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51)
外集·卷四 (51)
1. 內傷類
五積,古有五方,今增損五積丸更妙。聚者,陽氣,六腑所成,脈沉結,或隱或見,發無根,痛無常處,散聚湯、七氣湯、香稜丸、大阿魏丸、大安丸加參。
左右中間移不移;
氣不能作塊成聚,塊乃痰與食積、死血有形之物而成,積聚癥瘕一也。有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者,曰癥,言堅硬貞固也;或有或無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者,曰瘕,言假血而成蠢動之形,且有活性。
左死血兮右氣積,治左破血為主,海石丸或當歸龍薈丸料五錢,加桃仁、薑黃各一兩,蜜丸。治右調氣,青皮湯、木香分氣丸。有積者,消積正元散、紅丸子、小阿魏丸,或當歸龍薈丸、保和丸,俱加鵓鳩屎。
當中痰結一團而;
中乃水穀出入之路,飲食、七情鬱積成痰,石磏丸、白芥丸。凡痞塊在皮裡膜外,俱宜二陳湯加補氣、行氣藥。
有餘消導分新久,積初為寒,宜辛溫消導,大七氣湯,烏白丸,大、小溫中丸,退黃丸,阿魏撞氣丸;久則為熱,宜辛寒推蕩,木香檳榔丸、通玄二八丹、消塊丸。通用纂積丹、生漆膏。有蟲者,妙應丸。外治三聖膏、三稜煎、神效阿魏散。
不足平補是上醫。
陽虛有積易治,惟陰虛難以峻補。痞積又忌滯藥,止宜早服滋補藥中,加鱉甲、龜板、秋石丹;午服枳朮丸、大安丸,或醋鱉丸善消融化為妙。若痞積滯冷貫臍,誤為沉寒痼冷,投以姜附熱藥,初服甚與病情相宜,久則痞積益甚,真氣傷而陰血爍矣。俱硫、附固不可服,如知、柏、門冬寒涼傷脾滯氣,亦所不宜。
古云:衰其大半而止。又云:養正積自除。皆為虛損有積而言也。平補之外,更能斷厚味,節色欲,戒暴怒,正思慮,庶乎萬全。
蠱瘴,皆因飲食起居而得,故附中蠱害人俗不妍,據方書蠱有數種,皆妖昧變惑之氣,其怪使然。人有造作而得之者,多取蟲蛇之類,以甕盛之,使其自相啖食。其間一物獨存者,則以酒肉祭之,取出放毒於酒餚中以害人。毒發令人面目青黃,力乏身痛,唾吐鮮血,小便淋瀝,大便膿血,唇口乾燥,胸脅妨滿,腹痛如蟲齧,又如蟲行,病人所食之物,皆變化為蟲,侵蝕臟腑,蝕盡則死。死則病氣流注,復染傍人。人死,則精魂反為其家,代力致富,不知有此事否?萬病解毒丹、東坡雄礬丸主之;或於足小趾尖處灸三壯,即有物出。酒飯得之,隨酒飯出;肉菜得之,隨肉菜出。凡中蠱毒,不論年月遠近,但煮雞卵一枚,去殼,以銀釵插入卵中,併入口中含一飯頃,取出視之,釵卵俱黑,即為中毒。一法:令患人唾津於水,沉則是蠱,浮則非也。又法:口含大豆,豆脹爛而皮脫者是蠱,否則亦非也。如出外,須用預知子置衣領中,遇毒則有聲。凡中蠱之人,用藥已瘥,自後飲食永不得吃冷。若飲食帶冷,則鬼氣乘之,毒蟲復生,竟不能救。
白話文:
內傷類
古代治療五種積聚症的藥方,現今改良的五積丸更有效。積聚是陽氣、六腑功能失調所致,脈象沉而結滯,或隱或現,疼痛部位不定。治療可用散聚湯、七氣湯、香稜丸、大阿魏丸、大安丸加人參。
積聚的部位會移動或固定不動。
氣無法凝結成塊,塊狀物是由痰、食積、瘀血等有形物質形成的,積聚和癥瘕是同一類疾病。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的,稱為「癥」,指堅硬、固定的腫塊;腫塊時有時無,位置不定,可在上或下、左或右移動的,稱為「瘕」,指因瘀血等形成的活動性腫塊。
左側是瘀血,右側是氣滯,左側瘀血需以破血為主,可用海石丸或當歸龍薈丸(五錢),加桃仁、薑黃各一兩,製成蜜丸;右側氣滯則需調氣,可用青皮湯、木香分氣丸。對於積聚,可用消積正元散、紅丸子、小阿魏丸、當歸龍薈丸、保和丸,都加鵓鳩屎。
中間是痰結成的腫塊。
中間是水谷出入的通道,飲食不節、情志鬱結會形成痰濁,可用石磏丸、白芥丸治療。凡是皮裡膜外的痞塊,都可用二陳湯加補氣、行氣藥物。
積聚的治療需根據病程和性質區分。初期積聚多為寒邪,宜用辛溫藥物消導,如大七氣湯、烏白丸、大小溫中丸、退黃丸、阿魏撞氣丸;久病則多為熱邪,宜用辛寒藥物推動,如木香檳榔丸、通玄二八丹、消塊丸。通用藥物有纂積丹、生漆膏。若為蟲積,則用妙應丸。外治可用三聖膏、三稜煎、神效阿魏散。
不足則需補益。
陽虛有積易治,陰虛則難以峻補。痞積忌用滯礙藥物,宜早服滋補藥物,加入鱉甲、龜板、秋石丹;午時服用枳朮丸、大安丸或醋鱉丸,能消融化積。若痞積寒邪直達臍部,誤以為是寒邪凝滯,服用薑附等溫熱藥物,初期看似有效,久則痞積加重,真氣受損,陰血耗傷。硫磺、附子等溫熱藥物不可服用,石膏、知母、柏子仁、麥冬等寒涼藥物傷脾滯氣,也不宜使用。
古人說:「衰其大半而止。」又說:「養正積自除。」都是針對虛損兼有積聚的情況而言。除了補益之外,更要戒除肥甘厚味,節制房事,避免暴怒,保持心情平和,才能萬無一失。
中蠱是由飲食起居不慎引起的,附錄中蠱害人的俗說,根據方書記載,蠱有很多種,都是妖邪變異的邪氣所致。人為製造蠱毒,多是用蟲蛇等毒物,放在甕中使其互相殘殺,最後存活下來的毒物,以酒肉祭祀,再將其毒素放入酒餚中害人。中毒後,面色青黃,乏力身痛,吐血,小便淋漓,大便膿血,口唇乾燥,胸脅脹滿,腹痛如蟲齧,如蟲行,病人所食之物都變成蟲子,侵蝕臟腑,蝕盡則死。人死後,精魂會回到家中,幫助家人致富(這一點未經證實)。萬病解毒丹、東坡雄礬丸可治療;或在足小趾尖處灸三壯,即可排出毒物。酒食中毒,則隨酒食排出;肉菜中毒,則隨肉菜排出。凡是中蠱,不論時間長短,都可用煮熟的雞蛋一枚,去殼,用銀釵插入蛋中,含在口中片刻,取出觀察,如果銀釵和雞蛋都變黑,則證明中毒。另一種方法是令患者將唾液吐入水中,沉則為蠱,浮則否。還有一種方法是口含大豆,豆脹爛而皮脫者為蠱,否則不是。外出時,可用預知子放在衣領中,遇毒則有聲響。中蠱之人,即使治癒,以後飲食都不能吃冷的,否則鬼氣乘虛而入,毒蟲再生,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