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7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57)

1. 痰類

喘急先分肺實虛,呼吸急促者,謂之喘;喉中有響聲者,謂之哮。虛者,氣乏身涼,冷痰如冰;實者,氣壯胸滿,身熱便硬。

其次當知有火無;

經曰:諸逆衝上,皆屬火。虛火宜滋補降氣,實火宜清肺瀉胃。

火炎得食喘暫止,火炎肺胃喘者,乍進乍退,得食則墜下稠痰則止;食已入胃,反助火痰,上喘反大作,宜降火清金,導痰湯加芩、連、山梔、杏仁、栝蔞。如胃有實火,膈上稠痰者,導水丸。

痰喘喉似水雞吹。

痰喘必有痰聲。風痰,千緡湯,或合導痰湯;痰氣,蘇子降氣湯、四磨湯;食積濕痰,古二母散、神保丸、大蘿皂丸。

七情氣急無聲響,驚憂氣鬱,惕惕悶悶,引息鼻張氣喘,呼吸急促而無痰聲者,四七湯、枳梗湯、分氣紫蘇飲、四磨湯。因補藥喘者,三拗湯。

外感里逆只氣粗;

外感表邪傳裡,裡實不受則氣逆上,詳見傷寒。尋常感冒,風寒相干,肺脹逆而喘者,隨時令祛散。風喘,金沸草散、麻黃杏仁飲;寒喘,加減三拗湯、藿香正氣散加五味子、杏仁,或蘇沉九寶飲;暑月,香葛湯;熱證,小柴胡湯、涼膈散。

水喘怔忡或腫脹,水喘,水氣轆轆有聲,怔忡者,小青龍湯、古葶棗散、白前湯。水腫、水氣脹肺而喘,然喘必生脹,脹必生喘,二證相因,皆小便不利。肺主氣,先喘而後脹者,宜清金降火,而行水次之;脾主濕,先脹而後喘者,宜燥脾行水,而清金次之。

以上諸喘皆有餘。陰虛火從臍下起,陰虛喘者,血虛則陽無所依附而上奔,宜四物湯倍芍藥,加人參、五味子以收之;有小腹下火起衝上而喘者,宜降心火,補真陰,四物二陳湯加知、柏、枳殼、黃芩。

氣短不能續吸呼。

久病氣短不能接續,似喘非喘者,單人參湯、扶脾生脈散、調中益氣湯。勞涉過者,杏參散;飲食熱者,葶藶散;痰阻短氣者,導痰湯;濁陰在上,清陽陷下,咳喘嘔吐者,加味瀉白散。

腎冷元氣不能納,下元虛冷,腎氣不得歸元者,九味安腎丸、八味丸;甚者,黑錫丹以鎮墜之。煩躁無脈,身冷神昏者,死。

抬肩擷肚胃衰乎!

胃虛極則氣上逆,抬肩擷肚,生脈散加杏仁、陳皮、白朮、或理中丸加胡椒救之。仲景云:發汗如油,汗出如珠不流,抬肩擷肚,喘而不休及胸前高起,脈絡散張,手足厥冷,脈散及數者,皆死。但婦人喘病尤亟,產後榮竭,衛氣無依,獨聚於肺發喘者,死速。

未發扶正治其本,血虛補血,氣虛補氣,兼以清金降火,順氣化痰。

已發辟邪痰火疏。

喘非風寒乘肺,則痰火脹肺。風寒,祛散;痰火,疏導。但火急甚者,亦不可純苦藥,宜溫以劫之,用椒目五七錢為末,薑湯下。喘止後,因痰治痰,因火治火。諸喘不止者,小蘿皂丸、定息餅子、含奇丸、定喘化痰散。久者,人參清肺飲倍粟殼澀之。抑考《內經》云:夜行喘出於腎,淫氣病肺;有所墮恐,喘出於肝,淫氣害脾;有所驚恐,喘出於肺,淫氣傷心;渡水跌僕,喘出於腎,淫氣損肝。又云:邪入六腑,身熱喘呼不得臥。

白話文:

痰類

喘息急促,首先要分辨是肺的實證還是虛證。呼吸急促的,叫做喘;喉嚨裡有聲音的,叫做哮。虛證的喘,是因為氣虛、身體發冷,咳出的痰像冰一樣;實證的喘,則是因為氣盛、胸部脹滿,身體發熱、大便乾硬。

其次要知道喘的原因是有火還是沒火。

醫書上說:「各種氣逆衝上的情況,都屬於火。」虛火的,要用滋補的方法來降氣;實火的,要用清肺瀉胃的方法。

因為火氣上升而引起的喘,吃東西後會暫時停止,這種喘是時好時壞的,吃了東西後,濃稠的痰會下降,喘就停止;但食物進入胃裡後,反而會助長火氣和痰,讓喘變得更嚴重,這時要用降火、清肺的方法,可以用導痰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杏仁、瓜蔞等藥材。如果胃裡有實火,胸膈上又有濃稠的痰,就要用導水丸。

痰喘時,喉嚨裡的聲音像水雞叫一樣。

痰喘一定會有痰聲。如果是風痰,要用千緡湯,或搭配導痰湯;如果是痰氣,要用蘇子降氣湯或四磨湯;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濕痰,要用古二母散、神保丸或大蘿皂丸。

因為情緒激動導致的喘,沒有聲音,是因為驚嚇、憂慮、氣鬱,感到心慌意亂、悶悶不樂,呼吸急促,張著鼻孔喘氣,但是沒有痰聲,這時要用四七湯、枳梗湯、分氣紫蘇飲或四磨湯。如果是因為吃補藥而引起的喘,要用三拗湯。

外感引起的喘,只是氣息粗重。

外感風邪從表傳到裡,如果裡實不受邪,就會氣逆上衝,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傷寒的相關內容。一般感冒引起的風寒,導致肺脹氣逆而喘的,要根據季節來用祛散的方法。風喘的,用金沸草散、麻黃杏仁飲;寒喘的,用加減三拗湯、藿香正氣散加五味子、杏仁,或蘇沉九寶飲;暑熱的,用香葛湯;熱證的,用小柴胡湯、涼膈散。

水喘會伴隨心悸或水腫。水喘時,身體裡會有水聲,有心悸的,要用小青龍湯、古葶棗散或白前湯。水腫、水氣脹肺而喘的,通常是先喘後脹,或者先脹後喘,這兩種情況互相影響,都是因為小便不順暢引起的。肺主氣,先喘而後脹的,要先清肺降火,再利水;脾主濕,先脹而後喘的,要先健脾燥濕利水,再清肺。

以上各種喘都是因為身體裡有多餘的東西。如果是因為陰虛導致火氣從下腹部升起,陰虛喘是因為血虛導致陽氣無法附著而上衝,要用四物湯加倍芍藥,再加人參、五味子來收斂;如果小腹部有火氣升起衝上導致喘,要用降心火、補真陰的方法,用四物二陳湯加上知母、黃柏、枳殼、黃芩。

喘息時,會氣短、無法接續呼吸。

久病體虛,氣短不能連續呼吸,像是喘又不像喘的,要用單人參湯、扶脾生脈散或調中益氣湯。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引起的,要用杏參散;如果是因為飲食過熱引起的,要用葶藶散;如果是因為痰阻礙呼吸導致氣短,要用導痰湯;如果是濁陰在上,清陽下陷,導致咳嗽、喘、嘔吐,要用加味瀉白散。

腎虛導致元氣不能納入,下元虛冷,腎氣無法歸位的,要用九味安腎丸或八味丸;嚴重時,要用黑錫丹來鎮壓。如果出現煩躁、沒有脈搏、身體冰冷、神志不清的情況,就是危險的徵兆。

如果喘到需要抬肩張嘴,表示胃氣衰竭。

胃氣虛弱到極點,就會導致氣逆上衝,抬肩張嘴喘氣,要用生脈散加上杏仁、陳皮、白朮,或是用理中丸加上胡椒來救治。張仲景說:如果發汗像油一樣,汗出像珠子一樣不流,抬肩張嘴喘氣不止,胸前高起,脈絡擴張,手腳冰冷,脈搏散亂且跳動很快,都屬於危險的徵兆。婦女的喘病尤其嚴重,產後身體虛弱,衛氣沒有依附,獨自聚集在肺部導致喘的,會很快死亡。

還沒發病時,要先扶正固本,血虛就補血,氣虛就補氣,同時要清肺降火、順氣化痰。

發病後,要驅除邪氣,疏導痰火。

喘不是因為風寒侵襲肺部,就是因為痰火壅塞肺部。如果是風寒,就要用祛散的方法;如果是痰火,就要用疏導的方法。但如果火氣非常急迫,也不能只用苦寒的藥物,要用溫性的藥物來急救,用五七錢的椒目磨成粉,用薑湯送服。喘停止後,再針對痰和火來治療。各種喘都無法停止的,可以用小蘿皂丸、定息餅子、含奇丸、定喘化痰散。久病不癒的,要用人參清肺飲加倍罌粟殼來澀住。再參考《內經》的說法,夜裡喘是因為腎虛,邪氣侵犯肺部;因為恐懼而喘是因為肝虛,邪氣傷害脾;因為驚嚇而喘是因為肺虛,邪氣傷害心;因為渡水跌倒而喘是因為腎虛,邪氣損害肝。還說:邪氣進入六腑,就會身體發熱、喘息,無法躺下睡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