瘥後血迷,當歸活血湯。瘥後腰痛,獨活寄生湯。瘥後聲沉,變證。瘥後體瘦肌熱,或咳嗽者,用柴胡二錢,甘草五分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手腳抽搐的人,可以用牛蒡根湯。
遺精的人,可以用桂枝龍骨牡蠣湯,並加鹿茸一錢,或者十味溫膽湯。
病癒後不食的人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或枳朮丸。
病癒後胡言亂語的人,可以用益元散並加辰砂。
病癒後神志不清以及乾嘔的人,可以用柴胡百合湯。
病癒後神志不清,可以用當歸活血湯。
病癒後腰痛的人,可以用獨活寄生湯。
病癒後聲音沙啞,屬於變證。
病癒後身體消瘦,肌肉發熱,或咳嗽的人,可以用柴胡二錢,甘草五分,水煎服。
瘥後陰虛盜汗,補陰丸。瘥後瘧疾等證,俱照常治法,輕者損谷節欲,慎動自愈。
遺毒不散發瘡痍。
凡傷寒三日後,脈數而熱不罷者,此為熱氣有餘,必發瘡癰。或汗出不徹,項後耳旁連頰腮有結核硬腫者,謂之發頤。或下之不盡,熱氣流於大腸或肛門,並小腹腫痛,謂之臟毒。或瘥後項下頸邊生風堆數枚,不紅不痛如瘰癧之狀,或瘥後發疹者,俱宜清熱涼血,消毒去風,外科法治之。
勞復、食復、飲酒復者熱甚,復者,其病如初也。傷寒新瘥,津夜未復,血氣尚虛;或梳洗太早,言動思為太過,則成勞復。蓋勞則生熱,熱氣乘虛還入經絡,未免再復。治宜清熱解勞,小柴胡湯、麥門冬湯和之。熱氣浮者,梔豉枳實湯、鼠屎豉湯。表證多者,柴胡桂枝湯汗之;里證多者,大柴胡湯下之。
白話文:
病癒後陰虛盜汗,可以用補陰丸來治療。病癒後瘧疾等症狀,都依照常規治療方法,症狀輕微者減少飲食,節制慾望,謹慎活動就能自愈。
病邪餘毒未消則會發瘡痍。
凡是傷寒病發三天後,脈搏數而發熱不退者,這是熱氣餘盛,必然會發瘡癰。或者出汗不透,脖子後面、耳朵旁邊到臉頰腮部都有結核硬塊腫脹者,稱為發頤。或者瀉下不盡,熱氣流入大腸或肛門,並且小腹腫痛,稱為臟毒。或者病癒後脖子下方頸部旁邊長出風堆,不紅不痛,如同瘰癧的樣子,或者病癒後發疹者,都應該清熱涼血,消毒去風,用外科方法治療。
勞累後復發、飲食過度後復發、飲酒後復發者熱氣更盛,復發者,病情如同初發一樣。傷寒病初癒,津液尚未恢復,血氣仍然虛弱;或者梳洗過早,言行思慮過度,就會造成勞復。因為勞累就會生熱,熱氣乘虛而入經絡,難免會再次復發。治療應該清熱解勞,可以用小柴胡湯、麥門冬湯調和。熱氣浮於表者,可以用梔豉枳實湯、鼠屎豉湯治療。表證較多者,可以用柴胡桂枝湯發汗;里證較多者,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。
傷寒新瘥,胃氣尚弱,若恣飲食,不能克化,濁穢臟腑,依前發熱,若用調和脾胃藥,胃熱轉增。大凡傷寒無和胃之理,治須清熱消食。輕者胸中微滿謂之遺熱,損谷自愈;重者胸高喘滿腹脹,必須吐下,梔豉枳黃湯主之。煩熱甚者,竹葉石膏湯。胸痞者,生薑瀉心湯。飲酒復者,其熱尤甚。
蓋酒性至熱,必煩躁乾嘔,舌苔,妄語不寐者,解毒湯,或草龍膽一味,水煎服,汗出自解。凡復證,先病七日出汗而解,今復舉亦必七日而解;先病十四日出汗而解,今復舉亦必十四日而解;雖三四次復舉,亦必三四次戰汗而解。但勞復證久不愈,恐成癆瘵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刚痊癒,胃氣還很虛弱,如果隨便吃喝,就無法消化,污濁之物堆積在臟腑,就會再次發熱。如果使用調理脾胃的藥物,反而會加重胃熱。一般來說,傷寒病沒有調理胃氣的道理,治療應該以清熱消食為主。輕微者,胸部略微脹滿,稱為遺熱,損耗食物後自然會好轉;嚴重者,胸部高聳,呼吸急促,腹部脹滿,必須用藥吐瀉,梔豉枳黃湯可以治療。如果發燒很嚴重,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。胸部痞塞者,可以使用生薑瀉心湯。如果喝了酒又復發,熱症會更加嚴重。
因為酒性非常熱,必然會出現煩躁、乾嘔、舌苔發黃、胡言亂語、睡不著覺等症狀,可以使用解毒湯,或者用草龍膽單味藥煎水服用,出汗後就會痊癒。所有復發的症狀,如果之前是七天出汗痊癒,現在復發也一定會在七天內出汗痊癒;如果之前是十四天出汗痊癒,現在復發也一定會在十四天內出汗痊癒;即使復發三四次,也一定會三四次出汗痊癒。但是如果勞復證很久都治不好,恐怕會變成癆病。
陰易、陽易,陰陽交者命危。
男子新瘥,婦人與之交而反得病,曰陽易;婦人新瘥,男子與之交而反得病,曰陰易。言陰陽感動,其毒著人如換易也。其病狀身熱,熱沖胸,頭重不能舉,眼內生花,乃所易之毒上衝也。四肢拘急,小腹腰胯皆痛,陰腫,手足攣卷,陰氣已極,卵縮入腹,痛引陰中,吐舌數寸,而脈離經者,即死。
縱不死,百節解散,經脈緩弱,氣血骨髓空竭,恍惚,呼吸氣力轉少,不能著床,起居仰人,牽引歲月。仲景有燒褌散、赤衣散、猳鼠糞湯,可救其失。囊縮腹引陰痛欲絕者,單青竹皮水煎服之。陰火上衝,面赤如烘熱,心胸煩悶者,八物湯、竹皮逍遙散。四肢拘急不伸者,當歸白朮湯,或單幹姜四兩水煎溫服。
白話文:
陰陽的失衡容易導致生命危險。男性剛痊癒,與女性交合後反而生病,稱為「陽易」;女性剛痊癒,與男性交合後反而生病,稱為「陰易」。這是因為男女之間的相互影響,如同物品的交換,會使對方受到疾病的影響。病狀包括身體發熱,熱感上沖至胸部,頭部沈重難以抬起,眼中出現幻覺,是因對方疾病所引起的熱毒上沖所致。四肢抽搐緊繃,腹部、腰部、臀部疼痛,生殖器腫脹,手腳蜷曲,陰部的氣息已經達到極點,睪丸收縮進入腹腔,疼痛傳至下體,吐出長達數寸的舌頭,脈搏異常,這些都是即將死亡的徵兆。
即使未立即死亡,全身的關節會逐漸鬆弛,經絡和脈搏變得柔弱,氣血和骨髓都變得空虛,精神恍惚,呼吸力量逐漸減少,無法躺臥,日常活動需要他人協助,病情持續多年。張仲景有提供「燒褌散」、「赤衣散」、「猳鼠糞湯」等藥方,可以輓救這些病症。若發現生殖器收縮、腹部牽引著下體疼痛到極點的情況,可單用青竹皮煮水服用。如果面部紅潤如火烤、心胸感到煩躁,可用「八物湯」、「竹皮逍遙散」。若四肢緊繃無法伸展,可用「當歸白朮湯」,或者單用四兩乾姜煮水溫服。
汗出手足自伸,挾痰惡寒嘔逆者,橘皮竹茹湯。有不因易而自病復者,名曰女勞復證,治亦相同,但多憎寒發熱,用猳鼠屎、竹皮、燒褌之類。虛弱者,兼用人參逍遙散。小腹急痛厥冷者,當歸四逆湯加吳萸、附子。論云:余勞尚可,女勞即死。陰陽交者,凡發汗後,脈躁疾不為汗衰,狂言不能食,謂之陰陽交。
言交合陰陽之氣為邪所傷,不可分別,此死證也。
一病百合,經絡將何以識?
白話文:
出汗、手足發麻,伴隨痰多、畏寒、嘔吐的症狀,可以用橘皮竹茹湯治療。如果沒有明顯原因就反复發病,稱為女勞復證,治療方法也相同,但患者通常會畏寒發熱,可以用猳鼠屎、竹皮、燒褌等藥物。體虛者,可以配合人參逍遙散。小腹劇痛、手腳冰涼的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萸、附子。古人說:男性勞累尚可恢復,女性勞累則會致死。陰陽交感,若發汗後脈搏跳動急促,汗出減少,患者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無法進食,稱為陰陽交感,表示陰陽之氣交感受邪氣侵犯,無法分辨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一個疾病,百種症狀,經絡又如何分辨?
病後未甚平復,失於調理,餘證在陽,醫反下之以攻陰;餘證在陰,醫反汗之以攻陽。以此百脈一宗,各不得解,無復經絡傳次,似寒又無寒,似熱又無熱,欲食不能食,欲臥不能臥,欲行不能行,有時又或強健,但能睡臥不能行,口作苦味,藥入即吐,有如邪祟,治以百合為主,以其能和百脈也。分汗吐下後加減,及陶氏柴胡百合湯。
渴者,栝蔞牡蠣湯。又百合洗法,洗後淡食將養,勿用鹽豉。頭痛者,六十日愈;不痛者,四十日愈;頭眩者,二十日愈。
遍身不仁,針火頑然無知。
不仁者,頑麻不知痛癢。汗下氣血俱虛。不能周流一身,或為寒襲,經絡凝滯。經曰:少陰脈不至,腎氣微,精血少,寒氣上奔,血結心下,陽氣退下,熱歸陰股,與陰相動,令身不仁,是為屍厥。甘草乾薑湯,桂枝加芍藥、乾薑,補中益氣湯,駱龍升麻湯,桂麻各半湯選用。此不仁,與前鬱冒不仁同。
白話文:
生病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沒有好好調養,殘留的病症偏向陽性,醫生卻用攻陰的藥物治療;殘留的病症偏向陰性,醫生卻用發汗的藥物治療。這樣一來,全身經絡都失去平衡,沒有順暢的運作,像是寒症又沒有寒症,像是熱症又沒有熱症,想吃卻吃不下,想睡卻睡不好,想走卻走不動,偶爾又覺得精神不錯,但只能躺著不能走動,嘴巴發苦,吃藥就吐,就像是被邪氣侵襲一樣。治療上以百合為主藥,因為百合能調和全身經絡。根據之前是否使用發汗、吐瀉的方法加減藥物,也可以參考陶氏柴胡百合湯。
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用栝蔞牡蠣湯。百合要洗淨後再用淡水煮食調養,不要加鹽或醬。頭痛的話,六十天會好;不痛的話,四十天會好;頭暈的話,二十天會好。
全身麻木,針灸也感覺不到。
麻木就是指身體失去知覺,感覺不到疼痛或癢。發汗後,氣血都虛弱,無法順利運行全身,可能是寒氣入侵,經絡阻塞。經書上說:少陰經脈不通,腎氣虛弱,精血減少,寒氣上衝,血凝結在心下,陽氣下降,熱氣聚集在陰部,與陰氣交合,導致全身麻木,稱為屍厥。可以服用甘草乾薑湯、桂枝加芍藥、乾薑、補中益氣湯、駱龍升麻湯,以及桂枝和麻黃各半的湯劑。這種麻木,和之前所說的鬱悶引起的麻木是一樣的。
四般壞證犯何逆,傷寒病邪未退,或重感寒,變為溫瘧;或重感風,變為風溫;或再感濕熱,變為溫毒;或重感疫氣,變為溫疫。又太陽病三日,已汗吐下及溫針不解者,此為壞病。言正氣已虛而邪氣留滯,及過經不解,瘥後虛羸少氣,皆名壞證。疾候變易不常,必視其犯何逆以治之。
表證多者,知母麻黃;半表者,小柴胡湯、溫膽湯;餘熱不解者,參胡芍藥湯;大渴者,黑奴丸;虛煩者,竹葉石膏湯;諸藥不效者,鱉甲散。
白話文:
原本的病症若出現不良變化,就稱為「壞證」。傷寒病邪未退,可能因再次感受寒邪而轉為溫瘧,或感受風邪而轉為風溫,或感受濕熱而轉為溫毒,或感受疫氣而轉為溫疫。此外,太陽病若持續三日,已使用汗、吐、下法及溫針治療仍無效,也屬於壞證。這代表正氣已虛弱,邪氣卻停滯體內,或治療時間過長而未見好轉,導致患者病癒後體虛乏力、氣短無力,這些狀況都稱為「壞證」。由於病症變化多端,必須觀察其具體的變化方向,再針對性地治療。
表證明顯者,應使用知母、麻黃;半表半裡者,應使用小柴胡湯、溫膽湯;餘熱未解者,應使用參胡芍藥湯;口渴難忍者,應使用黑奴丸;虛煩不安者,應使用竹葉石膏湯;若上述藥物均無效,則應使用鱉甲散。
五臟死候巧莫施。
水漿不入,汗如油,形體不仁,喘不休,命絕也。汗出發潤,肺先絕也;形如煙燻,直視搖頭,心絕也;唇吻反青,肝絕也;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,脾絕也;溲便遺失,狂言直視,腎絕也。陽氣前絕,陰氣後竭,其人死,身色必青;陰氣前絕,陽氣後竭,其人死,身色必赤。
循衣摸床,泉清知熱在胃;
傷寒,循衣摸床,兩手撮空,直視,常向壁臥,頭不安枕,脈澀,循衣縫者死,脈弦者生。諸敗證皆然。此證發熱譫語,大承氣湯下之。如發黃溺利者,津液未竭,猶可救療;若溺澀者難治。
搖頭直視,風痙非絕於心。
白話文:
五臟一旦衰竭,就無計可施了。
當水漿無法入口,汗液像油一樣流出,身體麻木不仁,呼吸急促不停,就代表生命將要結束。汗液發出潤澤的光芒,代表肺部先衰竭;身體如煙燻般,直視前方並搖頭,代表心臟衰竭;嘴唇發青,代表肝臟衰竭;嘴唇周圍呈現黑色,細密的汗液泛黃,代表脾臟衰竭;大小便失禁,胡言亂語,直視前方,代表腎臟衰竭。陽氣先消失,陰氣後衰竭,人死後身體會呈現青色;陰氣先消失,陽氣後衰竭,人死後身體會呈現紅色。
用手摸衣物或床鋪,感覺清涼濕潤,代表熱氣在胃部。
傷寒病患,用手摸衣物或床鋪,雙手不斷搓動,直視前方,常向牆壁躺臥,頭無法安穩枕在枕頭上,脈搏沉澀,沿著衣縫摸索,就會死亡;脈搏弦數者則有救。其他疾病的敗證也是如此。這種症狀會發熱神志不清,使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出現發黃、小便順暢的現象,代表體內津液尚未耗竭,仍可治療;如果小便澀滯,則難以治療。
搖頭直視,是風痙發作,並非心臟衰竭的徵兆。
陽脈不和,則頭為之搖。有心絕者,搖頭直視,形如煙燻即死。有痙病,風盛則搖者,小續命湯加減。有里痛而搖者,言者為虛,不言者為實。如聖餅子、芎術湯、芎辛湯、二陳湯選用。臟腑精華,皆注於目。直視者,反目倒竄,眼睛上騰,死證也。惟無表裡證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者,乃內熱神昏,非直視也。
又衄血發汗則直視,血虛發汗亦直視,脈弦者可救;若脈澀,狂言譫語,喘滿直視必死。
口張目陷不復,肢冷臍硬難禁。
白話文:
陽氣運行不順暢,就會導致頭部搖晃。如果一個人內心已經絕望,搖頭直視,面色像被煙燻過一樣,就會死亡。如果患有痙攣病,風邪盛行就會引起搖晃,可以用小續命湯加減治療。如果腹部疼痛並且搖晃,能說話的是虛證,不能說話的是實證。可以選擇如聖餅子、芎術湯、芎辛湯、二陳湯等方劑治療。臟腑精華都匯聚到眼睛。直視、眼睛反轉上翻,是死亡的徵兆。只有表裡證不明顯,眼睛無神,瞳孔不聚合,才是內熱神昏,並不是真正的直視。
另外,如果流鼻血或出汗後出現直視,血虛出汗後也出現直視,脈搏弦急的可以治療。如果脈搏澀滯,胡言亂語,呼吸困難,並且直視,就一定會死亡。
嘴巴張開,眼睛凹陷,不能恢復,四肢冰冷,肚臍硬硬的,難以忍受。
腎氣下脫遺尿,小便自遺,惡證也。陽邪神昏,自遺而猶知者,清熱可愈。合病遺尿,白虎湯;裡熱,承氣湯;瘀血,桃仁承氣湯。陰邪氣脫,自遺若不知者,溫補救其萬一。餘熱氣虛有火者,補中益氣湯加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;下虛者,四逆湯加益智仁;囊縮者,三味參萸湯加附子,大劑急救之。狂言直視,冷汗遺尿者,腎絕即死,風溫直視遺尿亦死。
白話文:
腎氣下墜,導致遺尿,小便不由自主地流出,這是嚴重的病症。如果陽邪導致神志昏迷,遺尿但仍有意識,可以用清熱藥物治療。
如果是合併其他疾病引起的遺尿,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藥方:
- 如果是熱邪內盛,可以使用白虎湯;
- 如果是裡熱證,可以使用承氣湯;
- 如果是瘀血阻滯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。
如果陰邪導致氣虛下脫,遺尿並且神志不清,則需要溫補藥物來救治。
如果遺尿伴隨餘熱、氣虛、虛火等症狀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;
如果下焦虛寒,可以用四逆湯加益智仁;
如果膀胱收縮,可以用三味參萸湯加附子,並且需要大劑量急救。
如果病人出現狂言亂語、直視前方、冷汗淋漓、遺尿等症狀,說明腎氣已經衰竭,即將死亡。
如果病人出現風溫證,同時伴有直視前方、遺尿等症狀,也可能導致死亡。
心竅有毒失音。
肺主聲,被火傷而喑啞。有少陰病咽喉生瘡而不能言者,雞殼苦酒湯。厥陰囊縮不能言者,小承氣湯。有狐惑證聲嘎不能言者,有痙病不能言者,有風溫下利不語者,有中暑失音,有瘀血迷心失音者,各宜分治,須調導二便,以通心竅為先,通用通關散吹鼻。
智圓行方,竊唐進士之正學;好生起死,慕秦越人之慈心。
唐時醫道大衰,孫思邈因醫而貶為技流,朱子惜之。故《小學》引其言曰:智欲圓而行欲方,膽欲大而心欲小。此真醫學之秘訣也。世有善記誦古今醫藉,而治人無效者,非失之方而不圓通,便失之心粗而膽小耳。果欲遂吾好生之心,以濟疲癃殘疾,如扁鵲有起死之功,當先理孫真人之學問云。
白話文:
心竅有毒失音,以及其他失音症狀的治療方法
心竅有毒,導致失音。
肺主聲,被火傷而導致聲音嘶啞。 有少陰病,咽喉生瘡而不能說話的,可以用雞殼苦酒湯治療。厥陰囊縮而不能說話的,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。有狐惑證,聲音嘶啞不能說話的,有痙病不能說話的,有風溫下利不語的,有中暑失音的,有瘀血迷心失音的,這些症狀都需要分別治療。必須先調導二便,以通心竅為先,可以用通關散吹鼻。
智圓行方,效法唐朝進士的正學;好生起死,效法秦越人的仁慈之心。
唐朝時期醫道衰微,孫思邈因為醫術而被貶為技藝之人,朱熹對此感到惋惜。因此,《小學》引用孫思邈的話說:「智欲圓而行欲方,膽欲大而心欲小。」這正是醫學的秘訣所在。世上有些人善於記誦古今醫書,卻不能有效地治療病人,並不是因為方法不圓通,而是因為心粗膽小。如果想要實現救死扶傷的願望,幫助病人恢復健康,就像扁鵲一樣擁有起死回生的能力,就必須先學習孫真人的醫學之道。
婦人傷寒,與男無異。
經來經斷,名曰熱入血室;
仲景傷寒,不分男女。但婦人以血為主,血室即衝脈血海也。如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則明瞭,夜則譫語,如見鬼狀,經行盡則熱隨血散,不治自愈。如經盡熱退身涼,胸滿如結胸,或譫語者,乃邪氣結於胸脅,按之痛者,亦謂之血結胸,宜海蛤散、桂枝紅花湯。婦人傷寒,寒熱似瘧,經水適斷者,亦名熱入血室。
其血必結而不行,小柴胡湯,或黃龍湯加牡丹皮、桃仁。婦人此證最多,切忌汗下。若見喜忘如狂,腹滿泉清,當以瘀血法治之,又不可拘於不下也。然男女均有此血海,在男子血室,得熱則必妄行,多為下血譫語頭汗,見陽明證為異耳。男子由陽明而傷,婦人隨經而入。
白話文:
女性患上傷寒,和男性是一樣的。
月經來潮或停止,稱為熱入血室;
仲景的傷寒論,並沒有區分男女。只是女性以血為本,血室就是衝脈血海。如果傷寒發熱,月經正好來潮,白天神志清醒,晚上則胡言亂語,像是看到鬼魂一樣,月經結束後,熱症隨著血液散去,不治療也能自然痊癒。如果月經結束後,熱退身體涼,胸部脹滿像結胸一樣,或者胡言亂語,就是邪氣凝結在胸脅,按壓疼痛,也稱為血結胸,應該服用海蛤散、桂枝紅花湯。女性患上傷寒,寒熱交替如同瘧疾,月經正好停止,也稱為熱入血室。
她們的血液必然凝結而不流動,應該服用小柴胡湯,或者黃龍湯加入牡丹皮、桃仁。女性這種情況最常見,絕對不能用汗法治療。如果出現喜忘如狂,腹部脹滿,小便清澈,應該用瘀血法治療,也不能拘泥於不用瀉下藥。然而男女都有血海,只是男性血室,受到熱邪影響,必然妄行,多表現為下血、胡言亂語、頭出汗,看起來像是陽明證的表現。男性由於陽明而受傷,女性則隨著月經而進入血室。
產前產後,謂之法無犯胃。
產前安胎,產後補血為主。古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。犯胃氣者,謂攻下也;犯上焦者,謂發汗也;犯中焦者,謂取吐也。不可發汗吐下,但當和解。胎前,凡藥必加白朮、黃芩安胎為主。尋常外感,小柴胡去半夏加白朮,合四物湯,或合四君子湯,最能保胎除熱。
如傷寒太陽證見,九味羌活湯合四物湯;陽明證見,升麻葛根湯;少陽證見,小柴胡湯;太陰證見,平胃散加白朮、枳實,熱者大柴胡湯加厚朴、當歸;少陰證見,人參三白湯加當歸,熱者涼膈散;厥陰證見,理中湯,熱者六一順氣湯。以上俱合四物湯服之。其餘變證,照依古法。
白話文:
產前產後調養之道
產前產後,應以不傷脾胃為原則。
產前以安胎為主,產後以補血為主。古代醫學主張,產前產後應避免傷及胃氣及上焦。所謂犯胃氣,指的是服用瀉下藥;犯上焦,指的是服用發汗藥;犯中焦,指的是服用催吐藥。因此,產前產後不可發汗、吐下,應以和解之法為宜。
懷孕期間,所有藥物都應加入白朮、黃芩以安胎為主。一般外感風寒,可服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白朮,再配合四物湯或四君子湯,最能保胎除熱。
若出現傷寒太陽證,則用九味羌活湯合四物湯;陽明證,用升麻葛根湯;少陽證,用小柴胡湯;太陰證,用平胃散加白朮、枳實;熱者用大柴胡湯加厚朴、當歸;少陰證,用人參三白湯加當歸,熱者用涼膈散;厥陰證,用理中湯,熱者用六一順氣湯。以上所有方劑皆需配合四物湯服用。
其他產前產後出現的變證,則應依照古法醫治。
表證具者,芎蘇散、古芩術湯、前胡七物湯、黃龍湯;傷暑者,柴胡石膏湯;嘔逆不食、胎動者,麥門冬湯;嘔吐不食、心煩者,蘆根湯;發熱煩悶者,生葛根一味,水煎服;發斑者,梔子大青湯、升麻六物湯;發狂者,秦艽散。時氣大熱,恐胎墜者,用伏龍肝末,水調塗臍下,干則再塗,病瘥乃止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有外感症狀,可以考慮使用芎蘇散、古芩術湯、前胡七物湯或黃龍湯;若是中暑,則用柴胡石膏湯;嘔吐、不思飲食、胎動不安,可用麥門冬湯;嘔吐、不思飲食、心煩意亂,則用蘆根湯;發熱煩躁,可用生葛根煎服;身上長斑,則用梔子大青湯或升麻六物湯;出現精神錯亂,則用秦艽散。如果天氣炎熱,擔心胎兒墜落,可以將伏龍肝研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下方,待藥粉乾燥後再塗,直到病症痊癒為止。
如胎已死者,蔥豉湯、蔥白一物湯。產後傷寒發熱,宜四物湯倍芎、歸加軟柴胡、炒乾薑、人參佐之。如惡露未去者,柴胡破瘀湯。凡藥必加四物湯為主,乃養血之源也。六經見證,同胎前用藥。外感四氣咳嗽,惡阻,旋覆花湯。面赤發喘,竹葉防風湯。更參婦人門。
浮沉升降順天時,天地陰陽之氣,鼓擊而生春夏秋冬。冬至一陽上升,夏至一陰下降。二至則氣同,二分則氣異。陰陽相錯,而人病由生。《此事難知》云:春不服白虎,為瀉金也;秋不服柴胡,為瀉木也。以此推之,春甘夏辛秋酸冬苦,四季宜咸。
白話文:
如果胎兒已經死亡,可以服用蔥豉湯或蔥白一物湯。產後傷寒發熱,應該服用四物湯,加倍川芎、當歸,並加入軟柴胡、炒乾薑和人參。如果惡露未退,可以使用柴胡破瘀湯。所有藥物都應該以四物湯為主,因為它是養血的根本。六經證候的治療,和懷孕前一樣。外感四氣導致咳嗽或孕吐,可以用旋覆花湯。面紅氣喘,可以使用竹葉防風湯。此外,還要參考婦科相關的知識。
人體的浮沉升降遵循天時變化,天地陰陽之氣鼓動著四季的運行。冬至時陽氣上升,夏至時陰氣下降。二至時氣候相同,二分時氣候不同。陰陽交替變化,而人體的疾病也由此而生。《此事難知》中記載:春天不宜服用白虎湯,因為它會瀉金;秋天不宜服用柴胡湯,因為它會瀉木。以此類推,春天宜甘味,夏天宜辛味,秋天宜酸味,冬天宜苦味,四季都宜鹹味。
南北東西隨水土。
東南山谷,地氣濕熱,病多自汗;西北高燥,地氣寒涼,病多無汗;中原土鬱,病多膨脹,飲食居處,各各不同。故麻黃、桂枝,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服之,無不應驗;自江淮間,惟冬及春可行之。
潛心之下,真有易道存焉;
六經名義,有八卦之理。《此事難知》以六十四卦配合日用,至於朝大黃、暮附子,朝附子、暮大黃,變易之義也。麻黃、桂枝、瓜蒂等方,卦象辭例也。泥象執方,不知易也。
反掌之間,似乎兵法寓矣。
東垣曰:用藥如用兵,機無輕發。《此事難知》云:治法如孫子用兵,若在山谷則塞淵泉,在水陸則把渡口,在平川廣野當青野千里。塞淵泉者,刺俞穴;把渡口者,奪病發時前;青野千里者,如肌瘦羸,宜廣服大藥以養正。又曰:補益者,守也;汗吐下者,攻也;調和者,廣略而決勝也。
白話文:
東西南北各地因水土不同,氣候和疾病也各有差異。
東南山谷地區,地氣濕熱,容易出汗,疾病多半伴隨自汗;西北高燥地區,地氣寒涼,容易怕冷,疾病多半不伴隨出汗;中原地區土壤濕鬱,容易導致疾病出現膨脹現象。飲食起居方面,各個地區也有所不同。因此,麻黃、桂枝等藥物,對西北地區的人來說四季都適用,效果顯著;而對江淮地區的人來說,則只有冬天和春天可以使用。
深入研究藥物,就能發現其中蕴藏的易道原理。
六經的理論,蕴含著八卦的道理。 《此事難知》這本書以六十四卦來配合日常應用,例如早上用大黃,晚上用附子,或者早上用附子,晚上用大黃,這就是易道的變化之義。麻黃、桂枝、瓜蒂等方劑,也都有其对应的卦象和辞例。如果只拘泥於象徵和方劑,而不了解易道,那就如同迷失在迷宮中,难以找到真正的方向。
藥物運用之間,也如同兵法一般,充满了巧妙的策略。
東垣先生說:用藥就像用兵,不可輕易出擊。《此事難知》也說:治病的方法就像孫子兵法,如果在山谷,就要封鎖山泉;如果在水陸交界處,就要把守渡口;如果在平坦廣闊的平原,就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全場。封鎖山泉,就好比针刺俞穴;把守渡口,就好比在病發前就及時治療;佔領全場,就好比像肌瘦體弱的病人,需要廣泛用藥來補益正氣。書中還说:補益就像防守;汗吐下瀉就像進攻;調和就像運用策略,以巧妙的佈局取得最終的勝利。
由丹溪而入長沙,秋江澄徹;
涉河間而步東垣,春山紅紫。
仲景傷寒,專為霜降至春分即病者設。河間補溫暑一法,丹溪分別時令直中,東垣力辨內傷外感。四公前後發明,經旨透徹,真如春山千紅萬紫,無所不備,惟識之則存乎人耳。議者謂陰證乃雜病,叔和增入論中,又謂溫暑亦無陰證,皆道其常而不知其變耳。
噫!學未究乎張、劉、朱、李,且勿議乎叔和無己。勉之!勉之!醫囊無底。
上一段論瘥證、危證、死證及婦人傷寒。
白話文:
从丹溪的医书进入长沙发掘,秋江澄澈;
涉足河间的医学典籍,步入东垣的思想,春山红紫。
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专为霜降至春分期间生病的人设立。河间的补温暑之法,丹溪根据时令分类阐述,东垣力辨内伤外感。四位医家前后发扬光大,经旨透彻,就像春山千红万紫,无所不备,只有用心学习才能领悟。有人说阴证是杂病,叔和在《伤寒论》中增加内容,又有人说温暑没有阴证,都是只知其常,不知其变罢了。
唉!还没学透张仲景、刘完素、朱丹溪、李东垣的学说,就不要议论叔和有没有自己的见解。勉励自己,勉励自己!医学知识无穷无尽。
这段论述了瘥证、危证、死证以及妇人伤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