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8)
外集·卷四 (58)
1. 痰類
此喘之名同,而所感各異耳。
哮
即痰喘甚,而常發者。
哮促喉中痰作聲,吐法必須量體行;
體實者,用紫金丹二十丸,吐去其痰;虛者止服二三丸則不吐,臨發時,用此劫之。丹溪方去豆豉更妙。一法:用二陳湯加蒼朮、黃芩,下小胃丹。體虛者,吐、下俱忌,須帶表散之。
挾水挾寒須帶表,水哮者,因幼時被水,停蓄於肺為痰,宜金沸草散、小青龍湯倍防己,或古葶棗散、導水丸。有寒包熱者,麻黃湯加桔梗、紫蘇、半夏、黃芩。有風痰者,千緡湯,或用雞子一枚,略敲殼損,勿令膜破,放尿缸中三日夜,取煮食之,效。凡哮須忌燥藥,亦不宜純涼,須常帶表。
斷根扶正金宜清。
欲斷根者,必先淡滋味,然後服清肺金、扶正氣之劑,如定喘湯、黃芩利膈丸是也。遇厚味發者,清金丸;久不得睡者,兜鈴丸。單方:貓兒頭骨燒灰,酒調服二三錢,一服即止。
噁心
噁心欲吐不得吐,一見飲食心便惡;
二陳湯加白豆蔻、香附、砂仁。
不渴胃虛與胃寒,胃寒,理中湯加陳皮、半夏、生薑各等分。胃虛,六君子湯,加砂仁;挾火,加薑汁炒黃連少許。
煩渴胃家痰火聚。
痰盛者,大、小半夏湯;火盛者,二陳湯加薑汁炒芩、連。船暈噁心,治同。
嘈雜
心嘈似飢又煩雜,似飢非飢,似痛非痛,或兼曖氣、痞滿、噁心,漸至胃脘作痛,乃呃逆、翻胃之由也。
縱食多憂痰火合;
食鬱者,枳朮丸加山楂、麥芽;有熱,更加芩、連。停飲者,曲術丸;胸滿者,大安丸、保和丸。憂鬱者,越曲丸、香連丹。濕痰氣鬱不喜食者,三補丸加蒼朮,倍香附;索食者,三聖丸。痰因火動者,治痰為先,二陳湯加薑汁炒芩、連、山梔為君,南星、半夏為佐;熱多,加青黛。火動其痰者,二陳湯加姜炒芩、連、山梔;火鬱,更加撫芎、蒼朮。
痰火俱盛者,祛痰火丸。
五更嘈者思慮傷,血分稍虧宜補接。
四物湯加香附、貝母、山梔、黃連、甘草。
噯氣
噯轉食氣名噯氣,有痰有火滯於胃;
胃中鬱火,膈上稠痰,飲食鬱成,宜祛痰火丸、潤下丸、古萸連丸。
實噯食罷噯方形,氣盛實噯,食罷噯轉腐氣,甚則物亦噯轉,多傷食、濕熱所致。二陳湯加蒼朮、神麯、麥芽、姜炒黃連,或保和丸。
虛噯濁氣填胸次。
不因飲食常噯者,虛也。蓋胃有濁氣,膈有濕痰,俱能發噯,六君子湯加沉香為君,厚朴、蘇子為臣,吳萸為使。久者,勻氣丸,或蘇合香丸;甚者,靈砂以鎮墜之。
嘔吐
嘔吐須知胃冷熱,大概肥白肉浮多寒濕,瘦黑骨露多燥熱,更參脈證。胃冷,面青、手足厥、食入乃吐,二陳湯加薑、桂;甚,加丁、附,或丁香半夏丸。胃熱,面紅、手足熱、食已即吐,二陳湯加姜炒芩、連、山梔;暴甚,略加檳榔、木香;胃口疼,加薑汁,或葛根竹茹湯、加味橘皮竹茹湯,或小柴胡湯加竹茹。
白話文:
[痰類]
此種喘息症狀名稱相同,但致病原因卻各有不同。
哮喘:
就是痰喘加重,且經常發作。哮喘時喉嚨裡痰聲漉漉,吐痰的方法必須根據體質而定。體質實證者,服用紫金丹二十丸,將痰吐出;體質虛弱者只需服用二三丸,即可不致嘔吐,發病時,用此藥治療。丹溪方中去除豆豉更好。另一方法:用二陳湯加蒼朮、黃芩,再加小胃丹。體質虛弱者,忌諱吐瀉,須要服用帶表散寒的藥物。
如果兼夾水飲或寒邪,須要服用帶表散寒的藥物。水哮,是因為幼年時受寒濕,停留在肺部形成痰飲,宜服用金沸草散、小青龍湯加倍防己,或古葶藶散、導水丸。寒邪包裏著熱邪者,用麻黃湯加桔梗、紫蘇、半夏、黃芩。有風痰者,用千金湯,或用雞蛋一枚,稍微敲破蛋殼,不要弄破蛋膜,放在尿缸中三日夜,取出煮熟食用,效果很好。凡是哮喘都應忌諱燥熱的藥物,也不宜單用寒涼藥物,應常服用帶表散寒的藥物。
治療哮喘,應以清熱利肺、扶正固本為原則。
想要根治哮喘,必須先清淡飲食,然後服用清肺瀉火、扶正補氣的藥物,例如定喘湯、黃芩利膈丸等。若因進食肥甘厚味而發病,服用清金丸;長期睡不好,服用兜鈴丸。單方:貓兒頭骨燒成灰,用酒調服二三錢,服用一次即可。
噁心:
噁心欲吐卻吐不出來,一看到食物就噁心。
服用二陳湯加白豆蔻、香附、砂仁。
不渴,且胃虛或胃寒者:胃寒者,用理中湯加陳皮、半夏、生薑各等分;胃虛者,用六君子湯加砂仁;伴有胃火者,加少許薑汁炒黃連。
口渴,是胃部痰火積聚。
痰盛者,服用大小半夏湯;火盛者,服用二陳湯加薑汁炒黃芩、黃連。暈船引起的噁心,治療方法相同。
嘈雜:
胃中嘈雜,像飢餓又煩躁,似飢非飢,似痛非痛,或伴有曖氣、痞滿、噁心,逐漸發展到胃脘部疼痛,這是呃逆、胃反的先兆。
因為飲食過量、憂思過度,痰火交結;
飲食停滯者,服用枳朮丸加山楂、麥芽;如有熱證,再加黃芩、黃連。飲水停滯者,服用曲術丸;胸悶者,服用大安丸、保和丸。憂鬱者,服用越鞠丸、香連丹。濕痰氣滯,不喜歡吃東西者,服用三補丸加蒼朮,倍量香附;想吃東西者,服用三聖丸。痰因火動者,應先治痰,用二陳湯加薑汁炒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為主藥,南星、半夏為輔藥;熱證較重者,加青黛。火動痰者,用二陳湯加薑汁炒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;火鬱者,再加川芎、蒼朮。
痰火都盛者,服用祛痰火丸。
五更時分嘈雜,是思慮過度所致,血分略虛,宜補益。
服用四物湯加香附、貝母、山梔子、黃連、甘草。
噯氣:
噯氣是指吞嚥食物後,胃中氣體上逆的現象,是因痰濁、火熱滯留胃中所致;
胃中鬱火,膈上痰稠,飲食停滯所致,宜服用祛痰火丸、潤下丸、古萸連丸。
實證噯氣:飯後噯氣,形體壯實,噯氣聲洪亮,飯後噯氣且有腐臭氣味,嚴重者食物都可隨氣體上逆,多為飲食傷損、濕熱所致。服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神麴、麥芽、薑汁炒黃連,或保和丸。
虛證噯氣:濁氣充斥胸膈。
不因飲食而經常噯氣,是虛證。因為胃中有濁氣,膈上有濕痰,都能引起噯氣,用六君子湯加沉香為主藥,厚朴、蘇子為佐藥,吳茱萸為使藥。久治不愈者,服用勻氣丸,或蘇合香丸;嚴重者,用硃砂鎮墜。
嘔吐:
嘔吐需辨別胃寒胃熱,大致來說,肥胖、面色白、舌苔白厚者多為寒濕,瘦弱、面色黑、舌苔乾燥者多為燥熱,並參看脈證。胃寒者,面色青白,手腳冰冷,吃東西就吐,服用二陳湯加薑、桂;嚴重者,加丁香、附子,或丁香半夏丸。胃熱者,面色紅赤,手腳發熱,吃完東西就吐,服用二陳湯加薑汁炒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;病情嚴重者,略加檳榔、木香;胃痛者,加薑汁,或葛根竹茹湯、加味橘皮竹茹湯,或小柴胡湯加竹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