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9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59)

1. 痰類

如時常口吐清水冷涎,自下湧上者,此脾熱所致也,二陳湯中白朮,白芍,升麻,炒芩、連、山梔,神麯,麥芽,干、生薑等分,或丸或煎服。

次分三焦有妙括;眩暈不食氣上攻,上焦吐者,氣衝胸痛,食已暴吐而渴,治當降氣和中,六君子湯加木香、藿香、桔梗、枇杷葉、或七氣湯;熱氣衝者,古荊防湯加人參、甘草、檳榔。

胸滿酸悶食作孽;

中焦吐者,食積與氣。或先吐而後痛,或先痛而後吐,治當以木香、檳榔等分為末,調服行氣紫沉丸。消積,尋常平胃散,二陳湯加青皮、砂仁、白豆蔻、山楂、神麯調之。

厥冷下焦停有寒,下焦吐者,寒也。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久則小便清利,大便不通,乃陰氣偏結,不與陽和。治當溫其寒而通其秘,復以中焦藥和之,附子理中湯、木香勻氣散合理中湯、四逆湯、丁胡三建湯、古丁半湯、養正丹、古半硫丸。

三陽熱壅大便結。

嘔家不可下者,常也。如喜冷煩渴,胸滿腹痛,甚而大便閉者,大小腸、膀胱結也。熱者,大柴胡湯下之;虛者,潤之。

痰火不已水怔忡,嘔吐,痰火為多,二陳湯加姜炒芩、連,或小調湯主之。肝火出胃者,單黃連丸,或單人中白,薑汁化服。脾經濕痰鬱滯上中二焦,時時噁心,吐出清水,或如豆汁者,胃苓湯加半夏、檳榔。水嘔,心下怔忡,先渴後嘔者,赤茯苓湯;先嘔後渴者,豬苓湯;水入即吐者,五苓散。

腥臊熏心多瘀血;

腥氣、臊氣熏炙,噁心嘔吐,雜以涎血,此膿血聚於經中,所謂嘔家有癰膿,不須治,膿儘自愈。四物湯倍赤茯苓、牡丹皮;虛者,八珍湯加陳皮。

客風翻翻暑渴煩,風邪在胃,翻翻不定,或郁酸水,全不入食者,不換金正氣散、麥天湯、安脾丸,不宜輕用參、術,補住邪氣反甚。惟久病肋痛者,木剋土也,方敢用六君子湯加青皮、芍藥、柴胡、升麻、川芎、砂仁、神麯。治水熱者,小柴胡湯加青黛、薑汁,蒸餅為丸服。暑吐煩渴,黃連香薷散、六一散加砂仁,或枇杷葉散、錢氏白朮散。

氣虛痞滿蟲痛切。

久病胃氣虛弱,全不納食,聞食氣則嘔者,四味藿葉湯,或四君子湯去茯苓,加香附、參、耆;胸痞短氣者,調中益氣湯;胃虛寒痰作嘔者,增半湯。蟲吐,時常噁心,胃口作痛,口吐清水,得食暫止,飢則甚者,胃中有蛔也,二陳湯加苦楝根、使君子、白朮、烏梅,或用錫灰、檳榔等分,米飲調服亦可。凡吐菜汁者,死。

此是乍然嘔吐,非翻胃比也。又船暈大吐,渴飲水者,多死,惟童便飲之最妙。

呃逆

呃逆分不足有餘,不足,因內傷脾胃及大病後胃弱,多面青,肢冷,便軟;有餘,因外感胃燥及大怒、太飽,多面紅,肢熱,便閉。有餘可治,不足者危。

白話文:

痰類

經常吐出清冷的口水,從下往上湧,這是脾胃有熱引起的。可以用二陳湯,其中白朮、白芍、升麻、炒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神麴、麥芽、乾薑、生薑等量,製成丸劑或煎服。

三焦(上中下)的嘔吐各有不同:上焦嘔吐,表現為頭暈目眩、不想吃東西、氣往上衝,胸痛,吃完東西就嘔吐並口渴,治療要以降氣和中為主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、藿香、桔梗、枇杷葉,或七氣湯;如果因為熱氣往上衝引起的,則用荊防敗毒散加人參、甘草、檳榔。

胸部滿悶、酸脹、吃了東西就难受;

中焦嘔吐,是因為食積或氣滯引起的。可能是先嘔吐後疼痛,也可能是先疼痛後嘔吐,治療可以用木香、檳榔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藥引調服行氣紫沉丸來消積,平常可以用平胃散,或二陳湯加青皮、砂仁、白豆蔻、山楂、神麴調服。

下焦嘔吐,是因為體內有寒氣引起的。早上吃東西晚上吐,晚上吃東西早上吐,時間久了小便清長,大便不通,這是陰氣凝結,不能與陽氣相和。治療要溫暖寒氣,通利大便,並配合中焦的藥物調理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、木香勻氣散、理中湯、四逆湯、丁香散、半夏瀉心湯、養正丹、半硫丸。

三焦陽氣鬱結,大便不通。

嘔吐不能服用下瀉藥的,是很常見的。如果患者喜歡喝冷飲、口渴、胸腹脹痛,嚴重者大便不通,這是大小腸、膀胱阻塞。如果是熱證,用大柴胡湯瀉下;如果是虛證,則要滋潤。

痰火旺盛導致心悸、嘔吐,痰火很盛,可以用二陳湯加薑炒黃芩、黃連,或小調湯治療。肝火犯胃引起的嘔吐,可以用單味黃連丸,或單味人參、白朮,用薑汁調服。脾經濕痰鬱滯上中二焦,經常噁心,吐出清水或像豆漿一樣的液體,可以用胃苓湯加半夏、檳榔。水瀉嘔吐,心下不安,先口渴後嘔吐,用赤茯苓湯;先嘔吐後口渴,用豬苓湯;喝水就吐,用五苓散。

腥臭味熏心,多有瘀血;

腥臭味熏蒸,噁心嘔吐,並伴有涎血,這是膿血積聚在經絡之中,也就是說嘔吐是因為癰疽膿腫引起的,不用治療,膿液排出後自然就好了。可以用四物湯加倍赤茯苓、牡丹皮;如果虛弱,可以用八珍湯加陳皮。

外感風邪導致的暑熱煩渴,風邪在胃中,翻來覆去,或有酸水湧上,完全吃不下東西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、麥芽湯、安脾丸,不宜輕易使用人參、白朮,因為補益會加重邪氣。只有久病肋痛的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青皮、白芍、柴胡、升麻、川芎、砂仁、神麴(木克土)。治療水熱證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青黛、薑汁,製成藥丸服用。暑熱嘔吐煩渴,可以用黃連香薷散、六一散加砂仁,或枇杷葉散、錢氏白朮散。

氣虛、胸悶、蟲痛。

久病胃氣虛弱,完全吃不下東西,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嘔吐,可以用四味藿葉湯,或四君子湯去掉茯苓,加香附、人參、黃耆;胸部痞悶、呼吸短促,用調中益氣湯;胃虛寒痰引起的嘔吐,用增半湯。蟲積引起的嘔吐,經常噁心,胃部疼痛,吐出清水,吃了東西暫時停止,餓了就加重,這是胃中有蛔蟲,可以用二陳湯加苦楝根、使君子、白朮、烏梅,或用錫粉、檳榔等量,用米湯調服也可以。凡是吐出菜汁的,會死。

這是突然嘔吐,不是翻胃。另外,暈船嘔吐,口渴喝水,大多會死,只有喝童尿最好。

呃逆

呃逆分不足和有餘兩種。不足,是因為內傷脾胃,或大病後胃弱引起的,多半面色青白,肢體冰冷,大便稀軟;有餘,是因為外感胃燥或大怒、暴飲暴食引起的,多半面色紅潤,肢體溫熱,大便不通。有餘可以治療,不足則很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