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2)
外集·卷四 (52)
1. 內傷類
更有挑生及毒泉。
嶺南多有挑生毒者,乃挑毒於魚肉菜果酒醋之中,以害於人。其候:初覺胸腹作痛,次則漸漸攪刺,滿十日,則物生能動,行上胸痛,沉下腹痛。在上膈者,用膽礬末五分,投入熱茶內溶化,通口服之探吐;在下焦者,用鬱金末二錢,米湯調服,瀉下惡物,後以四君子湯去甘草調之。如脅下忽腫,頃刻生癰。
大如碗許者,用升麻末二錢,冷熱水調,連服,瀉出如蔥根,其腫即消。後以平胃散,兼進白粥調之。
江南溪澗中,有射工毒,或因雨潦逐水而入人家,含沙射人之影得之,寒熱悶亂,頭目俱痛,亦如中屍,卒不能語。又有水毒蟲,一名溪溫。得之病同射工,但有爛瘡為射工,無瘡為溪溫。又有沙蝨,細如疥蟲,遇陰雨則行出草間,著人則入皮里,痛如針刺。是三者為病,朝輕暮重,手足冷至肘膝,二三日腹中生蟲,食人下部,臍中生瘡,不痛不癢。
急視下部,有瘡赤如截肉者,為陽毒,最急;如鯉魚齒者,為陰毒,稍緩,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。用蒜擂濃汁,煎溫洗之。是水毒身體當發赤斑,否則非也。當以他病調治,消水毒飲子主之。
瘴氣寒溫分內外,東南兩廣,山峻水惡,地濕漚熱。如春秋時月,外感霜毒,寒熱胸滿不食,此毒從口鼻入也,宜清上熱,解內毒,降氣行痰,不宜發汗,平胃散加芩、連、升麻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木通,姜煎服。
如寒月外感風寒,氣閉發熱頭痛,自汗如瘧,南人氣升,或胸滿痰壅,飲食不進,與北方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,宜解表清熱,行痰降氣,二陳湯加柴胡、黃芩、蒼朮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微汗即止。如內傷飲食得者,理脾卻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;虛甚或挾房勞者,一粒金丹;熱者,柴苓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合竹葉石膏湯,或三黃枳朮丸。
不服水土(與)瘴同源。
平洋土堅水熱,山谷土潤水冷,俱以平胃散為主,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。或變瘧、痢、黃疸、瘡癤,俱於各類求之,然以扶脾胃為本。凡縱酒色及食魚肉、時新菜果、筍蕨生冷、糯飯燒酒及油炒醬爆、雞鴨麵食、過飢過飽、歇臥處有穢氣、半夜失蓋、早行沾露、空腹出外,皆能發瘴。仕宦商賈遊外,俱宜節飲食,謹起居以防之。
白話文:
內傷類
嶺南地區盛行一種下毒手法,將毒藥藏在魚肉、菜果、酒醋等食物中害人。中毒後初期會感到胸腹疼痛,接著疼痛逐漸加劇,持續十天左右,就會感覺體內有異物蠕動,上胸疼痛,下腹也疼痛。如果疼痛在上焦(上腹部),可用膽礬粉五分,溶於熱茶中服用,催吐解毒;如果疼痛在下焦(下腹部),可用鬱金粉二錢,用米湯送服,瀉下毒物,之後再服用去甘草的四君子湯調理。如果腋下突然腫起,很快形成癰腫,腫得像碗那麼大,可用升麻粉二錢,用冷熱水調服,瀉出像蔥根一樣的膿液,腫脹就會消退。之後再服用平胃散,並配合白粥食用。
江南溪澗中,有一種射工毒,可能因為雨水將毒素沖入人家,毒素會通過含沙射人影子的方式傳播,中毒後會感到寒熱交加、頭昏腦脹、頭痛目眩,狀如中邪,甚至說不出話。還有一種水毒蟲,又名溪溫,中毒症狀與射工毒相似,但射工毒會出現潰爛的傷口,溪溫則沒有。此外還有沙蝨,細小如疥蟲,陰雨天會出現在草叢中,接觸到人體就會鑽入皮膚,疼痛如針刺。這三種毒素引起的疾病,早上症狀較輕,晚上加重,手腳冰冷直到肘膝,二三日後腹中會長蟲,啃食下腹部,肚臍處會出現不痛不癢的瘡瘍。
要仔細觀察下腹部,如果瘡瘍紅腫像被割肉一樣,是陽毒,病情最危急;如果瘡瘍像鯉魚的牙齒一樣,是陰毒,病情稍緩,但無論哪種,都可能在二十天內致死。可用蒜頭搗碎取汁,加熱後清洗患處。患水毒的人身體通常會出現紅斑,否則就不是水毒,應當按其他疾病治療,服用消水毒飲子為主。
瘴氣寒溫分內外,東南兩廣地區山高水險,地勢低洼潮濕,天氣悶熱。春秋季節,如果外感霜毒,會出現寒熱、胸悶、不思飲食等症狀,這種毒素是從口鼻進入體內的,應該清熱解毒,降氣化痰,不宜發汗,可用平胃散加黃芩、黃連、升麻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木通,用薑湯煎服。
如果在寒冷季節外感風寒,出現氣閉、發熱、頭痛、自汗如瘧疾等症狀,南方人體質容易陽氣上升,或胸悶痰多,飲食不進,這與北方人只傷及表層而內裡自癒的情況不同,應該解表清熱,行痰降氣,可用二陳湯加柴胡、黃芩、蒼朮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微微出汗即可。如果因為飲食內傷而得病,則可用理脾卻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;如果體虛或伴有房勞,可用一粒金丹;如果體熱,則可用柴苓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合竹葉石膏湯,或三黃枳朮丸。
水土不服與瘴氣同源。
平原地區土地堅硬,水質溫熱;山谷地區土地濕潤,水質清涼。都以平胃散為主,根據當地水土風氣的冷熱加減藥量。如果出現瘧疾、痢疾、黃疸、瘡癤等症狀,則應根據不同病症治療,但都應以調理脾胃為根本。經常飲酒作樂,或食用魚肉、時令蔬菜水果、筍蕨等生冷食物,以及糯米飯、燒酒、油炸醬爆的食物,雞鴨麵食,過飢過飽,睡臥在污穢之處,半夜不蓋被子,清晨沾染露水,空腹外出,都可能引發瘴氣。仕宦商賈外出遊歷,都應該節制飲食,注意起居,以預防瘴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