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五 (3)
外集·卷五 (3)
1. 經候
風熱色紫甚則黑,淡因痰滯濕模糊;
色紫者,風也;黑者,熱甚也;淡白者,虛也,或挾痰停水以混之也;如煙塵水、如屋漏水、如豆汁、或帶黃混濁模糊者,濕痰也;成塊作片、色不變者,氣滯也,或風冷乘之也;色變紫黑者,血熱也。
大概紫者,四物湯加防風、白芷、荊芥;黑者,四物湯加芩、連、香附;淡白者,古芎歸湯加參、耆、白芍、香附;有痰者,二陳湯加芎、歸;如煙塵者,二陳湯加秦艽、防風、蒼朮;如豆汁者,四物湯加芩、連;成塊者,四物湯加香附、玄胡索、枳殼、陳皮,隨證選用。通用琥珀調經丸、百子附歸丸、墨附丸。
外證潮熱內腹痛,月水循環,纖疴不作而有子。若兼潮疼,重則加之咳血、汗、嘔,或瀉。有潮汗則血愈消耗,有咳、嘔則氣往上行,瀉則津偏於後,疼則積結於中。是以必先去病,而後可以滋血調經。就中潮熱、疼痛,尤為婦女常病。蓋血滯積入骨髓,便為骨蒸;血滯積瘀於中,與日生新血相搏,則為疼痛。
血枯不能滋養百骸,則蒸熱於外;血枯胞絡火盛,或挾痰氣、食積、寒冷外邪,則為疼痛。潮熱有時,為內傷為虛;無時,為外感為實。虛者,大溫經湯:熱者,四物湯加柴、芩。經閉者,滋血湯;骨蒸者,大胡連丸、大烏雞丸。五心潮者,四物湯加黃連、胡黃連。無汗者,茯苓補心湯;有汗者,逍遙散。
經前潮者,血虛有滯,逍遙散加牡丹皮、桃仁、玄胡索;經後潮者,血虛有熱,逍遙散去柴胡換地骨皮,加生地、便炒黃芩,此方能加減,退熱聖藥。有咳加桑白皮、貝母、桔梗、知母、麥門冬;咳血加生地、山梔,牡丹皮;嘔吐加陳皮、半夏、旋覆花;嘈雜加姜炒黃連,或芩連二陳湯。
尋常潮熱者,腎氣丸、大造丸,或四物湯料,加便炒黃芩各一兩、四制香附丸一斤,蜜丸服。
痛滯經前虛後呼。
此言腹痛也。經事欲行,臍腹絞痛者,為血滯,四物湯料四錢,加玄胡索、苦楝、木香、檳榔各一兩;痛甚者,萬痛丸。經水臨行時痛者為氣滯,烏藥湯。氣滯血瘀者,大玄胡索散,或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莪朮、玄胡索、香附、木香;發熱,加柴、芩。經水將來,陣痛陣止者為血實,四物湯加玄胡索、木香、黃連、香附,腿腹痛者,內補當歸丸。經水將行,被風冷相搏,繞臍疝痛者,乃寒氣客於血室,大溫經湯、桂枝桃仁湯。
經水已來,時痛者,四物湯加陳皮、玄胡索、牡丹皮、甘草。經後痛者為血虛,八物湯、小烏雞丸。歷年血寒,積結胞門,嘔吐涎唾,臍脅疝痛,陰冷徹引腰脊而痛者,酒煮當歸丸、大溫經湯。通用交加地黃丸、滋陰百補丸、七制香附丸。
水腫經前血腫後,經水斷而後腫,名曰血分。乃瘀血化水,閉塞胞門,比水腫更難治。但能調其經,則水自消,小調經散、葶歸丸。先浮腫而後經水不通,名曰水分。乃脾不能制血,與水並浮,肌肉為之虛腫,紅礬丸。通用腎氣丸,水分君澤瀉,加防己、葶藶、木通;血分君牡丹皮,加牛膝、紅花。有經閉腳腫者,桑皮散。
白話文:
經候
紫色的經候,風熱較重,顏色深到發黑,則是熱邪更甚;顏色淡白,則屬虛證,或是痰飲停滯、水液混濁所致。像煙塵混雜的水、屋頂漏水、豆漿,或是帶黃色混濁不清的,都是濕痰;呈現塊狀片狀,顏色不變的,是氣滯,或者風寒夾雜;顏色變成紫黑,則是血熱。
大致上,紫色經候可用四物湯加防風、白芷、荊芥;黑色經候,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、香附;淡白色經候,用當歸四逆湯加人參、黃耆、白芍藥、香附;有痰者,用二陳湯加當歸、川芎;像煙塵狀的痰,用二陳湯加秦艽、防風、蒼朮;像豆漿狀的痰,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;痰成塊狀的,用四物湯加香附、玄胡索、枳殼、陳皮,依症狀選用。一般來說,琥珀調經丸、百子附歸丸、墨附丸等也適用。
外在症狀有潮熱、內腹疼痛,月經週期正常,小病不發而能受孕。如果兼有潮熱疼痛,嚴重者還會伴隨咳血、盜汗、嘔吐或腹瀉。潮熱盜汗會導致血液消耗更多,咳嗽嘔吐則氣往上衝,腹瀉則津液流失,疼痛則是瘀血積聚於體內。因此必須先治好疾病,才能滋養血液、調和經血。其中潮熱、疼痛是婦女常見的疾病。這是因為血瘀積聚在骨髓中,就會導致骨蒸;血瘀積聚在體內,與新生的血液互相衝撞,就會產生疼痛。
血液不足以滋養全身,就會導致外在的潮熱;血液不足,胞絡火盛,或夾雜痰氣、食積、寒邪外侵,就會產生疼痛。潮熱時有時無,時有時無,前者為內傷虛證,後者為外感實證。虛證可用大溫經湯;熱證可用四物湯加柴胡、黃芩。經閉可用滋養血液的方劑;骨蒸可用大胡連丸、大烏雞丸;五心煩熱可用四物湯加黃連、胡黃連;無汗可用茯苓補心湯;多汗可用逍遙散。
經前潮熱,是血虛兼瘀滯,可用逍遙散加牡丹皮、桃仁、玄胡索;經後潮熱,是血虛兼有熱,可用逍遙散去柴胡,換成地骨皮,再加生地、炒黃芩,這個方子可以加減,是退熱良藥。咳嗽者加桑白皮、貝母、桔梗、知母、麥門冬;咳血者加生地、山梔子、牡丹皮;嘔吐者加陳皮、半夏、旋覆花;胃脘嘈雜者加薑炒黃連,或用黃芩、黃連、二陳湯。
一般的潮熱,可用腎氣丸、大造丸,或四物湯,加炒黃芩各一兩、四制香附丸一斤,做成蜜丸服用。
經前虛弱,經後疼痛。
這指的是腹痛。經期將至,臍腹絞痛,是血瘀,可用四物湯四錢,加玄胡索、苦楝皮、木香、檳榔各一兩;疼痛嚴重者,可用萬痛丸。經水將要來潮時疼痛,是氣滯,可用烏藥湯。氣滯血瘀者,可用大玄胡索散,或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莪朮、玄胡索、香附、木香;發熱者,加柴胡、黃芩。經水將要來潮,陣陣疼痛,是血實,可用四物湯加玄胡索、木香、黃連、香附;腿腹疼痛者,可用內補當歸丸。經水將要來潮,受風寒侵襲,繞臍疝痛,是寒邪入侵血室,可用大溫經湯、桂枝桃仁湯。
經水已來,時而疼痛,可用四物湯加陳皮、玄胡索、牡丹皮、甘草。經後疼痛是血虛,可用八珍湯、小烏雞丸。多年血寒,積聚在胞宮,嘔吐涎沫,臍脅疝痛,陰冷徹及腰脊而疼痛者,可用酒煮當歸丸、大溫經湯。一般來說,交加地黃丸、滋陰百補丸、七制香附丸等也適用。
水腫,經前為血腫,經後為水腫,經水停止後才腫脹,叫做血分水腫。這是瘀血化為水液,阻塞胞宮,比一般水腫更難治療。但只要能調治經血,水腫就會自然消退,可用小調經散、葶藶歸尾丸。先浮腫後經水不通,叫做水分水腫。這是脾臟不能制約血液,與水液一起浮腫,肌肉因此虛腫,可用紅礬丸。一般來說,腎氣丸也適用,水分水腫主藥用澤瀉,加防己、葶藶、木通;血分水腫主藥用牡丹皮,加牛膝、紅花。有經閉腳腫者,可用桑皮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