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一 (6)

1. 經穴起止

地機,膝下五寸,大骨後,伸足取之。針入三分,灸三壯。主溏泄腹痛,氣脹水腫,小便不利,腰痛,足痛,癲疾,精不足,女子血瘕,按之如以湯沃,股、膝、陰皆痛。

陰陵泉,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,曲膝取之。針入五分,禁灸。主心下滿,寒中腹脹脅滿,腹中水氣,喘逆,霍亂暴泄,足痛腰痛,小腹堅急,小便不利;又治遺尿失禁,氣淋。婦人疝、瘕癥同地機。

血海,膝臏上三寸內廉骨後,筋前白肉際,針入五分,灸五壯。主血漏下,血閉不通,月水不調,氣逆脹滿。

箕門,血海上六寸,陰股內動脈應手筋間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淋及小腹腫痛。以上足腿部。

衝門,大橫下五寸,橫骨兩端約紋中。灸五壯。主寒氣滿腹積痛,陰疝難乳,子氣上衝。

府舍,大橫下三寸。灸五壯。主心腹脅痛,積聚,霍亂。

腹結,大橫下一寸三分。灸五壯。主繞臍冷痛搶心腹,寒泄,咳逆。

大橫,平臍旁四寸半。灸五壯。主腹熱欲走,太息,四肢不可動,多汗洞泄,大風逆氣,多寒善愁。

腹哀,日月下一寸。禁用針灸。以上腹部四行。

食竇,天溪下一寸六分,舉臂取之。針入四分,灸五壯。主胸脅支滿,膈間雷鳴。

天溪,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而取之。針入四分,灸五壯。主喘氣,乳腫癰潰貫膺,余同食竇。

胸鄉,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取之。針入四分,灸三壯。專主胸脅支滿,引胸背痛。

周榮,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取之。針入四分,禁灸。主胸脅支滿,咳唾膿血,咳逆上氣,飲食不下。以上膺部四行。

大包,側脅部淵腋下三寸。針入四分,灸三壯。主腹大,胸脅中痛。內實則其身盡寒,虛則百節皆縱。

九穴午時手少陰,極泉青靈少海深,靈道通里陰郄邃,神門少府少衝尋。

手少陰心經,左右一十八穴。午時自大包交與腋下極泉,循臂行至小指少衝穴止。

極泉,腋下筋間動脈入胸處。灸七壯。主目黃,咽乾,心痛脅滿,乾嘔煩渴,四肢不收。

青靈,肘上三寸,伸肘舉臂取之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頭痛,目黃脅痛,肩不能舉。

少海,肘內廉橫紋頭盡處陷中,曲手向頭取之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主頭痛,目黃,目眩,項強,齒痛,嘔吐,肩背肘腋脅引項痛,癲癇吐舌,瘧疾寒熱汗出,四肢不舉。

靈道,去掌後一寸半。針入三分,灸三壯,主悲恐心痛,瘛瘲,肘攣,暴喑。

通里,掌後一寸。針入三分,灸三壯。主頭痛,目眩,面赤,暴啞,肘腕酸重,熱病煩心,心悸,遺尿。

陰郄,掌後五分動脈中。灸七壯。主驚恐心痛,失喑,灑淅厥逆,霍亂,胸滿,衄血。

神門,掌後兌骨端動脈陷中。針入三分,灸七壯。主妄笑妄哭,喉痹,心痛,數噫,恐怖少氣,瘧疾,飲冷惡寒,手臂蜷攣,喘逆,遺尿,大人小兒五癇。

白話文:

經穴起止

地機穴位於膝蓋下方五寸,大骨後方,伸直腿取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三壯。主治腹瀉腹痛、氣脹水腫、小便不利、腰痛、足痛、癲癇、性功能減退、女性血瘀腫塊等。按壓此穴時,感覺如同用熱水澆燙一樣,大腿、膝蓋、會陰部都會疼痛。

陰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內側,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,屈膝取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禁灸。主治心下痞滿、腹部冷痛脹滿、腹水、氣喘、霍亂暴瀉、足痛腰痛、小腹堅硬脹痛、小便不利;也治療遺尿、氣淋。女性疝氣、腫塊與地機穴相同。

血海穴位於膝蓋骨上方三寸,內側骨骼後方,肌肉與筋膜之間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五壯。主治月經過多、月經閉止、月經不調、氣逆脹滿。

箕門穴位於血海穴上方六寸,陰部內側股動脈與肌腱之間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治尿頻及小腹腫痛。以上為足腿部穴位。

衝門穴位於大橫穴下方五寸,骼嵴兩端約略紋路的中間。灸五壯。主治腹部寒氣積聚疼痛、陰囊疝氣、乳房脹痛、子宮氣逆上衝。

府舍穴位於大橫穴下方三寸。灸五壯。主治心腹脅痛、腹部腫塊、霍亂。

腹結穴位於大橫穴下方一寸三分。灸五壯。主治繞臍冷痛、心悸、腹部冷痛、腹瀉、咳嗽氣逆。

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四寸半。灸五壯。主治腹部發熱、氣喘、四肢麻痺、多汗腹瀉、中風、寒邪入體、易愁悶。

腹哀穴位於日月穴(肚臍)下方一寸。禁用針灸。以上為腹部四個穴位。

食竇穴位於天溪穴下方一寸六分,抬臂取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灸五壯。主治胸脅部脹滿、膈肌處有雷鳴聲。

天溪穴位於胸鄉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,仰臥取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灸五壯。主治氣喘、乳房腫痛、癰疽潰瘍、其他症狀同食竇穴。

胸鄉穴位於周榮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,仰臥取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灸三壯。專治胸脅部脹滿、牽引胸背疼痛。

周榮穴位於中府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,仰臥取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禁灸。主治胸脅部脹滿、咳嗽咳出膿血、咳嗽氣逆、飲食不下。以上為胸部四個穴位。

大包穴位於腋下三寸的側胸部。針刺深度四分,灸三壯。主治腹部膨大、胸脅部疼痛。內實則全身冰冷,虛則全身關節鬆弛。

九穴午時手少陰經:極泉、青靈、少海、靈道、通里、陰郄、神門、少府、少衝。

手少陰心經,左右各十八穴。午時由大包穴與腋下極泉穴相交,沿著手臂內側行走到小指的少衝穴。

極泉穴位於腋窩下,動脈與肌腱之間,靠近胸部。灸七壯。主治黃疸、咽喉乾燥、心痛脅滿、乾嘔煩渴、四肢抽搐。

青靈穴位於肘關節上方三寸,伸直肘部抬臂取穴。禁針,灸三壯。主治頭痛、黃疸、脅痛、肩不能舉。

少海穴位於肘內側橫紋盡頭的凹陷處,屈肘向頭取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主治頭痛、黃疸、頭暈、頸項強直、牙痛、嘔吐、肩背肘腋脅痛、癲癇、瘧疾寒熱汗出、四肢麻痺。

靈道穴位於掌後一寸半處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三壯。主治悲傷恐懼引起的心痛、抽搐、肘關節攣縮、突發性失語。

通里穴位於掌後一寸處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三壯。主治頭痛、頭暈、面紅、突發性失聲、肘腕酸重、熱病煩躁、心悸、遺尿。

陰郄穴位於掌後五分,動脈中間。灸七壯。主治驚恐引起的心痛、失語、寒顫、霍亂、胸悶、鼻出血。

神門穴位於掌後,小指尺側腕關節掌側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七壯。主治狂笑狂哭、喉嚨阻塞、心痛、頻繁嘆氣、恐懼氣短、瘧疾、飲冷惡寒、手臂蜷曲、氣喘、遺尿、大人小孩的各種癲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