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63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63)

1. 痰類

時師何必究五三。

癇久必歸於五臟:肝癇面青,搖頭喜驚,作雞鳴狀;心癇面赤口張,搖頭馬嘶;脾癇面黃下利,吐舌羊吼;肺癇面白吐沫,腹脹牛吼;腎癇面黑直視,如屍豬叫。此五癇,病狀偶類之耳,其實痰、火與驚三者而已。小兒風、驚、食三癇,見五卷。

痰挾火與驚多少,肥人多痰,動則有聲,沫出。風痰,星香散加全蠍三枚,姜煎服,或追風祛痰丸、五生丸。驚痰,紫石散、驚氣丸、抱龍丸、三癇丸、引神歸舍丹、壽星丸;因怒者,順氣導痰湯加菖蒲、辰砂;因憂思者,妙香散;食痰,醒脾散。瘦人火盛面赤者,防風當歸飲、或小調中湯加南星,或滾痰丸、瀉青丸、牛黃清心丸、龍腦、安神丸、千金龍膽湯。痰火俱盛者,豬心丸溫酒下,上吐下利,去頑痰、老痰為妙。

通用斷癇丹、活虎丹、蝙蝠散、控涎丸、紫金錠。

調中補北瀉東南。

癇本痰熱挾驚,宜寒藥清心、降火、化痰為主,故古法用二陳湯加栝蔞、南星、黃連探吐,吐後必服硃砂安神丸,以降南方之火;當歸龍薈丸,以平東方之木。但化痰必先順氣,順氣必先調中。頑痰膠固,非辛溫熱藥為佐,何以開導?是以古方治驚癇,皆有溫劑。又如錢仲陽治小兒癇,經吐瀉及服涼藥過多,身冷閉目不食,後用益黃散補中,能食;次用腎氣丸補北方腎水,能語。此須從權以救癇之壞證,亦可以為成法。

癲狂

癲狂痰火閉心堂,都緣喜怒太無常;《素問》注云:多喜為癲,多怒為狂,喜屬心,怒屬肝,二經皆火有餘之地。但喜則氣散,畢竟謀為不遂,鬱結不得志者多有之。大概痰迷心竅者,葉氏清心丸、金箔鎮心丸、硃砂安神丸。心風癲者,牛黃清心丸、追風祛痰丸;虛者,加紫河車一具為糊。

怒傷肝者,寧神導痰湯、瀉青丸、當歸龍薈丸;因驚者,抱膽丸、驚氣丸。丹溪云:五志之火,鬱而成痰,為癲為狂,宜以人事制之。如喜傷心者,以怒解之,以恐勝之;憂傷肺者,以喜勝之,以怒解之。

陽明熱結膏粱味,陽明發狂,見傷寒雜證,胃與大腸,實熱燥火鬱結於中,大便閉者,涼膈散,加大黃下之。膏粱醉飽後發狂者,止用鹽湯吐痰即愈,或小調中湯;服芳草石藥,熱氣慓悍發狂者,三黃石膏湯加黃連、甘草、青黛、板藍根,或紫金錠。

謾議重陰與重陽。

《難經》云:重陰者癲,重陽者狂。河間以癲、狂一也,皆屬痰火,重陰之說非也。但世有發狂,一番妄言妄語,而不成久癲者;又有癡迷顛倒,縱久而不發狂者。故取河間合一於前,《難經》分析於後。癲者,異常也。

平日能言,癲則沉默,平日不寧,癲則呻吟,甚則僵仆直視,心常不樂,此陰虛血少,心火不寧,大調中湯主之;不時倒暈者,滋陰寧神湯;言語失倫者,定志丸;悲哭呻吟者,燒蠶蛻、故紙,酒調二錢,蓖麻仁煎湯,常服可以斷根。狂者,凶狂也。

白話文:

[痰類]

不必深究各種癇症的細微差別。

癇症久病必定會影響五臟:肝癇患者面色青綠,搖頭晃腦,發出像雞叫的聲音;心癇患者面色紅赤,張口大叫,搖頭晃腦,發出像馬嘶的聲音;脾癇患者面色發黃,腹瀉,吐舌頭,發出像羊叫的聲音;肺癇患者面色蒼白,吐白沫,肚子脹痛,發出像牛叫的聲音;腎癇患者面色發黑,眼睛直視前方,發出像豬叫的聲音。這五種癇症,雖然症狀看起來有所不同,但本質上都是痰、火和驚恐三者造成的。小兒風癇、驚癇、食癇的症狀,詳見第五卷。

痰火和驚恐的程度各有不同,肥胖的人容易痰多,活動時會發出聲音,並吐出泡沫。風痰可用星香散加全蠍三枚,用薑湯煎服,或者服用追風祛痰丸、五生丸。驚痰可用紫石散、驚氣丸、抱龍丸、三癇丸、引神歸舍丹、壽星丸;因發怒而引起的,可用順氣導痰湯加菖蒲、辰砂;因憂思而引起的,可用妙香散;食痰則用醒脾散。瘦弱的人如果火盛面色紅赤,可用防風當歸飲,或小調中湯加南星,或服用滾痰丸、瀉青丸、牛黃清心丸、龍腦、安神丸、千金龍膽湯。痰火都很盛的,可用豬心丸溫酒服用,引發嘔吐腹瀉,以此排出頑固的老痰。

常用藥物包括斷癇丹、活虎丹、蝙蝠散、控涎丸、紫金錠。

治療癇症的原則是調和脾胃,補益腎氣,瀉除肝膽之火。

癇症的根本原因是痰熱夾雜驚恐,治療應以寒涼藥物清心、降火、化痰為主。古法常用二陳湯加栝蔞、南星、黃連來催吐,吐後服用硃砂安神丸來降火;服用當歸龍薈丸來平肝。但化痰必須先順氣,順氣必須先調和脾胃。頑固的痰液凝結,沒有辛溫熱藥輔助,怎麼能把它排出呢?所以古方治療驚癇,大多都有溫熱的藥物。例如錢仲陽治療小兒癇症,如果經過催吐瀉下和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出現身體冰冷、閉目不食的情況,就要用益黃散來補益脾胃,等孩子能吃東西了,再用腎氣丸來補益腎陽,這樣孩子才能說話。這需要根據病情靈活處理,以挽救癇症的危重症狀,也可以作為治療的參考方法。

癲狂

癲狂是痰火阻塞心神所致,都源於喜怒無常。《素問》注釋說:過度喜悅則為癲,過度憤怒則為狂,喜悅屬心,憤怒屬肝,這兩個臟腑都是火盛的地方。但是喜悅會導致氣散,畢竟事與願違,鬱結不得志的人比較多見。總體來說,痰迷心竅者,可用葉氏清心丸、金箔鎮心丸、硃砂安神丸。心風導致的癲狂,可用牛黃清心丸、追風祛痰丸;體虛者,加紫河車。

怒傷肝者,可用寧神導痰湯、瀉青丸、當歸龍薈丸;因驚恐而引起的,可用抱膽丸、驚氣丸。朱丹溪說:五志之火鬱結而化為痰,導致癲狂,治療應以情志調理為主。例如,喜悅傷心,可用憤怒來緩解,或用恐懼來制衡;憂愁傷肺,可用喜悅來緩解,或用憤怒來制衡。

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導致陽明熱結,陽明經發狂,見於傷寒雜病,胃和大腸實熱燥火鬱結於中,大便不通者,可用涼膈散加大黃瀉下。膏粱厚味醉飽後發狂者,只需用鹽湯催吐即可痊癒,或服用小調中湯;服用芳草石藥,熱氣亢盛而發狂者,可用三黃石膏湯加黃連、甘草、青黛、板藍根,或服用紫金錠。

關於重陰與重陽的討論。

《難經》說:陰氣過盛則為癲,陽氣過盛則為狂。河間認為癲狂本質相同,都是痰火所致,重陰的說法不對。但是,世界上確實有發狂,胡言亂語,但並非長期癲癇的人;也有痴迷顛倒,長期如此而不發狂的人。所以,我們採用河間的觀點,認為癲狂本質相同;同時也參考《難經》的分析。癲癇,是不正常的狀態。

平時能說話,發病時就沉默;平時不安靜,發病時就呻吟,嚴重時甚至僵直倒地,眼睛直視前方,經常心情不好,這屬於陰虛血少,心火不安,可用大調中湯治療;經常頭暈目眩,可用滋陰寧神湯;言語錯亂,可用定志丸;悲哭呻吟,可用燒過的蠶蛻和舊紙,用酒調勻二錢,再用蓖麻仁煎湯送服,經常服用可以根治。狂,是凶暴狂躁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