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6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56)

1. 血類

初起和血祛風濕,當歸和血散,或涼血地黃湯。實者,槐角丸、黃連阿膠丸;虛者,加味槐角丸、四物坎離丸。通用四物湯,祛風,加柏葉、防風、荊芥、秦艽、槐花、蝟皮、黃芩、地榆、枳殼、甘草;久者,加升麻、柴胡提之;解毒,加槐花、柏葉、荊芥、枳殼、芩、連;近血,加檳榔、枳實、槐花、條芩瀉大腸火;遠血,加木通、吳萸炒黃連,瀉小腸火;熱者,加山梔、槐花、黃連;大下小止,加血見愁少許,薑汁和服;虛者,加炒乾姜;濕熱,加蒼朮、秦艽、黃芩、芍藥;挾氣,加香附、枳殼,或單香附丸。又古芎歸湯,調血上品,熱,加茯苓、槐花;冷,加茯苓、木香。

凡大小便血,俱不可純用涼藥,宜辛味為佐,兼升舉及酒炒藥。婦人胎前患者,古芩術湯、古芎歸湯、六一散,三方合服;產後患者,補中益氣湯加吳萸、黃連,或八物湯,隨證選用。

久只補脾澀劑俱。

補劑,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、厚朴煎。蓋精、氣、血皆生於穀氣,胃氣一復,血自循軌。不受補者,宜澀劑,香梅丸、腸風黑散。單方,糞前,酸石榴皮為末一錢,荔枝煎湯下;糞後,艾葉為末,生薑汁下。或乾柿燒灰為末,米飲下亦好。抑考腸風臟毒,血自腸臟中來;蟲痔之血,肛門傍生小竅,射如血線。

夫肛門即脫,腐血侵淫,化為蟲蠹,蝕傷腸口,滴血淋瀝,當以蕪荑、艾葉、苦楝根等化蟲,或燒鰻鱺骨熏之,內服黑玉丹。

白話文:

血類

初期出血伴隨風濕,可用當歸活血祛風,或使用涼血的地黃湯。若是實證,則用槐角丸、黃連阿膠丸;虛證則在上述藥方中加味,或使用加味槐角丸、四物坎離丸。一般情況下,可用四物湯,若要祛風,可再加入柏葉、防風、荊芥、秦艽、槐花、蝟皮、黃芩、地榆、枳殼、甘草;久病者,可再加入升麻、柴胡;若需解毒,可加入槐花、柏葉、荊芥、枳殼、黃芩、黃連;出血部位靠近肛門者,可加入檳榔、枳實、槐花、黃芩瀉去大腸的熱;出血部位較遠者,可加入木通、吳茱萸炒黃連,瀉去小腸的熱;若伴有發熱,可加入山梔、槐花、黃連;下血量大而止血量少者,可加入少量血見愁,用薑汁送服;虛證者,可加入炒乾薑;濕熱者,可加入蒼朮、秦艽、黃芩、芍藥;伴有氣滯者,可加入香附、枳殼,或單用香附丸。此外,古方芎歸湯也是調血的良方,若伴有發熱,可加入茯苓、槐花;若伴有畏寒,可加入茯苓、木香。

凡大小便出血,都不宜單純使用涼性藥物,應加入辛溫藥物作為輔助,並配合具有升舉作用的藥物,以及酒炒的藥物。婦女懷孕期間出血,可用古芩術湯、古芎歸湯、六一散三方合用;產後出血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吳茱萸、黃連,或八物湯,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。

久病單純依靠補脾止血的藥物效果不佳。

補益藥物方面,可用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、厚朴煎。因為精、氣、血都源於飲食,只要胃氣恢復,血液自然就能恢復正常。若是不接受補益藥物,則宜使用收斂止血的藥物,如香梅丸、腸風黑散。單方驗方:便前出血,可用酸石榴皮研末一錢,用荔枝煎湯送服;便後出血,可用艾葉研末,用生薑汁送服。或者用乾柿子燒成灰研末,用米湯送服也很好。此外,腸風(直腸炎)的臟毒,出血來自腸臟;蟲痔出血,則是肛門旁長出的小孔出血,如血線般噴射而出。

如果肛門脫出,腐敗的血液浸淫,就會化生為蟲,損傷腸道,導致出血不止,這時就應該使用蕪荑、艾葉、苦楝根等藥物殺蟲,或者用燒過的鰻鱺骨燻烤患處,內服黑玉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