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一 (8)

1. 經穴起止

天容,耳下頰車後陷中。灸三壯。主喉痹,頸腫項痛,耳鳴,咳喘寒熱。

顴髎,面頰兌骨下、下廉陷中。禁用針灸。主目黃赤,口僻僻,齒痛。

聽宮,耳前珠子旁。針一分,灸三壯。主耳鳴聾,口噤喉鳴,心腹痛滿,臂痛,失音。

足太陽穴六十七,睛明目內紅肉藏,攢竹眉沖與曲差,五處上寸半承光,通天絡卻玉枕昂,天柱後際大筋外,大杼背部第二行,風門肺俞厥陰四,心俞督俞膈俞強,肝膽脾胃俱挨次,三焦腎氣海大腸,關元小腸到膀胱,中膂白環仔細量,自從大杼至白環,各各節外寸半長。

上髎次髎中復下,一空二空腰髁當,會陽陰尾骨外取,附分俠脊第三行,魄戶膏肓與神堂,譩譆膈關魂門九,陽綱意舍仍胃倉,肓門志室胞之肓,二十柱下秩邊場,扶承臀橫紋中央,殷門浮郄到委陽,委中合陽承筋足,承山飛所踝跗陽,金門崑崙下僕參,申脈京骨束骨忙,通谷至陰小指旁。

足太陽膀胱經,左右一百三十四穴。申時自聽宮交與睛明,循頭頸下背腰臀腿,至足小指至陰穴止。

睛明,目內眥紅肉陷中。禁用針灸。

攢竹,當眉頭陷中。禁用針灸。

眉沖,直眉頭上神庭、曲差之間。針入三分,禁灸。主五癇,頭痛鼻塞。

曲差,前髮際俠神庭旁一寸半。灸七壯。主頭項痛,目昏身熱,心煩滿,汗不出。

五處,上星旁一寸半。針三分,灸五壯止。主頭風目眩,脊強反折,瘛瘲,癲疾。

承光,五處後一寸半。禁用針灸。

通天,承光後一寸半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頭痛重,暫起僵仆,鼻塞喘息不利,口喎多涕,鼽衄有瘡。

絡卻,通天後一寸半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頭旋耳鳴,目盲內障,癲狂,僵仆,瘛瘲,腹脹滿不得息。

玉枕,絡卻後一寸半,橫俠腦戶一寸三分,起肉枕骨上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因失枕頭重,頭半邊寒痛,項痛如拔及風眩目痛,耳聾,鼻塞目上插,卒起僵仆,惡見風寒,汗不出。

天柱,頸大筋外俠後髮際陷中。針三分,灸三壯,至百五十壯止。主頭痛頭旋,目昏、目如脫、淚出,鼻不知臭香,風眩卒暴,癇眩狂言目上視,及項如拔,項疼急,煩滿汗不出,身肩背痛欲折。以上頭部二行。

大杼,第一節外一寸半陷中。針三分禁灸。

風門,二節外一寸半。針五分,灸五壯。主傷寒頭痛,項強,鼻塞流涕,目盲,衄血,咳嗽,嘔逆,胸背痛,氣短不安。

肺俞,三節外一寸半。針三分,灸三壯。主胸中痛滿,背僂如龜,脊強支滿,癭氣,吐逆上氣,寒熱不食,肉痛皮癢,傳屍骨蒸,肺嗽喘咳,少氣百病。

厥陰俞,四節外一寸半。灸五壯。主嘔逆,牙疼,胸悶。

心俞,五節外一寸半。禁用針灸。

白話文:

經穴起止

天容穴位於耳垂下方,頰車後方凹陷處。灸三壯。主治喉嚨阻塞、頸部腫痛、項部疼痛、耳鳴、咳嗽氣喘、寒熱交替。

顴髎穴位於面頰顴骨下方,凹陷處。禁用針灸。主治目黃、眼紅、口歪斜、牙痛。

聽宮穴位於耳前方,耳珠旁。針刺一分,灸三壯。主治耳鳴耳聾、口噤、喉嚨鳴響、心腹脹痛、手臂疼痛、失音。

足太陽膀胱經共有六十七個穴位,位置依次為:睛明穴(眼內眥紅肉陷中)、攢竹穴(眉頭凹陷處)、眉衝穴(眉頭上方神庭穴與曲差穴之間)、五處穴(上星穴旁一寸半)、承光穴(五處穴後一寸半)、通天穴(承光穴後一寸半)、絡卻穴(通天穴後一寸半)、玉枕穴(絡卻穴後一寸半,橫跨腦戶穴一寸三分,位於枕骨隆起處)、天柱穴(頸部大筋外側,後髮際凹陷處)、大杼穴(第一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)、風門穴(第二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)、肺俞穴(第三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)、厥陰俞穴(第四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)、心俞穴(第五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)、依次往下至肝俞、膽俞、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、腎俞、氣海穴、大腸俞、關元穴、小腸俞、膀胱俞、中膂穴、白環穴。從大杼穴至白環穴,每個穴位間距約一寸半。

接著是:上髎穴、次髎穴、中髎穴、下髎穴(這四穴位於骶骨旁)、腰陽關穴、委陽穴、會陽穴(尾骨外側)、承扶穴、殷門穴、浮郄穴、委中穴、合陽穴、承山穴、飛陽穴、跗陽穴、昆侖穴、僕參穴、申脈穴、京骨穴、束骨穴、通谷穴、至陰穴(小趾外側)。

足太陽膀胱經,左右各一百三十四穴,從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開始,循行路線由聽宮穴經睛明穴,沿著頭頸、背部、腰部、臀部、腿部,最後到達足小趾的至陰穴。

睛明穴位於眼內眥紅肉陷中。禁用針灸。

攢竹穴位於眉頭凹陷處。禁用針灸。

眉衝穴位於眉頭正上方,神庭穴與曲差穴之間。針刺三分,禁灸。主治五癇(癲癇)、頭痛、鼻塞。

曲差穴位於前髮際,神庭穴旁一寸半。灸七壯。主治頭項疼痛、目眩、身熱、心煩、胸悶、汗不出。

五處穴位於上星穴旁一寸半。針刺三分,灸五壯。主治頭痛、頭暈、項強直、反折、瘛瘲(一種癲癇)、癲癇。

承光穴位於五處穴後一寸半。禁用針灸。

通天穴位於承光穴後一寸半。針刺三分,灸三壯。主治頭痛劇烈、突然昏倒、鼻塞氣喘、口歪、流涕、鼻出血、面部瘡瘍。

絡卻穴位於通天穴後一寸半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治頭暈耳鳴、目盲、內障、癲狂、昏倒、瘛瘲、腹脹滿不能呼吸。

玉枕穴位於絡卻穴後一寸半,橫跨腦戶穴一寸三分,位於枕骨隆起處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治落枕、頭痛、半邊頭寒痛、項痛、眩暈、頭痛、耳聾、鼻塞、突然昏倒、怕風寒、汗不出。

天柱穴位於頸部大筋外側,後髮際凹陷處。針刺三分,灸三壯,最多灸至一百五十壯。主治頭痛、頭暈、目眩、流淚、嗅覺異常、風眩、突然昏倒、癲癇、狂言、眼向上看、項部疼痛、煩悶、汗不出、肩背疼痛。

大杼穴位於第一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凹陷處。針刺三分,禁灸。

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。針刺五分,灸五壯。主治傷寒、頭痛、項強直、鼻塞流涕、目盲、鼻出血、咳嗽、嘔吐、胸背痛、氣短不安。

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。針刺三分,灸三壯。主治胸痛、背痛、脊柱強直、脖子腫大、嘔吐、上氣、寒熱、不思飲食、肌肉疼痛、皮膚瘙癢、盜汗、肺部咳嗽氣喘、氣短、各種疾病。

厥陰俞穴位於第四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。灸五壯。主治嘔吐、牙痛、胸悶。

心俞穴位於第五胸椎棘突外側一寸半。禁用針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