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44)
外集·卷四 (44)
1. 燥類
然有形者,凡水也,兌也,坤也;無形者,天一所生之水氣也,坎也,乾也,能以無形之水,沃無形之火,是謂既濟。雜病渴多虛熱,實熱者不少,凡渴後,忌針灸,令瘡口出水而死。
燥結
燥結兩字亦有辨,燥有風燥、熱燥、火燥、氣血虛燥(詳燥門)。結有能食,脈實數者,為陽結;不能食,脈弦微者,為陰結;亦有年高氣血虛結者。
燥潤結通無後患;
燥屬少陰津液不足,辛以潤之;結屬太陰有燥糞,苦以瀉之。凡結後,仍服潤血生津之劑,免其再結再通,愈傷元氣。
濕鬱脹滿熱有時,濕熱怫鬱,心腹脹滿,有蟲積者,檳榔丸。凡燥結有時者,為實;無時者,為虛。有藥石毒者,大小便閉,氣脹如鼓者,三和散合三黃湯;飲食毒者,香連丸;胃火者,白虎湯。
津少臟寒七情慣;
津少因發汗、利小便過多及產後失血等證,血液枯者,五仁丸、腎氣丸、大補陰丸,或導滯通幽湯加檳榔、條芩、陳皮;氣虛者,參仁丸、補中益氣湯。挾七情者,古蓯沉丸。臟寒則氣澀,臟冷則血枯,有痃癖冷氣結滯者,古半硫丸、古姜附湯、五積散,冰冷與之。其病雖宜服陽藥,若大便不通者,亦當暫與潤劑,微通大便,不令閉結。
七情氣閉,後重窘迫者,三和散、六磨湯。如脈浮晝便難者,用陳皮、杏仁等分,蜜丸服;脈沉夜便難者,換桃仁;痰滯不通者,二陳湯加枳殼、檳榔。
宿食秘喘審熱寒,傷熱物者,二黃丸;傷寒物者,丁香脾積丸。通用大黃備急丸。有脾胃伏火者,潤腸丸。
流行肺氣無遲慢。
肺與大腸,為表裡故也,枳梗湯加紫蘇,或蘇子降氣湯,或蘇子、麻仁煮粥。又如脾約證,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,不能四布,但輸膀胱,故小便數,而大便難,此脾約丸之由制也。但脾屬陰虛,火燔金耗,則肺失傳化,尤宜滋陰養血。在西北壯實者,以脾約丸開結可也;東南氣血虛者,潤燥為主。通用冷熱熨法、掩臍法、麻油導法。
白話文:
燥類
凡是乾燥的症狀,有形的例如水、兌卦、坤卦;無形的例如天一生水之氣、坎卦、乾卦。能以無形的氣化之水,滋潤無形的燥火,這就叫做「既濟」。各種疾病導致口渴、虛熱,實熱的也不少,凡是口渴之後,忌諱針灸,以免瘡口流水而死。
燥結
「燥結」二字也有區別,燥有風燥、熱燥、火燥、氣血虛燥(詳見燥症章節)。結則能飲食,脈象實數的,為陽結;不能飲食,脈象弦細的,為陰結;也有年老氣血虛弱而導致的結症。
燥症和便秘治療後沒有後患;燥症屬少陰經津液不足,用辛味藥物滋潤;便秘屬太陰經燥熱,用苦味藥物瀉下。凡是便秘之後,仍需服用滋陰潤燥的藥物,避免再次便秘,以免加重元氣的損傷。
濕熱、脹滿有時伴有熱症,濕熱鬱結,心腹脹滿,有蟲積者,可用檳榔丸。凡是燥結有時發作的,為實症;無時發作的,為虛症。有藥物或食物中毒,大小便閉塞,氣脹如鼓的,用三和散合三黃湯;飲食中毒的,用香連丸;胃火盛的,用白虎湯。
津液不足,臟腑寒冷,情志鬱結慣常;
津液不足,因出汗、小便過多及產後失血等症,血液枯竭的,用五仁丸、腎氣丸、大補陰丸,或導滯通幽湯加檳榔、黃芩、陳皮;氣虛的,用參茸丸、補中益氣湯;情志鬱結的,用古蓯蓉丸。臟腑寒冷則氣機阻滯,臟腑寒冷則血液枯竭,有痃癖、冷氣結滯的,用古半硫丸、古薑附湯、五積散,並用溫熱療法。雖然此病宜服用溫陽藥物,但若大便不通的,也應該暫時服用潤下藥物,稍微通便,避免便秘加重。
情志鬱結,氣機閉塞,小便不通,大便艱難的,用三和散、六磨湯。如果脈象浮,白天大便艱難的,用陳皮、杏仁等量,製成蜜丸服用;脈象沉,晚上大便艱難的,換用桃仁;痰濕阻滯不通的,用二陳湯加枳殼、檳榔。
宿食、便秘、喘息,需審察寒熱,傷熱邪的,用二黃丸;傷寒邪的,用丁香脾積丸。通用大黃備急丸。有脾胃伏火的,用潤腸丸。
肺氣病症無遲早之分。
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,用枳實湯加紫蘇,或蘇子降氣湯,或用蘇子、麻仁煮粥。又如脾約證,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,不能四布,只輸送到膀胱,所以小便多,而大便難,這就是脾約丸的來歷。但脾屬陰虛,火熱損傷金氣,則肺失宣降,更宜滋陰養血。在西北地區體格強壯的人,用脾約丸通利大便可以;在東南地區氣血虛弱的人,以潤燥為主。通用冷熱熨法、掩臍法、麻油導法。