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5)
外集·卷四 (55)
1. 血類
虛損房勞兼日久,滋陰補腎更無疑。
久虛者,四物湯加山梔、牛膝,或單牛膝膏。房勞傷精,火動溺血者,膠艾四物湯、腎氣丸、小菟絲子丸。虛甚病久者,鹿角膠丸、秋石固真丸、金櫻膏。痛不可忍者,單豆豉一撮,煎湯溫服,甚效。此疾日久中干,非清心靜養不可救也。
便血
便血須先分內外,自外感得者,曰腸風,隨感隨見,所以色鮮,多在糞前,自大腸氣分來也;自內傷得者,曰臟毒,積久乃來,所以色黯,多在糞後,自小腸血分來也;又有不拘糞前後來者,氣血俱病也。皆因七情六淫、飲食不節、起居不時,或坐臥濕地,或醉飽行房,或生冷停寒,或酒面積熱,以致榮血失道,滲入大腸。經曰:結陰便血,一陰結一升,二陰結二升,三陰結三升。
蓋邪犯五臟,則三陰脈絡不和而結聚,血因停留,溢則滲入大腸。陰,非陰寒之謂也。《針經》云:陽絡傷則血外溢而吐衄,陰絡傷則血內溢而便溺。
風清熱紅甚則烏;寒黯毒濁濕不痛,此屬外感,風者色青,或純下清血。實者,人參敗毒散加槐花、荊芥;虛者,不換金正氣散;久虛者,胃風湯、古樗參散、苦參丸、結陰丹。熱者鮮紅,用黃芩、秦艽、槐角、升麻、青黛等分,水煎服,酒蒸黃連丸、香連丸、蒼地丸、龜柏丸;挾風者,臟頭丸;暑月,黃連香薷散;熱甚則黑者,解毒湯合四物湯,加大黃;有瘀血者,桃仁承氣湯。寒者色黯,平胃散合理中湯,加葛根、升麻、益智、神麯、當歸、地榆、薑、棗煎服。
毒者,病邪蘊久,色濁後重疼墜,四物湯加木香、檳榔,或四味香連丸。濕者直來不痛,白柏丸。濕兼熱者,古連殼丸。
濕癖血箭最難除。
原因傷風犯胃飧泄,久而濕毒成癖,注於大腸,傳於少陰,名曰腸癖,俗呼血箭。因其便血即出有力,如箭射之遠也,又有如篩四散漏下者。初起濕熱,或發當長夏者,當歸和血散、涼血地黃湯加木香、檳榔;久而色紫黑者,濕毒甚也,升陽除濕和血湯、升陽補胃湯,或補中益氣湯去柴、陳,加芩、連、川芎、槐角、枳殼。
內傷食積糟粕混,內傷飲食,腹必脹滿,糟粕與血同來,平胃散加槐角、枳殼、當歸、烏梅、甘草,或通玄二八丹。虛者,六君子湯加芎、歸、神麯,或六神丸。
勞傷氣陷鬱悶拘;
內傷、勞傷元氣下陷者,補中益氣湯;脫肛者,榆砂湯。內傷中氣虛弱者,四君子湯,或單人參湯加炒乾姜少許、古卷柏散、古烏荊丸、剪紅丸。陽虛甚者,礬附凡在。內傷陰虛血弱者,四物湯加乾薑,龜柏丸、活龜丸、腎氣丸。內傷脈絡下血者,古連殼丸。虛者,十全大補湯主之。
內傷憂思,怔忡少寢,有汗者,歸脾湯。或寒熱脅痛,小腹悶墜拘急者,逍遙散、六君子湯俱加柴胡、山梔,或木香少許。以上糞前,俱加吳萸;糞後,俱加黃連,二味須用熱湯同浸拌濕,再燉滾湯半日久,令藥氣相和方妙,各揀出若生,則偏寒偏熱。
白話文:
血類
身體虛弱,房事過度又時間長久,滋陰補腎是沒有疑問的。
長期虛弱的人,可用四物湯加山梔子、牛膝,或者單用牛膝膏。房事過度傷了精氣,導致火旺而便血的人,可用膠艾四物湯、腎氣丸、小菟絲子丸。虛弱嚴重且病程長的人,可用鹿角膠丸、秋石固真丸、金櫻膏。疼痛難忍的,可用單獨的豆豉少許,煎湯溫服,效果很好。這種病症久治不愈,關鍵在於清心靜養才能治癒。
便血
便血必須先區分內外,從外感而來的,稱為腸風,感邪即見症狀,所以血色鮮紅,大多在糞便之前,來自大腸氣分;從內傷而來的,稱為臟毒,積久才會發病,所以血色暗淡,大多在糞便之後,來自小腸血分;還有的不論糞便前後都有便血,則是氣血都患病了。這些都是由於七情六慾、飲食不節、作息不規律,或者坐臥潮濕之地,或者醉酒飽食後房事,或者吃生冷寒涼之物,或者飲酒後又吃辛辣炙熱之物,導致血液運行失常,滲入大腸。經書上說:陰分結聚而便血,一陰結聚便血一升,二陰結聚便血二升,三陰結聚便血三升。
總之,邪氣犯五臟,則三陰脈絡不和而凝結,血液停留,溢出則滲入大腸。這裡的「陰」,不是指陰寒的意思。《針灸經》說:陽絡受損則血液外溢而出現吐血、鼻出血,陰絡受損則血液內溢而出現便血、尿血。
血色鮮紅而量多,則顏色發黑;血色暗淡、有毒邪、濕濁、不疼痛,這是外感,風邪則血色青綠,或者純粹排出清血。便血實證者,用人參敗毒散加槐花、荊芥;便血虛證者,用不換金正氣散;長期虛弱者,用胃風湯、古樗參散、苦參丸、結陰丹。熱證者血色鮮紅,用黃芩、秦艽、槐角、升麻、青黛等量,水煎服,或者服用酒蒸黃連丸、香連丸、蒼地丸、龜柏丸;伴有風邪者,用臟頭丸;夏季暑熱者,用黃連香薷散;熱證嚴重則血色發黑,用解毒湯合四物湯,加大黃;有瘀血者,用桃仁承氣湯。寒證者血色暗淡,用平胃散合理中湯,加葛根、升麻、益智仁、神麴、當歸、地榆、生薑、大棗水煎服。
毒證者,邪氣久積,血色濁暗,便後有墜脹疼痛感,用四物湯加木香、檳榔,或者四味香連丸。濕證者便血不痛,用白柏丸。濕熱兼夾者,用古連殼丸。
濕癖血箭最難治療。
由於傷風犯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,日久濕毒形成癖證,積聚在大腸,傳入少陰經,稱為腸癖,俗稱血箭。因為其便血排出有力,像箭一樣射得很遠,有的像篩子一樣四處漏下。初期是濕熱,或者發生在長夏季節,用當歸和血湯、涼血地黃湯加木香、檳榔;日久血色紫黑,則是濕毒嚴重,用升陽除濕和血湯、升陽補胃湯,或者補中益氣湯去柴胡、陳皮,加黃芩、黃連、川芎、槐角、枳殼。
內傷食積糟粕混雜
內傷飲食,腹部必然脹滿,糟粕和血液一起排出,用平胃散加槐角、枳殼、當歸、烏梅、甘草,或者通玄二八丹。虛證者,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神麴,或者六神丸。
勞傷氣陷鬱悶拘急
內傷、勞傷導致元氣下陷者,用補中益氣湯;脫肛者,用榆白皮湯。內傷中氣虛弱者,用四君子湯,或者單用人參湯加炒乾薑少許、古卷柏散、古烏荊丸、剪紅丸。陽虛嚴重者,用附子理中丸。內傷陰虛血弱者,用四物湯加乾薑,或者龜柏丸、活血丸、腎氣丸。內傷脈絡下血者,用古連殼丸。虛證者,用十全大補湯。
內傷憂思,心悸怔忡,少寐多汗者,用歸脾湯。或者寒熱脅痛,小腹悶脹拘急者,用逍遙散、六君子湯都加柴胡、山梔子,或者少許木香。以上糞便前出血者,都加吳茱萸;糞便後出血者,都加黃連,這兩種藥都必須用熱水浸泡拌濕,再燉煮半天,使藥物充分混合,效果才好,如果藥物生冷,則會加重寒熱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