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61)
外集·卷四 (61)
1. 痰類
陽火上升有虛熱;
經曰:三陽結謂之膈。小腸熱結則血脈燥,大腸熱結則不能便,膀胱熱結則津液涸。三陽熱結,脈必洪數有力,前後閉塞。下既不通,必反而上行,所以噎食不下,縱下復出,乃陽火上行而不下降也。實火,黃連解毒湯加童便、薑汁,或益元散入薑汁,澄白腳為小丸,時時服之,溫六丸尤妙。甚者,陶氏六一承氣湯、人參利膈丸。
虛火衝上,食不入者,枳梗二陳湯加厚朴、白朮及木香少許,或古萸連丸;渴者,錢氏白朮散;大便閉者,導滯通幽湯,或參仁丸、麻子仁丸。當噎未至於膈之時,便宜服此防之,膏肓之疾,豈可怠忽!間有身受寒氣,口傷冷物,以脾胃火衰,膈上苦冷,腸鳴,脈必滑微,宜暫用丁香煮散、五膈湯、五噎湯、單附子散以劫之。若不求其本,偏認為寒,概用辛香燥藥,必至爍陰不救。
為痰為積本七情,古云:膈噎神思間病,惟內觀養之。蓋七情火鬱,熏蒸津液,為痰為積,積久則血愈衰。《針經》曰:怒氣所至,食則氣逆不下;勞氣所至,為膈噎、喘促;思氣所至,為中痞,三焦閉塞,咽嗌不利。
痰飲脈滑或伏,二陳湯、古參夏湯、化痰丸、栝蔞實丸,或用黃連、吳萸、貝母、栝蔞仁、牛轉草,水煎;食積脈滑而短,枳朮丸加黃連、陳皮、半夏,或狗米平胃丸、虎脂平胃丸,或用保和丸二錢,加姜炒黃連三錢、山楂二錢為丸,麻仁大,胭脂為衣,每六十丸,人參煎湯,入竹瀝下。
七情鬱結,脈沉而澀,飲食喜靜,胸背痛者,四七湯、溫膽湯;痞滿煩悶,微嗽,二便不利者,分心氣飲、四磨湯,或木香、檳榔二味等分為末,白湯下;傷神不睡者,十味溫膽湯、硃砂安神丸;腹脹腸鳴者,木香勻氣散;有積聚者,阿魏撞氣丸;惡聞食氣者,五膈寬中散。
氣血兩虛多口沫;
沫大出者,死。氣虛不能運化生痰者,脈必緩而無力,四君子湯;大便閉,加蘆根、童便;氣虛甚者,六君子湯加附子、大黃;酒毒,加甘庶汁;單人參湯、人參膏尤妙。血虛不能滋潤生火者,脈必數而無力,四物湯加童便、竹瀝、薑汁;大便閉,加桃仁、紅花;有瘀血,加牡丹皮、韭汁;防生蟲,加驢尿;血虛甚,加乾薑;血燥,加牛、羊乳汁,不可以人乳代之,蓋人乳反有七情、飲食之毒火故也;氣血俱虛者,八物湯主之。
金水二臟須扶持,血陰主靜,內外兩靜,則臟腑之火不起,而金水二氣有養,陰血自生,津液傳化合宜,何膈噎之有?腎氣丸主之。
益陰養胃是總訣。
不問虛實,俱以益陰養胃為主,庶免後患。通用二陳湯加童便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;有熱,加土炒芩、連、栝蔞、桔梗;七情,加香附、川芎、木香、檳榔;不納食,加麥芽、神麯;熱結食反上奔,加大黃、桃仁;氣虛,合四君子湯;血虛,合四物湯。雜方:燒針丸、杵糠丸、紫金錠、霞天膏、神仙奪命丹、古阿魏散,或靈砂,燒酒下。
白話文:
痰類
陽虛火旺,會有虛熱症狀。經書記載:「三陽結謂之膈」。小腸熱結則血脈乾燥,大腸熱結則便秘,膀胱熱結則體液枯竭。三陽熱結,脈象必定洪大快速有力,前後不通暢。下焦不通,則熱氣逆行向上,所以會有吞嚥困難、食物反胃的現象,這是因為陽火上行而不下降的緣故。實熱證,可用黃連解毒湯加童尿、薑汁,或益元散加薑汁,製成白色小丸,隨時服用,溫六丸效果更佳。病情嚴重者,可服用陶氏六一承氣湯、人參利膈丸。
虛火上衝,吃不下東西,可用枳實二陳湯加厚朴、白朮和少量木香,或古萸連丸;口渴者,可用錢氏白朮散;便秘者,可用導滯通幽湯,或參仁丸、麻子仁丸。當噎膈症狀尚未到達膈肌時,最好服用這些藥物預防,若等到膏肓之症,就不可輕忽了!有些病例是因受寒或誤食寒涼之物,導致脾胃虛弱,膈上感覺寒冷,腸鳴,脈象必定滑弱,應暫時服用丁香煮散、五膈湯、五噎湯、單附子散來溫通。如果不去尋找病根,單純認為是寒症,而一味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,則會傷陰,難以痊癒。
痰飲積聚的根本原因在於七情。古人云:「膈噎是神思間的疾病,唯有內觀調養」。蓋因七情導致肝火鬱結,熏蒸津液,形成痰飲積聚,時間久了,血液就更加衰弱。《針經》記載:怒氣所致,飲食則氣逆難下;勞累所致,則會出現膈噎、呼吸急促;思慮過度所致,則會出現胃脘痞滿,三焦閉塞,咽喉不利。
痰飲的脈象滑利或隱伏,可用二陳湯、古參夏湯、化痰丸、栝蔞實丸,或用黃連、吳茱萸、貝母、栝蔞仁、牛膝,水煎服;食積的脈象滑利而短促,可用枳朮丸加黃連、陳皮、半夏,或狗米平胃丸、虎脂平胃丸,或用保和丸二錢,加薑炒黃連三錢、山楂二錢製成丸劑,麻仁為核,胭脂為衣,每劑六十丸,用人參煎湯送服,再加入竹瀝。
七情鬱結,脈象沉而澀,飲食喜靜,胸背疼痛者,可用四七湯、溫膽湯;胸悶煩躁,輕微咳嗽,二便不利者,可用分心氣飲、四磨湯,或用木香、檳榔等量研末,溫開水送服;神志受損,失眠者,可用十味溫膽湯、硃砂安神丸;腹部膨脹,腸鳴者,可用木香勻氣散;有積聚者,可用阿魏撞氣丸;聞到食物氣味就作嘔者,可用五膈寬中散。
氣血兩虛者,常伴隨大量口水;
口水大量流出者,危及生命。氣虛不能運化導致痰飲產生者,脈象必定緩弱無力,可用四君子湯;若便秘,再加蘆根、童尿;氣虛嚴重者,可用六君子湯加附子、大黃;若因酒毒引起,再加甘蔗汁;單用人參湯、人參膏效果更佳。血虛不能滋潤產生陽氣者,脈象必定快速而無力,可用四物湯加童尿、竹瀝、薑汁;便秘者,再加桃仁、紅花;有瘀血者,再加牡丹皮、韭菜汁;預防生蟲,加驢尿;血虛嚴重者,加乾薑;血燥者,加牛、羊奶,不可用人奶代替,因為人奶反而含有七情、飲食的毒火。氣血俱虛者,可用八物湯。
金水兩臟(肺腎)必須調補,陰血主靜,內外都保持安靜,則臟腑的火氣就不會升起,金水之氣得到滋養,陰血自然生成,津液的運化也就正常了,何來噎膈之症?腎氣丸主治。
益陰養胃是總原則。
不論虛實,都以益陰養胃為主要治療方法,以避免後患。常用二陳湯加童尿、竹瀝、薑汁、韭菜汁;有熱證,再加土炒黃芩、黃連、栝蔞、桔梗;七情鬱結,再加香附、川芎、木香、檳榔;不納食,再加麥芽、神麴;熱結導致食物逆上,再加大黃、桃仁;氣虛,再配合四君子湯;血虛,再配合四物湯。其他藥方:燒針丸、杵糠丸、紫金錠、霞天膏、神仙奪命丹、古阿魏散,或用硃砂,燒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